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标题: 读老子(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4 20:04:10     标题: 读老子(连载)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于‘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资料上有不同的解释:如
1、 无,指天地初始,有指万物本源――这是根据道德经的字面翻译的
2、 无,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有,是已经被人认识的客观存在
。。。。。。

老子的无有概念太玄了,连他自己都说‘玄之又玄’。恐怕把原文中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修改为【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也能玄得过去。

所以,非要弄清什么是无,什么是有。好像没什么意义。连老子自己都懒得去抠。我们就不要自己找麻烦了。

但是老子的哲学该如何体会呢?我觉得,不要把我们的思路局限在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这个具体的概念上。应该再抽象一下:老子想要说的,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是辨证思维方法。只不过,他在表述这种思维方法的时候,需要举个例子,于是想到了用‘有’和‘无’来举例填充他的语句。

由此推广开来,我也来给‘有’和‘无’一个解释,一个应用在人生方面的解释:
人之一生一世,来自于两个细胞,结束于一堆灰烬。考察人生的始末,可谓一辈子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可谓‘无’。但是考察人生的每个阶段,每月每天,我们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地球之上,做了很多的事情,又可谓‘有’。人世之轮回,一个人从生到死,许多人生死交替,全人类繁衍不息。这又体现了无和有的统一。――生与死的规律是自然之铁律。自然之铁律就是所谓的‘道’。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4 20:20:54

在同事极力推崇之下,准备好好读读老子,但是发现无论是我手头这本书还是网络上的注解,白话翻译得太臭了。就像是计算机自动翻译出来的。 不光词语混乱更为头痛的是逻辑不通。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的规范性分析的语句(就应该如何如何)。我觉得老子比孔子优秀的一点就在于他的言论是实证的(因为如何所以如何),是欢迎读者考察的。而非像孔子那样强制和规范的。
由此,我想一边读,一边写我自己的译文。很希望有同样兴趣的朋友帮我修改和补充。(我是学理工的,所以文言文很很很很臭。)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4 20:35:07

诚肯的建议怎怎同暂停。这个念头的难度近乎于用铅笔+稿纸求证费尔马定律。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4 21:10:20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书解1】: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 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书解2】: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美为什么是美的,那么丑恶的存在就已经是事实了。。。。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不采用言词指令手段去推行叫化,于是万物自然运作而不拒绝其使命。。。生长繁育而不据为己有,,,,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才能延绵不绝。

【我解】:美不会单独地、绝对地存在着,它只能以丑的对比才显现出来。如果没有人随地吐痰,那么不随地吐痰的人就不能称之为美了。如果使用基因技术让恐龙都变成美眉,美眉又有什么味道?
        把美丑的概念可以推广到: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等这些矛盾概念中去。
矛盾的两方面相互依存着。人们有时会希望通过人为的力量,把其中的不利的一方面抹杀掉,但是往往使得想要保留的另外一方面也不复存在。
所以圣人做事总是采取‘无为’的态度。。。。。。
【我评】:老子所言的‘无为’有点过于消极,老子推崇婴儿人生观,推崇什么都不做的犬儒生活态度(像一只阳光下烂泥中伸开四肢的乌龟那样――见印度奥修的作品‘当鞋子合脚时’)。老子的这种态度来自这样的逻辑:世界万物已经在矛盾的平衡中各就其位,要我做什么?!
我想,真的能完全做到像乌龟那样的生活态度,也算,但是我们凡人总是受不了理想的诱惑。那么是不是老子的‘无为’对我们这些凡人就没用了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当你失落的时候,不平衡的时候,无为的态度可以让你回归平衡平和。第二,当你想要改造世界的时候,你可以强调矛盾的反面从而使得矛盾的正面自然加强。如,在团队组织方面,可以强调外围敌人的威胁而使得团队自然团结起来。

矛和盾总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可以利用这种自然平衡倾向,让事物的状态从一种水平的平衡到达另外一种水平的平衡。平衡并没有被破坏,但是我们改造世界的目标却实现了。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5 12:38:41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十三章并非是为一般人为诉求对象,而是以圣人,即,居于统治地位者。老子更多讲的是大范围的治国,从宏观来看,无为都是对的,因为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经济规律,还是国家发展规律,都是有定数的,强行改变,只会自讨苦吃,不如顺其自然发展。我认为《十三章》所指的无为是从这个角度。

我也是理科生,臭皮匠1+1
作者: mech    时间: 2002-11-15 16:14:26     标题:

老子要告诉你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别和别人计较,为暂时的利益争论。要去追求你心中最高最纯的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当初和你争的人,都远远在你后面。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5 20:40:16

土豆,反驳不了你,但是总觉得这不是光给圣人看的。而是造就圣人的。而且,有一种说法,说老子庄子学说是失落贵族派的学说。我比较有同感。
mech你说的太少了!再丰富些嘛。
作者: 清水湾    时间: 2002-11-15 20:53:47

米尺说明天再来详解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5 21:04:01

嘿嘿,怎怎,俺只是参考补充你发言,十三章太猛了,根本没办法全部明了。那一个我看了一个把金刚经和物理学联系起来的文章,人家那个解说,把人看傻眼。

孔子也是末落贵族嘛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5 21:07:15

把金刚经和物理学联系起来的文章?我要!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5 21:12:12

现不在办公室,待回去查后传来,好象存盘了,当时我在查欢喜佛,结果,查出个物理学,一看,看不懂,先存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5 22:08:22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我评:反驳】民争,来自有限资源和无限需求之矛盾。贤才异能把持着资源,控制着资源的分配权力。所以贤才异能也成为有限资源而成为争夺对象。老子解决有限资源和无限需求这个矛盾的方法是降低需求到动物水平(实腹虚心,强骨弱志)。马克思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让生产力极大发展以满足人类需求(共产主义)。二人的提法都能让资源与需求达到平衡。这两种方法蛮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是以经济生活丰富为平衡状态,老子是以经济生活水平低下为平衡状态。但是二人能否达到他们的目标?我觉得有点难。因为:
1、 个体利益最优化目标和全体利益最优化目标是永远难以协调的。
2、 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只要有一个人能够以武力或者异能优先占有资源。那么就会引发竞争。
3、 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搭便车行为永远都在破坏天下大同。
4、 在第五章提到,圣人之对于百姓,犹如天地之对于物,圣人来自哪里?他能掌管人民的命运那圣人本身又是希缺的和有竞争价值的。
5、 人的幸福感来自与痛苦的对照。这复合老子的有无理论。为了获取新的幸福感,旧的幸福将逐渐成为平淡,直到是痛苦。说的通俗点就是人心没尽。
6、 等等等等的理由。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
【我评:赞同】反过来想:我总觉得老子如此聪明的人不会讲如此愚蠢的话,那么,他的话总会是有吸收价值的。可以接受的是:老子所提到的‘贤’只是‘有限资源’的一个例子。我们的视野应该从这个具体的例子上拓宽抽象为:‘要想让竞争和矛盾消失,就要从竞争的资源上做文章,而不能从道德方面去劝说’
举个玩笑例子:美国人想给足球场上多扔几个皮球。然后运动员们就不要争了。
所以,老子所教导我们的并不是他的话提到的关于治国治民的内容,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有限资源和无限需求之矛盾,可以通过降低需求来达到,或者通过增加供给来达到。――老子和马克思提出的模型是简单、优美、通用、智慧的。
如果还觉得句子还是太长的话,只记住一句就可以了:不尚贤,使民不争。
作者: gentman    时间: 2002-11-15 23:41:21

闲来无事,找了一下:

http://unthinkable.vip.sina.com/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5 23:48:40

哇塞,怎怎,就是这个,谢谢g同学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6 00:05:32

人无法摆脱年代的局限,十三章里也有不妥的地方。

不过,从统治的角度讲,低态平衡下,那是绝对高招,当代朝鲜是最好例子
作者: gentman    时间: 2002-11-16 08:08:08

为何不提圣人(社会的杰出者)来自哪里? 在低级平衡下, 民众能有的资源很少, 而其中潜在的圣人种子是不会满足的, 他是不会被"实腹虚心,强骨弱志"平息的. 对拥有资源的渴望会有两个途径实现: 造反和出走.  这是低级平衡的表面平静下的不稳定和退化.

高级平衡由于有不断增加或掠夺来的资源, 社会杰出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对资源的强势占有(政治\ 经济\ 科学)
反而会比较稳定.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6 12:58:34

金刚经和物理学的那个论文我把能看明白的都看了。有趣,让人震撼。
谢谢马铃薯和民工同志!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7 12:52:25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书解】。。。。。。所以,圣人只求安饱,不求好看。所以抛弃物欲,而选择无欲。
【我评】五色五音五味,好像是我们老百姓毕生的追求阿!老子居然说要舍掉。想起释迦牟尼的一句话来(到底是谁说的,怎么说的不太确切):你连红尘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要舍弃红尘?释迦牟尼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圣人一个。他也曾经是尘世中人一个。基督教总舵主耶稣也是混混出身。
回到老子的问题上来,我们在接受老子的观点舍弃五色五音五味之前,应该放纵五色五音五味才是。只有拥有才可以谈得上舍弃。不是吗?你能说,我舍弃了一银行的钱了吗?

那么是什么让那么多的善男信女舍弃红尘步入空门?对于绝大多数的案例来说,这些人并非达到了释迦牟尼老子耶稣的思想境界。大多数的他们是因为在红尘中失败和恐惧,追求五色不成功,理想不得实现太痛苦才想到空门来逃避心病。与其说他们舍弃外界红尘倒不如说是舍弃他们自己体内的一种五色欲望。

那么,同是空门中人,一种是上述失落的人,一种是释迦牟尼老子耶稣级别的人,有何区别?
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插入一段网络上的文章《金刚经之奇解。作者:羅釗冀》
http://unthinkable.vip.sina.com/
该文章用到了大量的高深数学工具、深奥的物理学知识、来说明哲学非逻辑系统。我把它提炼抽取一下,把有关我们讨论主题的部分拿出来:
----------------------------------------------------
金刚经艰深晦涩,历来令解读者困惑不已。此经的特别之处在于经文中反复出现的一系列所谓“即非是名”句。附录A列出了金刚经中所有明显的“即非是名”。金刚经不算很长,其中集中了如此之多的“即非是名”句,为其它佛经中所罕见。典型的"即非是名"句可举例如下: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等等。
世尊在金刚经中一再重复地使用这种句型,显然是要传达某种重要信息,要强调此信息所包含的重要观念。然而一般人在读过这些句子这后,常感莫名其妙。历代论经者都力求对这些句子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往往迂回曲折,而且终究都不能解释这些句子本身所固有的、明显的、公然的和直截了当的非逻辑性。
“即非是名”句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A即非A,是名为A 。

作者是这样解释这种非逻辑的:看这个图案:

“●”
面对这图案,你可以说,中间是一个黑点周围什么都没有,也可以说是白纸中间有个空洞。
――当你定义了里面之后,外面自然被定义。当你定义了外围之后,里面自然被定义。
以上是从几何图形方面的一个例子来理解‘A即非A’这种句法。但是我们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理解金刚经句法,而是要从这里再悟出点什么来,那就是:‘快乐’就是‘不快乐’
――矛盾的两方面总是相伴而来,人无法只取其一舍其二。

----------------------------------------------------

再次回到我们关于老子的话题上:痛苦和快乐总是相伴而来。当你追求五色五音五味的乐趣的时候,你同时被迫接受了五色五音五味带来的痛苦。(大房子好,大房子要我们努力工作赚钱。汽车好,汽车要养路费加油维修,爱人好,爱一个人要担心挂念闹别扭)

那么现在似乎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来:
凡人只看到五色五音五味的乐趣,忽略了它的痛苦
老子只看到五色五音五味的痛苦,忽略了它的乐趣
用坐标图形表示出来:
(-∞)痛苦-----------无痛无乐(0)-----------快乐(+∞)

――这已经接近最后答案了,但是还不是最后答案。我们继续探索:
按照这种答案,人们都应该听老子的话,离群寡居到深山老林。但是老子还说过一句:大隐隐于市。这是老子入世的态度。他主张仍然生活在尘世之中。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答案:
无痛无乐(0)=======>极乐极苦(+∞-∞)
这个坐标图才真正符合[痛苦和快乐结伴而来]这一观点。
不论生活在原点的无欲无求,还是生活在极点的极乐极苦,苦乐相加都是0(就是佛家的空,道家的无)。所以,在坐标轴上的任意一点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的。

只要在内心中感悟到这点,不在乎形式上的深山老林还是市井。佛家并非是要把所有人都搞进寺庙里面。它还是和老子一样主张人们留在他该在的地方,为天下多做善事。

物欲之乐可以追求,也可以不追求。只要在你内心保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老子原文中表面上主张的要求舍弃五色五音五味,其实是【重症需用猛药】而已。

我们市委书记在电视上说过句话:以出世精神办入世的事。呵呵。佩服佩服

感谢马铃薯给我推荐的《金刚经之奇解》!
作者: mech    时间: 2002-11-17 15:54:31     标题: 随便说说

老子的著作是中华文化最可宝贵的一部分,读读老子得五千言是每个读书人得必修课。
关于道德经历年历代的解释非常多,学说也很多,在这里我不太想提这一大箩筐。我想说的是,读书,关键是你从中看出来什么,能带给你个人怎样的思考,这最重要。是你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思考这一切,而不必在乎有哪些名嘴来解释了什么。
土豆的说法也是经典的说法,要更多的可以看淮南子的主术训,那里可以说把帝王之无为说得非常明白了。同样可以看看大学、中庸里面所阐述得君子之无为。
我看过老子多遍,但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在能记得起的是两句话,“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和我理解了一部分的“无为而无不为”。
怎么可以这个主题开得挺好,也可以试着开个关于文学、艺术、思想方面得灌水区,畅所己见,哪怕胡言乱语也是可以的啊。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7 19:07:07

每次得到Mech兄指点,都受益非浅。上次你给我的书的确很难得。我要感谢你让我得到它!是啊。大学中庸是必修课。我准备好读了。我落的太多太多了。
能在网络上与大家交流的确是很好的事情,比自己看要提高很多效率。只可惜我们不能面对面。
作者: rockh    时间: 2002-11-17 19:23:22

呵呵,道外说道,禅外谈禅,有意思。但这些需要去实证的!
当然,我和你们一样,也不行。
作者: rockh    时间: 2002-11-17 19:26:04

要谈《金刚经》,最好把楞严和楞伽两本经看完了才会更有体会。除非你真的和这本经有缘。
作者: GQZhu    时间: 2002-11-17 23:49:55

发帖者的译文,错误也不少啊。勇气可嘉,工力尚薄。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8 09:54:15

最初由 GQZhu 发布
[B]发帖者的译文,错误也不少啊。勇气可嘉,工力尚薄。 [/B]

请QUOTE兄不要关注我的勇气,直谈错误如何?
作者: mech    时间: 2002-11-18 10:48:45     标题: 关于道德经历来注释就非常多

关于道德经历来注释就非常多,都可以去看看。
我想说的是,没有必要非要在小细节上斤斤计较,我们并不是想去当考古家。而且,如果说起来,我看过一些关于道德经的考证文章,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反正学说一大堆,谁都想在一个已死去多年的人写的文字上来辩个理,出个名,这都没多大意义。如果说真要掰牛角尖,那我多么希望李聃同志从坟墓里翻身爬出来清清嗓子来说说他的心里话啊。
要看看我们能看见啥,能借鉴啥,这是最重要的。
附上一个注释本,大家可以看看,但没必要以它为准。
作者: 清水湾    时间: 2002-11-18 14:24:24

kkkkkkkkk
,,,,,,,考古学家,,嘿嘿
作者: godne    时间: 2002-11-18 14:40:59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一部古今奇书
至今还有他的魅力
作者: mech    时间: 2002-11-18 14:41:04     标题: s

噢,另外补充一点。金刚经之类的文章可以是学说和一种人生信念,是可贵的文化财富,但绝不要和现代物理学联系起来。这是现代迷信。谁要这么做,就走火入魔了,我看和****功也差不多了。
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科学上成功与否,电纽按下去时就知道,不必在一边念经颂佛。
老马怎么还信这套???
作者: 雨    时间: 2002-11-18 20:39:57

。。。我喜欢原版 没有别人的注释。。。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8 22:31:11

了解和认同是两个概念,人们知道有FM还有SM存在,和人们听不听FM,搞不搞SM是两回事。而看金刚经与信不信佛也是毫不相关的。

楼上关于金刚经必看楞伽楞严经的说法,我觉得不如看看坛经,更容易了解金刚经。




FM,调频
SM,性虐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8 22:35:33

大学和中庸没接触,我以前最爱诗经,最近也看论语。
作者: mech    时间: 2002-11-18 23:49:25     标题: d

要写好文章,诗经和楚辞必须要读的,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说起来,熟读唐诗三百首,其实更该读的是唐前诗词,只有读了那些,才明白唐诗宋词的根本。
楚辞一定要读,所谓的意境的衬托,在楚辞里表现的最好。如湘君里的“望君子兮未来,观流水兮潺潺”,非常好的句子。
再比如,招魂的结尾,“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我看过的书也不少矣,从来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有如此有力的结尾。
作者: 马铃薯    时间: 2002-11-19 13:03:01

梦辞真美啊,可惜了,也就李白身上隐约有点他的影子,我比较喜欢湘夫人篇
作者: mech    时间: 2002-11-19 14:42:02     标题:

按喜欢的顺序往下排,依次是招魂 湘夫人 山鬼 离骚 九歌 九章等,好文章。
不过土豆确实说的对,楚辞的继承不太好。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19 23:21:59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书译】最好的统治者,人民意识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人民亲近他;再次,人民赞扬他;再次,害怕他,再次,轻慢他。。。。。在最好的统治之下,人民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我评】天子爱民,天子为什么要爱民?佛罗译的曾经很不留情地论述了基督教教义中地【爱邻人就像爱你自己】是多么的可笑。
天子爱民,就是要得到民的支持,最后要体现在民的实际行为之上就是苛捐杂税劳役之类的。所以说爱民就是要劳民。不爱民就是不打算劳民。不打算劳民是因为的天子就是吃饱了就满足的人,他不需要民脂民膏来挥霍。天子自己满足了。人民没有负担了。即是老子的至高统治境界了。
这种至高的同志境界恐怕这辈子我们是遇不到了。那么从这里体会出一点有益的东西:
老子给我们一个次优的统治思维:如果你想搜刮谁,那么去爱他吧。让他体会到爱之后,让他付出点什么是情理之中的了。
--这和儒家爱民思想又统一了。

所以,从今天开始,见谁都要最起码给人家一个微笑。别担心他会觉得你虚伪,他自己自然会找到一个被爱的理由。时间久了,你就达到老总们时常面带微笑的境界了。
嘿嘿。Freebell,我爱你,你可以帮我翻译资料吗?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2-11-23 15:28:04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书译】最完美的好像有所欠缺一样,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就像空虚一样,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直的好像完全,最聪明的好像笨拙,最雄辩的好像言语迟钝,静胜过躁,寒胜过热,清净无为可以做天下统治者。
【我评】和一位搞销售的朋友小A聊天。他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同样的产品。不同的销售人员。一个是打扮的西装笔挺头脑灵活伶牙俐齿的年轻人。一个是傻乎乎的老头子。你准备把单子给谁?’
在座的几个朋友都回答,‘当然给老头’
小A继续说:“香港顶级销售是那种就像白痴一样的”
。。。呵呵。。。
顶级聪明的销售我这辈子见得不多,不过的确亲身体验过几个。你还没说话,他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本来是他求你办事,结果让你找着缝子想要帮他。――这种人的确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他们身上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总爱炫耀自己能把别人算计得毫微不差。这时总会有一丝寒意掠过心头:我会不会已经被他算计
――――香港顶级销售是那种就像白痴一样的
――――大盈若冲
想起金庸小说《》里面的一种拳法:吸星大法。对方打来一拳,不是硬碰硬去抵挡,而是把武功能量吸为己用。对手出招越猛,我方吸收能量越多。这真不愧是天下至尊的武功。
空的地方,就会有东西填充进来,凹陷的地方就会有水流进来,愚昧的人,总会得到聪明人的帮助

想要让新东西填充进来,就要清空地方
想要让水流进来,就先要凹陷下去
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先愚昧无知起来。(也就是谦虚吧)
觉得自己愚昧的人,只能看到别人身上比自己聪明的地方,所以到处都是他的老师,他就能集众人之所长。觉得自己愚昧的人,没有人有兴趣和他战斗。到处都是他的老师和朋友。

让自己大愚起来,那么就掌握了现实中的至尊拳法:吸星大法,所有人都是你的老师,都是你的资源,都是你的能量,那么你就是大智者了。大智若愚就是这个意思了。

大智若愚,不是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装出一副傻瓜的样子。而是从内心就觉得自己很傻.
关注于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就会觉得自己很聪明。
关注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会觉得自己很傻。
觉得自己不是白痴的人其实是白痴
觉得自己是白痴的人其实不是白痴
引用《金刚经》的句法可以表达为:痴即非痴。呵呵。

到处炫耀自己聪明的代价是让人警惕你
到处炫耀自己无知的好处是让人帮助你
作者: 飞扬    时间: 2002-11-23 22:38:42

怎么可以 说:
老子 第四十五章  适合给马铃薯看看。哈。

怎么可以 说:
我的读老子好象没人感兴趣了?
怎么可以 说:
可是我越往后面读越激动
飞扬 说:
那你就写吧.
怎么可以 说:
哎~~没人讨论真的很寂寞。
飞扬 说:
记录下来也好.
怎么可以 说:
什么?
怎么可以 说:
哦,你的意思是我就只写就行了,不要理会他们回复 是吗?
怎么可以 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
怎么可以 说:
不过真的是越来越不敢往出贴了。
作者: sanww2000    时间: 2003-5-19 18:51:24

老子是谁啊?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3-5-19 19:03:00

sanww2000,拜托,别翻这老贴了。写得太烂,再看着了让人脸红。拜托拜托。
作者: sanww2000    时间: 2003-5-19 19:27:29

呵呵,脸红才会有进步!
最近确实是在狂翻老贴,最喜欢的是皮皮,最看的时间长的是你的。
哎呀,不好意思,又翻开了。。。
作者: jiahuo1976    时间: 2003-11-13 13:49:45

说的有些道理
作者: Kirst    时间: 2003-11-13 16:09:23

···
作者: Kirst    时间: 2005-11-14 00:12:31

怎么同学为什么不写了?
作者: 向阳    时间: 2006-4-21 15:03:55

[quote]原帖由 怎么可以 于 2002-11-14 20:04 发表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最近也在看,一起分享。

五代的时候有个宰相,叫做冯道,他养了很多门客。一天,一个门客正在给人讲老子的《道德经》,没想到一开讲就遇到了难题。原来,古时候有这么种忌讳,不可以直呼尊者的名字。这下可好,“道可道,非常道。”该怎么说呢?“道”正是主人的名讳,不能讲的。于是他只能读成“不可说,不可说,非常不可说。” 而这恰好是“道”的真谛,道不可说,说出来就不是道。

老子的道是非常玄妙,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讲说的,但是不用语言文字又怎么揭示这玄远深奥呢?所以老子就写了这《道德经》

有一个禅的故事说:天上有月亮,一个老僧指出月亮的所在。
月亮是靠老僧的手指指出来的,而老僧的手指并不是月亮。
同样的,〈道德经〉就是老僧的手指,并不是道。
老子在书的开头就这么说,是怕后人把这五千余言当成“道”的全部,而这五千余言并不是“常道”,而只是通向“道”的桥梁。就像是瞎子走路,不能少了拐杖。

这第一章,先来解释几个名词
道:由“首”和“走”字底组成,就是说头脑在行走。所谓头脑在行走,就是我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思考人生、世界、宇宙。但老子在这所说的道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独立存在的,至高无上的,无往无来的。道是说不出来的,我们暂时解释为“宇宙的最终真理”
名:就是名相,即概念。
无:表示一种什么都没有的真空概念。它和道一样,是无可名说的,我们暂时解释成这样。
有:表示一种正在孕育着的生机状态。
无和有的概念在以后的章节里还会有详细的解释。(如第十一章)
妙:“少”“女”,即天真纯洁的少女。道发生万物的开端。
徼:通“交”。既交际、交接、交媾。
玄:最早见于金文。意思是拿住线的两头撮绳,有旋转变化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句子的意思。
我引用一下我书,翻译的也很压韵:
大道,可以言语来说道,就不是恒常的大道;
相名,可以文字来命名,就不是恒常的相名;
空无,是用来命名天地的开始;
孕有,是用来命名万物的生母。
所以,从恒常空无的角度观照大道的奥秘;
从恒常孕有的角度关照大道的交接。
妙和微两个概念,本源相同而名称相异,但都可称为大道的一种变化。
变化过来变化过去,便是微妙万物之门。

我的理解:
就像上面说的,大道是独立存在的,它无法用语言来完整表示;就好象你无法用相机镜头记录下完整的存在。如果语言说的出的,那就不是大道了。然而,我们人类不会停止对宇宙的探索,因为我们有思想,有思维活动。我们要认识大道,就要先建立起“概念”来,这就是“名”。我们先有两个“名”,一个是“有”一个是“无”。天与地是从那“无”当中生出来的,“有”表示一种正在孕育着的生机状态,所以说,万物是从那“有”当中生出来的。道的本原什么都没有,却可以生出万物。
常无,是指一种模拟的状态,是永恒的无;同样的,常有,是一种永恒的有。
下面的话就是揭示这样的规律:
道(妙)——无——天地(徼)——有——万物
就是说大道通过妙产生了无,从而有了天地;天地通过徼而孕育了有,从而有了万物。而整个过程就靠”玄“来支配。

引申到生活里面的理解:
我们常常坚信自己说的话是对的,其实这就是偏离大道,从而生出无限烦恼。我们首先应该承认自己认识的局限性,返观自己。(待补充)

[ 本帖最后由 向阳 于 2006-4-21 15:25 编辑 ]
作者: 怎么可以    时间: 2006-4-21 17:54:13

这么老的帖子了。难得还有人去翻。
我感觉就像老底被人揭一样。呵呵。

28岁的时候,觉得自己在理工领域里面挺不含糊的,但是文化知识一片空白,
就恶补了一下乱七八糟的东西。包括老子
然后在脑子里面也形成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成体系。
后来越来越发现数学思维、数学建模思维是个好东西。数学就是哲学。
哲学可以统筹文化艺术理工诸多学科。晦涩的哲学用数学模型来检验会发现自身的缺陷、用数学模型来表达也可以变得简单、容易传播也是。掌握数学方法去理解掌握哲学会让问题变得简单起来。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对数学的学习根本就是严重走偏。根本没有体现出半点数学的方法论的影子。数学学习与思维、方法根本不挂钩、似乎数学与生活实践风马牛不相及。--绝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由于缺少科学工具的应用、哲学的发展停留在玄幻的层面上。我觉得那是因为古人把客观规律上升为神圣的天来对待。从而引发出对客观规律的神秘性崇拜。但是我们现在有这么丰富的数学工具、物理工具,应该应用这些工具对整个哲学体系进行一次'再表达'。那样的话,哲学将变得简单、并且可以融入并指导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更与天和。
作者: winnerhero    时间: 2010-7-15 00:41:29

真怀念当年有这么多人分享感受
顶一下,算是召唤~
作者: 小松鼠    时间: 2010-7-22 06:36:29

不错.
作者: RUANXIN    时间: 2011-4-24 04:15:21

俺再来翻一遍,还是很受用!
作者: xiaxiaoyun    时间: 2011-9-6 09:49:56

刚在微博上看到这样几句:
有人说: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可能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想一想,我快输给猪了....




欢迎光临 海浩网论坛 (http://bbs.highot.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