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标题: 反革命电影《北京乐与路》解剖 [打印本页]

作者: 飞扬    时间: 2002-8-20 11:28:36     标题: 反革命电影《北京乐与路》解剖

文/红警苏红不懂爱

想了很久的标题,我还是大言不惭地把反革命冠以《北京乐与路》的前面。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在中国的电影院公映过,在目前电影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我们判断一部电影的反响程度,好像从来不是通过它的公映期,倒是网站上的口碑相传比较容易捧红一部电影。

我就是从频繁地出现在网站上的这部电影的名字,知道了有这样的一部电影。

对这个电影的片名,我一直没有弄清楚,原以为是北京的一条路的名字,看了电影后,我才搞清,原来是音乐与道路的意思,多么具有文字游戏意味的名字,香港人居然也会玩弄词藻。真他****讨厌。

在定下这部电影的基调后,我想运用电影中频繁出现的语言,喊出一句摇滚般的呐喊:狗日的张婉婷,我****奶奶,我****妈妈,我****爷爷(大家千万不要往激烈的地方复原我的声音,你只须像影片中的舒淇那样莺声燕语地喊就行了)。

在这部张扬中国的传统国骂的影片中,我舶来导演衷爱的词汇,一定会让她得到很大的
快意。

当她肆无忌惮地在影片中狂轰滥炸地向观众的耳鼓中灌入“狗日的,****奶奶,我****妈妈,我****爷爷,你才是傻B”这些词汇的时候,我们相信她是不会顾及到中国观众的欣赏心情的,她一定得意平和的观众心态在这些词汇的撞击后产生的本能的恶心感。她就是凭着这样的执导导筒的权力,肆意地剥夺着观众对电影审美的渴望,存心在你的心中抹上黑暗的外套。

既然导演可以这样地用声音、思想虐待观众,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导演热衷的词汇回报她,而且我们坚定地相信一定会得到她宽容的谅解与强奸般受虐的快意的。

好了,下面我们将揭开《北京乐与路》的画皮,看看这个女人是如何在电影中丑化中国的形象的。

一是阴暗的丑化中国人的心态。

尽管香港回归祖国了,但影片编剧导演仍像很多香港人一样,依然持一副超脱的洋奴的心态,似乎可以让自己超然在中国的土地之外,鸟瞰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影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北京的摇滚,但他****真牛B,非要出现一个香港的花花太岁,从他的眼睛中看待中国,而他看中国的眼睛,整个是一个洋鬼子的猎奇的眼睛。

这个被称为香港农民的花花公子,对中国的目光是不怀好意的,主要表现在猎奇,像一个来自于银河外星系的超人一般,架着那个DV机,专门拍摄中国的丑陋的景象。

这些香港狗日的,以为高人一等,可以欣赏般地观看中国的贫穷,观看凡夫俗子的庸庸碌碌的生活。他****,他整个就不把自己看作是中国人,瞧这个狗日的自白:“我不懂用普通话拉关系,更不会用普通话想问题,我现在最懂的,只是用普通话一声不吭。”

这个香港的兔崽子、狗日的牛B,有一点中国人的人味吗?如果我们稍微微言大义地像某些评论家善于进行深度挖掘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把普通话解读为“中国”的语言,而这个香港人,就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异种,一个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一类,那究竟是一种什么的一类?

这就是香港人所具有的高中国人一等的阴暗的心态。殖民地的生活,培育了这些人的洋奴的心态,和过去奔忙在十里洋场上的买办们在中国同胞面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具有相同的机理和根据。

在这种阴暗的心态的唆使下,影片故意地用平路和杨颖这两个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香港人的这种救世主般的神奇英雄壮举。

影片对两个主要的青年中国人平路与杨颖的丑化是别有用心的。

平路与杨颖都具有一个共性的特征,就是贫穷。这是香港人最容易找到的唾弃大陆人从而获得虚妄的自豪感的地方。这种阴暗的心态,表现在电影中,就是生成了这两个概念化的角色。

这种影片放了很坏的榜样。像和尚唱经般重复又重复的“本是同根生”的说唱,似乎就是暗示着大陆与香港的关系的主题。

狗日的编导们,就像曹雪芹一样,借助于诗词表达出了他们藏匿在内心深处的卑劣动机,暗示着大陆与香港就像是“相煎何太急”的兄弟。

这使人联想到刘心武写的那一篇描写足球暴动的小说,写当时坐在足球场上的看客们,为何要骂狗日的香港。这种历史造成的同属于中华民族的两个队列的的倾轧,似乎是编导们最乐意地看到的结局。

舒淇这个三级艳星恢复了她的本色,在影片中充当了一种形象大使。电影编导们无疑在她身上寄寓了一定的暗示,为方便说事,我们姑且相信她代表着中国吧,因为中国人习惯用女性表达可爱的事物,就像兰州有一个黄河母亲象征着中国一样。相应的是,耿乐扮演的平路,可以看成是一种主流的道路。

影片在这里表现了一种非常卑鄙的反革命的象征。就是影片强加给平路所拥有的象征,就是他的道路是不通的,是死路一条,所以他最后只能得到死亡。这种可耻的寓言化的暗示,我不想再往下说得更明白了。

而杨颖呢,她似乎本能地因为出生的原因,把她的选择也就是中国的选择,投到了平路这一边。但她得到的只是粗暴的对待,平路需要的是她的什么呢?只是她的肉体,根本没有尊重她的精神。影片在这里表现他与她搂在一起的时候,只是要她脱脱脱,而她只是希望得到女人所乐意享受的爱抚方式。记得她撒娇地说明天行吗?她碰到的是一个野蛮的男友。

平路是蛮横的,从不尊重女人的要求。在摩托车上,他突兀地向她提出“我们结婚吧。”她问:“为什么?”“不为什么”。“我们为结婚而结婚吗?”“不结拉到”。这种男人连一句拨动女人芳心的话都没有,只是他天生地拥有对她的权利。

杨颖有一句话说得明白,“我跟他注定是一块的”。影片曲意地反映了中国的选择是无奈的。捆绑式的爱情,决定了她只能选择他。

这几乎就是一种政治的一一对应的阐述,平路象征的现实,在电影中看到是状态就是粗暴的、不懂得恩爱的、缺乏民主意识的。

可以说,在影片的主观歪曲下,一种变态的爱代替了温馨美好的爱。这无非是图解出下一步香港的花花公子打动女人的芳心的可能。

于是,影片工于心计地表现出一个出污泥而不染、温文尔雅、一派绅士风度的香港少爷。

他是多么仗义啊,为了那个包二奶的父亲的声誉,他英雄般地大打出手,好像是维护了孝道。对女人是多么的体贴啊,平路不愿陪杨颖卖打口CD,他主动奉陪。而且体贴入微,为女人买早餐,如此深情款款的投入,自然能使铁杵磨成针,把女人从另一个不解风情的男人那儿夺了过来,最后两个人的手终于牵到一起。

中国的选择,就在香港电影中痴人说梦般的表现中,倾斜到那个香港人的圈套里了。

然后是平路的自投绝路,更扫清了障碍,影片终于完成了电影编导反革命的主题目的。

善良的观众,可能不相信这一点,但影片中更有一段台词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女人的选择。那就是杨颖与香港人上厕所的这一情节中,她说道:“这里的黑与香港的黑是不一样的,香港的黑是只要一伸手,就能摸到电灯,而我们这儿的黑,是完全他****漆黑一片,想它亮,就只能等,等到天亮,我就是在这种漆黑一片中,等到千禧年的。”

这简直是反革命宣言。我们能不相信老人家说的利用文艺进行反革命的经典名言吗?

瞧瞧,用不着我再作详细的解释吧。香港的黑,时刻有光明恭候,而大陆的黑是彻底的黑,是没有希望的黑。中国的道路是漆黑一片的。这就是电影所达到的摇滚乐之外主题的醉翁真正之意。

二是卑鄙的丑化中国人的竭虑。

当中国电影人正在自欺欺人地以为可以用商业化电影拯救中国电影、努力削弱中国文艺作品中的意识形态的时候,某些商业化社会的人士们却一点没有大发善心,而是拾起我们业已不用的政治攻击的衣钵,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地拿政治进行丑化中国的现实社会。

他们对那种似懂非懂的可笑的政治模仿的热衷,实际上,只是为他们的卑鄙的阴暗动机服务的,但他们毕竟太拙劣了,所以给人一种极其生硬的感觉。

电影在这方面,可以说动用一切可能的地方,把平凡的摇滚故事扯上政治的主题。

如杨颖口述中,说她生在安徽,自小失去双亲,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在天安门上唱一个歌、跳一支舞,那就他****更好。”

影片中屡屡出现天安门的镜头,但是这里出现的天安门不是阳光明媚的,给人以灿烂感觉的,而是一帮鼹鼠般的摇滚人士们晨昏颠倒、寻欢作乐的相陪衬的布景,甚至,那种象征着中国的标志的建筑,最后竟然无法挽救平路走上绝路的死亡。本来,这是两个没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事件,但在影片的曲意蒙太奇组接下,无形中划上了等号,电影就是这样达到了政治的宣泄的目的。

影片中的中国人也是愚昧无知的,除了那个香港人外,都是粗暴、蛮横、傻里叭叽的,香港编导笔下的香港人的确是高等华人啊,那种看艳舞的中国人,那种要求脱衣的贪婪眼神,还有厨师上台欲行非礼的丑态,都在影片纪录片的镜头上得到了丑化般的体现。

影片中的北京人是满嘴国骂,当我们在网站上必须为自己讲的每一句国骂而有可能付出被禁的代价的时候,电影中的国骂却可以扬长而入我们的耳朵,不受任何制约。这年头,真有点只许只许州官不许百姓点灯的劲头,那些描写色情男女的小说,可以畅行无阻地出入新华书店,而我们在网站上提到一些个别词就可能无法发言。这世道。骂人也只有名人才有资格啊。

影片还特别喜欢用一些大陆国产剧中坚决予以拒绝的政治化素材。如片中香港人的斗室里居然立着一个文革期间才有的毛泽东的挥手的雕塑,而他,也像领袖一样,举起一只手,作敬礼状,但那种感觉,电影是有意地把观众的想像往纳粹的那种举手礼的角度引。

当平路临死前把磁带交给司机,放出“在今夜的雨中睡去”乐带的时候,画面出现的却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特写,这种胆大妄为地拿神圣进行嘲弄的涉笔,进一步可耻地证明了编导们变态的逢中必骂的阴暗心理。

影片还挑逗般地表现杨颖喜欢挑战法律,说什么“犯法的事才好玩呢。”并作为英雄般地与中国警察玩起了老鼠戏猫的游戏,并且成功地甩下了呆若木鸡的警察。这种借用别人的公民挑战本国的警察,达到一种鼓惑的目的,只能说编导们已经像魏京生那样,不仅反共,而且达到了逢中必反的神经质的地步。

这样做究竟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快意呢?

我们不以最坏的恶意忖度别人,但我们和善地对待别人,并且让他在大陆的土地上进行拍摄的时候,他居然可以进行丑化社会主义的大陆。而且达到了一种不择手段的程度。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得到一种警醒了。

三是拙劣的丑化中国人的技巧。

可惜,这帮香港的狗日的,空有逢中必反的鸿鹄大志,但却没有这种能力。

影片的故事整个是一个俗套的三角故事,是港片中通行的。虽然这里的三角关系赋予了政治选择的意义,但并不影响它在塑造人物故事时的虚伪、虚情与虚弱。

老掉牙的故事,无聊的故事。

没有人物的感情,只是一种编导引导的故事进展。

对中国社会的把握太浅,只能在艺人圈子中,塑造一些虚假的形象,甚至还不如李洪志敢于深入民间。

这样的影片,在商业片潮横流的香港社会能获得什么样的票房呢?

我不知道这样的电影会取得什么样的利润。但是,作为一部观赏电影来说,也是无聊的,空乏、厌倦的。

这样,在失去观赏受众的前提下,这部电影的反革命的内涵也就无法得到传播,有时候,我们真得庆幸一部电影的憋脚,阻止了它的毒素的扩展与扩张。
作者: ltadpole    时间: 2002-8-20 12:04:56

这部电影在那里,有吗?谁能传上来看看
作者: per    时间: 2002-8-20 15:36:08

看过了,正如上面所说的`~~可恨~~~垃圾片~~~
作者: flashbird    时间: 2002-8-21 10:25:49

从另一角度可以说它是香港人自由表达思想的体现,并不是香港片都是所谓商业片。




欢迎光临 海浩网论坛 (http://bbs.highot.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