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15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耐心培养"相关的几个帖子 [复制链接]

UID
1086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869
精华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1 21:02: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先前帮友人照顾孩子了一段时间,从网络上摘录了一些关于"耐心培养"的帖子,现转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问题描述 ——你的孩子是否常常有下列的行为表现?
不专注: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 焉,做事常有始无终,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容易分心。
冲动任性: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冲动做出错误答案,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克制说话或动作,想要什么就去拿,无法遵守规范或指示或是无法按照社会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活动过多:除了动作之外,也包括语言,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动个不停,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
自控力差:不遵守秩序和规则,不听教师的指示,如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厌烦,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自卑心理强,缺乏自信,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
学习困难: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在功课、作业或考试中常如此,常被认为是偷懒。
上述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生理原因:脑组织器质性损害,许多有此症状儿童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包括母孕期疾病、抽烟、酗酒,分娩过程异常等,孩子出生后l~2年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儿童,亦有可能因为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毒素——许多小食品或成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剂类等,以及糖份过高,血液中铅含量过高,或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少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家长教养态度和外界压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提供太多刺激,孩子程度跟随不上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注意力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以造成长期的注意力不好,亦可为逃避大人惩罚而表现出来。
心理因素:有些儿童因智力不足原因或其它原因常受人冷落,为了引人注意,使人关心他,便有意地以行为吸引大人注意来达到目的。
解决办法:
教养态度、观念: 家里一旦有这样的孩子,要正视现实,不急不躁,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不要过分责骂,惩罚或放任不管。原谅、容忍孩子的行为,观察他的改变,对他的要求一次不要太多。
预防在先:在孩子不好行为之前提醒他,以预防发生。 教他们正确地做一件事,不要在做错之后再批评他。多注意孩子的长处,多表扬他的优点。
环境的安排:因该儿童很容易受到干扰而分心,注意力时间很短。需要作以下调整:
——作息时间的安排:
a、大人可设计一日活动安排表,且要儿童知道每日作息时间与功课安排,什么时候做什么,每天让他看看,以强化他遵守时间安排,也让其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
b、时间表上提供适当的活动时间和环境:安排最好有运动时间,让孩子发泄精力以满足他好动的习惯;另外,要安排安静时间与专注时间,如静坐听音乐、听故事、看图书、下棋、拼图、玩积木等,让孩子放松自己及培养其安静和专注的能力。
——环境安排:
a、因注意力不集中儿童易分心,所以在其学习时要注意环境的摆设,尽量简洁有序稳定,以不干扰他的学习为前提,减少他能看到玩具和听到声音的干扰,简洁明了且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专心学习。b.在学习过程中多提醒他不能随便离开座位,或不能做其他事情,给予他必要限制。可设置小而安静的座位空间。
教育指导和建议:
强化良好行为:当孩子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的行为时,如做作业比以前集中,小动作比以前减少时,给予表扬、奖励(可以以喜欢他、关怀他作为表扬,可用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作为表扬,也可用他喜欢的东西作为表扬)。
忽视、告诫或隔离、惩罚其不良行为:
A、对孩子的某些不太严重的不良行为,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方法,而同时对其良好的行为采取强化,增强其好的行为,逐渐消退其不良行为。
B、对于一些不该被忽视的行为应给予处理,告诉他正确的行为方
C、对严重的行为应给予隔离或剥夺被奖励的权利。
专注力行为训练:常要求孩子复习功课表,然后按功课表的活动行事,要求孩子复述刚才所教的儿歌或指出本子上刚教过的字,要求孩子回答问题应先摘要别人的重点。
教育孩子学习适当的与人交往的行为,如基本的礼貌、求助或要求得到家长同意的行为,或衔接别人话题的谈话技巧。
要求孩子学习如何整理书本、书包,安排作业或规划笔记本的书写位置等个人事务,或安排自己的时间,家长可适当给予提示和帮助。
教育发展若能按正确方式教养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给予良好刺激,给予正确的行为控制与相应的专控力训练,你的孩子将会逐渐改善其多动、不专注的行为。
若家长对此不以正确教育态度和方法来教育孩子,任孩子自由发展,或采取不教养方法,都可能加重其行为方式及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行为将难以控制。给家长带来诸多麻烦。


训练孩子思考能力的六种方法
孩子到了5—6岁,思维能力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且正在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孩子训练,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准和思考能力。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 多让孩子自己分析 无论遇到什么事家长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
(二) 多问孩子为什么 家长可以多用疑问的语句问孩子,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来,家长不要着急,要耐心地引导、启发他。 (三) 给孩子提供民主的气质 家长不能压抑孩子,应该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思考欲望。如果过于压抑孩子,只会造成孩子懦弱、服从、惟命是从的性格。
(四) 多鼓励孩子 孩子做什么事,家长都不应限制过多(不包括那些危险事情和错误的事情)。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应该鼓励他,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避免失败。
(五) 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这个阶段自理能力已经很强了,如果家里有条件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房间,如果没有条件也应该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这对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帮助的。
(六)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长首先就应该问孩子:“你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有些家长总是迫不急待地帮助孩子,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品质是不利的。

至于反应速度则是要靠运动来提高的,你可以带孩子打篮球、乒乓球、踢足球等,这些运动都可以提高套孩子的反应速度。


如何提高幼儿智商
多多说话。心理学家认为,让幼儿早一点学会掌握语言是很重要的,因为语言对促进智能十分有帮助。幼儿掌握了语言,所获不仅能说话而已。实验结果发现,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里和孩子说话的量,对孩子词汇量的多寡有重要的影响。
听听音乐。儿童从音乐学到的不止是节奏和旋律而已。研究人员指出,让3岁的儿童学钢琴或与众人齐唱,能大大改进儿童的时空推理能力。上过钢琴或歌唱课的3岁儿童拼七巧板时,比别的儿童准确快捷。
鼓励探究。儿童到处探索,求取新经验,有助于促进智能,了解世界。孩子仍然躺在婴儿床上时,小眼珠便老是盯住各种不同的物体,探察新的世界。他们有无穷的好奇心,会用触摸、摩擦和放进口里尝尝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做父母的要鼓励孩子好奇——应和孩子一起探索。不妨拿起一个玩具来仔细瞧瞧,然后递给孩子研究。也不妨伏在地板上和孩子一起爬。
多多称赞。家长的称赞非但能让孩子开心,还可以加强前脑皮层与中脑内扁桃体的联系。如婴儿学步时父母加以称赞,婴儿会高兴,脑中也因而会释出一股神经化学物质,把联系加固。相反如果不加以鼓励和表扬,联系未能加强,渐渐地婴儿就不愿尝试新事物了。
不要停止。家长尽早介入当然很重要,但也要记住孩子智能发展是持续不断的。孩子的各个神经网络会继续发展,直至进入青少年期。因此,要继续为孩子读故事,跟孩子谈话、唱歌。孩子头脑发育的过程中,父母自始至终都举足轻重。

美国康涅狄州耶鲁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提出的发现孩子天赋的20项测试,他认为4岁以内的孩子若具有这20项测试题的大部分情况,就说明这个孩子有可能是超智儿童。
测试题目主要包括:善于记忆诗歌和富有情趣的电视中的台词;很少迷路------尤其是女孩;能注意到别人情绪的各种变化;经常问像“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之类的话;动作协调优雅;能很好地按调子唱歌;经常问雷鸣、闪电、下雨等宇宙间的问题;你改用了讲述故事时常用的一个词时,他会纠正你;学习系鞋带、穿袜、骑自行车很快,且不费力;喜欢扮演角色、编故事,且演得、编得蛮像样;乘车的时候会说,“去年冬天奶奶带我来过这地方”;好模仿各种表情和各种体育动作;很会讲故事等。
由此可见,孩子聪明不聪明不在于孩子会识多少字,背颂多少首儿歌,也不在于孩子上了什么特长班,掌握了什么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可以提升孩子的智能。美国心理研究协会做了一项研究来检验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一个对孩子的智商影响较大。研究的结论是:遗传和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几乎等同。克雷格?莱米教授也认为,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实施严格的、正统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随意但很富有启发氛围的环境对提高孩子的智商非常重要。
那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到底应该怎样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呢?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建议:
1.多与孩子交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简奈伦?哈丁罗切尔博士认为,幼儿对语言的早期掌握对形成幼儿成功的智力机制非常重要。家长同孩子交谈可随时随地进行,走到哪说到哪,看到什么说什么,还要启发孩子去说去表达,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2.利用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图书后,往往是孩子拿来一本,家长就给孩子读一本,读过之后便放到一边,然后再读下一本,只注重读的过程,全然没有注意孩子的阅读兴趣,这种作法不能很好地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家长给孩子讲书最好是拿过一本书家长先要问孩子这是一本什么书,它的名字应该是什么,这本书里都有些什么,提出问题让孩子先找出答案,然后父母再给孩子讲述,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讲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同孩子一同讨论,不断地提出问题,如他们怎么了,想一想他后来会是怎样的,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3.家里摆放的东西要经常换一下位置,对孩子的右脑开发和观察力的培养都有好处。
4.家长带孩子外出购物时,家长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身边的孩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
5.多让孩子同小朋友在一起,不要怕孩子打架受欺负,即使是打架也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
6.游戏和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3、4岁的小孩子玩具的可变性要强,如沙子和水;游戏对于孩子更为重要。
总之,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时,要融于生活,愚教于乐,挖掘身边可利用的因素,家长要有心教,但并不要求孩子用心去学,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从孩子发展出发,从孩子实际出发,让孩子学得自然,学出兴趣。专家说,以学知识为主教出的孩子没有后劲。


让孩子记忆力出众的10种方法
记忆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擅长看(视觉型),有的人擅长听(听觉型),有的人擅长用嘴和手(运动型)等等;比较常见的是混合型的记忆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最佳:
有位实验者曾经用这三种方法让三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记住10张画的内容。
对第一组孩子,他只告诉他们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看画。
对第二组孩子正好相反。只给他们看画,可是不再给他们讲每张画画了些什么。
对第三组孩子是又让听又让看,实验者不但给他们讲画的内容,同时给他们看那些画。
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分别问这三组孩子记住了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60%;第二组稍多,记住了70%;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86%!这说明只听不看的孩子记得最少,只看不听的孩子记得稍多一点,又听又看的孩子记得最多。
这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因此,如果帮助孩子把所有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人的许多能力的培养,大多要从掌握方法做起,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多是运用了大脑左半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右半球的功能只是偶尔被利用一下。
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

方法(一)、有的放矢——明确近期记忆目标
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诱惑着人,引导着人,使人步入更高的境界。同样,家长必须使孩子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的目标的,这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确立记忆的近期目标呢?关键是要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达到了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信心,改进记忆效能,提高记忆速度。当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苦心积虑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而对长远目标的靠近,无疑会更强有力地刺激记忆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 举例说明
例如,一个小学生要学习英语,倘若笼统地确立一个目标,将来出国深造——他会感到前途渺茫;如果确定不同的近期目标,先完成容易的部分,如每天学习10个名词,进而掌握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他就会感到信心十足,感到学习语言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工作。
每一次克服了困难,每一次获得了成功,自信心便会随之增长,而自信心同时又鼓舞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记忆活动,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化整为零,使长远目标分解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由易而难,由浅入深,不断地刺激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给自己提出一个记忆目标,充分利用有意记忆,可以使记忆效果大大提高。

方法(二)、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有些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
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小学生对材料理解的程度。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 实验证明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 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历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方法(三)、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和研究,小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直观、形象的东西,尤其是视觉映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孩子记忆一些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形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 举例说明
一位小学生说:他很快就记住了他的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33329916。问他是怎样记的,他回答说,这组号码表面看毫无意义,但把它们分解成几个部分,并与自己所熟知的字挂起钩来,就容易记住了。比如这组数字,3332是他所居住区域的邮政编码,99又恰恰是他所居住公寓号,他住在16号房间。几组数字加起来正好是33329916。

方法(四)、精选记忆法
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精选记忆法。
据说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什么叫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
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这些信息并不是都需要记忆的。教材和笔记中很多详细的说明性文字、同一类型的很多道习题、非重点的内容、可以根据其他公式推导出来的那些较复杂难记的公式等,都可以忽略不记。
这样,就可以拿出主要精力记忆那些对考试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
牵牛要牵牛鼻子,记忆要选择知识的“牛鼻子”。因此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理解,精选重点内容,把它们牢牢的记住。
◎ 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
许多公式、定义、定理、定律是精髓和本质所在,要理解,也要牢记。它们往往是以一当十,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有些人对一些解题过程和答案也要强行背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考题是千变万化的,它要求你灵活地运用公式或定理,绝不会要你去死记。
学习好的人,记忆力强的人,往往善于抓住重点,抓住精髓,善于组织材料。

方法(五)、联想法记忆
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 举例说明
在外语单词里,有发音相似的,有意义相似的,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来帮助记忆。
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北京景山学校在小学低年级试验一种集中识字的方法,可使学生在两年内认字2500个,阅读一般书籍报纸。这种识字法就运用了类似联想记忆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一组一组的,像把“扬、肠、场、畅、汤”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晴、睛”放在一起记。每组汉字的右边都是相同,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有共性,前一组的汉语拼音后面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都是qing,这样就可以学得快、记得住。
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指导孩子进行联想记忆,可采用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不同方法。

方法(六)、多通道记忆法
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宋代学者朱表说,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实验表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
多通道记忆法动员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其效果最为显著。
上课记笔记也具有多通道记忆的作用。记笔记并不是要孩子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写字比听话慢,如果逐字逐句去记,不但记不下,而且还会影响听讲,达不到记笔记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以听懂为第一,边听边积极思维,总结出老师讲课内容的要点,记下几个关键的字或句子。

方法(七)、分类记忆法
若将必须记忆的内容按一定要求进行分类,那么,记忆就要容易得多。实际上,分类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孩子一边在分类,一边在理解,一边就已经在记忆了。
◎ 举例说明
如果要记忆下列10种物品:猫、帽子、狗、挂钟、桌子。衣柜、眼镜、鹦鹉、鞋子和戒指。让孩子使用反复背诵的强记方法也可以,但往往要化比较多的时间,并且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让孩子把上述的十种物品先加以分类,比如:猫、狗、鹦鹉是动物,帽子、眼镜。鞋子、戒子是穿戴在身上的东西,挂钟、桌子、衣柜则是家里的摆设。把这些物品—一加以分类之后,就容易记忆了。

方法(八)、谐音记忆法
这是让孩子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许多学习材料很难记忆,在它们之间不易找出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历史年代、统计数字等等。如果对这些学习材料利用谐音加某种外部联系,这样就便于贮存,易于回忆。
◎ 举例说明
据说,有位老师上山与山顶寺庙里的和尚对饮,临走时,布置学生背圆周率,要求他们背到小数点后22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大多数同学背不出来,十分苦恼。有一个学生把老师上山喝酒的事结合圆周率数字的谐音编了一句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待老师喝酒回来,个个背得滚瓜烂熟。这位聪明的学生就是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的。
利用谐音法还可以帮助记忆某些历史年代。不少学生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于是,许多考生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例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用它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
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方法(九)、口诀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把记忆材料分组、组块来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避免遗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以“组块”为单位的。每一个组块内的信息量多少是相对的。一个字尽可以看作一个组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也可以看作一个组块;一个句子也可以作为一个组块。
组块内部的信息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相互联结的。如果善于把记忆材料分成适当的组块,就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口诀记忆法就是符合组块规律的一种记忆方法。
◎ 举例说明
例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来六、二一,
下半年是八、甘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劳动人民中间世代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除二十四节气歌外,乘法口诀、珠算口诀、五笔字型输入字根表等,都是运用口诀记忆法进行记忆的例子。

方法(十)、串词法记忆
当小学生在背诵课文或长篇文章时,常常需要利用串词,串词法的要领是:
① 在内心或用打上记号的办法将文章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要含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做这项工作时,可以参照文章已有的划分法,如文章的自然段等。
② 针对每一部分确定一个中心词。中心词数量不能太少,以免漏掉某个重要的思想内容;但也不能过多,以免词串大长。
③ 每个中心词都必须保证能够借以回忆起相应的那个部分的内容。
④ 每个中心词都要便于与相邻的中心词串联。
⑤ 所有中心词都确定之后,要按照与文章各部分先后顺序相吻合的顺序抄写下来。
⑥ 根据各中心词与其相应的文章片断的联系,针对各中心词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将这些联系牢牢记住。
⑦ 将中心词依次串联起来,为此要针对每一中心词提出问题,借以搞清各中心词之间的联系。对这些联系也要复习,直到记得很熟保证不会忘为止。
⑧ 将每个中心词同相应的文章片断和后接的一个中心词联系起来,然后对整个词串进行复习直至把文章完全记熟为止。
经过这样熟记的文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撒在一边了。只要还记得那个词串,就随时都能够把文章回忆起来。万一有哪个中心词被忘掉了,只须朝抄下来的词串看一眼,就能立即回忆起来。



前前的食物还没吃完,小朋友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另外的食物;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此种种,都是小朋友们缺乏耐性的常见表现。难怪人们说:如今的小朋友一个个都是“急性子”! 
  据儿童教育专家提示,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小朋友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最明显的就是变得霸道,不能遵守社会的规范,例如排队轮候。此外,就是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不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承受挫折,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专家强调,父母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年纪、能力及脾气秉性。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本身也是急性子,就很难去训练小朋友的耐性。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力呢?下面介绍四种方法,与大家分享教育心得。
  一、小游戏中练专注力
  专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础,如果小朋友的专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妈妈可多与小朋友进行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错误”、拼图游戏、听故事……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长时间专注做某一件事。
  二、实现目标得到奖赏
  小朋友拥有自己的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当孩子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时,妈妈可以要求他们先达到某一个目标,达到后作为奖赏给他。孩子越大,要求也要相应的高一些,最重要的是所订下的目标,必须清楚、明确、合理。此外,不妨采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让小朋友容易掌握自己的努力成果。
  三、多项历练接受考验
  小朋友的兴趣愈广泛,就愈容易磨练出个人耐力。其实,要培养个人耐性,关键就在于建立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时间和精力容易消磨,情绪也不容易波动,耐性自然而然地就建立起来了。因此,妈妈不妨安排孩子多参与不同类型的兴趣活动。
  四、增加难度挑战自我
  妈妈可选择一些小朋友当下做不到,但本身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引导他们完成,不要随便让小朋友轻言放弃。妈妈应该与孩子一同订立一个具体的目标,帮助他们不断尝试挑战自我,树立进取心,例如每星期从事游泳等体育活动。此外,还可以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自我挑战”的活动,如“徒步行军”、“历奇训练”、野外定向等(注意安全,组织得当),可以磨练个人意志及耐性.

让你的孩子成为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的人,就得从小教会他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不过,面对天真懵懂的宝宝,家长们还真有些手足无措,怎么教呢?其实,礼仪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技巧。让我们从头开始——
  6个月~1周岁:礼仪入门
  再小的宝宝也会模仿大人的行为,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举止和面部表情了:1周岁的宝宝已懂得在陌生环境下观察父母的表情,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年轻的父母,请检点自己言行,多说“请”和“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对宝宝说话。这些将为孩子未来的礼仪培养开个好头。
  1~2周岁:基本礼仪
  教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学礼仪——这想法听上去有点滑稽。可是,1周岁后,宝宝的个体意识已渐渐萌芽,应该学些基本礼仪了。父母千万得有耐心,要知道这个年龄的宝宝的记忆力还较弱,又很难集中注意力,你得一遍遍不断重复地教育,还得注意别惹恼了宝宝——要知道一个没吃点心、没睡好觉的宝宝,可比心满意足的宝宝难教育多了。
  教育要点:
  1.学说“请”和“谢谢”: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所以,父母务必在他那不断膨胀的词库里加上“请”和“谢谢”。每当他要点心或玩具时,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说这些礼貌用语。
  2.问候大家:让孩子学说“你好”和“再见”相当容易。简单地教育后,大多数一二岁的孩子都能地说出这些基本问候语。
  3.学会分享:引导孩子领会“分享”的涵义。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两件相似的玩具,然后从他手中拿去一件,交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只有一件玩具,难以摆平,应该对他说:“现在轮到别的小朋友玩了,等他玩好了你再玩。我们先做另一个游戏。”
  4.饭桌上的交流:这个年龄的孩子显然还不适合教授餐桌礼仪,2岁的孩子甚至很难坐下来吃饭,但你可以给他打打基础了。如果孩子坐在高高的宝宝椅上吃饭,你应把他降到桌边,让他感受饭桌的氛围。不少宝宝爱模仿大人摆弄汤勺或筷子,那就提供一些儿童餐具,让他试试。
  3~5周岁:创造社交情景
  3岁的孩子差不多该“初出茅庐”进入他的“社交圈”了。他们上幼儿园、探亲访友、去公园玩耍……一个个社交“里程碑”为父母提供了教授礼仪的绝好机会。要知道,所谓礼仪的本质,就是为他人着想,这是礼仪教育的基础。
  教育要点:
培养耐心:让孩子学会耐心,有助于他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比如幼儿园排队领点心或在公园轮流玩秋千。家里的饭桌是教育的好场所,你可以在分点心时对他说:“等你爸爸和奶奶拿到后,才能轮到你。”当孩子插嘴时,你应该轻轻提醒他,应该等别人说完后再说话。当然别忘了告诉孩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插嘴的,比如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求援

2.说“对不起”: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学会道歉十分重要。让他明白有意无意弄伤他人或损坏了东西都得道歉。你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记得上次小明弄倒了你的积木,你有多难过吗?现在,你弄坏了他的玩具,如果你说声‘对不起’,小明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3.学会“叫人”:孩子们已经学会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称谓打招呼了,家长可以在节日聚会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称呼亲戚,遇见熟人时,家长应及时让孩子问候:“小兵,向王叔叔问好。”
  4.学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给他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当孩子真正有了参与感时,他会努力学着像大人一样吃饭的。
  其次,得让孩子明白,吃饭时不能吹牛奶泡泡、不能用鸡翅膀“搭积木”——告诉他,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他不能影响别人吃饭。
  最后,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让他明白吵闹和做鬼脸是不礼貌的行为。提醒孩子享受美食后要感谢烧饭的人。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妨让他们在得到家长同意后中途离开。
  4.学会感谢:收到礼物是件开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谢。如果你的孩子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盒,该提醒他说谢谢。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写字,可以引导他在卡片上画画并签上名字。
  6周岁:最后的学前礼仪课
  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部分已能颇为老道地招待小朋友、打电话或做客,多数孩子在这个年纪喜欢取悦父母,这是学前礼仪教育的大好时机。
  1.教孩子做一个好主人。先让他说出在别人家做客时感到快乐的事:比如说小朋友让他一起玩玩具、给他喝饮料等。然后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当孩子出门做客时,应该提醒他穿戴整洁,做个好客人,遵守别人家的规矩。
  2.电话礼仪:教孩子打电话很容易,多数孩子喜欢玩这个“成人玩具”。当他接电话时,可以先教他说“你好”。如果电话不是找他的,提示他问一句:“请问找谁?”当孩子要拨号打电话时,替他念号码,并提醒他先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
  教孩子一点礼仪,能使他被更多人接纳,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已有 1 人评分银币 收起 理由
天涯刀客 + 2 我很赞同

总评分: 银币 +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在海浩里会如风似烟吗?
与书相伴,快乐一生

UID
33819
注册时间
2004-1-18
帖子
1506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8-11-21 23:25:45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花了不少的功夫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0399
注册时间
2006-5-26
帖子
5222
精华
0
3#
发表于 2008-12-1 10:43:58 |只看该作者
真有心,谢谢了..
天大的事情有姚明顶着,地大的障碍有刘翔挡着。。。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7560
注册时间
2005-9-30
帖子
312
精华
0
4#
发表于 2008-12-1 16:26:15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心,小孩子教育起来很困难。天知道自己是怎么长大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