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92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5-9
- 阅读权限
- 130
- 积分
- 6825
- UID
- 31512
- 注册时间
- 2003-10-20
- 帖子
- 5234
- 精华
- 1
|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一天,风俗要吃粥。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提过喝腊八粥,他们的做法相当的讲究。有专门的人熬,把提前泡好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薏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胡桃、红枣、桂圆肉等兑着一起熬煮,起锅再佐以瓜子仁、杏仁、葡萄干、青丝红丝以及蜜饯松子之类,他们把喝腊八粥当成一件大事,人家过节,那叫有味。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也很盛行。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而我们小时候的腊八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老辈人讲的那个故事早已经在我们耳旁起了茧,说是过去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平日胡吃海喝,到了年关,家里米面全无,摸遍面缸米袋,只找出些零星的杂粮,胡乱兑在一起,喝了一顿粥,最后饿死在大年夜里。长辈们讲故事的同时不忘告诫我们要学会节俭,自然,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告诫远没有来点腥荤有诱惑。在饥饿的年代里,过节盼的是改善生活。
我们小时候的乡村,家家户户几乎都一个模样。平日里粗茶淡饭,入了腊月,大人们都觉得挨到了关口,孩子们多,扯新衣,买年货,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就是一分钱掰开当两半花,那也得囤里有米,如果没有,还真的费尽周折,可是小孩子们不管这些,临近腊月,就把想好的愿望全抖落给父母,得寸进尺,计算得让爹娘心惊胆战。腊八这天,几乎每个孩子都比平日里殷勤,大清早就隔着窗听着父母是否起床,是否到集市上割肉买菜,是否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明眼的地方,总之,好歹是个节日,最希望的是家里饭食能换个花样。但希望归希望,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腊八好像没怎么过过,倒是隔壁的老奶奶,每年都在腊八这天熬了一大锅粥,里面兑的东西,跟梁实秋先生写的差不多,那粥熬得让我一想起来就垂涎三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