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83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3-11-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804
- UID
- 17712
- 注册时间
- 2002-12-20
- 帖子
- 1943
- 精华
- 14
|
文明人有三种进食方法:筷子、刀叉、手抓。毫无疑问,远古的先民在学会利用工具之前肯定是用手帮助进食的,史前的一场文明之火使人类的习惯发生了改变和分化,性急的一部分人在食物半生不熟的时候就磨刀霍霍,性情比较温和的那部分人则等到食物烂熟时才开始用棍子戳、夹、挑食,而慢性子的或者姗姗来迟者到达进食现场时,黄花菜都凉了,于是攘袂卷袖扑食之。
由此可见,筷子将中庸之道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经验,并进一步催生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审美情趣,对于烂熟且多汤汁的食物,刀叉显然过于夸张,而且容易使人紧张,引发不必要的思想斗争:左手拿刀还是右手拿叉?所以国人经常沾沾自喜,看我们多么文明,没有刀光叉影,仅仅两根树枝便构成了我们征服自然的支点,单臂大回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尽入我彀中。不过餐桌文明的前提是吃了上顿不担心下顿,当筷子被用来脔食鼎镬之中罪大恶极的阶级敌人时,一样可以象刀叉那样令人毛骨悚然。
在功德无量的9年制义务教育甚或非义务的学前教育中,筷子这一国粹的使用方法基本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以讹传讹的误差放大现象在所难免,五湖四海的朋友落座开吃,拿筷子的手法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都可以运筷如飞,狠、准、稳。说到这里,我们筷分两根各表一枝,单说这形影相吊的独根筷子怎么看都和少把山羊胡的毛笔约略仿佛,于是由类比而出的疑问就跃然彰显,为什么书法教学中对握笔的姿势有严格的近乎苛刻的要求?
记得小学书法课上老师身形飘忽,倏然而至某人身后,一招无影手将其手中的毛笔生生拔取:同学们,握笔一定要有力,象这样有气无力的肯定写不好字。其实我打心眼里觉得这种姿势别扭。世界各地的岩画壁画都说明一个事实:文字的形成远早于伏案而书的年代。遥想当年,银钩铁划,画地书空,总有些大开大阖的气度,没地儿坐是肯定的,因此毛笔进化前的原形应当还是和筷子一样,是树枝。
当拼音文字的使用者们找到了适合坐姿的书写工具时中国人仍旧在不紧不慢地舞文弄墨,尽管我们的祖先有了桌椅板凳还发明了纸,不过书写的姿势并没有与时俱进,练书法的都知道悬腕的重要性,但坐着悬腕反常识、反生理、反人类。我逛西安碑林,有靠卖拓本对联营生的店主蹲在地上写字,当下大奇,近前看更有趣,他手里的毛笔被锯成粉笔长短,三指捏笔疾书,好一手行书。见过榜书的更容易开窍,那哪是平常所谓的写字,分明是舞着拖把扫地。
正统的握笔姿势和拿筷子非常相象,不同的是强调笔直、正,习书之人还要挺胸收腹,所以“笔挺”一词在我们的意识中调用的经验绝对还有正襟危坐的严肃端庄。笔挺的制服是一种威权的象征,笔挺的西装是一种先进文化的代表。可苦的是循规蹈矩的学子,手腕僵硬,脖子笔挺,可能到老都没醒悟,两根树枝是筷子,一根树枝是毛笔,为了吃,我们无所谓形式不用怎么教也能把两根树枝玩得很溜,为了形而上,对一根树枝反倒束手束脚岂不可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