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3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顿的一生!! [复制链接]

UID
27927
注册时间
2003-7-1
帖子
400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2 21:37: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海顿的诞生

音乐史上曾经有一位作曲家,他活了超过半个世纪,总共完成了107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62首钢琴奏鸣曲,和45首钢琴三重奏,14部弥撒,24出歌剧,以及两部神剧等等作品,数量之可观,种类之广博,堪称音乐历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这位作曲家出生的时候,巴哈在莱比锡的汤玛斯教堂担任乐长,去世的时候,贝多芬正好出版著名的田园交响曲,整个事业发展的时间,不但横跨巴洛克晚期到浪漫乐派的初期,也经历维也纳古典乐派最颠峰的时候,影响后人甚为深厚。直到18世纪末,这位作曲家的地位和重要性,就有如莎士比亚在文学领域里一样地举足轻重。这位作曲家是谁呢?他就是:海顿。
公元1732年3月31日,在奥地利东部靠近匈牙利边境的一座小城,叫做罗劳,开始了海顿的一生。我们可千万不能记错,海顿的生日是3月31日,因为,海顿一辈子都否认他是在4月1日出生的,原来是他不希望别人说,他是在愚人节出生的呆子。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修理轮胎的工匠,母亲在当地的领主哈拉赫伯爵家里当厨师,生活相当单纯。海顿的父亲看不懂乐谱,但是在到处游走为人补轮胎的生涯里,无师自通,学会了弹奏竖琴。父亲平常喜欢唱唱民谣,藉此娱乐妻子儿女,而这样简单的音乐生活,竟然造就了海顿的成就。此外,海顿的两个弟弟Michael 和Johann Evangelist也是两位专业的音乐家。
海顿的父亲相当受到地方人士的尊敬,被推举为小官,管理乡民的风纪,行政方面,海顿也遗传到父亲的长才。而海顿全家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父母亲曾经想让海顿成为神父,这也是他们把海顿送去学音乐的原因。
海顿的童年是快乐的,他被家人昵称为赛佩儿(Sepperl),从小就流露不凡的音乐天份,尤其有一副好嗓子,但是罗劳这个小地方,对一个有天份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学音乐的机会。于是,海顿的父亲考虑将海顿送到几英里外的海恩堡(Hainburg),和他的表兄弟法郎克学音乐。
为了让海顿接受更好的教育,海顿的父母亲做了不得已的决定,让才六岁的小海顿跟着法郎克到海恩堡,从此以后没有再回罗劳的家长住过。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变化对一个小孩的心灵起了多少变化。海恩堡的生活比罗劳的家多采多姿,但是海顿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没有空想家。
法郎克尽心培养小海顿,除了上课之外,也带他参与当地所有的音乐活动。跟随法郎克的两年里,日子非常辛苦,但是却收获最多。长大后,海顿还不断感激法郎克曾经让他这么努力过。直到海顿八岁的时候,维也纳圣史蒂芬教堂招募诗班成员,海顿以歌声打动诗班指挥洛依特,同意海顿八岁就加入唱诗班,因此有机会接受更进一步的音乐教育。
从罗劳到海恩堡,再从海恩堡到维也纳,小海顿的生命有了巨大的转变。教会的课程比法郎克的还要严苛,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唱诗班的孩子根本吃不饱。所以,所有的成员都拼命争取出外演出的机会,因为这是唯一可以让他们饱餐一顿的机会,海顿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教堂活动占去相当多的时间,想学音乐理论的机会很有限,尽管海顿试着作曲,但是诗班指挥却忙得没有时间给他任何建议,所以只有靠自己从其它的作品中学到音乐技巧。不过,更惨痛的事情发生了,十五岁的海顿开始变声,这本来就是预料中的事。但是导致他离开的原因是因为他恶作剧,剪断同学的辫子,又不愿挨打。就这样,1749年的十一月,17岁的海顿被赶了出去,开始流落街头,身无分文,从此以后必须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幸运的是,他碰到了肯帮他的人:
Haydn:“卜伯伯,谢谢你,遇见你真是运气!”
Buchholz:“没什么啦,我和你爸爸是朋友嘛,他离你这么远,我只是就近照顾而已。不过,你倒是说说看,这些日子你是怎么过的啊?”
Haydn:“这说来话长啊!我被赶出诗班以后,遇到在别的教堂唱诗的史班格勒,我们两个虽然不熟,可是他好心收容我,让我和他老婆一起挤在一间小阁楼里。这样我也和他们同住了几个月,教教音乐也有一点微薄的收入。可是,他们有了小宝宝以后,阁楼住不下了,我也离开了维也纳。”
Buchholz:“原来你还曾经离开维也纳啊。可是去哪里了?又怎么回来的?”
Haydn:“我一路到阿尔卑斯山下的圣母教堂,希望在那里找到工作,因为那里的指挥曾经是圣史蒂芬教堂唱诗班的成员,我想有这层关系他们可能会收留我,不过,他们拒绝我了。”
Buchholz:“所以你就回来了?”
Haydn:“并不是马上。他们拒绝我以后,我半夜偷偷进入教堂拿了一份乐谱,然后完美地在指挥面前唱了最难的独唱部分,结果他要我留下来,不过只有一个礼拜。后来他们好心为我发动了一次募捐,帮我筹到回维也纳的钱,所以我就回来了。”
Buchholz:“看来你还吃了不少苦头,真是难为你了!”
Haydn:“也许是有点自找的吧!我父亲明白告诉我,家里没钱可以给我,我母亲也劝我考虑去当神父,至少那里是个避风港。可是,我不想这样就服输了,都还没开始努力就躲到修道院里面去,这样我不服气!”
Buchholz:“好,很有骨气!来!这是150元金币,算我借给你的,不收利息。你到附近去租个房子,好好为将来打拼吧!”
命运坎坷的海顿,幸运地遇见这位他口里的卜伯伯。他借给海顿一笔钱,不收利息,也不问什么时候还,有了这笔意外的收入,海顿终于能够租下自己的一间顶楼,开始积极热切地研读音乐理论,买了福斯所写的对位法,潜心钻研,同时也教授学生,渐渐在维也纳的音乐圈里小有名气。因为他的一个贵族学生,海顿终于进入上流社会,开始为这些演奏场合写作作品。
海顿曾经有八年的时间,几乎难以餬口。但一夕之间,他又突然有了声名,人人竞相邀请他担任乐手或者音乐老师。1758年,海顿被推荐给热爱音乐的莫尔辛伯爵,得到第一份长期的音乐职位,而他也从早到晚勤奋工作,珍惜这份安定的工作。他为了自己所指挥的乐团,开始尝试创作管弦乐。他的第一号交响曲就是在莫尔辛的别墅演出。
依照当时的习惯,作曲家本人就在大键琴上指挥乐团,而在座的贵族嘉宾都深深地被海顿的才气所吸引,一致认为他是后起之秀,非常赏识他的才华。而受雇于莫尔辛伯爵的期间,海顿同时也完成了其它的交响曲。
大家可能曾经听过,海顿有“交响乐之父”的称号,因为他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让它成为18世纪以后,直到现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曲式。海顿虽然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但是交响乐曲的形式却不是海顿发明的。海顿开始创作交响曲的功力和当时的作曲家不相上下,而真正让其它人相形失色的作品,却是海顿比较晚期的创作。而在莫尔辛伯爵家族中担任乐师的期间,海顿也完成十几部交响曲,也尝试不同形式的变化。例如,除了第一号交响曲是快慢快的三个乐章之外,也有四个乐章的组合。譬如第2、4、10、11、15、18、27、32、33、37号交响曲就是这一类的例子。
除了乐章数目的变化,海顿也保留了开始乐章为慢板的传统,像在第5、11、18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就可以听到这一种表现。
另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手法,也是海顿穷其一生试图想达到的,也就是将单音音乐与对位法逐渐合一。现在我们也来听听这一类尝试的例子。
海顿的这些表现,都让同期的音乐家刮目相看,因此他在维也纳音乐圈也逐渐有了一席之地。而在事业逐渐安定的情况下,海顿决定成家。原来他爱上的是自己的学生泰蕾莎,但是这份爱情没有结果,因为泰蕾莎进了修道院。海顿为他的入会仪式写了一首C大调管风琴协奏曲,庄严的音乐,陪伴心爱的女人将一生奉献给上帝。
海顿后来娶泰蕾莎的姊姊安娜为妻,然而结果非常不顺利。安娜大海顿三岁,脾气暴躁,对音乐毫无兴趣,也无法生儿育女,夫妻经常为小事争吵。尤其安娜经常绞尽脑汁激怒丈夫,而且乐此不疲。她会拿海顿的手稿来垫糕饼,或者当发卷用,海顿为了躲避这种家庭生活,更是埋首创作音乐,和安娜的婚姻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海顿和莫尔辛合约中,原来明定是不能结婚的,海顿最后离开了莫尔辛家族,但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婚姻,而是因为莫尔辛伯爵陷入财务困境,为了删减支出,乐团必须解散,海顿也因此失业。
从变声被赶出唱诗班,到终于有份安定的工作却不幸娶到恶妻,然后又遭到失业的命运。才29岁的海顿,似乎已经经历大大小小的波折,漫长的未来还会有什么遭遇呢?


艾斯特哈萨城堡的生活 上篇
海顿从29岁失业之后,转往匈牙利最有权势的艾斯特哈吉家族担任家臣。尼古拉亲王爱好音乐,尤其赏识海顿的音乐表现,所以在海顿还没有完全成为乐长之前,就给予重任,负责安排整个家族的音乐活动,为亲王府的特殊场合写作音乐。而从进入艾斯特哈吉家族开始,海顿展开了他一生中事业和音乐创作非常重要的时期。
从进入艾斯特哈吉家族起,海顿的命运就有了改变,尤其在1766年老乐长去世之后,海顿被指派接任,从那时开始,对海顿而言更是划时代的改变。其中之一就是,老乐长去世之后,海顿必须接手写作教会音乐,因此天主教的宗教弥撒曲也成了海顿创作的另一个重点。
《圣母悼歌》虽是海顿早期的创作,但地位却相当重要,不但表现海顿个人的特色和所谓的“古典”风格,也得到同期作曲家的认定和欧洲乐迷的喜爱。
公元1768年,海顿继续完成一部弥撒,其中有高难度技巧的管风琴演奏,所以这部弥撒也叫做“管风琴大弥撒曲”。炫技的管风琴部分,最初由海顿亲自演奏,除此之外,海顿还让英国管演奏的音域达到乐器低音的极限,因此艾斯特哈吉家族还特别买了两支新的英国管,为的就是要能吹出海顿所要的最低音。事实上,海顿做事的态度非常仔细,只要他无法亲自到场的演出,他一定写下详细的笔记,说明音乐演出的方法,以及要求至少排演的次数等等细节,由此可见海顿对自己的音乐一丝不苟,即使他自己无法亲自监督,也希望别人照他的指示做到。而海顿必须操心的事还不止于音乐,例如处理日常问题,化解乐团团员之间的纷争等等,也因此而颇得人心,他的手下都称他“爸爸”。所以“海顿爸爸”这个昵称也就跟了海顿一辈子,一直到现在。
海顿体贴乐师的做法有很多的实例,但最棘手的一次是解决乐师们和亲王之间的紧张气氛,原因是很多乐师为亲王效命却不能携家带眷。他们长时间和妻子分离,也见不到家人,但亲王没有让乐师们休假的打算,所以他们只好向海顿陈情。海顿一方面不能得罪亲王,另一方面也必须解决乐师们的问题,但究竟该如何是好呢?最后,海顿用音乐开了一个玩笑,委婉地表达了乐师们的心声─这就是海顿的第45号交响曲。
在这首交响曲最后的乐章里面,海顿在快结束的时候加了一段慢板,让主人能体会乐师们想家的心情,而且又安排乐师们轮流演奏完自己的部分以后,就把自己的烛火吹熄,收起乐谱安静地离开,一直到最后只剩下两个小提琴手在阴暗的台上结束演出。乐曲结束之后,大家都非常注意亲王的反应,幸好亲王没有生气,似乎听出了海顿的弦外之音,于是下令第二天就让全团的乐师休假了。
因为陈情成功,所以这件事就成为音乐史上的美谈,但是,谁也无法预料,万一海顿触怒亲王,会有什么下场!这个结果倒是值得我们想象的,所以,“海顿爸爸”的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即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行政事务上,海顿还是找得出时间作曲,这点实在令人佩服。海顿在职位上的表现,可说是非常杰出。
但是在亲王府里工作不见得轻松,新鲜事并非天天发生。从某些角度来看,还有一点无聊,因为不论做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讨好尼古拉亲王。先前提过,亲王热衷中音提琴,但是这种乐器不普遍,能演奏的曲目也有限,所以,海顿为亲王写了很多这项乐器演奏的乐曲,其中大部分是为中音提琴而写的三重奏。
中音提琴有两组弦,上面一组有六条,用弓来拉奏,而下面的一组有九条弦,用手指来拨奏,这项乐器因为可拉可拨表现力多变,演奏技巧也相对地提高很多,所以尼古拉亲王把海顿当作演奏中音提琴的对手,原因不难理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有再高的才气也要懂得如何适时地表现,才可能让自己不蒙其害。而我们看海顿在亲王面前刻意隐藏实力,可以说是忍一时之气,保百年之身。
事实上,亲王府的生活相当单调,海顿和其它的人在一起有一点距离感,心里觉得很孤单。不过也因为情感上与人隔离,才能将精力投入作曲,做一些前所未有的尝试。海顿创作的时代,正好是十八世纪后半的“狂飙运动”,主要以表现主观的情感为目的。虽然海顿也开始在音乐里描述内心的激情,但这却不是“狂飙运动”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海顿写了不少小调的交响曲,但因为当时小调是用来表现很热情或很悲哀的情感,所以海顿这样做的动机非常耐人寻味。而以当时海顿最喜欢的第44号交响曲作例子,它表现了海顿几个重要的创作手法。例如,开头的齐奏就是显著的特征。
以强拍开始的齐奏可以列为海顿的特点之一。而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运用对位法。例如在第44号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可听到“卡农”的形式,它不但旋律优美,更展露了海顿感情细腻的世界。
而这段期间,海顿的音乐渐渐趋于戏剧化,悲剧色彩最强烈的作品要属第49号交响曲《受难》。稳重的慢板令人联想背负十字架的痛苦,一种阴沉的忧郁感不禁油然而生。
公元1766年以后,海顿的交响曲在形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而一般的说法认为,海顿晋升为乐长之后,兼任创作教会音乐的职务,使得他重新认识巴洛克风格,也因此才有机会以小调来写戏剧化的交响曲。而除此以外,室内乐曲和钢琴奏鸣曲,也是这段期间和交响曲相提并论的重要曲式。
艾斯特哈萨城堡的生活 下篇

自从海顿进入艾斯特哈吉家族之后,事业和创作都开始另一段发展的颠峰。他担任乐长,负责为不同的场合写作音乐,还兼管理乐团行政,处理团员之间的纷争等等,因为得到乐师们的爱戴,所以有「海顿爸爸」的称号。海顿创作的时代,正好是欧洲的“狂飙运动”盛行之时,虽然表现方式渐渐趋向戏剧化,但却不受狂飙运动的影响。创作的类型除了弥撒曲之外,还有特别为亲王演奏所写的中音提琴三重奏,以及交响曲。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乐曲形式也是特别值得一提的。
身为艾斯特哈吉家族的乐长,很多的时候,海顿的创作都是由亲王指派的,其中,中音提琴三重奏自然不在话下,而宗教音乐也是在老乐长过世之后,必须继续承接的任务,所以,再加上交响曲,写作这三类乐曲就是海顿身为宫廷乐师的义务。然而,另外两种类型的曲子却不在这种情形下诞生,其中之一是弦乐四重奏,另外一项就是钢琴奏鸣曲。
从写作第一部弦乐四重奏之后,几乎有五、六年的时间海顿都没有弦乐四重奏的作品。直到1768到1772年间,海顿连续完成三组共18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的作品20号,被认为是足可和海顿的交响曲相提并论,为弦乐四重奏开创新视野的创作。作品20号完成于1772年海顿四十岁的时候,共包括六部弦乐四重奏,故又总称为《太阳》四重奏,因为早期乐谱的封面有一幅日出的图画,故因此而得名。
而《太阳四重奏》的每一部都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有三首四重奏,都把小步舞曲排在第二乐章,用来引导接下来的慢板,所以音乐特别优雅动人。六部四重奏当中,有两部是以小调写成,其中一部是海顿认为最有表现力的g小调,认为这个调性能带给人一种悲伤的情怀,但却不失其理智和冷静。除了上述这些安排之外,海顿还让三部弦乐四重奏的结尾,用赋格的方式来完成。
赋格方式的结尾很受欢迎,经常被其它的作曲家模仿,例如莫扎特就是其中的一个。而海顿的学生贝多芬,也曾经潜心研究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获得写作弦乐四重奏的精随,而他的模板,就是自己手抄的谱,而且正是《太阳四重奏》中的第一号。《太阳四重奏》内涵的丰富和多变,影响了两个世纪内重要的作曲家,而且还持续地发挥着他的影响力。因此,《太阳四重奏》的成就和指针性的地位,音乐史上很难再找到出其右的作品了。
从数量上来看,海顿总共有62部钢琴奏鸣曲。但是,海顿并不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因此他的作品和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相比,似乎是弹奏这些音乐之前的练习曲,而对海顿钢琴奏鸣曲的评价大致也是如此。海顿是开创者,而莫扎特和贝多芬是集大成者。这种说法从时间上来看是有盲点的。因为,海顿写作晚期的钢琴奏鸣曲时,莫扎特已经去世,而贝多芬当时也才开始在海顿门下学习,精采的作品少之又少。海顿的钢琴奏鸣曲需要仔细地听,就能听出隐藏起来的大师风采,也更能明白古典乐派中“奏鸣曲式”的发展。
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平易近人,大多献给艾斯特哈吉亲王,但自1771年起的作品,内容要求逐渐增高,杰出的作品多不胜数。欣赏海顿的奏鸣曲要特别留意的是海顿在力度上所做的标示,因为这些变化同时表现了音乐内涵在情绪上的转变。这样的做法渐渐被海顿视为理所当然,力度上的对比,也发展成另一种对话的方式。因此在演奏时,精确的表现力度上渐层的改变,才算真正诠释海顿对作品的想象和要求。
如果能清楚掌握力度微妙的改变,就更能掌握诠释海顿作品的内容和涵义。而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从第一号开始,就记录了这个曲式发展的轨迹。海顿早期的钢琴独奏曲是否能说是“奏鸣曲”,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但是他对这项曲式的建立和确定,和他对交响曲的贡献一样,同样举足轻重,影响后代深远,并且成为学习的典范。
在艾斯特哈吉的日子促使海顿有多样的作品诞生,其中有自发性也有义务性的。而喜欢音乐的尼古拉亲王,还会给海顿什么样的挑战?
人生如戏

上一次介绍的是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奏鸣曲。这两种乐曲形式在当时具有指针性的作用,而海顿的地位也因此在音乐史上举足轻重。1776起往后的十年,海顿集中创作某一种乐曲,虽然他对这类音乐所知不多,但是却是他必须完成的工作——那就是“歌剧”。
尽管海顿和大多数的作曲家一样,把写作歌剧当作毕生一定要做的事,但是提到海顿,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直觉地联想到他是位歌剧作曲家。事实上,海顿的歌剧作品当中,没有一部是歌剧院固定演出的剧码,而且以录音来说,目前也只有一套完整而且具有代表性的CD,除此之外,就是零星的选曲,散布在不同的录音当中。海顿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等等都是莫扎特模仿的对象,但是,其它的乐曲不说,只要提起歌剧,海顿在莫扎特面前绝对是甘拜下风,永远活在莫扎特的阴影里。
虽然海顿在歌剧创作上不比其它作品出色,但是从1776年起,他却花了大半精力写作这类作品,尤其,尼古拉亲王在自己城堡内的歌剧院定期举行歌剧表演,海顿更要勤勉地服侍主人。我们来算一算,一季里面,每个礼拜两次到三次的演出,海顿需要写多少作品了!当时,歌剧成了消耗品,但却占去海顿大部分的时间,可是这些音乐到现在都遗失了,听了叫人觉得可惜,不过这也道出了海顿身为乐长的宿命。
在众多的歌剧作品中,海顿自认为最好的是1784年首演的《阿米达》。这部也是标准的正歌剧,剧中人物从头到尾保持严肃,一点也没有插刻打诨的机会。而海顿认为最好的作品,并没有泄他的气。《阿米达》演出不下45次。但尽管最后两部歌剧都如此受欢迎,海顿的歌剧作品还是受到忽视。有人说,他从来不知道海顿写过歌剧,不过海顿的音乐的确很有戏剧张力。世人对海顿的歌剧一无所知,这恐怕是这位音乐大师最遗憾的地方吧!
虽然从海顿担任艾斯特哈吉家族的宫廷乐长开始,海顿的首要义务就是写作宗教音乐。但由于尼古拉亲王对中音提琴的兴趣大减,所以不再要求海顿为这种乐器写嬉游曲,而且他对音乐的兴趣主要在器乐和喜歌剧之后,海顿在宗教音乐上的产量自然就降低很多。不过,为了讨好亲王,海顿仍然没有忘记为亲王写一部弥撒,并且以亲王的名字尼古拉来命名。
这部作品完成之前,海顿正好写作《告别》交响曲,也就是,海顿利用乐曲演奏的方式,成功说服亲王让乐手们休假回家之后。其中的用意,我们就心照不宣吧!即使海顿在歌剧创作之余还写宗教音乐,但大部分不再是为宫廷的需要了。1775年,海顿为管理医院的圣约翰修会,募款建造一座冬天的行馆,而写了一部弥撒。这部弥撒沿用了修会的名称,所以叫做《上帝的圣约翰弥撒》。因为修会的教堂很小,海顿为这部弥撒所安排的乐器编制也特别少,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是管风琴了。因为管风琴在乐曲中的表现特别突出,所以这部作品也被叫做《小管风琴弥撒》。
在这段期间,海顿虽然在歌剧写作上略逊一筹,但是他的弥撒曲却仍然是重要的作品。1782年,海顿的《C大调瑟莲西斯弥撒》诞生,这部作品堪称海顿歌剧创作期间内所写的最杰出的宗教弥撒,从此以后,海顿有十四年的时间没有写规模较大的宗教合唱曲。原因是,奥地利皇帝禁止在教堂中用管弦乐伴奏。
海顿的年代,无论做什么都受制于权贵,讨主人欢心是最主要的课题。由于亲王的兴趣转移,海顿必须硬着头皮写歌剧,应付多如牛毛的演出。海顿努力了,结果却不见得讨喜,虽然明白地暴露自己的弱点,但是“海顿爸爸”的影响力,却不因为歌剧创作失利而有所影响。
巴黎交响曲

从1776到1785年,将近十年的时间,海顿努力地写作歌剧,很多作品都是为了应付演出而作的。不过,从1779年开始,情况终于有了改变。
艾斯特哈吉亲王同意在海顿的聘约中,放弃他独享海顿才华的权利,也就是说,以前亲王禁止海顿为别人写曲子,海顿为皇室作的乐曲,没有得到许可不准流出宫外,而现在,这些约束全都取消了。只要有人邀请海顿作曲,海顿就可以答应。
我们可以想象,原先的合约一定非常严苛,因此艾斯特拉吉家族能单独霸占海顿将近18年,而亲王后来会有松绑的举动,可能是因为他认清了,海顿当时在外的名气已经势不可挡,当然,借着海顿逐渐扩展的名声,艾斯特哈吉家族在国际的重要性也会跟着水涨船高。1784-1785年间,巴黎成了一个重要的焦点,法国人对海顿的喜爱,积极地表现在他们一定要海顿为巴黎写一些特别的乐曲在巴黎上演,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巴黎交响曲》。
所谓的《巴黎交响曲》,总共是六部交响曲,编号由82到87,每一部都是四个乐章。先前提到,巴黎人对海顿相当推崇,认为他是当时还能展现原始大师风采的作曲家,于是最后由一个业余的音乐组织叫做“奥林匹克乐团”,出面委托海顿谱写六首交响曲,这就是《巴黎交响曲》创作的由来。
委托写作交响曲的《奥林匹克乐团》,名符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乐团,其中小提琴就有四十支,低音提琴十支,再加上两管到四管的管乐编制,而这是至少的成员。这种已经接近百人的乐团结构,对一向只熟悉20-25人大小的海顿来说,为它作曲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和早先的交响曲相比,巴黎交响曲呈现更丰富的音响和音色的变化,而且在品味上仍然是迎合巴黎人的音乐标准的。
六部交响曲呈现海顿另一阶段的成熟和努力,而委托人也展现他们最高的诚意,不但不干涉作品的内容,也付出相当高的酬劳。每一部交响曲,海顿可得到相当于六万美金的报酬,和同期的作曲家相比,海顿是少数可以过像“自由作曲家”生活的人。不过,这也是他在艾斯特哈吉家族奉献半辈子青春和实力,过了五十多岁后才得来的展望。虽然有点迟,但是若没有先前埋头的耕耘,也不会有后来的收获,海顿的成功得来全不是侥幸,而是一步一步的累积。除了交响曲之外,在弦乐四重奏上,海顿也有更突出的作品发表。与先前的《太阳》四重奏,前后相差大约十年。而再推出的一组共六首的四重奏,总称为《苏俄》,因为它们曾经在苏俄公爵夫妇面前演奏过,所以得名。
自从1779年,亲王对海顿的聘用条件松绑之后,海顿表现在创作上的是更多的自由和创意,难怪很多人表示,过去的海顿似乎是被“活埋”了。不过,1779年的重要性,代表的不仅是工作条件上的解放,也海顿私生活上放松的开始。他和一位意大利籍的的女歌唱家波洁礼发生婚外情,女的也是个婚姻不幸福的有夫之妇,海顿认识她的时候,波洁礼才20岁,而海顿的年龄则大他一倍以上。但是女的年轻貌美,海顿无法抵抗。
波洁莉的丈夫体弱多病,所以很多人认为,海顿对她是同情多于爱情。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在一起,于是在波洁礼的丈夫去世后,海顿马上签了契约,只要自己成为鳏夫,一定马上娶波洁礼为妻。不过这个问题根本不关紧要,因为海顿的老婆长寿,海顿78岁时她才去世,而波洁礼也等不及,在这之前就再婚了,新郎不是海顿。这段感情的结果听起来有点啼笑皆非,不过,海顿在遗嘱里特别注明要给波洁礼生活费,用意颇为深长。
尽管海顿有绯闻缠身,他的名气却一点也不受影响。相反的,他却正要走向国际,张开触角。
闻名欧洲

公元1786年,海顿54岁,从各地而来委托海顿作曲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而在这些请托当中,有一项非常特别,而且是来自西班牙的主教,他邀请海顿为加地斯大教堂写作一部乐曲。这座教堂位在地下洞窟,里面有一个祈祷室,很多虔诚的信徒经常聚在这里祷告和研读圣经,而他们最受感动的故事,就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所说的最后七句话。因此海顿为他们完成一部作品,叫做《救主在十字架上的临终七言》,或简称为《临终七言》。
《临终七言》最初是管弦乐曲,后来由海顿亲自将它改编成四重奏,而这个版本也是至今最常演出的形式。这首音乐主要是为耶稣受难日一项特殊的仪式所作。仪式中,由大主教朗诵基督所说过的话,而每念完一句,乐团就奏出一段音乐。
《临终七言》的音乐,听起来充满阴霾的气氛。但是海顿也说,即使从未听过音乐的人,也会被这首乐曲深深地感动。原因没有别的,因为它重建了基督教信仰中耶稣受难的景象,令人深刻感受到钉在十字架上的痛苦,以及耶稣所说的最后七句话。
写作《临终七言》对海顿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除了音乐必须配合仪式之外,必须让七首慢板音乐持续进行,又不会让会众感到厌烦,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海顿自己相当满意《临终七言》这部作品,几次为它改写不同形式的版本,甚至1803年海顿最后一场公开的音乐会,也是演奏这部作品,相当具有指针性的价值和地位。事实上,《临终七言》和所谓的《巴黎交响曲》为海顿带来快速的成功,让他在欧洲的名气也因此打得更响。
而海顿的例子,给同在艾斯特哈吉乐团的小提手托斯特很大的希望,他以为巴黎的情势对他有利,于是离开了艾斯特哈吉家族,同时希望带着海顿的交响曲前往巴黎。果然,他得到海顿两首交响曲,还得到乐谱出版的权利,海顿的为人从这里也看得出。而托斯特得到的两部交响曲,编号分别是88和89,其中的第88号,被认为是这类作品中手法圆熟的作品。
这部作品被认为比先前为奥林匹克乐团所写的《巴黎交响曲》更加成熟,和声充实独具巧思,乐念发展纤细紧密都是乐评家给予的正面评价,而在写作手法上,海顿的精巧和娴熟已经可以和他后期的作品相媲美了。
当时,他脱离写作歌剧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但是随着名气的拓展,他仍然得到布拉格方面的邀请,写一出新歌剧。不过,海顿回绝了,他不但没有接受,还推荐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莫扎特。
海顿指出他对莫扎特的感受,表现出他非常热爱这个人。他经常向人表示,像莫扎特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竟然没有被延揽到皇室,一直是他感到不解与困惑的事。
海顿和莫扎特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已经不可考了,然而从1785年起,海顿在一场私人音乐会中,接受莫扎特献上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之后,两个人开始有深刻的交往。莫扎特当时恭敬地向已经53岁,乐坛上享有名气和地位的海顿呈献自己的作品,而海顿竟然没有看轻才29岁的莫扎特,还以老天为证,当场向人称赞莫扎特的才华,继而发展一段莫逆之交。莫扎特经常公开赞扬海顿,而海顿则逢人就说,莫扎特是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两个人之间没有对立和忌妒,没有师徒关系,但却情同父子。莫扎特首演歌剧《女人皆如此》的时候,海顿受邀参加,每天早上和莫扎特手牵手,一路散步到排演的剧院。而海顿前往英国之前,莫扎特泣不成声,而差不多一年以后,莫扎特去世,海顿接到消息之后一直不愿相信,直到一个月以后,他知道最爱的朋友已经不在人世,每次提到莫扎特的名字就会让他老泪纵横。
莫扎特去世之后,海顿仍然一直怀疑,如果他坚持要莫扎特一起到伦敦,是否莫扎特的生命会有转机?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疑问,但却看得出海顿和莫扎特之间的情谊。莫扎特和海顿是两个非常不同的人,莫扎特写音乐既轻松又快速,但是除了音乐以外其它的都心不在焉,可是海顿正好相反,海顿作曲速度较慢,不过做起行政事务却相当可靠稳当,一丝不茍。尽管如此,两个因为互相了解,对彼此看重,乐坛上恐怕难再找到相同的例子。
除了和莫扎特的友谊,海顿待人厚道也是众所皆知的事实。先前提到他为离职的乐团提琴手写了两部交响曲,还把版权让渡给他,让他能靠版税在巴黎开启新的事业。1788-1790年间,海顿所写的室内乐作品就是54和55以及64共12部弦乐四重奏,这些乐曲是为乐团的小提琴手托斯特所写,每一首小提琴的部分都有突出的表现,好让他可以表现一番。
从作品的分类来说,54和55号合起来叫做第一托斯特四重奏,而64号,总共六部作品又被称为第二托斯特四重奏。作品64号完成于1790年,是扥斯特从巴黎回到维也纳结婚的时候,海顿所送的礼物。其中的第五号,就是著名的《云雀》四重奏,也是最受听众喜好的一部。
海顿因为即将离开的托斯特的请托而写作这些音乐,并将作品版权交给托斯特处理。没想到,托斯特没有经过海顿的同意,连同其它作品,一起卖给了出版商,而且没有支付海顿应得的代价,为此海顿花了相当的时间、金钱和心力讨回公道,一度和托斯特不相往来。但是,当他知道托斯特结婚的时候,还是以他杰出的作品相赠。而这就是海顿,一个好好先生,拥有天生宽大包容的心。
而他对于箝制他多年的贵族亲王,海顿一样以耐心相对。未来还会有什么发展与改变呢?
远离旧时代

自从艾斯特哈吉亲王不再限制海顿作曲以后,来自各地的贵族不断争相邀请海顿为他们写作。而在这些外国权贵当中,也包括了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费迪南生性古怪,一般的评价不高,没有教养是史学家们对他的看法。他喜欢模仿意大利低层市民说话的方式和习惯,甚至还到市场上跟着叫卖,和人讨价还价。在费迪南治理的土地上,是一个充满报复和压迫的国度,也是一个丝毫没有爱心的社会。尽管如此,费迪南却有不错的音乐天分,而他感兴趣的乐器,也是一般在皇室少见的风管七弦琴(Lira organizzata)。
而海顿在奥地利大使的介绍之下,为费迪南写了不少曲子供他演奏。
风管七弦琴的构造相当复杂,它不但有音管,有弦,还有一个键盘,可以同时做出四种不同的声音,例如,两种不同音色的旋律,一个持续固定的低音,以及由弦产生的回音等等。因为实在非常复杂,所以风管七弦琴只能演奏C, F和G三种调性。尽管如此,古怪的费迪南还是对它情有独钟。当时在那不勒斯的奥地利大使不但教授费迪南弹奏风管七弦琴,还到处为他找音乐家来谱曲,海顿就是在这种因缘际会之下被委托作曲。尽管海顿从来没有听过这种乐器的声音,还是得为它作曲。原来海顿只是为了交差写了一些曲子,但是费迪南却相当满意海顿的作品,一口气委托海顿写八部夜曲,而每一首都是优雅且具亲和力的作品。
这些作品经过海顿自己的改编,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交响曲的一部份。最重要的实例就是后来的第100号交响曲《军队》,其中的第二乐章就是从风管七弦琴的曲子而来的。
这部作品所以叫做军队,也是因为这个乐章的“军乐风格”。军队交响曲是海顿第二次拜访伦敦的时候,所作的六首伦敦交响曲其中的第二部。至于伦敦交响曲,等我们说到海顿在伦敦的时候,再一一细说。
提到八部为风管七弦琴所作的夜曲,海顿一直到1790年才全部完成。事实上,早在三年前海顿就有写作的构想,只是他一拖再拖,期间又创作了其它的作品,而把这项工作往后延期。而海顿又作了哪些音乐呢?除了交响曲,弦乐四重奏,海顿又继续他拿手的钢琴奏鸣曲。风格和贝多芬的非常相近。
公元1790年对海顿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也是他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一年里,艾斯特哈吉家族先后走了两个人,先是伊莉莎白王妃在二月间告别人世,九个月以后,尼古拉亲王也与世长辞。尼古拉的儿子继位,但是对政治野心勃勃,对音乐毫无兴趣,他留下了军乐团,其它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都解散,家族内的音乐风气也因而中断,海顿更是失去演出的舞台。突然间,海顿结束了长达29年音乐家臣的日子,像一艘失去港湾的船一样无依无靠。
被艾斯特哈吉家族解聘了以后,海顿马上回到维也纳。他的名气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间快速窜升,连自己也没有料到,竟然有好多条件不错的事等着他选择。其中也包括费迪南国王在内,他邀请海顿到那不勒斯担任他的宫廷作曲家,而且还可以专心地写作意大利歌剧。海顿刚卸下艾斯特哈吉家族的任务,尝够了那是什么样的滋味,所以不太愿意接受这个职位,而且一想到,剩下的日子都得为风管七弦琴作曲,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没有答应。而同时,正在科隆的英国小提琴家兼经纪人萨罗蒙,一听到尼古拉亲王的死讯,马上也赶到维也纳见海顿,以伦敦将成为重要的音乐之都为理由,游说海顿到伦敦,并且签下写作合约,所得酬劳之高,令当时所有的音乐家都望尘莫及。
尽管没有到过外地,也不会英文,但英国之行却相当具有吸引力,尽管已经58岁高龄,海顿仍然决定出发,经过17天的旅程,经历法国大革命的动乱,终于到达伦敦。
初到伦敦有兴奋也有失望。海顿不会英文,除了有专门的翻译跟着他,他也认真地上英文课。能在伦敦开始新的事业,对海顿来说,也可以说是塞翁失马。他在英国相当受到礼遇,皇室热情地接待他,听众也给他欢呼。
公元1791年,英国牛津大学要授与海顿音乐博士的荣誉学位,为了向校方表示谢意,在授赠典礼上,海顿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以前的一部杰作─G大调第92号交响曲。因为是在授与学位的典礼上演奏这首音乐,所以这部作品也叫做《牛津交响曲》,它也成为海顿流传最广的交响曲之一。这部作品的手法十分娴熟,结构形式严谨,不但有丰厚的音响,也可以听出来清澈透明的配器效果。
海顿在英国还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第一次伦敦之旅

尽管出发到英国之前有很多人反对,连莫扎特都劝他三思而行,他还是在萨罗蒙的力邀之下前往伦敦。威尔斯王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对海顿相当礼遇,而且当地听众也非常崇拜他,海顿尽情地享受伦敦的友情、音乐和美食。
伦敦当时的音乐正蓬勃发展,到处可闻乐声,举办定期的音乐会都很叫座。海顿第一次为伦敦的听众创作的作品,就是今天所称的D大调第96号交响曲。虽然是为伦敦听众所写的音乐,海顿还是不忘在作品里介绍来自奥地利的特色。在同一部作品的第三乐章里面,即可听到奥地利民谣的运用。
作品演出之后,海顿受到听众的喜爱有增无减,打破了一些无理的中伤。怎么说呢,原来,萨罗蒙的对手为了打击海顿到处散播谣言,说海顿年事已高,作曲能力大不如从前,还请来海顿的学生开音乐会和海顿别苗头。面对这一类的挑衅,海顿还是保持一贯的风度,他不但没有被激怒,还夸奖他的学生,而且在学生的音乐会上,总会第一个起立鼓掌。海顿试图以谦和的态度化敌为友,但是想在音乐界成名还是要靠真正的实力。海顿在伦敦的第一场演出,自己在大键琴上指挥,演奏水准非常高,成功的音乐会立刻反扑了恶意的诋毁,谣言不攻自破。因此,英国人更喜爱他,希望这位首屈一指的音乐大师能永远在伦敦定居。
公元1791年七月,海顿接受牛津大学颁赠的荣誉音乐博士学位,趁机沿着泰晤士河而下,随心所欲到处游览。他在此时写了两首交响曲,其中的一首就是第93号交响曲。这部作品演出后也是佳评如潮,听众不断在乐章之间要求安可,这在音乐会中是相当少见的情况。
对海顿而言,他见到自己的音乐如此地受到推崇,又找回了信心,带来一阵全新的创作活力。不过,为了维持自己在伦敦的声誉,每场音乐会都必须写新的作品出来,他的作曲速度一向不快,压力也格外沉重。
这段期间,继任的艾斯特哈吉亲王也曾经来信要海顿回去,但是海顿现在做什么都不必事先请求批准,享受绝对的自由,是人生一件乐事,绝对不会再回去过那种必须低声下气的生活了。尤其英国皇室对他热情接待,几次以贵宾的身分参加皇室的音乐会,威尔斯王子还曾经叫人为海顿画像。没想到海顿一坐上椅子,脸上的表情开始僵硬,平常和蔼可亲的样子全不见了。王子为了缓和海顿的情绪,安排了一个会说德语的宫女不断和海顿聊天,结果这幅画像现在就在白金汉宫里面,成了皇室的收藏。
海顿当时和上流社会的人士交往热络,和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也颇有交情,据说,海顿曾在这位医生的建议下,打算割掉在鼻子上的一块息肉,可是他一进到医院,看到四个彪形大汉准备在手术进行时按住他,把他吓坏了,所以放弃这个手术。但是,不要以为海顿当时已经六十岁,长相平平,没有群众魅力。事实上,海顿不但得到听众的热爱和崇拜,尤其在贵族的社交圈里,特别受到贵妇人的欢迎。海顿和许多贵妇人都有密切的来往,有一些甚至特别投缘,若是他当时条件许可的话,可能都会有进一步的打算。
不过,当时高贵的仕女们听音乐会的习惯也让海顿不以为然。因为他发现,不少美丽高贵的女士在聆听演奏的时候,会悄悄地闭起眼睛打瞌睡,童心未泯的海顿因此想出一个办法,叫这些不专心的听众好好地吓一跳。
海顿作了首新的交响曲,也是他的第94号交响曲。起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音乐非常地平静,甚至还有一点催眠曲的味道。那些平时打瞌睡的听众,一个一个很自然地阖上眼睛,好象忘记一切烦恼似的,睡得很舒服。没想到,忽然间所有的乐器都奏出最强的和弦,连定音鼓也被敲响了。音乐一下子变成这个样子,让一些进入梦乡的人都吓了一大跳,有些人还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急着逃出门外。一直到他们看到海顿还是若无其事地演奏,才知道上了海顿的当,让他们虚惊一场。而其它的听众不但欣赏了一段出色的交响曲,也意外看到了一场难得的笑话,对音乐会效果来说,满足感加倍,让人又领会到海顿的另一项绝招。
为了自己在伦敦所立下的名声,海顿也费了相当的心力去维护,他在一年半之内作了六首大型的交响曲,而且全部都是杰作。海顿自己曾经说过,他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过这么多的音乐,这些作品虽然得到好评,不过也把他弄得精疲力尽了。
海顿在伦敦的最后一部作品,第98号交响曲,其中慢板乐章的主题就是选自《天佑吾皇》的旋律。有一种说法是说,这是海顿哀悼忘年之交莫扎特的悲歌,因为他在1791年听到莫扎特的死讯之后受到深刻的震撼,哀痛久久未去。而这首隐含对一代天才思念的乐曲也得到极大的好评。不过,这也是海顿认为该结束伦敦之行的时候了。一方面他非常想念维也纳,一方面也因为艾斯特哈吉亲王一再地要求他回去,所以海顿最后决定离开伦敦。
回到维也纳的途中,海顿经过波昂,贝多芬主动献上他的作品,得到海顿的赞赏,于是主动为贝多芬上了几次作曲课。失去莫扎特以后,海顿再度遇上一位旷世的天才,当时22岁的贝多芬在乐坛才刚刚起步,杰出的表现是否可以弥补海顿的遗憾呢?回到维也纳以后,海顿的生活又会如何发展?
第二次伦敦之旅

公元1792年七月,海顿因为想念维也纳,加上继任的爱斯特哈吉亲王一再地要求,终于决定离开伦敦回到维也纳。海顿回到维也纳之后的生活又如何呢?
海顿从伦敦回到维也纳的途中,经过德国的波昂,当时22岁的贝多芬,主动献上自己的作品,海顿看过之后大为赞赏,于是为贝多芬上了几堂课,这是海顿第一次见到这位蓄势待发的年轻作曲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到维也纳之后,海顿反而觉得无趣,相较于伦敦蓬勃的音乐风气和频繁的音乐会,维也纳的活动显得太平静了。而对海顿个人而言,他在伦敦造成轰动,但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却没有人注意他。1793年,在妻子的坚持之下,海顿卖了一栋房子,但是和妻子仍然形同陌路,加上亲近的朋友又接着去世,海顿即使回到维也纳,却仍然是孤单的一个老人。唯一可能的改变是,贝多芬专程到维也纳拜他为师,但可惜的是,两个人的性格相差太大,贝多芬年轻叛逆,不信任海顿,海顿也认为贝多芬有好几个头,好几颗心,和好几个灵魂,两人终究因为性格南辕北辙,又无法包容,所以没有发展更深刻的交情。
海顿在维也纳的生活实在比不上伦敦的新鲜刺激,1794年,他再次前往英国,才抵达伦敦不久,就忙着准备第一场音乐会,在一系列的音乐会中,发表了几部重要的交响曲。
海顿第二次前往伦敦也写了六部交响曲,除了第99号以外,其它的作品都有另一个别名,但是没有别名只影响了作品的知名度,并不代表它内容贫乏,相反的,第99号交响曲展现海顿作曲手法的一大精进,而且最早加入竖笛演奏,为下几部交响曲立下基础。而接下来的第100号交响曲,管乐方面的音色变得更丰富,因此完成了现代管弦乐团的典型编制。
之前曾经提过,第100号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从风管七弦琴的曲目改编而来,又因为曲风带有军乐的风格,所以又由海顿亲自命名为《军队交响曲》。事实上,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在其它的交响曲里找到,例如接下来的第101号交响曲,因为第二乐章规律的节奏,会令人想起时钟的钟摆,所以又称为《时钟》。
公元1795年开始的音乐季,第一首演出的曲目就是第102号交响曲。而接着第103号交响曲,因为第一乐章的开头由定音鼓独奏,急速反复,所以也叫作《擂鼓》。
海顿所写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就是编号104号的作品。这部作品又叫做《伦敦》,事实上没有特殊的意义,但就某个程度来说,这一部伦敦交响曲,堪称是海顿成熟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尤其第四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形式,虽出现许多乐念,但却都能一一被充分运用。表示海顿作曲的手法又更精练严谨了。
海顿的第104号交响曲也是海顿在伦敦所写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在伦敦前后将近三年的时间内,海顿不但获得名气,也得到极高报酬,他的所得是过去收入的12倍,但是优渥生活的代价却是,他战战兢兢地又写了共六部后伦敦交响曲,为此感到相当疲累。
1794年,对音乐不感兴趣的艾斯特哈吉亲王去世,由尼古拉二世接任,尼古拉二世请海顿回到艾森市,重组他祖父先前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让已经没落的艾斯特哈吉家族歌剧院,再度重现它在音乐方面首领的地位。
1795年,海顿又要向英国的朋友道别。8月15号离开伦敦以后,就再也没有踏上伦敦的土地了。
回到维也纳的海顿,希望不要再碰上上一次回到维也纳那种不愉快的经验。但是,他的命运会如何继续发展呢?
不变的虔诚

离开英国一后,海顿开始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夏天,他住在艾森市,冬天就回到维也纳,海顿名义上仍然是艾斯特哈吉亲王府的乐长,负责重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原来富丽堂皇的歌剧院,自从海顿离开之后,渐渐地成了大仓库,如何重振剧院的昔日雄风,正是海顿回到亲王府的任务之一。
极力聘请海顿回来的是尼古拉亲王二世,他的祖父,也就是海顿服事了将近30年的主人。亲王二世和他的祖父一样,都喜欢音乐,但是对待海顿的态度却有天嚷之别,海顿所受到的尊敬大不如前。亲王二世不但不懂得尊重这位老乐长,也毫不保留地表示对这位德高望重的音乐家的不满。在英国,海顿可是皇室面前的红人,人人珍惜他的天份,对他非常礼遇,而现在的主人却鲁莽傲慢,完全不懂得欣赏海顿的才华。虽然看在过去老主人的情份上海顿尽力帮忙,但是和尼古拉二世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很紧张。亲王喜爱的音乐类型,是老式的教会音乐,海顿又回到迎合亲王口味作曲的日子,因此从1796到1802年,海顿创作的类型再度以弥撒为主,而最后六部大型弥撒,也是海顿后期非常重要的作品。
因为尼古拉二世的特殊爱好,海顿又重回写作弥撒之路,因此再有机会整理磨练这类乐曲的写作手法,终于创作一连串的佳作,不论在乐器编制、合唱或独唱方面的技巧,在在都显示大师风范,为标示古典风格的颠峰之作。
海顿写作宗教音乐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刚升为正式乐长的时候,但是因为雇主尼古拉亲王热衷中音提琴和喜歌剧,所以海顿在那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宗教音乐问世。事隔多年,海顿再度服事尼古拉二世,由于亲王偏好宗教音乐,所以海顿又藉此写作一连串的弥撒。写作的动机虽然有点无奈,但海顿总能扭转逆势,把原本无聊的义务,变成有生气的作品,后期的六部弥撒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如何都值得花时间好好地欣赏,好好地理解。
我们一再强调海顿晚期的弥撒是他非常杰出的创作,因为一个年届七十的老翁,将他一生所有的经验,都应用到这类宗教音乐的创作,融合了管弦乐技法和歌剧的戏剧效果,让这些作品立下了不易达成的高标准。而所有的努力,海顿只为一个唯一的目标,那就是「赞美上帝」。
海顿不但在音乐创作上表现他的宗教虔诚,也借着音乐表露他的爱国情操。海顿在英国的时候,对英国国歌印象深刻,如今在奥地利看到自己的同胞,因为战争输给拿破仑而意志消沉,觉得也应该写一首曲子振奋人心,于是写了一段歌曲叫作「天佑吾皇法兰兹」。法兰兹二世生日当天,维也纳人民在踏进城堡剧院的那一刻,立即起立演唱这首歌曲,因此让奥皇既感动又感激。后来这段音乐成为76号弦乐四重奏其中一首作品的主题,这也让这部四重奏有另外一个别名,叫作「皇帝」。
海顿的这段乐曲,团结了奥地利人的心,也激励了他们的士气,大约一百年来一直是奥地利正式的国歌,不过事过境迁,现在已经是德国国歌了。
晚年之作

海顿后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宗教的合唱曲,另外也有一些器乐作品,数量虽少,却相当精采。作品第76号的弦乐四重奏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因为海顿把作品让渡给艾尔德迪(Erdoedy)伯爵,所以这部作品也叫做艾尔德迪四重奏。这组弦乐四重奏一共包括六部,每一部都包含四个乐章,并且以快板的第一乐章揭开每一首乐曲的序幕,属于典型的室内乐结构。
公元1796年,海顿为有键的小号写了一首协奏曲,这也是他最受欢迎,最为人知的一首协奏曲。所谓有键的小号,事实上是当时的新发明。简单地说,原来的号角因为没有开音孔,属于自然号,所以不能吹出半音。但是,如果在小号的管子上开几个洞,再利用按键来控制开合,就可以把音逐渐升高半音了。这种有键的小号是当时维也纳宫廷的小号手怀丁(Weiding)所发明的,海顿的小号协奏曲也是特别为他以及这项新乐器所作。不过新乐器的设计还不够完善,所以乐曲也曾经销声匿迹过一段时间,经过乐器的改良和音乐的推广,这首灿烂明亮的小号协奏曲,仍然是最能发挥小号特性的作品。
1796年,海顿写作小号协奏曲的同时,也着手写作神剧「创世纪」。这部号称海顿最伟大的作品,也是海顿晚年呕心沥血的结晶。
海顿写作创世纪的原因,可以回溯到他第一次前往伦敦的时候。当时,他在西敏寺亲耳听到韩德尔的「弥赛亚」,大受感动,立志自己也要完成这样一部伟大的神剧。于是,第二次前往伦敦时候,海顿开始寻找素材,以圣经里「创世纪」的故事为主题。海顿看过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所改编的歌词,而且他原本是为韩德尔所写的,但韩德尔并没有用上,于是海顿把歌词带回维也纳,由当时的奥地利外交官斯威登伯爵翻译成德文,所以,创世纪也是海顿第一次不用拉丁文而用德文写作的宗教音乐。
写作神剧是件极费时又伤神的工作,而海顿已经六十七岁,却乐此不疲,一点也不觉得疲累。
写作神剧「创世纪」,起初是受到韩德尔的影响,但是真正投入创作时候,却是海顿信仰最虔诚的表征。而海顿能有灵感写出这么具有吸引力的音乐,也绝对不是偶然,背后还隐藏一段很长的故事。
回想年轻的时候,海顿曾经为一部歌剧配乐写一段形容海上风暴的音乐,那一段曲子深获好评,但是海顿却认为,他并没有把风雨惊天动地的威力表现出来。为了这件事,海顿一直耿耿于怀,他遗憾自己没有亲身经历,无法体会真正暴风雨的气势。多年以后,海顿在第一次前往伦敦的客轮上独自站在甲板上,安静地欣赏海上的雷雨,石破天惊的威力,终于让他体会到电光闪闪,波涛汹涌的样子了。也因为这样的磨练,他才能将「创世纪」一开始时那种打雷闪电的气魄和声势表现得那么好。
海顿的「创世纪」主要是根据旧约圣经「创世纪」里的第一章,描述宇宙和人类如何被创造的经过。上帝刚开始创造宇宙的时候,大地一片浑沌。按照旧约的记载,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现了。于是上帝就把光和暗分开,称光为「昼」,称暗为「夜」,这就是上帝创造宇宙的第一天。
有了昼夜的分别之后,上帝又把水上下分开,创造了穹苍,也就是天空,完成第二天的工作。接着,又让天空下面的水汇集在一起,让大地出现,所以大地就是「陆地」,而汇集在一起的水就是「海洋」。上帝发出命令,在陆地要让各种植物生长,不但要长五榖,也要结果子。而植物被创造了以后,就是第三天了。而到了第四天,上帝又创造了什么呢?
第四天,太阳和月亮出现,分别支配白天和黑夜,作为区分年月日和节气的记号,并且在天空发光照亮大地。而星星也同时被创造并安置在天空。接下来,上帝创造了水里的各种动物和天空的各种飞鸟,让这些动物也能繁殖越来越多,而这就到了第五天了。
第六天,上帝在陆地上繁殖所有的动物,像牲畜、野兽和爬虫类应有尽有。而到此为止,上帝认为所有的被造之物都需要管理,于是就创造了人类。
人类是上帝最得意的创作,拥有管理鱼类、鸟类和一切动物的权利,以五榖和各种果子做为食物,生养儿女,繁衍后代。这样,整个宇宙都创造好了,上帝也因为他伟大的创作,得到所有生灵的赞美。
上帝完成创造的工作之后,就休息了,所以第七天的时候,上帝歇了工作,并赐福给这一天,作为特别的日子。而以海顿的「创世纪」神剧来说,乐曲和内容也在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
接下来,根据圣经的描述,上帝继续开辟了所谓的伊甸园,里面有各种美丽的树木和好吃的果子,上帝把他造的人安置在里面,让他们能安适地生活。而关于人类最早的始祖,圣经也有一段精采的描述。据说,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是男人,也就是亚当,在伊甸园的时候,上帝看亚当单独生活,觉得不好,于是想为他造一个适合的伴侣,就在亚当睡着的时候,拿下他的一根肋骨,然后把肉合起来。也就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被造的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安乐地生活,他们感谢上帝创造他们,从内心发出共同的赞美。而在整部作品里,这也是最长的一段乐曲,运用二重唱与合唱的组合,是全剧的一大重点。
以创作的过程来说,夏娃来自亚当,所以对彼此都非常珍惜。夏娃之于亚当,像是另外的一个自己,所以他说,夏娃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而亚当之于夏娃,却是自己出生的来源,不但心存感激,也充分地服从。
从这点来看,亚当和夏娃应该可以说是男人和女人相处之道最好的榜样。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继续在伊甸园里生活,不过却发生被引诱犯罪的事,最后被逐出伊甸园。而海顿的创世纪也在这里终止,关于之后的这段记述并没有纳入作品里面,因为内涵主要是在强调上帝创造宇宙的过程。
关于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圣经里的描述非常有深意,不论是不是信徒,都会觉得这段故事相当有趣。而对西方世界来说,这部作品将上帝的荣耀推展到极至,所以非常受到推崇。
有一段记载说,海顿因为创世纪,大大地出尽风头,不但奥地利的同胞热爱这首曲子,就连和他们为敌的法国人也非常喜爱。拿破仑军队进入维也纳以后,一位法国军官专程到海顿家里,就是为了瞻仰心目中大师的风采,并且在海顿面前唱出「创世纪」里面的一段音乐,表示他对这部作品的偏爱。
您可能认为上面这段故事有点夸张,然而,海顿这部「创世纪」作品的影响和份量是绝不容忽视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6036
注册时间
2002-4-16
帖子
720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4-5-3 00:34:17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不错,顶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