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标题:
股指期货不会---半夜鸡叫
[打印本页]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0 08:46:56
标题:
股指期货不会---半夜鸡叫
中金所:股指期货上市会提前公布 不会突然袭击
2007年07月20日 08:06:27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金所人士表示,在公布股指期货上市时间上,不会搞突然袭击 (资料图片)
“股指期货上市时间会提前公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发部总监张晓刚在“2007上海金融论坛”上说道。不过,张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提前公告的间隔时间会多长,只表示这段时间中,上市消息可以在市场中获得充分消化。
“在公布股指期货上市时间时,中金所不会搞突然袭击。明天要上市股指期货,今天才公布上市消息的情况不会出现。”张晓刚说道。张认为,提前公布股指期货上市时间是期货市场上市新品种时的一个惯例,国际期货市场以及国内期货交易所在上市每一个商品期货新品种时,总会提前告知市场,让市场的参与主体做好准备工作。同样,股指期货的投资者开户工作以及会员的相关筹备工作也需要在这一提前告知的时间段内完成。
张表示,从国际上推出股指期货时对现货市场的可能产生影响的经验来看,中金所研究了10个市场,在推出前一年,这些市场的现货标的有涨有跌,不能得出一个非常规律性的结论。并且,如果提前告知上市时间,股指期货上市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也将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获得较为充分消化。
同时,张还认为证券现货市场的一些做空机制的创新进展同股指期货上市时间无必然联系。由于现货市场的融资融券制度还未执行,这可能给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的反向套利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张认为现货市场缺乏做空机制的确会降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的效率,但这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国际经验,多数国家在股指期货推出时都还未执行现货做空机制,且商品期货市场上也不存在着商品现货的做空机制,但是商品期货市场同样可以具备这价格发现的功能,因此现货市场无做空机制无碍于期指功能的发挥。
张还介绍了中金所近期筹备股指期货的最新进展。在制度建设的筹备工作方面,中金所正在制定同会员之间的市场协议,包括《交易会员协议》、《结算会员协议》等。近期中金所也将同两家证券交易所签署《跨市场监管协议》。
========================
财政部有做周扒皮的潜质,这样的新闻就是打财政部的耳光
作者:
wang832023
时间:
2007-7-20 08:48:59
现在感觉好像缺乏诚信的样子了啊
作者:
guaguatou
时间:
2007-7-20 08:49:04
不懂得说,支持一下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0 08:49:54
财政部半夜提高印花税,戏称半夜鸡叫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0 09:03:33
"世界之手"推高中国物价 玉米价格将再次大涨
2007年07月19日 09:36:35 来源:
CCTV
今年1-5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价格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肉、禽、蛋、油等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同期,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8%,鲜蛋价格上涨26.5%。
在李大梅的进货记录上记者看到,从今年年初,大豆、玉米、面粉都长了不少,大豆油涨得最厉害,进货价格高了,李大梅只能跟着水涨船高。
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国内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居家过日子,油盐酱醋茶。今年上半年,老百姓嘴里一直念叨着的一个事情就是吃的东西怎么这么贵;一个原来极专业的经济学词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现在也成了一个通俗词,的确,我们吃的食品和粮食上半年的涨幅的确不小。
往年6、7月份,天气热,正是猪肉销售的淡季,肉价一般都会下跌。然而,今年却有些反常,全国的猪肉价格目前又开始了第二轮上涨。农业部最新的农产品价格监测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了74.6%。猪肉价格停不下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我国粮、油、蛋、肉等食品价格普遍上涨
今年1-5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价格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肉、禽、蛋、油等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同期,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8%,鲜蛋价格上涨26.5%。
在大连市一家农贸市场里,我们见到了来买猪肉的刘宏生,他正在跟卖猪肉的商户讲价钱。
记者:“有影响吗,对于吃肉来说?”
刘宏生:“少吃不少,你看9块钱一斤的就多吃点,干活人不吃肉就瘦。”
刘宏生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来猪肉的价格每斤已经涨了五块多钱,让他恼火的是,这天下午的猪肉价格,竟然比前几天又涨了一块钱。
刘宏生:“我这一块肉得吃三顿。”
刘宏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猪肉、蛋禽和粮食价格都在上涨,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猪肉长了10块钱,鸡蛋涨了2块多钱,一桶大豆油涨了10块钱,就连玉米等粮食一斤也长了一块多钱。仔细算下来,他家的生活费每个月要增加80多元。
刘宏生:“以前家里鸡蛋,一个月得20多斤,现在10斤8斤。”
记者:“减少了一半?”
刘宏生:“减少了一半。”
这段时间,刘宏生都是赶在菜市场关门前才来,希望能买些便宜东西。这天下午,他原本打算再买桶大豆油,可是问了一圈价格,他决定不买了。生活成本提高,刘洪升不得不精打细算,记者看到,同样要算经济账的还有市场里的商户们。下午七点,早过了菜市场关门的时间,可是梁芹的猪肉摊上,肉还剩了一大堆,她决定把肉价降低一块钱。
梁芹:“老百姓根本就不吃,没钱买,买不起啊,那一斤肉那么点东西。”
记者:“买肉的少吗?”
梁芹:“少,非常少。”
记者:“以前能卖几头猪,现在能卖几头?”
梁芹:“我以前能卖个四、五个,五、六个,现在一天能卖两个,还剩下的卖不动。”
梁芹告诉我们,肉涨价了,可是她的利润却降了不少。
梁芹:“那猪肉涨价,肉价提不上去,那能挣钱吗?”
记者:“现在不都十块了吗?”
梁芹:“十块钱,咱肉价提的价钱,比那个猪价提的根本就赶不上。”
记者:“就是那个猪提的更厉害?”
梁芹:“对呀。”
同样为卖货犯愁的还有粮油商户李大梅,这段时间粮油价格涨得厉害, 让李大梅都难以相信。
李大梅:“我们也着急,涨这么些,接受不了,以前那棒子面多少钱一袋啊,45,47,以前47现在56,涨多少钱。”
记者:“涨了9块钱。”
在李大梅的进货记录上记者看到,从今年年初,大豆、玉米、面粉都长了不少,大豆油涨得最厉害,进货价格高了,李大梅只能跟着水涨船高,可是这样一来,生意就清淡了,现在一天也见不到一个批发商,只有周围的居民零零散散来买点米和面。
李大梅:“说怎么这么贵呢,还能吃的起吗?就这么说,它不能便宜点啊,我说上价贵。”
李大梅:“这零卖的色拉油上价4.3,卖4.4元,挣一毛钱。
货物总卖不动,李大梅前段时间进的粮食已经开始长虫了。
李大梅:“不清底还长虫子呢,看见了没,长虫老百姓不爱要,有虫子不爱要了。”
记者:“玉米爱长虫。”
李大梅:“豆类这类爱有蝤子呢,面粉装在这里头不行,都长毛了。”
让李大梅担心的是,如果粮油价格还继续往上涨的话,她的生意就难以做下去了。
李大梅:“已经干上了,就维持吧,那怎么整?现在没办法,不干还不行,摊位费都交给人家了,不干不是干赔吗?”
是什么在拉动粮食价格?
现在涨价的还不止是猪肉。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我们知道粮食做为食品产业的基础,成为推动这轮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力军。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在拉动粮食价格呢?
许国忠是一名玉米贸易商,他告诉我们,玉米涨价的这几个月,他每天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派人到玉米产区抢粮源。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在这个各地贷款啊,包括手里有钱的,都去上那边抢粮的,你看下面,就是原来的粮库,没用的粮库,就好几年没启动的,有的就个人租个库,也在那收。”
许国忠回忆,这一幕最早出现在2006年10月,当时由于天气原因,玉米上市推迟了一个多月,而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国内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布什讲话也是提到了吗,就是大量的要用乙醇代替这个石油嘛,这肯定是美国现在它不光是用玉米去做啥,包括这些秸秆啊,薯类啊,他们也用这个去加工,但是大量还是用一部分玉米。”
记者:“用玉米来做乙醇?”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嗯,转换成乙醇。”
许国忠通过国外的客户了解到,美国政府计划用乙醇来替代本国10%的汽油需求。 2000年,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数量仅占6%,2005年达到14%,2006年达到20%,2007年将增加到24%。他还了解到,美国已经建起了 100多家乙醇厂,还有42家正在建设。这个消息公布不久,玉米价格就再次大涨。
10月初启动,当时是在1300,港口是在1320左右,是正常价,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吧,也就是到11月份已经涨了多少呢?已经涨到是1480。
记者:“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涨了100多块钱。”
玉米价格走势看好,可是此时,玉米却越来越难收。原来农民开始屯粮不卖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涨了之后呢,农民还越涨越不卖了。”
记者:“惜售?”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哎,对,就是整整推迟一个半月,就是上市之前啊,这样子带动11月份,12月份的价格也没下来。”
粮源紧缺,贸易商们使出浑身解数采购玉米,许国忠告诉我们,这么做不只是单纯为了做生意,实在是价格涨得太快,他的步伐稍微慢半拍,就得赔钱。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我跟外商签完了,签完了之后,这个价格是固定的吧,等你再买的时候,价格又起来了。”
为了维系客户,许经理也只能赔钱卖,接下来的一个月,玉米越来越难收,许国忠发现,国内很多地方开始大范围用玉米制造乙醇和淀粉,这让许国忠非常着急。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加工淀粉、糖,你像咱们吉林省那个大城,黄农,包括塞力斯达,再有几个咱们吉林的乙醇,大酒精,深加工肯定要抢一大批粮源了。”
春节过后,许国忠又听到一个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提高玉米出口配额的政策,今年玉米出口配额增加100万吨,经商多年的许国忠预测,玉米价格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大涨。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你内贸也买,外贸也买,所以粮源这块就紧张了。”
就在此后的一个多月,玉米价格又猛涨了100多元,这火爆的行情让许国忠开始有些担心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那肯定担心啊,粮价必然是他涨的速度太快也是怕它往下走。”
然而,火爆的玉米行情并没有因为许国忠的担心就停下来,此时,整个大连口岸的散粮运输码头一片繁忙,贸易商们都在忙着买粮运粮,就连运输价格都提高了不少。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原来像大船65、70就可以租到了,后期涨到120、130的时候都有,最高150,有的最高的时候,达到170啊。”
许国忠回忆,四月下旬时,玉米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每吨高出了600多元,这高涨的数据让他有些不安,可是还没等他放慢收购脚步,局面就聚转而下,5月初,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禁止国内企业用玉米生产乙醇,玉米价格迅速下降。许国忠高价采购的几千吨玉米,全部压在了手上,加上前段时间的合同亏损,他的损失惨重。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这个损失不止一个亿,从抓粮到现在。”
现在,除了等待价格稳定之外,对挽回损失,许国忠毫无办法。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心情肯定是那啥不好受呗,去了损耗,去了这些,这些玉米就赔钱了。”
看来,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国内政策的变化,都在左右着玉米的市场价格。玉米经销商在这轮波动中,日子并不好过。其实,就在前一阵子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大豆和豆油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推动着食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在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总经理王玉民。一见面,他就向记者大倒苦水。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目前这样一桶油,它的利润不到五毛钱。”
记者:“一桶油利润不到五毛钱?”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对,我们整个07年的上半年厂里的利润1300多万,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一年几十亿的产值,1千多万的利润是太低了。”
王玉民告诉我们,企业利润低,主要是因为今年成本提高了,从年初到现在,大豆价格一路猛涨了30%多 ,他的成本已经到极限了,王玉民告诉我们,这次大豆涨价,原本在他的意料之中。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今年的元月份,一个是国内的食用油的价格涨到了8050,原来是在7000左右,一下子涨了8050,拉动了大豆价格上涨,再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柴油和生物能源这个概念的炒作,这个应该是拉动进口大豆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早在前几年,王玉民就了解到,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行业日益壮大,像南美一些国家,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玉米了,大豆价格早就开始上涨了,而去年,由于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西方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用豆油炼制生物柴油的生产,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紧缺,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从2800一下子拉到了3400元。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个油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但是涨幅这么大,还是出乎了我们一些意料。”
王玉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由于国内大豆种植、运输、储存成本高,使用国产大豆生产豆油每吨比使用进口大豆要高出200多元钱,建厂以来,他们只能依赖从美国进口大豆,此次眼看进口大豆价格猛涨,王玉民曾经多次派人到东北地区采购国产大豆,可是让他着急的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大豆生产采取了政府扶持的政策,进口大豆以便宜的价格早已占据了中国市场,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萎缩了 25%,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采购员在东北地区跑了几天无功而返,现在除了购买高价进口大豆之外,王玉民几乎无计可施。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国外的跨粮商也看准了中国,中国国产大豆已经完了,所以你不得不依赖进口,所以国外有意识地把这种价格炒起来,也有这种因素。”
六个月来,进口大豆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王玉民不得不把产量降低了一半,高价买来的大豆不舍得用,全都存进了粮仓里。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是想压后市,看好后市的食用油和豆果的价格还会往上涨,这样的话,企业会有比较高的利润的空间吧。”
记者:“那这样大家如果都囤的话,价格还会再往上涨吗?”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王玉民担心的是,大豆价格再涨下去,他的企业就彻底没有利润了。
记者:“如果再涨下去的话,会怎么样呢?”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那就是拉动下游产品的价格的上涨,那可能食用油的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涨或者这个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了,跟着就是蛋禽,猪肉,肉制品这类的价格上涨,这条产业链所有的东西都会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以往波澜不惊的农产品市场却风雨突变,要么价格大涨,要么大幅震荡,这样的行情不仅对加工贸易企业造成波动,也对期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人把上半年的期货市场称为农产品年,因为年初以来,国际和国内期货市场的行情表上,农产品一直是最惹眼的品种。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多年来一直关注农业产业发展,早在去年,粮食价格的迅速增长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应该说粮食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大豆,我们比较了一下,今年6月份大豆价格和去年同期比较大概是高了30%,玉米大概今年比去年同期比较价格上涨了6%,这也是今年为什么生猪啊还有其它的一些食品的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养猪的饲料成本上涨得非常快。”
大豆是此次涨价幅度最大的粮食品种,程国强分析发现,大豆涨价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前几年,受国际价格拉动,大豆就出现过多次涨价。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国际大豆的价格也有类似波动的情况,比去年大幅度的上涨,因此拉动我们国内的价格,之所以能够拉动,在于我们在整个大豆的需求结构中,大概有60%多靠国际市场。”
程国强发现, 近几年,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越来越强, 1995年以前,我国是大豆净出口国,1997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347万吨,2000年,进口量达到1000万吨, 2005年达到2650万吨,预计2007年,进口大豆将超过3000万吨。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大豆飘洋过海,我国的大豆产业链正逐渐被四大国际粮商所控制,这让程国强非常担心。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适当的利用国外的粮食资源、纤维资源或者是油脂资源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利用国际资源,比如说像大豆的话,如果跨国公司从原料的供应到国内的加工,完全控制这个产业链的话,那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有个价格波动的话,应该说这个影响非常大。
随着进口量的加大,进口大豆价格也从十年前的每吨2400元涨到了今年的3500元,涨幅高达45.8% 。程国强发现,国内油脂企业之所以大量依赖进口大豆,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大豆生产国对大豆进行政府补贴,导致进口大豆每吨比国产大豆便宜200多元,再加上进口大豆在税收等方面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比较而言,国内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据我的调研呢,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在收购国产大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税收问题、增值税的底扣、税票的问题,还有贷款的问题等等,由于我们现在很多农产品的收购政策都是按过去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设计的,所以现在加工厂要收购大豆或者我们国内的购销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收购大豆的话,就遇到很多困难,成本会提高,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导致大豆涨价成为必然。程国强发现,在这一轮涨价过程中,玉米价格的增长也绝非偶然。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国内玉米的深加工发展非常快,尤其像燃料、乙醇等等,在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我想也是导致今年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在高位运行,还有走高这个迹象很重要的原因。
程国强发现,因为玉米加工乙醇利润可观,近几年,乙醇加工厂迅速增加到了近万家,每年需要消耗玉米粮源超过1000万吨。为抑制玉米被大量用于深加工的趋势,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禁止国内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可是一年下来,收效甚微。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这里面可能与地方的GDP的崇拜和这种投资的冲动分不开,因为在地方发展这种深加工的项目的话,可能在税收上和在其它方面,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局部上的好处,所以地方对此并没有宏观调控的概念,相反有的地方还提供一些扶持的政策。
深加工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需求量巨大,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已经转向国际市场,导致近几年玉米进口数量呈上涨趋势。2003年以前,我国每年都有800万吨玉米出口,自2005年7月份转基因玉米被批准进口后,国内企业已经订购了近6万吨,预计今年玉米进口量将至少是去年的15倍,进口玉米数量的悄然增长和价格的提高,让程国强非常担心。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如果说我们的生物燃料产业大规模的发展的话,那就是国内的原料不能提供给它,而使很多发展生物燃料的企业的原料从国外进口,它的脆弱性就显现出来了,他对你能够控制的话,他就可以涨价,我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能源性的用途要加以控制,刻不容缓。
半小时观察:
最近两年,很多老百姓都有这样的感觉,什么都在涨,只有工资没涨。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2年开始,全国在岗职工工资连续四年,每年平均递增12%。为什么统计表上说工资在涨,可大家却没什么感觉,只看到物价在涨呢?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涨价上,而是出在收入上面。统计显示,2000年我国最高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行业的2.63 倍,到了2005年扩大到4.88倍,而且绝对差距也从8436元扩大到32249元。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过快过高,掩盖了中低收入者工资增长缓慢的实际情况,这也难怪大多数人会对食品涨价如此担心了。
面对食品价格上涨,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提高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但补贴能够暂时缓解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我认为,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只有能在收入分配上多为中低收入家庭考虑,让上涨的工资更多地流向收入不高的老百姓,而不是少数几个垄断行业,才能够让人们更清晰的感受到工资上调的利好,而不是物价上涨的利空。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0 09:06:00
货币政策调控:与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战斗
2007年07月19日 07:15:1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编者按:2007年倏忽过半。无论宏观层面的金融调控,还是微观机制的金融体制改革,均已棋至中盘。下半年它们将如何布局?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文章,展望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趋势、资本市场发展,以及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的前景,以飨读者。
虽然刚刚过半,但2007年注定会在中央银行金融调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几笔:央行打出史无前例的利率汇率准备金率“三率”齐动的政策“组合拳”;特别国债横空出世;5次上调准备金率后,又3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表明,定向央票开始发挥“类准备金率”的功效……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调控政策,其背后均有一根无形的红线牵引:回收过多的流动性,维护物价稳定。展望下半年,流动性偏多局面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有加大之势。央行调控的着力点,依然将围绕于此展开斗争。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流动性管理:定向央票+特别国债
进入7月,两个劲爆的数据引起世界范围的惊叹:6月我国贸易顺差激增至创记录的新高——269亿美元;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逾1.33万亿美元,同比大涨41.6%。
专家预计,由于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都是“前少后多”,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可能达2500亿-3000亿美元,再加上FDI和经常转移项目等,全年外汇储备会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增长。
高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外汇占款,从而带来持续不断的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将流动性控制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范围内,依然是央行头等大事。
去年以来,央行通过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大量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掉期,已将大量流动性吞掉。 目前现实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并不高。但是,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11.5%的水平,不少中小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开始急剧下降,准备金率“一刀切”的弊端有所显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持有大量低利率水平的央行票据,购买动力日益下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遭遇“软钉子”,而且商业银行为了弥补资产负债表上大量央票的低收益,放贷动力更强,信贷增长半年便已超过2.5万亿元。央行去年使用颇为得心应手的“发行央票+上调准备金率”这一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
定向央行票据+特别国债,这一创新的“中国式”流动性管理手段,下半年将成为央行对冲过剩流动性的“撒手锏”。7月13日,央行发行1010亿元定向央票,市场人士透露,其发行范围达20多家,大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入囊中。定向央票不定向,发挥了“类准备金率”功效,可以预见,在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还会交替使用央行票据、定向央行票据以及准备金率这三个手段,对冲过剩流动性。
另一方面,特别国债下半年有望进入“实战”阶段。通过一定手段的置换,央行持有这15500亿元的特别国债,一旦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就可以通过卖出一定量的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从而取代央票。
治标更需治本。流动性产生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国际收支顺差。为此,人民币汇率在下半年也有望发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辅助作用,通过加快升值和加大弹性,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长,从根子上抑制过多流动性的产生。
应对通胀压力:加息必不可少
除流动性管理外,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另一大着力点便是与不断加大的通胀压力作斗争。
虽然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6月CPI数据,但市场普遍预期在4%以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专家预计,由于价格上涨有一定惯性,全年CPI有望超过3%。物价上涨原因有三: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升带动国内粮食及副食品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部分产品供求结构失衡。
还有专家指出,国家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提高劳动保护以及居民收入增加等措施,都会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
经过今年两次加息,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达到3.06%,但扣除20%的利息税后仅为2.45%左右,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在这一背景下,存钱不如买房、买股票,推高了资产价格。由于利息税的存在,每次加息效果必被打八折,因此,停减征利息税可能在加息之前。
但是,即使在停征利息税后,加息仍显必要。据央行研究局价格报告预测,全年 CPI或达3.2%。这样即使停征利息税,央行至少还要加息18-27个基点才能使实际存款利率为正;另一方面,目前贷款速度依然偏快,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在此背景下,通过适当加息,防止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并通过提高资金价格抑制投资反弹仍是必要之举。
(郭凤琳)
----------------------
舆论已狠命的吹风了
作者:
妮可宝贝
时间:
2007-7-20 09:16:35
听说花生涨的比芝麻还贵了... 以后大家到超市去买油就会发现..纯香芝麻油比花生油还要便宜了..
作者:
Error
时间:
2007-7-20 09:20:41
问题是芝麻油炒菜不是很浪费么
作者:
Error
时间:
2007-7-20 09:21:15
感觉是经济要崩溃的前兆。
作者:
blackwhite
时间:
2007-7-20 09:25:16
病态的股市,赌博的期货,发热的经济。
作者:
摩登大圣
时间:
2007-7-20 09:31:19
牛肉还没涨吧
作者:
妮可宝贝
时间:
2007-7-20 09:32:58
原帖由
摩登大圣
于 2007-7-20 09:31 发表
牛肉还没涨吧
回摸摸..我喜欢吃滴牛肉面涨价了..现在都5块钱1碗了..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0 09:54:24
花生油涨的离谱的来~~~~~~~一桶好点的要110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0 09:55:56
标题:
铁个老任的-加税与免税的政策导向
布朗上台了,因为布朗提出了要解决与民众相关的教育、医疗与住房问题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刚上台的布朗并没有放空炮,面对房价的上升首先承诺了增加住房的大量供给,其次是在居民购房上实行了进一步的减免税费。
法国刚刚换了新总统,同样在为提高法国人的收入上做出了三十五小时/每周工作日之外加班所获取的劳动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决定。
与各国相似的是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教育、医疗与住房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调控措施都恰恰相反,不是用免税而是用加税的方式来解决的。
股市上升了,加印花税;外贸顺差大了,取消退税增加出口税;土地升值了,征收增值税;土地收了租金,还要交使用税;二手房交易还要交营业税、契税、所得税与增值税。而个人的货币资产在变成房屋之前早已扣缴了个人所得税……
首先应确定的目标是解决住房问题优先还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优先。其次是防止投机炒房优先还是改善生活质量优先。再次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优先还是抑制房地产价格优先。当然还有是否应大量增加供给以满足需要优先等等的问题了。
税收是宏观经济重要的调节手段,减税是为了鼓励与支持,加税是为限制与抑制,用税收来调整结构与供求关系。
如鼓励增加出口时减税,限制出口时取消退税优惠或加税,鼓励节能时给以补贴或减免,限制高能耗时加税等措施都说明了这样一种政策的调控导向。
但这种税收的调控在商品房(或二手房)面对个人消费者与发展商生产者两个不同主体之间会产生双重目标对立的一种局面。
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政府应优先给以政策支持,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世界各国几乎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如同房改房实行低价销售是为了弥补历史上工资中没有住房含量一样。但并非福利分房给了所有城市居民以保障,那么对那些没有享受福利分房的家庭是否应减免购买住房的税费呢?
虽然98年后来的政策中工资中增加了住房补贴,但这个工资中的含量是远远低于福利分房中的价值的。给以减免购房的税费也不过份,只是要坚持每个家庭只拥有一套住房时实行减免税费就行了。但中国除上海市在99年—2003年之间单独实行过此项政策之外,国家未实行过此项政策。
国家是否鼓励和支持居民用自身的收入购买住房,并解决居住问题呢?看来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
连续几年的宏观调控中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要坚持严格的土地招拍挂制度。防止土地低价出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以保证国家与政府从土地中取得的收益,并坚持价高者得。即使在两限房中也不放过政府增加收益的机会,看来国家并未兼顾保证居民住房权利是政府的职能!
另一个明确的意见是国家坚持让市场多提供普通商品房、低价商品房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表面上看政府似乎很关心、很在意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并且在普通商品房的面积标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下达了70%的土地用于建筑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的强制性指令。但一细想就会发现,政府只不过是收取了高价土地收益之后将政府应承担的保障性住房和鼓励居民购房的责任推给了市场。
减免税费或降低土地收益是政府掏腰包买单的责任。如果说降低土地的收益会将利润转移给了“黑心”的开发商,那么减免购房者的税费就不会发生这种利润转移的问题,而一定是针对消费者自身的优惠了吧!而在政府不掏腰包的前提之下,让市场来降低房价埋单则无论如何都不是政府在承担责任的行为。
除了购房按揭贷款降低利率与普通商品房降低了契税之外,似乎找不到政府鼓励与支持居民自购住房的政策支持了。反之可以举例,增加政府收益和财政收入的各种税收的政策却远远比这两项减免的支持的政策多得多。可见政府仍在将增加财政收入放在首位,而非将解决居民住房优先放在首位。
也许有人会说各种加税政策不是为了限制和抑制需求,而是为了限制和抑制炒房的投机行为。问题有三:
一是,中国的刑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就取消了投机倒把罪,那么也就是说投机行为在中国的法律中是合法的一种投资行为,那么为什么还要限制法律中给以保护的合法权利呢?
二是,投机行为是市场经济中的必然产物,只要有市场经济、有自由贸易就必然有投机行为。并且投机行为是无法严格的划定其法律界限的。这是个投资行为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就像最近媒体中常出现的新词即投资并自住的行为用语正表现了这种变化的过程。
投机可以解释为“投资”的“机会”。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商人从南方运日用货品到北方,再将北方的马、牛、羊转运到南方的交易,这即是一种有投资风险的交易,也是一种投资的机会。只要是投机的风险自负,有损失的可能就要允许有盈利的可能。
请问股票市场没有投机吗?期货市场没有投机吗?债券市场没有投机吗?粮食市场与猪肉市场没有投机吗?连普洱茶市场都会有投机,那么还有什么市场中能没有投机呢?又有什么办法去分别界定这些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呢?又有什么税收差别或加税的措施去限制或抑制这种投资与投机不同的行为吗?
三是,住房与其他金融、股票、期货等市场的投机不同。因为其他市场中均没有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住房中则有政府应建立保障体系和帮助保障体系之外的公民购买住房和改善居住条件的责任。
表面看,限制投机是压缩与抑制消费,面对的是整个开发商,而实际限制的不是开发商而是消费者的买卖行为。二手房交易又与开发商有何关系。加税的结果是不但未能降低房价,反而形成了税赋的转移支付增加到房价中,让消费者承担了更高的成本。
限制与制约的并非是投机的行为,而是将所有的加税或成本转移给了最终的消费者,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成本,让居住条件的改善步履艰难。
政府调控中将大量的精力与措施用于抑制资产价格上,包括希望市场提供更多的低价商品或普通商品住宅上,但却未将同等的精力与措施用于建立社会保障性住房上。
社会上有关于政府官员对当地房价过高的问责说法,但为什么政府没有对当地未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问责呢?这显然暴露出的政策导向是限制市场中的商品房价格,让个人购买商品房以解决住房问题比由政府承担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的责任更为重要和优先。
为什么不是拿出土地收益中的10%或15%或更多用于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而是只拿出5%的净收益呢?在分配比重中显然发展城市比提供保障更为重要。尤其是没有建立面对收入处于“夹心层”人群的贴息贴租的帮助,而如果能减免购房时的个人所得税费则更是对消费者的最大帮助。
由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不是按家庭与抚养人口系数分摊计算的,而是按每个纳税人的收入额计算的,因此形成了许多纳税人在分摊家庭抚养人口之后变成不应纳税的群体。正因为无法从纳税方面去平衡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恰恰可以从购房的免税上调节。各国实行购房时的免税政策都是有限额的,恰恰不会影响到富人的高额征税率因此而降低,但对中等或中等以下收入水平的家庭则会大有帮助。所以各国政府在解决住房问题时的免税政策会让不管收入高低的家庭都受益,尤其对于解决住房问题帮助最大的是数量最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从购买已有一段时间楼龄的二手房交易中首先试行购房的免税政策,一定可以解决更多需要政府帮助的中等收入以下的家庭住房问题。
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减免税与加税政策,正反映了一个政府对于公民权利保护上的态度。如果真正认为住房是一种关系到选票问题的“政治”,那么政府就应主张给民众更多的支持与优惠。
加税不但未能抑制住消费需求的增长,反而让这种被压抑的需求在对调控政策失望之后反弹了。与其他的生产、贸易、制造和消费不同的在于住房消费是一种刚性需求占主导地位的需求。即使改善性的柔性需求也会在环境的影响之下变成刚性需求了。加税在刚性需求的目前就变成了不得不忍受的成本增加了。
如果加税改变了需求、减少了需求,那么加税只会让少数有较强承受能力的家庭继续选择购房。但如果加税不能改变刚性需求,就变成了反作用力,除了增加政府的收入之外,无助于解决居民住房的改善。给选民们留下的印象则并不利于增加选票。
在两税合并中,中外企业的所得税统一了是一种免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一种免税;免除农业税是一种免税,同样都选择的是在国家与企业、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一次分配中的最直接渡让。这种渡让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国家的税收,并不意味着国家一定要靠转移支付的方式用二次分配来解决公平和收入提高问题,也可以用直接税收减免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也许购房中的减免税会让许多家庭不再依靠于分享政府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中的补贴(这也是一种转移支付),而可以借助于减免税所增加的支付能力自行改善住房条件了。
无论如何,中国改革的目标不是仅仅让国家的财力强大起来,而是为了让民众的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最终衡量小康社会的标准是每个家庭的住房改善。
作者:
lmh
时间:
2007-7-20 16:27:32
我国的政府已经严重缺乏信用了!
这个尽人皆知!
作者:
最终幻想
时间:
2007-7-20 20:02:30
涨吧~和老美并驾齐驱~
到时候去美国
作者:
星之所在
时间:
2007-7-20 20:03:13
乖 听父母的话
作者:
cacao
时间:
2007-7-20 20:42:36
股指期货
推出还早.
作者:
星之所在
时间:
2007-7-20 22:01:03
不懂说什么撒................
作者:
smallfish
时间:
2007-7-20 23:18:14
政府的公信力要好好的搞一下才行。如果还和5.30那样。那将又一次失信于人民。
作者:
snowfoxes
时间:
2007-7-22 18:35:28
现在政府缺乏诚信了,多少无知股民因为政策而给套住了,血汗钱啊...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2 22:14:58
300股指可能加速推出,周五竟然大涨,晚间加息靴子落地,周一谨慎乐观
作者:
星之所在
时间:
2007-7-23 05:52:54
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
作者:
ritter
时间:
2007-7-23 16:03:38
[attach]428778[/attach]
欢迎光临 海浩网论坛 (http://bbs.highot.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