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180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尘世谁识黄花赋,读罢掩卷泪满襟 [复制链接]

UID
92531
注册时间
2006-8-17
帖子
6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7 22:06: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朋友几次向我推荐过这本书,这几天终于抽出点时间看了,只看了前十章,我就被震撼了,糟糟懂懂的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该怎样说话,我不知是喜悦还是悲凉,只是感到激动不已。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情节,以及编织人物与情节的文字都是我前所未见的,随着文字水一样的流淌,我感觉我进入了一个绚烂、喧嚣、充满了力感和美感的历史时空之中。那个时空的张力如此的强劲,强劲得使我血脉贲张,便欲纵声大呼。
我忙搞来了《黄花赋》,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我读完了这部巨著。沉默了一会儿,徘徊了一会儿,我觉得我必须说些话,于是,我就写了一下这些文字。
《黄花赋》中形象饱满、有血有肉的人物超过一百多个,慈禧、光绪、荣禄、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这些平日里需要远距离遥望或者仰视的大人物,在书里忽然被直接拉到了眼前,我能看清楚他们谈笑时脸上微妙的表情,能感觉到他们大怒时胡须颤动的微响,过去在教科书中在影视剧中在其他书中对这些人物的刻板印象一下子被打破了,这些人一个个活了过来,活灵活现,各具妙姿奇态。素以强悍恶毒著称的慈禧在洋兵攻向北京时,也会像一般的老妇人那样哀哀痛哭;素以开历史倒车著称的袁世凯,原来却是个机巧百出能力极强的惫赖家伙,偏偏这家伙又极爱面子极爱人才;卖国贼李鸿章原来竟是那么傲慢睥睨一切的人物。这些个人物在百年前的那个时空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将他们的智慧、勇气、强悍、毅力、刻毒以及雄才诡计或者伟岸博大表演得淋漓尽致,他们各自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演绎这段历史,无怨无悔,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将晚清年间的激荡风云逼真如画的托了出来。  
《黄花赋》的故事也极为引人入胜,可以说每看一个小段就有峰回路转美景无限的感觉,我感觉作者大量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文字干净利落得找不到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更难得的是作者对人物不做一句褒贬,他只通过故事将人物活生生的摆在读者的面前,褒也罢、贬也罢、爱也罢、恨也罢,全凭读者自我的感觉。当然,在很多场合作者对人物也进行调侃,在调侃之中也涵容进作者的某些感慨,但这些调侃除了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外,对人物本身没有褒贬的意思。比如写李鸿章访美的这一段:
李鸿章便趁机批评美国前几年就兴起的排华政策。当时美国社会排挤华工,以爱尔兰人代替。李鸿章说:“华工不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态度,绝对比爱尔兰工人好!”
这时李鸿章正在费城访问,当局格外巴结,说中国的贵人喜欢坐轿,于是,在李参观工厂或名胜时,就不用马车了,专门搞了一顶豪华轿子让李鸿章坐。不巧的是抬轿的四个人全是爱尔兰人,他们听李鸿章说华工比爱尔兰工好,心中气愤,便约好一齐罢工、不抬轿子了,以示抗议。
李鸿章心中不快。但马上就有一帮华人主动来抬轿子,李鸿章又高兴起来了。这些华人以能给李鸿章抬轿子为荣,中国人的抬轿技术自然是最好的,大家满脸自豪、浑身是劲,将李鸿章抬得舒舒服服、飘飘荡荡、晕晕乎乎。轿子一抬却抬到了费城的唐人街上。  
李鸿章忽然眼前一亮,放眼所见,全是中国式的建筑,黄面孔、黑头发,华人来来往往,一街两行几乎全是中式餐馆。为欢迎李鸿章的来访,餐馆的门首全插着美国的星条旗和大清的黄龙旗。
李鸿章大喜,停下轿子与华人见面。整条街上的华人乐疯了,一齐涌了过来叩见故国来的大官。
李鸿章在异国他乡见到这么多华人欢迎自己,心中激动,眼眶中湿润起来。
众华人欢天喜地,向李鸿章介绍唐人街的情况。李鸿章被他们的情绪感染,就笑问:“你们大家开餐馆,饭菜还是中国的口味吗?”
众人大笑,就说:“请中堂随便进个馆子品尝,绝对正宗的中国口味。”  
李鸿章掀髯而笑,说:“出访了八、九个月,吃腻了西餐,还真想尝尝中国的饭菜!”
于是抬脚进了一家门脸儿看起来稍大点的餐馆,众随从自然在门外侍候。这家餐馆的老板兴奋不已,立刻指挥厨师工作,做了最拿手的几十个菜,一个一个端上来请李鸿章品尝。
费城的洋人们听说李鸿章在唐人街吃中餐,一个个惊奇不已,便呼朋唤友也涌到唐人街来看,进不了餐馆,他们就在门外、窗外探头探脑往里看,看见李鸿章笑眯眯吃得好不惬意,便猜想那菜一定很好吃,于是忙向旁边的华人打听菜叫什么名字,华人说了。但接着又一盘菜上来了,洋人忙又问菜名,华人又说了。可菜越上越多,有许多菜连窗外的华人也不知道名子,便笼统的将不认识的菜叫作“杂碎”,杂碎出现的频率最高,等李鸿章吃完离开,洋人们把其它菜名全忘了,却记住了“杂碎”这道菜。洋人们于是三、五成群,相约到唐人街,要吃李鸿章曾经吃过的杂碎。从此以后,“李鸿章杂碎“便成为北美一带中餐馆的招牌菜,家家餐馆都能做,让洋人们惊讶不已,大为羡慕。
这一段明显的在史实的基础上又采用了一些传说,说李鸿章爱坐轿子、中国人抬轿子的技术高超,也很显然是有感而发,但作者的感慨被十分高明的融入故事之内,不累赘不多余,而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这种含而不露的感慨。
《黄花赋》的文字基本是走典雅这条路,遣词用字相当讲究,力求准确灵动,更难得的是每一段的文字既和全书浑然一体,又可以单独拿出来当一篇美文来读,这种档次的文字现今很难见到了,当然,愿意欣赏能欣赏这种文字的人也不多了。吃多了快餐的人,不愿意费功夫咀嚼文字的美感了,曲高和寡,但这并不表明《黄花赋》没有魅力。  
我认为单从人物的塑造、故事的铺排、文字的精警活跃等方面讲,《黄花赋》的成就当可和《三国演义》并驾齐驱,当然,《三国》有《三国》的特点和长处,比如谋略的描写,但是《三国》之中看不见人文关怀的内容,那里面的人命贱如草芥,没有人怜惜他们,《三国》也没有更多的思想,有的只是忠奸义气之类观念,这些欠缺之处却在《黄花赋》中充溢着,对于生命的感悟,对种族自由的理解,对国人心态的庖析,对苦难、狂热以及愚昧、怯懦的深层次探索,使得《黄花赋》的内容厚重无比,触目惊心,看过之后半天心中也是沉甸甸的。
不过,《黄花赋》随时用诙谐调侃的语言来化解沉重之感,用美女、狂士、无赖等人物来冲淡沉重的感觉,好在那个时候各色人物具备,玩世不恭的才子,姿容秀美的淑女,狂放无忌的大师,呆头呆脑的官僚,偏执胡闹的帮会人物,那个时代这些人物是如此之多,他们穿插于激荡恢宏的历史进程中,让我一路顺畅而轻松的就读了下去。我是学历史的,因此我不但惊异于作者的文字功夫,更惊奇的是不论大事小事作者没有一件事情脱离历史原貌,美文与信史竟可以这样子的亲密结合,在我看过的书里面,或许只有《史记》《左传》寥寥几个可以当此美誉。
《黄花赋》里,英雄奸雄群出,忠臣奸臣难分,美女泼妇黑道人物狂生才子无赖酷吏各色人物俱全,康梁戊戌变法、李鸿章周游列国,义和团遍地蜂起,八国联军入京,慈禧西狩,张之洞东南自治,举国请愿立宪,丁末政潮,黄花岗滴血,武昌首义、南北和谈,这些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无一遗露,被作者的巨笔一件一件的勾勒了出来,波澜壮阔,力有千钧,而假光绪出逃,章太炎喝酒,大阿哥耍赖,孙文受骗,梁启超遇美,黄兴雪夜上茶陵,赵声舞剑,秋瑾唱诗,孙文伦敦蒙难,刘思培出逃,慈禧惊梦,这些细节天衣无缝的穿插在各个大事件当中,使得整部书看起来美轮美奂,几乎无懈可击。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作者对历史的秉笔直书,他将那个时代的惨烈不经修饰的就写了出来,国人的麻木,先知先觉者的无奈,小人们的唯利是图,兵勇的贪生怕死,巨奸的旋转乾坤、英雄的热泪,美女的痴情,七十多万字便将那个时代画了出来,让我看到了那段烟尘后面真正的历史。作者在自序中说:“历史有太多的遗憾,有太多的凄婉,有太多的迷茫和不该有的错乱,但是仔细一想,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在,现在也正缓缓的过去而成为历史,那么,今与古又是何其的相似,其遗憾与迷茫又是多么的一脉相传。”看了全书,再看作者的自序,我禁不住自己的激愤伤感,不由得两眼就潮湿了。 e}<@)M艚S?  
《黄花赋》能流传后世吗?肯定能!《黄花赋》能轰动当今吗?肯定不能!今天是一个需要快餐的时代,《黄花赋》这样的精品有几个人愿意看呢?无言、悲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UID
80399
注册时间
2006-5-26
帖子
5222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6-8-18 16:15:02 |只看该作者
LZ,你那ID太眼熟了,是不是常泡聊天室...
天大的事情有姚明顶着,地大的障碍有刘翔挡着。。。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4
注册时间
2000-12-21
帖子
7837
精华
5
3#
发表于 2006-8-18 21:32:53 |只看该作者
不识黄花赋啊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2531
注册时间
2006-8-17
帖子
6
精华
0
4#
发表于 2006-8-21 22:06:56 |只看该作者
《黄花赋>中有关美女的片段  
一,沈云芝


此时离慈禧的万寿节只剩下一个多月了,京城内外祝寿的气氛越来越浓,各大臣费尽心思,拼了命想找些稀奇古怪又价值连城的东西,以供慈禧生日开颜一笑,也算尽一份为臣的忠心。不过,慈禧贵为太后,在朝当政几十年,什么珍奇稀罕的宝物没见过,要让她感觉满意的寿礼还真的不好找。各大臣均在想:“要让太后感到赏心悦目的寿礼,除非是精到极致,稀到罕有,贵到无法确定价钱,一般的世俗之物那看得到她的眼里呀!”可是,非世俗之物又到哪儿去找呢,只急得众大臣们团团乱转。


正当京中的大员及各地的督抚各施手段搜寻宝物之时,江苏巡抚端方却捷足先登,搞到了一套绝世珍品的刺绣。端方欣喜且兴奋,高高兴兴派人带了绣品及绣品的作者一同进京,先将绣品呈入宫中,请太后法眼鉴赏。


这套刺绣是一组作品,叫《八仙上寿图》,共有八幅,分别绣着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等人以宝物为王母娘娘贺寿的情景。绣品的色彩谐调美观,构思精巧,更难得的是其中的人物、花草等物逼真至极,何仙姑脸上的笑靥,王母娘娘眼角的鱼尾纹,花草叶子上的露水,一丝一毫细微之处都毫不马虎,再配上刺绣毛茸茸的柔和感,更使人觉得美轮美奂,叹为观止。这八幅绣品在紫禁城一展开,立刻引来惊叹连声,侍候慈禧的太监宫女如李莲英等哪个是凡俗之辈,宝贝东西见得多了,可见了这几幅绣品也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张大了嘴合不拢来,只是想:“这是什么方法绣成的呀,如此逼真,如此富丽堂皇,凡间的人真能绣出这样的东西吗!”


见惯了珍稀之物的慈禧也看得目瞪口呆,连声说:“神品,神品,我活了七十岁,如此神品还是第一次看见,谁能绣出这样的神品?”


这《八仙上寿图》的作者叫沈云芝,江苏苏州人。沈云芝从七岁就爱上了刺绣,如痴如醉,一心精研绣功和针法。二十岁之后,她对刺绣的针法、挑花技巧就无所不知、无所不精了,她又精研构图与色彩的学问,刺绣技艺精益求精,出神入化,随手绣出的花鸟鱼虫都美观大方、耐人寻味。沈云芝却不满足,她觉得传统绣法写意性强,逼真感差,虽也活泼有趣,但还应再加提高,于是就借鉴西洋画的写实手法,首创“仿真绣”,追求图案的质感与逼真,十年之后,她的探索成功,绣出来的人物、虫鱼、花草无不栩栩如生,而所用丝线的质地与所绣图案搭配,更使人物、鱼虫活灵活现,仿佛会动会叫一样。不过,沈云芝的新绣法却不为世俗所容,刺绣界攻击她的绣法离经叛道,走了邪路,一般世俗之人也胡乱传言,说她的绣品挂在家里可能兴妖作怪,弄得沈云芝的绣品卖不出去,连靠刺绣度日也成了问题,沈云芝一气之下,呕心沥血绣了《八仙上寿图》,宣布说要献给慈禧太后,请她鉴定绣品的价值。


苏州的市井小民听说沈云芝要给太后送绣品,一齐讪笑,说:“她到北京,恐怕连太后的背影也见不到,太后贵为一国之母,岂能稀罕她的玩意。”


沈云芝说了气话,却也知即使到了北京也无法送东西给慈禧,但心中咽不下这口气,便找到了巡抚衙门,说要进献太后寿礼,请巡抚代呈。


巡抚端方却不是一般的满人,这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喜欢研究金石碑帖,对古董宝物的鉴赏尤其高明,算是满人中的才子,曾因写《劝学篇》上呈慈禧,被太后赏识而选到陕西当按察使,不久又升巡抚,慈禧逃难西安后他的表现不错,很得太后欢心,回銮后不久就着他做了江苏巡抚还署理两江总督,是个响当当的封疆大吏了。端方为了报答太后的赏识之恩,正苦心孤诣的思量着寻一件天下少见的宝物进献,但稀世之宝可遇不可求,寻了多时,迄无结果,正在苦恼,沈云芝找到了他的衙门。端方叫人将沈云芝的绣品拿进来看,一看之下,端方呆了,惊讶之下,拍案大叫:“鬼斧神工,刺绣之物竟能精美如斯!”


幕僚们都知端方之能,忙请教说:“人传沈云芝的刺绣离经叛道,大帅却何以独赏,可否教教我等。”


端方说道:“你看这山水有远近之趣,人物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鱼虫有绰约亲昵之态,细微之处逼真如此,凡俗绣品怎能达到这般境界!”于是急派人护送沈云芝入京,将绣品直接呈入宫中。


慈禧将这《八仙上寿图》视如珍宝,用手轻轻的抚摸,说:“我七十了,将死之人还能见到这样的宝贝,也算大有福份了。不知能绣出这样神奇绣品的人,却又是如何的出众。”


李莲英知道慈禧的心思,就传话出去叫沈云芝谨见。沈云芝被太监带着怯生生的进了宫。慈禧此刻却在南海边上斜躺着纳福呢,沈云芝近前忙跪下恭行大礼,心中是忐忑不安,不知这在万人之上的太后将如何评价自己的绣品,因此好生紧张,只敢垂头看着地面。


慈禧却不说绣品,温言道:“孩子,抬起头来,让我看看你长得什么模样。”沈云芝缓缓抬起了头。周围的太监宫女鸦雀无声,大气不出,木呆呆的看着。慈禧坐起了身子,又用手揉揉眼,探身前俯慢慢的细看。


眼前的沈云芝美丽不可方物,而仪态的娴婉、皮肤的白中透红、表情的柔和安详,哪一项都似乎好到了极致,让人怦然心动,生出爱之怜之的感觉。实际上沈云芝已经三十岁了,但江南之地山灵水秀,气候宜人,沈云芝又常在绣房,不受雨淋日晒,所以看起来仍如二十许的样子,她又醉心于刺绣,没有世俗的机心和烦忧,脸上就纯真之态与成熟之美并存,只把慈禧太后与一众宫女太监看得痴痴呆呆,又慕又叹,沈云芝被看得脸上一红,羞了起来,忙又低下了头。


李莲英就俯身扒在慈禧耳朵边说:“太后啊,你老人家的福份不是一点,是真正的福如东海啊,有这样的人来给你贺寿,你该开心吧?”


慈禧乐得合不拢嘴,用拐杖连连顿地,说:“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绣出这样的珍品!来人哪,给我赏——”李莲英忙小声问:“太后,赏什么?”慈禧本想说赏黄金一百两,话到了嘴边,又有些肉痛,就改口说:“笔墨纸砚侍候,我要赏这孩子两个字。”


李莲英笑道:“太后难得赏人书法,朝中大臣立了功,也没见你赏字,可见你老人家对这人与绣品的确是看中了。”


片刻工夫笔墨纸砚与矮桌镇纸就拿来了。慈禧提笔,扭着腰,歪着脖子,手倒一点不颤,巍巍的写了两个大字:“福”“寿”。墨迹稍干,李莲英就双手托起着两个大字,高声说:“沈云芝谢赏。”沈云芝忙叩头谢赏,恭恭敬敬接了两个大字。慈禧就说:“传我的话,以后沈云芝的绣品,统称沈绣。凡给外国国王、总统他们送礼,就用沈绣来送,让洋人也见识见识我中华大国的手艺。”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2531
注册时间
2006-8-17
帖子
6
精华
0
5#
发表于 2006-8-21 22:07:39 |只看该作者
:《黄花赋>中有关美女的片段  
二。陈璧君  


等募捐结束,汪精卫回到吴世荣的小院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夕阳斜挂在天,海风轻轻吹动。吴世荣家小院里的两棵面条树的叶子啪啦啦乱响。孙文还没有回来,汪精卫他们核对完募捐的数目,便坐在院中的树下,一边歇息,一边商量明天在华人大会堂举行的募捐活动。


忽然,门外有个人影闪了一下,汪、吴仔细看时,那人影又不见了。他们刚说不到几句话,那个人影又似乎在门外探头。


吴世荣站了起来,大声问:“什么人在门外?”说着向门口走去。


门口透出一个少女的脸来,接着她的全身都出现了,苗条而美丽。那个少女嬉皮笑脸地站在吴世荣的面前,问他:“演讲的那个人还在不在?”


吴世荣乐了,问她:“你是陈耕基的小姐,仰慕我们的汪先生,想来看他?”


那少女点点头,然后又迅速的板起脸,说:“不许多问,我找他当然有要事商量!哈,他就坐在院子里,好极了。”说着进门向汪精卫走了过来,笑嘻嘻说:“汪先生你好?”


汪精卫看那少女约有十六七岁的年龄,衣衫华美,身段允称,走路的姿势灵动自然,一派天真烂漫的样子,忙礼貌的站起身来,向她问好。这时吴世荣走来介绍说:“汪兄,她是本埠富商陈耕基的小姐陈璧君,是我们这儿有名的美女。”


那叫陈璧君的少女立刻回头瞪了吴世荣一眼,说:“不要多嘴,我自己难道不会介绍吗。我和汪先生要商量大事。”


吴世荣哈哈大笑,说:“你和汪先生商量吧,我这个人比较知趣,我就回避不听了。”说着把自己的椅子移往一旁,坐下来乐呵呵的看汪精卫。


  汪精卫彬彬有礼的问:“小姐找汪某要商量什么大事?”


陈璧君说:“我要参加你们的革命党,跟着你们一起去搞革命。”


汪精卫微微笑了,说:“汪某很感谢你支持革命,但小姐你还小,过几年我们一定吸收你参加革命党。”


陈璧君大声说:“不行,我现在就要参加,迟一天也不行。”


汪精卫摇了摇头,很耐心的解释道:“陈小姐你还不了解革命党,革命很辛苦、也很危险。我们要东奔西跑搞募捐,还要跑各地联络同志,时机一到,我们还要真刀真枪的起义,不光是搞搞演讲就行了。”


陈璧君“哼”了一声说:“你以为我不了解你们的事啊?告诉你,孙先生到过我家多次,你们的那些事我都知道,真刀真枪有什么可怕的?我参加革命党的事,你不同意也得同意,我已经下了决心,从今天起就和你耗上了。”


汪精卫看着吴世荣苦笑,吴世荣做了个鬼脸。陈璧君回过头不满的问:“你们两个捣什么鬼,想糊弄我?”


汪精卫说:“陈小姐,你别固执了。我们过几天可能就要离开,你的父母不会同意你跟我们走的。”


陈璧君扭着脖子得意地说:“我定了的事,家里谁能挡住我!从今天起,你去日本我就跟你去日本,你去广州我就跟你去广州。哎,我还要问你哪,你给我注意听着。”


汪精卫忙说:“小姐还要问什么事?”


陈璧君说:“我看过有个叫马君武的人写的文章,说广州才女张竹君,十分美貌,气质又很高贵,她能不能比过我?”陈璧君说着站直身子,作出个高贵典雅的样子让汪精卫看。


汪精卫笑着摇头,说:“我还真的没有见过张竹君,但听别人说她确实非常美丽大方,也很能干。”


陈璧君说:“哼,咱们去日本时路过香港,随便到广州去,我要去和她比一比,我不信比不过她。”


汪精卫皱眉说:“什么时候我同意你去了,你满嘴咱们咱们的,我给你说,你要参加革命党也行,但你必须先给你父母说通,等他们同意了你再来找我们不迟。去找你的父母吧。”说着,汪精卫用眼睛看吴世荣,意思是问他这个办法妥不妥,吴世荣却不说话,一个劲儿嘿嘿直笑。


陈璧君怒道:“吴大哥你笑什么?”


吴世荣说:“你看上了革命党,还是看上了你汪大哥?我弄不明白,所以就笑。”


陈璧君气得连跺了几下脚,大声说:“我两个都看上了,怎么样?汪大哥今天的演讲多精彩,我把巴掌都拍红了,你能比上汪大哥吗?汪大哥是革命党里的英雄,他写在《民报》上的许多文章我都看过,我要跟着他去革命,被人杀了也不后悔。”


吴世荣说:“好,好。看你铁了心了,我下来就劝劝你汪大哥,收下你算了,但你这几天要听话,不许捣乱。”


陈璧君喜得直点头,说:“我那里捣乱了,我明天就来给你们帮忙。”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2531
注册时间
2006-8-17
帖子
6
精华
0
6#
发表于 2006-8-21 22:08:20 |只看该作者
〈黄花赋〉中有关喝酒的片段  
一。孙中山与章太炎喝酒


章太炎风风火火而来,孙文将横滨兴中会的一百多名会员都召集了起来,在中和堂酒楼举行宴会,为章太炎洗尘。迎宾的乐曲声中,兴中会人在酒楼外列队鼓掌,章太炎气昂昂,扬头挺胸,摇着羽毛扇子,从容而来,微笑向众人点头招手致意。孙文迎上前去,见这大名鼎鼎的章太炎身材虽然高大,却是衣衫不整,虽然扬头挺胸,却是乱发如草。孙文大笑着拱手,说:“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才子自风流,此二句惟章兄当之。今得章兄莅临,幸何如之。”


章太炎顾盼自雄,哈哈大笑,也拱手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愿以此语与孙兄共勉,能与孙兄并肩反满,太炎欢喜不尽。”


二人客套话说完,微笑着相互打量一番,就携了手,共进中和堂大厅。里边的酒菜早就摆好了。孙、章相互揖让一番后落座,其余众人也纷纷落座,侍应生上前倒酒,乐队止乐。


十多桌酒席上每个酒杯都倒满酒后,孙文就微笑持杯起立,众人也随着起立。孙文满脸豪情,说:“章先生、各位兄弟:今日之会乃是欢迎章先生莅临横滨,与我等携手共谋反满的盛会,章先生一代国学大师,对西学的研究也卓有成就,学问渊博精深,文章见解独到,讨伐满清不遗余力,是我兴中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章先生的光临,为反满革命的早日成功,干杯!”


众人轰然而应,仰脖干完了杯中之酒。侍应生立刻又将空杯添满,章太炎持杯答礼,说:“孙先生、众位兄弟,在日本能与这么多志士欢聚一堂,章某至感荣宠。孙先生乃是人中龙凤,于海外高擎反满大旗,而众兄弟,乃是从龙的云彩、从虎的雄风,兄弟我虽属一介书生,却也知中国不革命不能富强,不排满不能伸张民族大义,故愿与孙先生订交,共图革命、灭满兴汉,兄弟没有别的能耐,却善于做惊人之举,对反满革命的宣传自有一套办法。好,感谢孙先生及兴中会兄弟们的盛情,为革命的早日成功,干杯!”


众人喝干了杯中之酒,然后落座。侍应生再斟酒。十七岁的冯自由却直立不坐,笑问章太炎:“章先生准备如何宣传反满与革命,可有一套什么办法?”


章太炎瞪着眼睛,激昂说道:“自满清入关,大明覆亡,我汉族人民亡国已经二百四十二年了,我已预备在四月二十六日——崇祯皇帝遇难之日,邀请在日的华侨华人及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中国亡国纪念会,以惊醒同胞,激励我汉种的同仇敌忾之心。”


此语一出,在坐诸人齐声惊呼。孙文高声说:“章先生此举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凡我汉族子孙,莫不听而惊心,闻之动容。为此奇思壮举,我敬章兄一杯。”


章太炎闻言便起身与孙文碰杯,然后杯倒酒干,豪爽之极。冯镜如、谭发、冯紫珊三人也持酒过来,说:“章先生奇思妙想,确是才子本色,大师水准,我等也敬先生一杯。”


章太炎呵呵而笑,与这三人各碰了一杯,杯杯见底。孙文见章太炎豪侠爽快,酒量不小,便招呼道:“你等众人可每人敬章先生一杯,以见我兴中会爱才之意。”


众人于是一齐起身,竞相持酒与章太炎碰杯,章太炎来者不拒,大笑说:“章某人虽不是酒量如海,但若不和众兄弟一一干杯,便辜负了孙兄与兴中会同仁的一番美意。今日不醉不休,且看章某到底酒量如何!”


众人大骇之下,只见章太炎左右两手各持一杯,分别与两人碰过,即杯到酒干。侍应生倒酒赶不上他喝酒的速度,急得额头出汗。章太炎连声呵斥催促,内堂其他侍应生见状都来帮忙。章太炎喝得豪情逸发,兴奋无比,脸上红光一片,手中之杯满了又空,空了又满,轮番更替。与他碰杯的人这时已自觉排成一列长队,排在前的喜气洋洋,排在后的翘首以待,都希望和这位文坛大师、反满奇人碰上一杯。


孙文说:“章兄,如若过量,其他敬酒由兄弟我来代喝如何?”


章太炎大为不满,怒道:“我说过不醉不休,如今毫无醉意,怎能让孙兄替代,那章某不是太无骨气了吗?此话休提!”


参加宴会的有一百多人,章太炎堪堪与七十余人碰过,忽两腿一软,摇摇欲倒。冯自由与秦力山忙按着肩膀,扶他坐上椅子。章太炎说:“待我略停片刻,再与各位一一干杯。”说完,头一歪,眼就闭上了。


众人环立以待。过了一会,孙文凑近叫道:“章兄,可有不适?”章太炎眼睛却睁不开了,口中咕哝着说:“我醉欲眠,孙兄失陪。”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