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标题:
坤生名伶
[打印本页]
作者:
csm2000
时间:
2008-12-12 10:56:18
标题:
坤生名伶
补了一段历史。。。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2008-12-12 11:25:03
章子忆 ,,。。。、
作者:
微尘
时间:
2008-12-12 11:29:51
比章看起来舒服
作者:
雨夜咖啡
时间:
2008-12-12 11:34:14
嘂
作者:
sock
时间:
2008-12-12 11:57:10
坤角..................
作者:
dengk7376
时间:
2008-12-12 12:58:28
孟小冬
孟小冬
孟小冬(1907年12月9日-1977年5月27日)。京剧女演员,又名孟若兰、孟令辉,艺名小冬。人称冬皇,师承
余叔岩
,是余门惟一的女弟子。晚年自署凝晖阁主,生于
上海
,祖籍
山东
。出身于梨园世家。
孟小冬 - 身世
孟小冬的祖父
孟长七
,艺名孟七,是唱武净兼武生的好手,三伯父
孟鸿荣
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大伯父
孟鸿芳
演武生后改文武丑,二伯父
孟鸿寿
唱文丑,也通文场,会拉胡琴。父亲五爷
孟鸿群
演武净、武生。
孟小冬的身世说法不一,目前大多数资料倾向于她就是孟氏后代。至于她的出生年月,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1907年12月9日,一说1908年12月9日。月份相同,只是年份相差了一年,很可能缘于实足年龄和虚岁的差异。1977年,她去世于台湾时,外界都说她享年七十。如果是1907年出生的话,她实足七十,而如果是1908年出生的话,她是虚岁七十。
目前普遍说法是,孟小冬出生于
上海
法租界的民国路(今人民路)同庆街观盛里(今观津里)的孟家。不知是不是巧合,也有人说她出生时哭得很响亮,家人便由衷地说“是块唱戏的料”。
孟小冬的母亲
张云鹤
,是
孟鸿群
的继室。孟鸿群的元配王氏没有为孟家留下子嗣,很早就去世了。假设孟小冬的确是张云鹤亲生,那么,小冬就是孟鸿群的第一个孩子,孟家的长女。可以想象,一心求子的孟鸿群很可能将小冬当作儿子来养,盼望着她将来能承其衣钵。
小冬弟妹几人?又有两种说法,一说孟五爷只有孟小冬和孟小冬的弟弟孟学轲(又说学科)两个孩子;一说孟小冬以下,还有二妹孟佩兰,弟弟孟学轲,三妹孟幼冬。之所以如此,原因恐怕在于:一,孟佩兰的情况无人了解;二,在孟小冬十岁的时候,乳名叫银子的孟幼冬(据说当时八岁)因家庭生活困难,被父亲送给了姨父仇月祥,后来改名仇乐弟。此说似乎不确。孟幼冬八岁时,孟小冬十八岁,十八岁的孟小冬不仅早已经四处跑码头唱戏,甚至可以挂头牌了。如此说来,孟家不太可能还处于“生活困难”的状态。但不管怎么说,孟幼冬曾一度改“孟”为“仇”姓。
孟家姐弟,除了孟佩兰,其余三人都入了戏界,孟小冬、孟幼冬唱老生;孟学轲初唱花脸,后改武生,后来,练功时受了伤,从此退出梨园,改行做了会计。
“小冬”之名的来历,据说跟她出生在冬天有关。12月初的上海,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严冬,但从节气上来说,早已经立了冬。气象上,人们感受到了冷,心理上,他们更感受到了寒。因为就在不久前,准确地说在二十五天前,
光绪
皇帝死了。奇的是,皇帝死后第二天,“老佛爷”
慈禧
太后也死了。孟小冬出生时,正逢“国丧”期。
孟小冬 - 生平
孟小冬
出身
梨园
世家。祖父孟七出身
徽班
,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伯、叔都是
京剧
演员,在这样的家庭 氛围下,孟小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艺的道路。
她九岁开蒙,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
无锡
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共舞台先后与
张少泉
(电影明星
李丽华
之母)、粉菊花、露兰春、
姚玉兰
同台演出,居然大角风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这样冰雪聪明的小女孩儿,明日之星非她莫属。
当时北京是京剧演员心目中憧憬的“圣地”,为了谋求开拓一片新天地,一九二五年,孟小冬离开
上海
,毅然北上深造。谁也不曾料到命运既眷顾她又捉弄她,她在人生旅途上迈出的这一步,竟使她创造出以后事业的辉煌,并经历了一段传奇的婚姻。
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艺术上的发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后向
陈秀华
、
陈彦衡
、
孙佐臣
、
王君
直
、
苏少卿
等人请益,钻研
谭派
艺术。孟小冬见识越广,理解越深。在鉴别比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择,最终她把目标锁定了
余派
(新谭派)。她认为余派艺术不仅在唱念做表细腻深刻,决非其他派别所能望其项背;而在唱腔方面的三音联用(高音立、中音堂、低音苍),能藏险妙于平淡,更为她所爱。对余派心仪已久的她下定决心要寻找机会立雪余门,亲炙教导。
孟小冬 - 师叔余叔岩
余叔岩
其实,
余叔岩
对孟小冬的艺术才华也颇为欣赏。一九三五年曾有人介绍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为师,被余一口回 绝。介绍人走后,余对身旁的朋友说:“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费心力。”朋友问:“当今之世,谁比较好呢?”余叔岩回答说:“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的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漫长的等待,几经周折,孟小冬终于夙愿得偿,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惟一的女弟子。这时的余叔岩体弱多病,早已息影舞台,孟小冬殷勤奉侍,照顾周到;请问艺事,敬业执著,余叔岩自然也倾囊相授,一招一式务求完美。
孟小冬的艺术在拜余之前较之拜余之后有了质的飞跃,能与当时京剧老生翘楚
马连良
、
谭富英
、
杨宝森
相颉颃,誉满全国,被尊称为“冬皇”。有人这样评价说:“(孟小冬)自拜叔岩,则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无间。前后五年,学了数十出戏,是余派惟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假若余派的东西是真正研究院的玩艺,孟小冬倒真是一位惟一够资格的研究生。名贵则名贵极矣,然大好艺术不能广传,总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
孟瑶
《中国戏曲史》
第三册)。
一九四三年,余叔岩因患
膀胱癌
不治逝世,孟小冬痛挽恩师,她的挽联写道:清方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韵;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
孟小冬 - 五年深造修成正果
从1938年开始,孟小冬开始拜
余叔岩
为师。每天傍晚,都会有一辆包月车从东四牌楼三条26号驶往
宣武门
外的椿树三条,一连五年不辍,这就是孟小冬在拜师余叔岩后到范秀轩学习深造的情景。
因为当初孟小冬从
上海
到
北京
来就是为学习到正宗的
谭派
和
余派
老生艺术,由于她与梅兰芳的婚事以致多次拜师未遂,所以在而立之年得以拜师,实现了她北上求学的心愿。鉴于余先生每天傍晚才起床,所以孟小冬每天是下午请余先生的琴师王瑞芝给她吊嗓练唱,然后分别在晚7时左右到余府用功,但是往往要等到余府的门客畅谈到午夜才开始上课,至凌晨下课返家。当时拜师余叔岩的学生不少,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不多,惟有孟小冬一心要学习到老师的艺术真谛,所以除每学完一出戏后有一两场实验性演出外,基本放弃了一切业务演出,就这样一出一出的学习了30多出戏。仅仅是
《武家坡》
和
《击鼓骂曹》
,孟小冬就曾经向
仇月祥
、
孙佐臣
、
陈秀华
、
言菊朋
、
鲍吉祥
等名家多次学过,早在1920年就灌过唱片,却依然跟余师恭恭敬敬地从头学起,直到实验演出以后得到老师批准。其中有一出《法场换子》,是余叔岩精心之作,她学好后曾经许诺在余师寿辰时露演,由于余师旧病复发而不治,于53岁早逝,这出戏便成绝响。她晚年在香港和台北课徒传艺,每当学生请她传授此戏,她总是严肃地说:“余师有言,没有演出过的戏切不可教人。我不敢违背老师的遗愿。”她就是以如此惊人的毅力和虔诚得到了余叔岩的真传实授,受到京剧界广大同行的尊崇。
孟小冬 - 剧坛佳偶到悲怆婚姻
孟小冬和梅兰芳
孟小冬初到北国,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参加
永庆社
、
庆麟社
、
崇雅社
等坤班演出。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的著名男角老生相颉颃,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
虽然演戏要男女分班,但大宅门的堂会却不受这个限制。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
梅兰芳
,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颠倒阴阳。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
《四郎探母》
、
《游龙戏凤》
,男女角色颠鸾倒凤,演来精彩而又富于罗曼蒂克。进而更撮合他们成了一对佳偶,成为轰动剧坛的佳话。
早在80年前,孟小冬就被京津沪的舆论界誉为“冬皇”。当时代表正统京剧的三大贤
杨小楼
、
梅兰芳
、
余叔岩
可谓炙手可热,而刚刚从南方来的、年仅18岁的花季少女孟小冬于
北京
前门外
大栅栏
三庆园
,以
《四郎探母》
首次亮相后不到一个月,北京第一舞台盛大义演,
梅兰芳
、
杨小楼
合演
《霸王别姬》
蹲大轴,
余叔岩
、
尚小云
演压轴
《打鱼杀家》
,而孟小冬与裘桂仙合演的
《上天台》
就排在倒数第三的位置,几乎与
杨梅余
平起平坐。10天后,孟小冬与梅兰芳就并挂头牌合演
《四郎探母》
了,接着他们又合演了
《游龙戏凤》
。就在孟小冬19岁那年,经一位银行老总撮合与梅兰芳喜结良缘。他们一位是“梨园冬皇”,一位是“伶界大王”,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其轰动情景可想而知。
但命运之神没有永远眷顾他们。孟小冬的天生丽质、不以色相事人的铮铮傲骨曾引来不少追求者,一个单相思孟小冬而不得的狂徒竟到梅家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引得社会舆论沸沸扬扬,对孟、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两人终告仳离。深受打击的孟小冬曾一度皈依佛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位京剧界的泰山北斗那一段惊天动地的美妙而悲怆的婚姻却不再有人提起,时而有人问起,人们也是三缄其口。但是1933年9月5、6、7日三天,天津
《大公报》
头版连续登载了“孟小冬紧要启事”,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启事称:……窃冬甫届八龄,先严即抱重病,迫于环境,始学皮黄。粗窥皮毛,便出台演唱,藉维生计,历走津沪汉粤、菲律宾各埠。忽忽十年,正事修养。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抑冬更有重要声明者: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剧变。有人以为冬与李某颇有关系,当日举动,疑系因冬而发。并有好事者,未经访察,遽编说部,含沙射影,希图敲诈,实属侮辱太甚……
“启事”中所谓“李某”即一位年轻的追星族李志刚,早就开始追捧孟先生,由于爱屋及乌,得到梅、孟结婚的消息,受到刺激,于1927年9月14日持枪往见梅兰芳,开枪打死了从中斡旋的
《大陆晚报》
经理
张汉举
,军警则把
李志刚
乱枪击毙后枭首示众。此事均有第二天各报刊的“军警布告”和枭首示众的照片为证。
其实,类似李某这样疯狂变态的追星族在今天已不鲜见。“启事”中关于“祧母去世之日”一说所指系梅兰芳的大伯母逝世,孟小冬前往奔丧。但是作为“名定兼祧”的另一位梅夫人,将孟小冬拒之门外,梅兰芳无法兼顾而成为遗憾,此纯属家庭内部事物,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也。而始作俑者,就是当时梅兰芳身边的所谓“智囊团”。他们出尔反尔,让梅兰芳与孟小冬不知所措。但是经过枪杀案和戴孝奔丧两大风波后,经过梅兰芳的努力都又曾破镜重圆,足以说明孟、梅感情非同一般,最后终因“智囊团”的倒戈而酿成了婚姻悲剧。
不过,孟氏作为性格高傲的花季少女不顾封建的妻妾等级,毅然嫁给梅兰芳完全是出于单纯的情感和爱慕,这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中是无可指责的,同时也无须指责梅兰芳的另两位夫人
王明华
与
福芝芳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家庭内部进行角逐也是出于无奈。
孟小冬最后的生活归属是
杜月笙
,她和杜的一家在一九四九年春天一起离开上海,避居
香港
。一九五零年
杜月笙
和孟小冬举行婚礼,结为夫妇。杜月笙这时早已是疾病缠身,旋即去世。孟小冬以课徒授业薪传余艺为乐。
孟小冬 - 与新中国失之交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局逐渐稳定,流落在香港的京剧演员
马连良
、
张君秋
、
杨宝森
等在周恩来统战政策的感召下返回内地。孟小冬也是统战政策争取的对象之一,
周恩来
总理曾委派
章士钊
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当时孟母
张云鹤
女士尚住在北京,以为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却遭到孟小冬的婉拒。
一九五七年
章士钊
曾写条幅赠孟小冬:“当时海上敞歌筵,赠句曾教万口传。今日樊川叹牢落,杜秋诗好也徒然。绝响谭余迹已赊,宗工今日属谁家。合当重启珠帘寨,静听营门鼓几挝”。诗句表现了章士钊说服不成的无奈与喟叹。
虽然没能成功,章士钊对孟小冬却一直念念不忘。几十年后,我们看到:“津桥昔日听鹃声,司马梨园各暗惊。人面十年重映好,梁州复按陡生情。四合院正房东墙挂着一幅立轴,落款是:小冬女士清鉴章士钊。有一次朋友来访指着立轴说,你父亲大概是单相思吧?不然送给孟小冬的字怎么会在自己手里?章含之笑着点头。”(杨继桢《章含之的四合院情结》)
一九六七年,孟小冬由
香港
转赴
台湾
定居,闭门静养,由绚烂归于平淡,终其余年。一九七七年因病不治,与世长辞。
弟子有赵培鑫、蔡国蘅等。
孟小冬 - 活动年表
右三为孟小冬
1923年2月16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一日:孟小冬赴汉口演出
1924年,农历甲子年:孟小冬定居北京
1938年10月21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八日: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
1943年5月20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七日,18时:余叔岩
大殓
举行
1943年5月21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八日:余叔岩迎三
1943年6月1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廿九日,10时:余叔岩丧礼举行
1947年9月7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三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五天
1947年9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八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十天
作者:
午夜飞行
时间:
2008-12-12 18:09:02
那个,八卦下,据说孟嫁给杜月笙是与其门下某姨太,以此方式彼此照顾终身
纯八卦纯八卦
欢迎光临 海浩网论坛 (http://bbs.highot.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