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30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4-20
- 阅读权限
- 40
- 积分
- 1779
- UID
- 16968
- 注册时间
- 2002-12-9
- 帖子
- 1355
- 精华
- 1
|
重建情感与道德
——谈贾樟柯电影《小武》
《小武》是所谓“第六代”或“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作为到目前为止仍坚持在体制外拍片的青年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也无一例外地不能在国内进行公映,只能在海外发行拷贝,参加影展。影片《小武》就为他获得了不少奖项,也赢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关于电影导演,我们会发现很多导演的创作经历有一个明显的艺术价值取向的变化过程,如张艺谋、陈凯歌由宏大的民族叙事向现代商业社会新的价值体系的靠拢,因此,分析探究一个电影导演的早期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进行更切近地感知到导演最本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武》的风格是纪实的,给人整体的感觉是尽量展示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画面不唯美,反而让人觉得有点粗,摄影也没有追求花里胡哨的技巧,导演在对影片的整体把握上显得异常的冷静超脱,只让人隐约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这一切都体现了导演含蓄的叙事态度,只是客观地展示生活,而不是刻意地表现。
有评论家评论“第六代”的电影个人化的倾向太重,内容和题材显得过于狭窄,没有“第五代”那种心忧家国天下的民族意识,且不去评论这种评论是否合理和题材的单一是否合理,单就电影《小武》来看,这种题材的狭窄和个人化倾向似乎是成立的。小武是山西汾阳县城里的一个小偷,靠偷人家的钱包营生,这是一个城市里的边缘人,然而他也有一个完整的人都应该有的情感、友情、爱情和亲情。小勇史早先和塔一起“走江湖”的好友,现在靠走私香烟发了财,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的慈善家还上了电视,结婚的时候没有给小武发喜帖,因为嫌他是“扒手”,可小武却仍惦记这送“六斤钱”的承诺,认为他们俩的关系“不一般”。由于友情变了质,小武找了歌厅的小姐梅梅做女朋友,为了方便联络,还买了个bp机,两人的感情迅速发展,小武沉浸在对美好婚姻的幻想中,结果有一天小武去找梅梅时发现她跟着一个老板跑了。爱情的破灭使小武一时找不到感情的寄托,只好回家寻求家庭的温暖,然而他失望地发现他在家里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家不是他心中的避风港,无奈的小武只得再次回到城里,继续他的“工作”,不料bp机响了,他被逮捕了。影片的故事没有太多的戏剧性,导演着力的是小武这个人物的生活片段的铺展,把友情的世俗、爱情的虚幻和亲情的脆弱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对当下社会的势利伪善的人际关系作了一番无情的嘲弄,这是导演眼中的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城市里的人情和人性。
小武是一个“扒手”,用传统的道德眼光来看,他是不道德的,应该为人所不齿的。然而导演显然并不囿于传统的道德观念,而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对小武这个人物进行了再审视。影片在法国公映时就有一个副标题叫“手艺人小武”。在影片中,小偷似乎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导演只是赋予了小武一个身份,一个符号,而没有让他承载过多的社会包袱。从小武每次偷了人家的钱包后都寄还身份证的细节来看,小武甚至让人感到一种苦涩的可爱。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现任主编夏尔·戴松评论《小武》时说过一段话:“在许多国家里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犯罪:一种是上层的犯罪(譬如片中的小勇),即受人尊敬的体面人,被树为楷模;另一种是底层的犯罪(如小武),被有失公正地惩戒,尽管一切都表明这两种类型的犯罪在实质上并无二致——本质相同的原则被处于不同的社会,区别仅仅在于社会地位有别,生意数额的大小。”可以这么说,在朋友面前小武是真诚的,在女友面前是细心的,在父母面前也还算孝顺,他是小偷,但是他同样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导演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对小武作出了终极关怀,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给了人所有的一切,现有的道德规范和判断标准说到底也是戴着某中偏见的一种认为的东西,更不要说其中早已掺杂了不少世俗的趁汾,社会应该在道德谴责和人文关怀之间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平衡点,缺乏人文精神和对人本身进行关注的道德评价即使不能说完全不合理,但肯定是失之偏颇的。
《小武》拍摄于97年,九十年代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烈变化的转型期,时常经济的浪潮深刻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商品意识充斥着人们的头脑,经济的急速发展打破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和谐,刚刚摆脱了精神化生存的人们又陷入了经济狂热的泥淖,随之产生的情感缺失,道德失范,理想破灭,传统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却仍然遥遥无期,《小武》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的人的极度焦虑,迷惘和失落的状态。因此,《小武》是用一种后现代解构意义的电影文本呼唤着人类真实情感的回归和新的价值体系的重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武》是一个难得的与当下中国现实有着深刻联系的现实主义电影,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力量.(原创,作者:我爱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