◎片 名 My Architect - A Son's Journey
◎中文 名 我的建筑师
◎年 代 2003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英语
◎字 幕 无字幕
◎IMDB评分 7.5/10 (310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373175/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视频尺寸 512x384
◎文件大小 2CD 49 x 15MB
◎片 长 116 mins
◎导 演 Nathaniel Kahn
◎主 演 Edmund Bacon .... Himself
Edwina Pattison Daniels .... Aunt Eddie
B.V. Doshi .... Himself
Frank O. Gehry .... Himself
Philip Johnson .... Himself
Louis Kahn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Nathaniel Kahn .... Himself
Sue Ann Kahn .... Herself
Haym Richard Katz .... Richard Katz
Harriet Pattison .... Herself
Priscilla Pattison .... Aunt Posie
I.M. Pei .... Himself
Moshe Safdie .... Himself
Robert A.M. Stern .... Himself
Alexandra Tyng .... Herself
Anne Tyng .... Herself
Shamsul Wares .... Himself
◎简 介
Louis I. Kahn (1901-1974) 二十世紀後半最有影響力、也影響建築界遽深的建築師之一。
Louis Kahn出生於愛沙尼亞(Estonia)的一個小島Osel(現名Saaremaa)上。 1906年,他家移民到美國費城(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家境的貧困導致剛到美國的那兩年搬家了十七次。
他從小即很有音樂天份,為了賺學費,便在電影院裡彈鋼琴幫默片配樂。 對繪畫非常擅長的他,高中最後一年選修了一堂建築課程,從此便決定走向建築。 大學唸的是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建築系。
建築是一條艱苦而寂寞的路。 1930s和1940s年代,Louis Kahn不但苦於發展自己的才能,也苦於接案子。 除了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也有人說因為他是猶太人,所以不大被認同。 1947年耶魯大學聘請他當建築教授,1955年開始在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教。 一直到他死去,教書成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1950年Louis Kahn到歐洲看了希臘、羅馬、埃及的古建築,那些屹立數百年宏偉壯觀、磚瓦石器水泥的建築忽然打動了他。 直到五十幾歲,Louis Kahn才漸漸摸索出屬於自己風格的建築。 在La Jolla,California 的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1959-1967) 算是他的第一棟個人經典傑作。 他的建築物,以磚瓦石器水泥構成的幾何圖形,綴和光線的互動,像是會呼吸的物體,與天地對話,有著自己純然安靜的生命。
是的,光線,他對光線的運用在現代建築師中無人能比。
空間隨著光線因時間和氣候季節的變動而變動,以此為代表的包括Philip Exeter Academy Library (1967-1972) 在Exeter,New Hampshire,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1969-1974) 在 New Haven,Connecticut,Kimbell Art Museum (1967-1972) 在 Fort Worth, Texas。
他常提出的問題是“What does the building want to be?”
建築不是棟塞進所有需要功能的物體,也不是形式與空間的拼湊,形式會隨著了解建築甚至是材料存在的想望與意義後而來,而功能也會隨著形式的產生而得以附屬;至於美,也會隨著建築物的誕生而流露出來。
我之前印象較深的是他在賓州費城的Norman Fisher House (1960)。 那是一棟在樹林裡的長方形木屋,看起來很溫馨,很多圖鑑裡都有。
Louis Kahn最後一棟建築物是孟加拉首都Dhaka的Capital Complex ─ National Assembly (1962-1974),這棟建築物在他死後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