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4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4.5】中国绘画之游山玩水名胜古迹篇[96P] [复制链接]

UID
23383
注册时间
2003-3-30
帖子
959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5 13:05: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游春图  展子虔 长卷 绢本 设色  横80.5厘米 纵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北周末隋初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最擅山水、楼台亭阁。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其画风继承了顾恺之的特点,笔调工整,法度严谨。对隋代绘画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世人誉为“唐画之祖”。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这是现存我国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的一幅,也是卷轴山水画最早的杰作。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 卷绢本设色   纵51.8厘米 横1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出游赏春的情景。全画共八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与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此图为宋摹本

八达春游图   赵山品 立轴绢本没色    纵161.9厘米 横10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山品,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世纪。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五代梁太祖女婿。精于鉴赏,擅画人物鞍马,格调很高。传世作品有《调马图》、《八达春游图》。 此图描写八人纵马游春,他们以中间一人为主体,相互招呼着、顾盼着。环境似一苑林,有假山石、曲栏环抱,垂柳依依。画面空阔,人物情态轻松自如,与踏青游观的画题相符。画家非常注意区别每个人物与马匹的姿态动势,正、侧、向、背,各不相同。马匹错落有致,富于松紧疏密的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活泼生动,人物与马匹都以细劲的线条钩勒,流畅舒展。“八达”,有人认为是指八人,具体指哪八人,已无可考。

溪山春晓图  惠崇 长卷 绢木   纵24.5厘米 横1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后赤壁赋图 乔仲常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29.3厘米 横560.3厘米(美)堪萨斯市纳尔逊 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乔仲常,生卒年不详,北宋末画家。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工杂画,尤长道释人物故事画。师法李公麟。尝作《十六应真图》卷,众罗汉外,山水树石俱备。传世作品有《后赤壁赋图》《山居罗汉》《高僧诵经图》等。此图为北宋画家乔仲常的典型之作,苏轼的《前赤壁赋》写实景实情,从“乐”宇领出“歌”来,而《后赤壁赋》则将实境与幻想结合,从“乐”字领出“叹”来,抒发观赏山水景色时的闲情逸致,特别表现作者超尘绝俗的思想意识。而此图则是我国现存最早描绘这一主题的作品。该图笔墨简括,但图中群峰高耸、幽涧潺潺、松石茅屋、野竹茂树以至溪桥陂陀、横江阔水等的景色变化,却让我们领略到了赤壁一带的佳胜,感受到了当时东坡与客同游的心情。画家运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充分发挥线条概括形象的功能,使画面空间在不断转换间表现内容的变化。这也充分显示了画家对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的追求。







江山秋色图    赵伯驹(传) 手卷 绢本 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驹,生年不详,卒于约公元1173年,南宋画家。字千里,宗室,太祖七世孙,伯骗兄。高宗赵构朝官浙东兵马钤辖。擅画金碧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并精人物,承袭周文矩、李公麟画法,线条绵密,造型古雅,兼工花木、禽兽、舟车、楼阁,界画尽工细之妙。此图为高头大卷青绿山水巨作。卷中山重水复,间以竹林乔木,楼观屋宇,山庄茅舍,及骡纲行旅等人物活动, 画风精密不苟,设色艳丽和谐,章法严谨,造型准确生动, 更多地体现出宫廷画院艺术特色。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卷 绢本 设色  纵41.3厘米 横67.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士大夫闲适的生活。全卷画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 山石多用小斧劈皴,秀润过之。春景,画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阶下童仆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的样子。夏景,画湖边之水阁凉庭。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烂。庭院环绕以树石围墙,有小桥曲经通幽,与外部湖山景观相隔离,似乎有遮挡秋风之意。庭中窗明几净,一老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冬景, 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番骑猎归图    赵伯马肃 册页纸本设色   尺寸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马肃(1124—1182),南宋画家。字希远,宗室,赵伯驹弟。官至和州防御使。兄弟皆妙于金碧山水。除山水、人物外,擅长花鸟,界画亦精。传世作品有《五金阙图》、《番骑猎归图》等。此图写番人狩猎归来,正在整理箭羽,神情愉悦轻松;身后驮着一只野羊的马匹却已尽显疲态,鬃尾下垂,低首张口,可以想象得到它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追逐。画中人、马及饰物装束皆刻画详细,用笔工整,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渔村夕照图  法常(传) 卷 纸本 水墨     (日)根津美术馆藏
此图本为一长卷,流传至日本后被分为数段。本段江岸上峰峦连绵,树木葱郁,江上渔舟飘荡,云霞弥漫,呈现出迷人的景色。其内容表现的当是潇湘八景中“渔村夕照”一景。相传北宋中期的画家宋迪始创潇湘八景图。八景分别为:山市晴峦、渔村夕雪、远浦归帆、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本图以阔笔湿墨刷染山峦、树木,并以淡墨染天、水,烘托出云烟与光柱,营造出夕阳西下、云蒸霞蔚的氛围,画风上体现了江南山水画的典型特征。

西湖柳艇图    夏圭 立轴 绢本 浅设色   纵107.2厘米米 横59.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 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岸边有游船停泊,水上小舟来往,近处柳梢上露出酒旗,都表现了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胜。



长江万里图   夏圭 长卷 绢本 设色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的山水画师法李唐,此图描绘了长江水浪翻滚奔腾的情景。画面以刚性的线条,坚硬的石质,水墨淋漓。近景浓重,远景简练。笔法苍润而草率,画山石多用大斧劈皴,刚猛而劲利。急流江水用中锋勾出, 表现出船在江河里航行的险境

钱塘秋潮图    夏圭 团扇 绢本 设色   纵25.2厘米 横25.6厘米   苏州市博物馆藏
此图绘钱塘江秋潮初至时翻滚奔腾的景象。整幅画面色彩鲜丽。远处峰岫,黛青隐隐,近景崖石,杂树交织,中间则白浪滔滔,气势磅礴。图中的树、石、浪潮全用中锋勾勒,跳跃有力,且富节奏感,是马夏画派的典型面目。

岩关古寺图   贾师古 册页 绢本 浅设色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善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侧引—1?62)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颇得闲逸自在之状。尝作《归去来图》,有所谓“一笔法”,甚古雅。梁楷为其高足,名过其师。传世作品有《岩关古寺图》等。图中夜幕将降,夕辉犹存,上半部完全空白,构图学马远“一角”的形式。山石皴法,杂用短钉头,长括铁、小斧劈诸皴法,由于夕照偏西,山体黝黑,石块画得岐蹭坚凝。山端耸有几棵罗汉青松和一批古杉,石骨披满劲硬的山草,通幅上色, 染以汁绿,山石的中央一段用赫石水亮出,遂觉森严气氛中有了点媚柔态,这是作者创作部署独具匠心处。

洞天山堂图   佚名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83.2厘米 横121.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无款,图绘白云吞吐飘浮于山间, 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隐露楼观,境界清幽,鲜明地表现了世外仙境。画幅右上楷书“洞天山堂” 四宇,点明了全画主题。诗堂有王铎跋语:“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故此遂被定为董源手笔。然此图笔墨苍劲,景色茂密,云朵以白粉染绘,与董源之淡墨轻岚颇不相类,更近于1 2世纪后之山水画风貌,按金代很多山水画承袭董、巨而有所变化,故拟此画为金代之作似更为恰当。







赤壁图   武元直 卷 纸本 水墨  纵51.9厘米 横697.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武元直,生卒年不详,金代画家。字善夫,章宗明昌(1190—1195)时名士。与赵秉文友善。善画山水。尝作《朝云图》、《曙雪图》,著录于《画史会要》。并为乔章作《莲峰小隐图》,赵秉文题诗云:“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清风忽吹散,琴上溅余滴。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又作《渔樵闲话图》,亦有赵诗,均著录于引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此图画的是北宋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绘画出于想象,然而景象极具写实兴味,表现那嶙崎险峻的峭壁悬崖,汹涌湍急的水流波涛,江风吹拂摇动的树木,以及万里开阔的江天,皆极得真实生动的情状。图中用笔湿润,淡墨皴染山石明洁滋嫣。以浓淡墨作松树,大体层次分出,在淡墨勾皴的山石上密布用重墨的树木及苔点,有的地方先用淡墨大片皴出山体结构,然后再用重墨稍作勾勒,呈现出浓淡墨色的渗化现象,使景象稍趋朦胧,以求再现出“月白风清”时的景趣。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长卷 纸本 水墨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为一极长手卷,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断续七年。图绘富春山一带秀美景色。画中峰峦起伏,云山烟树,怪石苍松,平溪村舍,野渡茅亭,渔舟出没。此画笔墨洗炼,意境简远,“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用草篆笔法挥写,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麻浑成一体,笔趣新颖,堪称创格,画家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此图在黄公望山水画中,可谓是“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

天池石壁图   黄公望 立轴 绢本 浅绛  横57.2厘米 纵139.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此画表现出来了。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此图摹本传世甚多,此是唯一真本,至为珍贵。画中自题“至正元年十月,大凝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一。

洞庭渔隐图   吴镇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46.4厘米 横58.6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松树坡石,平溪远岫,渔翁垂钓。图中山峦先勾出轮廓,后用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松针用细笔勾画,圆浑不板,树干画的苍劲有力。构图采取一河两岸的形式,疏密、远近相间,静中求动,是吴镇山水画的优秀之作。

武夷放棹图   方从义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4.4厘米 横2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方从义(约1302—1393),元末画家。上清官道士。字无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贵溪(今属江西)人。奉正一道。擅画云山墨戏,笔致跌宕,意境苍茫,颇得董(源)、巨(然)、二米(米芾、米友仁)遗韵,在“元四家”外,与高克恭齐名。能诗文,并工古篆、隶书、章草。传世作品有《高高亭图》、《仆申岳琼林图》、《云山深处图》等。此图表现福建武夷山胜景。奇峰突起,山下层林断岸,溪涧幽深,一叶轻舟飘流游览。以草书笔法勾勒,兼以淡墨轻染,与常见水墨云山画法不同。全幅布局奇特,得武夷九曲之险。虽自谓仿巨然笔意,但更多的是方氏自己的风格。本幅右上自识“武夷放棹”隶书四字。左方又题“敬堇签宪周公,近采兰武夷,放棹九曲,相别一年,令人翘企。因仿巨然笔意图此,奉寄仲宣幸达之。至正己亥冬方壶寓乌石山识。”



太白山图   王蒙  长卷 纸本 设色    纵28厘米 横238.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绘浙江鄞县太白山天童寺20里松林及周围的景物。苍松丹槲,枝繁叶茂,溪流拱桥,曲径通幽,寺宇宏伟,林荫夹径。骑马、步行、执杖、挑担的僧侣游人络绎不绝。山峦起伏,湖水如镜。全图笔法尖细,以朱砂及花青点染,个别杂树施重墨,别创一格。图首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画幅中有清高宗弘历长题。拖尾有元末明初名僧宗泐、守仁、清溶等题跋。项元汴书小记一段















潇湘八景图   张远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19.3厘米 横51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远,生卒年不详。字梅岩,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山水人物取法马远,日本君台观亦藏有其画迹。相传北宋宋迪曾选取湖南零陵湘水、潇水合流处的景色,绘制“潇湘八景”。根据此图景物布置与八景庶几相合,自右至左可名为:山市晴岚、渔村落照、平沙雁落、远浦帆归、烟寺晚钟、洞庭秋月、潇湘夜雨、江天暮雪。此图笔墨技法师承南宋马远、夏圭, 勾皴劲健爽利,用湿笔淡墨渲染,造成清远空旷的景域感, 与夏圭传世的《山水十二景图》在构思和笔墨上有诸多相通之处。此幅为元代难得的嗣承马夏画风的佳作。

北京八景图  王绂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42.1厘米 横2006.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为“《北京八景图卷》之一《太液晴波》,绘明皇城之西太液池景色。图中池水宽广,菱荷遍布,中有亭榭,长桥卧波,傍池琼华岛及土台上松桧苍然。整幅高旷空灵,风韵别致。







湖山书屋图 王绂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27.5厘米 横82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王绂49岁时所作。写太湖一带景色,岛屿错落,渔家撒网,农人赶车,学子吟唱。以幽淡清远的笔墨,倾注着作者对家乡浓厚的眷恋之情。以圆熟的笔调,勾皴山石。在构图上,按山川形状,生活情理, 安排舟楫、溪桥等景物,使画面散而有物,聚而不塞,处处成景,极得江南烟霭微茫之气,堪称杰作。



灵阳十景图  夏芷 册页 绢本 水墨 淡设色   各纵27.5厘米 横54厘米   (日)私人藏
夏芷,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廷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画师戴进,致力甚勤。善山水人物诸体,笔力直逼乃师。传世作品有《归去来兮图》。此图写灵阳山明水秀之景。屋字以界画法为之。层峦列则以斧劈皴擦山头,继以淡墨接染,渐次虚淡,至山脚恍若云雾弥漫。画面具空明朗润之境,颇得戴进真传。



两江名胜图(之一)   沈周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两江名胜图》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剪裁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 意味隽永。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现选印两页。其一为《马鞍山图》,写江苏昆山县西北马鞍山风景,图中山阜平地拔起,峰顶梵宇耸峙,幡旗拂空,以松下人物相衬托,更显风峦的雄奇。

两江名胜图(之二)   沈周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42.2厘 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其二为《杭州下天竺寺图》,画中寺院掩映在万木丛中霭缭绕,流泉跳珠,一派梵宫胜地幽雅和宁静的气氛。

庐山高图  沈周 立轴 纸本 淡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1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图构图布局颇具匠心, 墨色浓淡层次逐渐变化。作者取于王蒙技法,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位置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紧,有条不紊。

春山游骑图   周臣 立轴 绢本 淡设色   纵185.1厘米 横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周臣,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舜卿: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能诗,擅画山水师陈暹,上溯南宋诸家,其取法李唐、刘松年仿马远、夏圭,与戴进并驱。此图以春游、行旅为题材,融合北宋李成、郭熙和南宋李唐、刘松年画法,画面作高远景色,崇山峻岭,由近及远,自低至高,既深邃又高峻,自呈风貌。全图周密雄劲而又疏朗清秀的格调,别具新意,为周臣山水画的代表作。



春山伴侣图   唐寅 立轴 纸本 水墨   纵82厘米 横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图中曲栏映掩,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山峦秀媚,皴以柔和的披麻,着意于水墨渲染,益见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该图运用元人笔墨为山川写容,却又具有宋代山水画之风韵。位置经营,也别具匠心。由此可见作者的高超画艺。

太行晴雪图  谢时臣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23l厘米 横165.6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此图写太行山雪后景象,涧水、舟车、行旅作近景。山峦、旅舍、庙宇为中景。以高耸千仞的巨峰作远景。山峰上杂以大小混点, 略加勾勒, 显示出积雪的小树。 以淡墨烘蓝蔚的天空,远山尽留空白,作为余雪。此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画面笔法谨严,线条浑厚饱满,气势雄伟

蜀道图   谢时臣 立轴 纸本   纵336.5厘米 横101.5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写蜀山的雄奇,蜀道的艰险。危崖山石作斧劈皴,轮廓分明,笔法劲健老硬。溪水云烟以细笔轻勾,曲屈流畅。行人栈道出笔谨严。全画不求虚实和空间的纵深感,远山近石都作细致刻画,如置于同一平面上,以强调山峰和栈道的雄峻与陡峭。此图表明谢时臣画风并不囿于一体,而是具有多样性,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23383
注册时间
2003-3-30
帖子
959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8-4-5 13:06:39 |只看该作者
虎丘前山图   钱毂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111.5厘米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画苏州虎丘山前景色。虎丘塔云岩寺,掩露于翠丛之中。虽为远景,却很注目。近景树丛山门,以衬远景及塔下剑池。池前石上的人物活动,则见静中有动之趣。整幅构图严谨,笔墨精炼。



金陵八景图   郭存仁 长卷 纸本 设色   纵28.3厘米 横64.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全卷八景,所写皆为明代金陵实景。此选为《白鹭晴波》及《石城瑞雪》两幅。前幅绘长江中的白鹭洲春色,崖边垂柳随风飘荡,洲上芦荻葱绿,江水浩淼,碧波涟漪,春意正全卷八景,所写皆为明代金陵实景。此选为《白鹭晴波》及《石城瑞雪》两幅。前幅绘长江中的白鹭洲春色,崖边垂柳随风飘荡,洲上芦荻葱绿,江水浩淼,碧波涟漪,春意正浓。



休园图   王云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54厘米 横1294.9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此卷描绘明代扬州著名休园的四季景色,全卷共十二段。通过树木、花草、禽鸟季节的特征,表现了四季不同的园林景色。其间楼台亭阁、屋宇、舟桥用“界画”法,严谨工整,合于法度; 点景人物的身份、安置、动态、神情皆与环境统一。笔法秀丽清新,设色艳而不俗。兹选二段:一、第四段春景。乔木丛生,桃红柳绿,碧池荡漾,掩映厅堂,曲尺长廊连接一轩,内坐长者展卷沉思。景色秀美,多以青绿表现融融春意。二、第五段夏景。临水平台的三楹亲堂,面对荷池曲桥,高树垂荫。厅内有身穿宽袍者,正襟危坐,沉静凝神,状似休园主人;旁坐宾客,临栏远眺。人物脸部用赭石烘染,肌肉起伏,形象生动传神



西林十六景图   张复 册页 纸本 设色   纵35厘米 横25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张复,生于1546年,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元春,号苓石,江苏太仓人。山水以沈周为宗,晚年稍变已意,自成一家。间作人物,亦颇工致。此图册共十六页,写西林十六景致。此选其中两页。之一画重峦山丘,成林杂树,山间溪水板桥,屋合村宇。画面具有沈周粗笔风韵。之二写雪景山水,粗简明晰。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 册页 纸本 设色   纵53.8厘米,横3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秋兴八景图》为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开,所写为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 亦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每幅皆构图精巧, 意境高远,韵味充足。笔墨则集宋元诸家之长,形成苍秀雅逸的画风。此处选刊两页供欣赏。

点苍山色图  黄向坚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127.7厘米 横4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黄向坚(1609-1673),明末清初画家。字端木,吴(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师法王蒙,结构严密,干笔苍秀。传世作品有《秋山听瀑图》、《寻亲图》、《境崖陡壁图》等。此图描绘云南大理点苍山,一片壮观景象。群峰插云,争奇竞秀,云气弥漫。这是点苍山著名的十九峰。山坡层林覆盖,山下洱海浩瀚,舟楫扬帆。全图用花青、赭石混和,并掺以水墨敷色;峰头山脊,用笔浑厚,得沉郁苍翠之感;皴笔繁密,牛毛皴、披麻皴等兼施并用。点笔丰富,更显得树叶郁茂。塔楼屋字、城墙舟楫皆描绘细致。黄向坚传世作品不多,此件堪称代表作。



华山景图   戴本孝 册 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1.2厘米 横16.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为戴本孝游华山时写生作品,用枯笔皴擦,淡彩渲染,表现了华山苍润险峻的风貌。兹选二页。图之一《荷龙桥》,图中危岩峭壁,涧水下注, 中流砥柱上横架铁索荷龙桥。图之二《古丈夫洞》,浅绛设色。此图从“青柯坪”远眺“古丈夫洞、毛女洞、北斗坪。”


黄山图   戴本孝 册 纸本 墨笔   纵21.5厘米 横1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册为康熙十四年(1675)三月其55岁时游黄山的行踪纪实,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所写十二景致分别为:双溪,杨干、桃花岩、白龙潭、朱砂阁、天都峰、文殊院、莲花峰、炼丹台、云谷、后海始信峰、洋湖。此处选印其中“白龙潭”和“莲花峰”两页。它们在技法上主要采用干笔皴擦,体现了新安画派的特点。



黄山图 梅清 立轴 纸本 水墨   纵184.2 183.1厘米 横48.5 48.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山图》共四幅,现选印两幅。之一天都峰,画黄山慈光阁、天都峰之景。图中山崖突兀,苍松寺阁旁,两人昂望 高耸云霄的天都峰奇景。此图画石奇险峻峭,上大下小。行笔流畅,虚实相间,意境深远。之二为白龙潭,此幅笔法劲拙,墨气苍浑。一道瀑布飞流直下,夹岸古木森森而立,高人曳杖静观,形成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全图上下浑然, 气脉相连。

避暑山庄图   冷枚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254.8厘米 横17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详,清初画家。字吉臣,号金门外史,山东胶县人。焦秉贞弟子。供奉内廷。善画人物、界画,得力于西法写生,工中带写,工丽妍雅,颇得师传。传世作品有《避暑山庄图》、《九思图》、《麻姑献寿图》、《宫苑仕女图》。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官,或称承德离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五十五年(1790)竣工,山庄占地面积560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20华里,是我国保存至今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图中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后山一股清泉,流入山庄,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岸柳垂荫,亭台、水榭、宫室、高楼,因地制宜,聚散错落。景色秀丽,令人应接不暇。用笔精工,设色妍丽。

游华阳山图   原济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239.6厘米 横10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华阳山景,近景巨石压阵,虬松居中,高处重山复岭,山间飞流直泻,涧水长廊迂回盘桓,屋宇人物隐置松石丛林之中。浅绛设色,淡雅中见沉厚,丛林中用朱红圈叶,使画面更为绚丽夺目。该幅布局上突破了传统的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的陈式,远山与近景之间,留有若隐若现的空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巢湖图   立轴 纸本 水墨 设色   纵96.5厘米 横41.5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写“百八巢湖百八愁,游人至此不轻游;天边山色排青影,一派涛声卷白头”和“楼在半空云在茔,橹声如过雁声来”的意景。绘声绘色,亦诗亦画,巢湖的波光云影,岛屿楼台,乔松衰柳,农舍田野,呈现一片晚秋景色。停舟泊岸,逆旅愁肠,画家触景伤情,寄托着他的身世飘零之感。笔墨清润,恣肆雄奇,韵致幽雅,意境深沉。题诗四首,记人、记事、记景、记情,诗画俱佳,相得益彰。



黄山八胜图   原济 册页 纸本 水墨 设色  纵20.1厘米 横26.8厘米   (日)泉屋博古馆藏  
此册页为原济最著名作品之一。凭记忆追寻黄山胜景而作。从画面结体与绘画用笔用线等方面来看,应属早期画风。此图采用渴笔细线描绘出山峰轮廓, 明显有渐江笔法影响的痕迹。但在构图、色彩、松树的描绘方法等方面,却与石涛宣城时代(1666-1680)的密友梅清的画风相类似,体格明秀,笔意清灵,濡染雅致,非后来的粗树乱石、遒笔劲墨所肖。

骊山避暑图   袁江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224厘米 横13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境内,秦始皇葬地。其山北麓有温泉,唐在此建有温泉宫,又名华清官。唐明皇同杨贵妃常到此避暑游乐。此幅作品即以此入画, 图中楼台殿阁,古树环抱,散布于山石坡岭之间,人马活动于其间,构图繁复,气势宏大。

巫峡秋涛图   袁耀 立轴 绢木 水墨  纵163.5厘米 横97.3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图画巫峡两岸高山峻岭,岩石峭立,直指云天,万壑千岩,缥缈无际。在陡壁间,古松掩映。层叠栈道,跨谷凌虚, 曲折而上。山中隐见一酒家,店主正伏在案上,凝望江面。大江滚滚,浪拍江边巨石,浪涛中一帆逆流而上。船夫们奋力用篙竿顶着礁石,与逆流搏斗,惊心动魄。用笔严谨精到,山石用湿笔皴染,笔意挺健, 墨色富于浓淡变化。

蓬莱仙境图   袁耀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266.2厘米 横1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描绘蓬莱仙境,图中山石陡峭,奇形怪状,苍茫大海,波涛汹涌;山中树木葱郁,楼阁宫殿华丽壮观,是神仙异人之所在。

剑阁图  罗聘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100.3厘米 横27.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逐夫,号两峰、花之寺僧、衣云和尚,安徽歙县人,侨居江苏扬州。金农弟子。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笔情古逸,思致渊雅, 自成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传世作品有《群仙拱祝图》、《冬心午睡图》、《葫芦图》和《剑阁图》等此图据李白诗意绘想象中的剑阁蜀道, 图中山峦叠嶂,云雾缭绕,飞泉高泻,栈道盘复,商贾行旅匆忙。构图繁复,笔墨细密,设色淡雅,在罗聘山水画中风格独特。

东山携妓图   郭诩 立轴纸本墨笔   纵123.8厘米 横49.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以东晋名士谢安栖隐东山的轶事为蓝本。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隐居会稽之东山,放情山水,以声色自娱,每出游必携妓同行。后出仕司马,又升任宰相。在此画面上,谢安清须飘洒,气宇轩昂;三妓云发高耸,缓步随后。画面全以水墨勾染而成,显得清雅古逸;线条流畅舒放,劲健有神,为谢安逍遥自适的形象塑造倍增串彩。右上有郭诩题诗云:“西履东山踏软尘,中原事业在经纶,群姬逐伴相欢笑,犹胜桓温壁后人。”画家实际上是借谢安的故事, 自寓逍遥豪迈、情狂不羁之意。诗后有“嘉靖丙戌春七十一翁清狂道人泰和郭诩识”款识,可知此图乃郭诩晚年手笔。
大家最想去的名胜



桃源图   袁耀 条屏 绢本 设色  纵220.2厘米 横59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东晋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图中突兀的峰岳,如镜的湖水,自在生活其间的人们, 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境界幽美,起伏变化,虚实对比,动感性强。



中山出游图   龚开 卷纸本水墨   纵32.8厘米 横169.5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龚开(1222~约1304),字圣与,一作圣予,号翠岩,淮阴(今属江苏)人。南宋理宗景定(1260~1264)间任两淮制置司监职。宋亡后,入元不仕,以遗老的身份往来于杭州、平江(今江苏苏州)等地,靠卖画为生。擅画人物,用笔雄健,喜作钟馗像。画马师曹霸,山水师米芾、米友仁,兼擅隶书,能诗。传世作品有《骏骨图》、《中山出游图》等。此图画钟馗与妹率众小鬼出游。群鬼或抬或扛,肩挑手拎,十分热闹。图中描绘钟馗奇丑无比,却无凶神恶煞之感,其妹及众侍女鬼皆以墨作胭脂涂在脸上,奇趣横生。作者以戏剧性手法描绘这一出鬼怪闹剧,极尽幽默诙谐之能事。造型夸张变异,笔法道劲洒脱。其墨鬼画法的鲜明个性在元代以前绘画中尚不多见。


最后贴贴一个小鬼也春游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