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3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中国的年轻人打开一扇门——姚大钧访谈 [复制链接]

UID
9212
注册时间
2002-7-20
帖子
449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6 21:14: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中国的年轻人打开一扇门
——姚大钧访谈

尖脆


问:姚大钧先生,谢谢您能在忙于“北京声纳国际电子音乐节”的同时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问您的就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实验音乐的推广工作的。

答:我想主要还是自己喜欢的原因吧。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好比你喜欢一种音乐,然后你惊异的发现这种音乐在自己身边不存在,或者说跟你有同样喜好的人接触这种音乐的机会很少很少,或者有很多的困难,有很大的阻力。比如你并不能很容易的买到这种音乐的唱片,或者可以得到的咨询也相当少。那么当我看到有很多的朋友都在为这些发愁的时候,我就没有办法不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情况。

问:我知道您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就您所见的当前中国实验音乐环境,与国外有什么不同?哪些是不足之处,哪些又是好的地方?

答:我想不足的地方就是资讯的贫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这一点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而且在不断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们在接受这些音乐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么多的音乐资讯好比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而在国内,我们得到的一些唱片也好资讯也好,它都是不全面。也就是说这个大的数据库并没有完全地向国人打开,我们还不能随意的从中获取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信息。我们还不能听到我们想要听到的,看到我们想要看到的,读到我们想要读到的,我觉得这一点是很欠缺的。比如说那些比较正统的实验音乐,关于它历史前五十年的这些内容,在国内还处于真空状态,而我们现在听到的只是国外最新的实验音乐,通过打口唱片,或者网络这些渠道。但是关于实验音乐也好前卫音乐也好,这些音乐的历史,以及它一步一步衍变的过程,我们还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只是听到了这些最新的实验音乐,这就好比我们得到了结果却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缺乏的是一种系统的认识。

至于好的地方,这也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因为我也打算在国外做一些关于中国的实验音乐的展览,做一些比较正式的介绍工作。当然关于中国的情况,我想它和世界其他所有国家都不一样,因为它在实验音乐发展的这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它不好的地方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而它有利的地方就是它长时间累积了这样一种巨大的创作能量,而现在他突然打开,突然爆发,突然被释放出来。这个力量也直接造成了当前这些二十多岁年轻人的那些不可预测的创造力,而他们的这些作品和世界别的国家同一年龄段的音乐家相比,又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亚洲的……

问:日本?

答:不,日本不能算在其中,因为它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我们通常习惯说日本是东方实验音乐的代表,而实际上它却应该属于西方的一部分。因为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讲,日本音乐的发展进程完全是和西方是同步的,他们是并肩前进的。所以讲到日本我们不能从地理角度来划分它的位置,而从文化领域来看,它还是应该属于西方世界。

我觉得亚洲方面比较好也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应该说是台湾。作为台湾来讲,它一直没有封闭自己的文化领域,它一直是开放的接受西方音乐西方文化。但是为什么在音乐方面台湾没有任何成就,不用辩解,这是毋庸讳言的。当然我说的是实验音乐领域,或者是学院派的音乐。最近我一直在和朋友讲为什么台湾现在没有出色的前卫音乐家出现,那是因为现在台湾的音乐学校里讲的还都是几十年前的那些陈词滥调。你看到政府在大量的推广音乐的发展,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接纳新的音乐,也没有人来给这种前卫音乐投资,所以到现在为止,台湾还没有一位被国际认可的前卫音乐作者。

而大陆的情况则不同了,它一直是处在一种封闭的状态,而当它的大门突然敞开之时,这些积蓄已久的力量会突然迸发出来,就造成了现在这样一种状况,有大量的年轻的音乐家出现,似乎他们的名字都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我们不知道以后国内的这些音乐家的发展会是怎样的,但是我们能看到的是在这一刹那所爆发出的能量有多么惊人。这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一样的,经济也好,各方面的情况也好,都是这样的。还有现在我发现中国的这些新的艺术的发展,音乐也好,美术也好,它都不是循序渐进的,因为它有一段被隔绝的历史,所以它的发展都是大跃进的,跳跃式的。那么人家也许会质疑你的根底是不是不够,你的基础是不是很薄弱,因为你没有一个系统的过程。但是同时,这又是它有趣、刺激的地方之所在,它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它有太多的不可知,它在很危险的前进。也许会有人批评这些年轻人,说他们的音乐是无根的,说他们即不了解西方的音乐传统,又不熟悉东方的文化理念。这些说的都没错,但很现实的问题是这些音乐就摆在你面前,它们是存在的,这一点你无法否认,而且是很好的作品,当然其中大部分还不够完善。在这些年轻人里面,已经有一些人的作品达到了国际水准,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我把这些作品呈现到西方的听众面前,那些西方的乐评人也同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毫无一丝功利色彩的。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是由我们来捧、来炒作的,因为你看那些国外的乐评,尤其是欧洲的这些评论家,他们都是一致的好评,照例说这些欧洲人他们的姿态应该是很高的,毕竟这些都是人家的东西。如果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人的作品,他们有资格把你贬的一文不值,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我们看到的这些评论有比利时文的,有德文写的,也有荷兰文写的,还有法文写的,他们写的这些东西并不是要写给你看,或者写给我看。他们说你做的这个东西就是好,可见这些评论都是很客观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9212
注册时间
2002-7-20
帖子
449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4-1-6 21:15:18 |只看该作者
在举办这次音乐节的时候,也通常有外国朋友会告诉我他们不知道中国会有这样的人在做这样的音乐,那么我就会告诉他,不是因为你是外国人才不知道中国有这样的音乐,而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不清楚身边有人在做这样的实验音乐。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社会并不承认新音乐的存在。在他们的想法里,除了摇滚乐、古典乐音之外,一切不成调的、不成章法的都是噪音。好比说你在北京,那么也许北京音乐厅代表的是一种音乐,北京音乐台代表的是另一种音乐,而所有的地下摇滚演出的酒吧代表的又是另一种文化。但是在这几种标准之外的音乐,现在还仍然是真空的。我们可以举一下当前中国美术界的例子,好比你今天做了一个行动表演,或者你做了一件很前卫的事情,那么人们不会说哎呀你这个不是艺术,他们也许会说你这个很哗众取宠或者怎么样,但是他们不会全盘否定你。但是音乐就会遭到这样的批评,人家根本不去讨论你这个做的怎么样,他们会直接的告诉你,你这个根本就不是音乐。于是就这样被他的一句话给抹杀掉了,连给人家一个欣赏的机会都没有。目前的中国已经对待艺术方面的态度已经是很开放了,包括之前说的美术方面这一类的视觉艺术,那么文学也好,电影也好,无论你用多么先锋的手法表达,人们还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想,对于声音的实验应该是下一个让国人能够接受的课题。

问:参加这次北京声纳音的有一部分是来自国内的电子乐手,之前您听过他们的作品吗?觉得他们的水准如何?

答:这个问题啊,我想我可能不能很客观的回答,因为多半我和他们都认识,而且有交情都有好几年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西方的一些评价,你知道那些美国的欧洲的乐评人,他们对中国的音乐是一无所知的,不仅是音乐,我想他们对中国这个国家也是很陌生的。这些人的评价都是一致的好,我想他们的评论应该是最客观的。你比如说All Music Guide这个国人都知道的专业的音乐网站,他对于这张中国乐手的唱片给出了四颗星的评价。你知道,这些小孩子都是二十出头的,他们的名字在老外耳朵里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堆莫名其妙的字母,念都没法念的。但是即使这样,老外的评价也是相当的高,我想这对于国内这些做音乐的年轻人是个很大的鼓励。这就是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音乐不是靠流派来分,靠风格来分的,衡量它的唯一标准就是好坏。虽然人们总是说好坏是没有标准的,但是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有一个大概的标准的,我想这个标准放到哪里都是适用的。

问:您认为怎样的实验音乐推广才是最具有客观性,最有效的呢?

答: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为中国的年轻人打开一扇门,让人们了解音乐的全部,而不是某一个风格、某一个流派。当然基于个人的能力所限,也许我介绍的音乐只是我喜欢的一部分,但是我认为把这个大门打开还是最关键的。然后那些大道理我想就不用我们再去讲了,这些东西都摆在那里,任凭他们发展就可以里。中国的音乐怎么样才能强大起来,我想就是要开放市场,这个经验在经济领域已经被所有人认同了,只是在新音乐方面人们还是不能很快的接受它。比如前年的“谭盾卞祖善事件”,我想时至今日还有这么可笑的事情发生,实在是说不过去,因为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还有人在用如此落伍的态度去对待音乐,你喜欢不欢它是你个人的问题,可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哎,这实在是太可笑了。我想同样在别的艺术领域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惟独在音乐界,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问:多年来,您一直坚持着最为纯粹的实验音乐介绍,对各种音乐严加剖析,在您眼中实验音乐的标准应当是怎样的呢?

答:我想我的标准只是我个人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就未尝不是一种标准。比如之前我在网站上写的那些文章,后来为什么不再写了,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些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我们只要把这些因为摆在那里、放给大家听就可以了,所以用太多的文字去表达让我感觉实在是说教多于给予。

问: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这次音乐节的情况。想要举办这次音乐节,最初是什么时候有的这个想法?

答:最早是在二零零一年的十一月我们开始有了这样一个构想,整整是两年以前。原本我们的计划是想做一个很大规模的活动,因为那时有朋友说可以帮忙筹集到一大笔钱,所以我们就一直按照这个“大型”的规模来做准备工作。可是实际的情况是这两年来,我们没有拿到一分的赞助。

问:这次音乐节参演艺人的名单是怎么确定的?它的选择方向是什么?

答:它的选择方向就是以多类型,多面貌为一个基本的标准。因为做这样一个音乐节,必须要有一定的娱乐性。毕竟看演出和听唱片不一样,听唱片就是你喜欢什么音乐那么你就会只听这一种,也许一张唱片你能听上一整天,反反复复。但是作为一个公众的活动,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各种听众的喜好问题,而这个娱乐性并不是指要有舞曲的拍子,它的意思是要尽可能的满足各种观众的需要。比如这次就有很正统的学院派,当然和他极其对立的就是也有很地下,在学院派看来纯粹是野路子出来的;有的人表演会是十分文静的那种,坐在台上一动不动,当然也有现场很暴力的,看起来就像野兽一样的,等等等等。

问:参加这次活动的国外艺术家有酬劳么?

答:没有,完全没有,而且有的艺术家还同意自己掏钱解决旅费问题。比如原来打算要来参加的Carl Stone,他就曾经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自掏腰包来演出,可是由于时间问题他现在正在欧洲演出,我想这实在是太遗憾了。他说如果明年还有这个音乐节的话,他一定会提前安排好时间的。所以我想正是这些艺术家们强烈的在中国演出的欲望,才促使我们自己花钱来做这样一个绝对赔钱的活动,这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问:恰好我正要问明年是否还会继续这个活动?

答:当然如果这次活动成功举办的话,明年我们还会做下去。但是还是那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如果经费问题解决好了,我相信活动会更加精彩。其实这种活动在国外做,都是可以做的很大的,因为它的性质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交流活动,而是年轻人在一起交流新信息,交流新技术的大派对嘛。

问:下一个问题可能比较尖锐。这次音乐节的名字叫做“北京声纳国际电子音乐节”,我想很多年轻人看到这个名字后肯定以为他们将要听到的音乐是平时的那些流行电子乐,或者干脆就认为和俱乐部里放的那些舞曲音乐大同小异。我想当时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会让一部分观众误解,毕竟在大部分人看来的电子乐就是时髦的代名词。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观众会完全受不了这些音乐,他们会当即退场。

答:对,你说的这种情况也许真的会出现,我想这是一种极端,但是会不会出现另一个极端,就是某些听众会立即喜欢上了这些声音,而且他是第一次听就立刻产生了兴趣。毕竟这种音乐给人的震撼是相当大的,这不光是听觉上视觉上的一种刺激,更多的是身体上的一种震撼,你知道当一个大的音量从音箱中迸发出来的同时,你的身体是会感觉到这股强大的音浪的。所以我想观众会有什么反映,我们是无法预测的,是不可知的,这也正是它有意思的地方。其实我认为这些结果无论是怎么的都无所谓,只要让它发生,让它出现,我想这就足够了,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212
注册时间
2002-7-20
帖子
449
精华
0
3#
发表于 2004-1-6 21:16:18 |只看该作者
问:下面的一些问题是关于你的网络电台——Subborg.com的,也就是前味音乐网。你有没有统计过在内地你有多少固定听众,你又有没有统计过有多少人是通过网络下载来收听你的节目的?

答:我没有具体的统计过,以前到是做个访问量的统计,可是后来计数器坏掉了也就没有换新的,但是我知道,这个数字是很大的。而且不断会有很多朋友给我写信来,说听我的节目已经很多年了,而且真的是很用心听的。这些听众往往是来自很偏远的地方,这都是我完全没有料想到的。

问:你觉得通过网络来做电台,它的沟通会不会很差,和听众的交流会不会感觉不方便?

答:这个到没有,我反而觉得非常方便。其实我做电台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大概是八零年代我就在台湾做一些电台节目了,但是那时侯做电台你根本听不到听众的反应,你只是一个人在一个直播室里说东道西的。听众要想和你交流就要写一封信,而这封信又得先交到电台,然后才能到你的手里。这个过程很复杂,所以没有人会提笔去给你这个DJ写一些东西,那么你也就不可能从听众那里得到反馈的信息。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有了E-Mail,听众可以直接和我交流,甚至点播歌曲,这种互动是传统的电台无法想象的。所以我认为通过网络做电台没有不方便的。

问:现在前味音乐网已经做了这么多期的节目,只是最近更新的速度变慢了,你是否还想将它继续下去,或者有没有打算做一些改变,或者新的尝试?

答:我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节目能够做下去,每个礼拜听众都能听到新的节目。但是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办这个音乐节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所以就把电台的事情暂时耽搁下来了,在这里还要对听众们说声抱歉。还有我正在打算,如果今后内地的宽带普及率更高了,我想我会用压缩比率更高的文件来代替现在的rm格式的,因为我知道这种效果的节目实在不适合大家收听了。

问:我想下面是我最后的一个问题了,想请你谈谈从世界范围来看,前卫音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它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在向什么方向靠近?

答:我想作为我来说,本身也在做前卫音乐,或者说本身也在这个圈子里面,说句很坦白的话,现在前卫音乐正初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问: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前卫音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一种下滑的态势,甚至是几近于消亡。

答:对,是的,那个时期的前卫音乐是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但是由于九零年代以来,随着电脑的发展,也就是电子音乐的大幅度发展,这种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的创作又再次给了前卫音乐一针强烈的兴奋剂,使它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在九零年代崛起的新一代前卫音乐家,他们的状态是不是再一次跌到了谷地呢,我想这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在疑惑的问题。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些以欧洲为中心,包括美国也好,日本也好,这些新音乐作品都是不带一点民族色彩的,也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色彩。这些音乐是比较抽象的,比较全球性的,好比随意给你一首作品让你来听,你不可能分辨出它是哪个国家的艺人做的,也就是说它们无法体现出自己国家的特性所在,有的也许只是某个人自己的风格。

这也就是我个人,甚至西方很多人开始关注中国这些年轻人的原因。我把这些年轻人的作品拿给你听,你会很容易发现它和别的国家的区别,当然并不是因为他们用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五声音阶,也不是因为找了个什么民族乐器做采样,这种不同点是从他的动机、他的思路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文化背景的不同,我想这是难能可贵的。而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或者说文化理念的不同而创作出来的音乐,它往往更加的纯,更加的富有新意。我想中国的前卫音乐的发展方向会是这样的:它是一个抽象的,但同时又是带有民族色彩的,但是这些民族色彩决不是从中国传统的音乐体现出来的,它是一种很概念的民族色彩。之所以要把这些传统的东西统统抛弃,它的原因还在于这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既然他自己本身都不熟悉这些五声音阶民族乐器,那么生搬硬套的让他去用这些元素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的中国新音乐所面临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与世界脱节,与世界前五十年的前卫音乐发展脱节;再一个就是之前讲到的他与自己的历史脱节,与自身的传统脱节。正是这两个脱节,才让我感觉今天中国的新音乐有意思的地方之所在。

当然我们可以用日本做个比较。日本的发展和他自己的传统从来没有脱节,可是在音乐方面他是主动不用了,他做的选择是主动抛弃这些传统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听到的日本噪音,这些音乐和他的传统音乐毫无关系,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虽然表面上他们毫无关系,但是实质上他们是由一条无形的线所牵引的。你比如他们从来不用日本的传统乐器,包括非常传统的作曲家,像武满彻,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你是听不到任何日本传统乐器的,包括尺八,以及日本的琵琶等等。但是同样他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且还是所谓的宏观来讲的日本音乐特色。那么这条线是什么呢,这就是美学。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感觉都是很日本的,这就足够了。

所以我想正是这种民族性的东西,这种民族中世代传承的美学,才是真正能控制中国新音乐走向的关键。

(完)

[转自《口袋音乐》杂志第二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