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查看: 4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APE]TAS上榜发烧唱片-斯塔克大提琴[水星] [复制链接]

UID
8551
注册时间
2002-7-5
帖子
898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4 10:31:0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作曲家: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
演出者:斯塔克
指揮:杜拉第
樂團:倫敦交響樂團
唱片公司:MERCURY[水星]
Janos Starker 斯塔克(1924- ) 匈牙利大提琴家,從小在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學習大提琴,10歲第一次上台演出,20歲入布達佩斯歌劇院與愛樂樂團任首席大提琴.1948年移居美國,先後任達拉斯交響樂團(1948-1949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樂團(1949-1953年)、芝加哥交響樂團(1953-1958年)首席.1958年辭去芝加哥交響樂團職務,任印第安?#123;大學專職教授.斯塔克有高人的技巧,追求質樸、剛勁的演奏.他重新編訂了巴赫的6首無伴奏組曲,強?#123;了那種粗礪、剛勁的表達.他演奏的科達伊的奏鳴曲,把此曲技巧上的高難表現得游刃有餘堪稱絕活.而他在Mercury錄製的德沃夏克協奏曲,舒曼、拉羅、聖5膮f奏曲,都是他最成熟時期的豐碩成果.

ANTONIN DVORAK (1841-1904)
JANOS STARKER 斯塔克大提琴 CD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柴可夫斯基:洛科可主题变奏曲
Janos Starker斯塔克是横跨20、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大提琴家之一,绝无疑问。他不但技巧超群,也是受敬重的教师。他对音乐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他更善于把自己的感觉传递给听众。80高龄的史达卡,为大提琴作出贡献超过五十年,几乎所有他的录音都成为经典、成为后来者的典范。论者说单是研究他的揉弦,已可作一独立课题,可见其功力之深厚。
德弗札克虽然传承了史麦塔纳的民族精神,他的音乐却更具有国际观,处境有点像是柴可夫斯基在俄国音乐的地位。身处浪漫乐派却憧憬古典的雅致的特质,又有着不少布拉姆斯的影子。有趣的是,德弗札克传颂后世的作品都与美国扯上关系,例如他的「新世界」交响曲、「美国」弦乐四重奏,以及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可见赴美的生活对他影响之深远。德弗札克创作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时,正值他旅居美国的最后一年,一如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新世界」、「美国」一样,此曲融合了波西米亚民俗音乐与美国印地安、黑人灵歌的素材。当年布拉姆斯听到这首作品便羡慕地说:「早知道大提琴协奏曲能写得这么优美动听,我早就提笔写一首。」可是您知道吗?这位在布拉姆斯口中形容:「他字纸篓中拣出来的旋律,都足以让我写一首交响曲。」的旋律天才,当年在创作这杰作时也犹豫延宕多时。
第一乐章快板、b小调、四四拍、采取严格的奏鸣曲形式。在写作上充满巧思,呈示部竖笛率先奏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则由法国号优美的吹出。而发展部主要将第一主题予以变形发展,包括转调、变换表情、震音、花奏等等手法,再现部则以第二主题为出发,一直到最后管弦总奏才在现第一主题。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G大调、三四拍、三段体。此乐章音乐充满波西米亚的伤感,也有人称它乡愁之歌。第一段的主题由木管伴奏下,竖笛之后是大提琴奏出。中段的主题来自德弗札克的歌曲「独自一人」,而当三支法国号吹出优美和弦时,音乐进入第三段。此乐章充分发挥大提琴唱歌的本性,以及作曲者抒情的天分。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二四拍、回旋曲式。此乐章充满黑人灵歌旋律与波西米亚舞蹈节奏,因此音乐欢愉快速相当考验乐团整体表现,因为不仅主奏者吃重连乐团的速度感与气势都要够。无论第一主题或是第二主题都相当具有乡土性,诠释者略微粗俗的演出反而更为贴切。
史塔克的两次录音,以第一次颠峰时期与杜拉第指挥伦敦交响的组合较出名,Mercury1962年7月在伦敦的录音,录音总监为Wilma Cozart、录音师为C. Robert Fine。此版从第一主题出现就相当紧凑富有张力,可说相当注重乐句的节奏性,史塔克的琴音极具破坏力,而杜拉第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拼得火花四溅,尤其许多自由乐句时两人更是暗自加劲听得令人大呼过瘾,不过对平和派、或是追求绝对均衡的人可能认同度就差一些。哈瑞尔的两版一版在RCA(李汶)、一版在Decca(阿胥肯纳吉),Decca这版已经出巧装2CD低价版,这是1982年9月在Kingsway Hall的录音,制作人是Paul Myers、录音师则是Stanley Goodall。哈瑞尔与阿胥肯纳吉多年的合作默契在此产生发酵作用,乐团的齐奏相当整齐尤其弦乐群的表现,不过在木管独奏时则显得舒缓浪漫,乐句快慢的对比相当大,主奏的旋律线尤其被刻意凸显,相当适合初听此曲的人。哈瑞尔对自己的信心以及乐团的信赖度都相当高,因此经常放胆地大量灌注情绪,造成此版演出长度可与麦斯基/伯恩斯坦版一较高下。生气勃勃的演出虽相当吸引人,但第三乐章就显得有些粗野(巧的是,这就是作曲家的要求)。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for violoncello and orchestra
[1] 1. Allegro
[2] 2. Adagio ma non troppo
[3] 3. Finale.Allegro moderato

MAX BRUCH (1838-1920)
[4] Kol Nidrei Op.47
(Publishers:N.Simrock Musikverlag)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5]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Op.33

JANOS STARKER Violoncello 斯塔克大提琴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伦敦交响乐团
Conducted by: ANTAL DORATI 多拉蒂指挥

Recorded: 1-4, Great Britain, 7/1962; 5, Great Britain, 6/1964

Total playing-time:1.03'48"

Made in Germany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关闭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荣誉版主

海浩联防大队队员

UID
6313
注册时间
2002-5-4
帖子
5788
精华
1
3#
发表于 2006-4-5 22:34:55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可是好东西亚!

感谢。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398
注册时间
2001-4-12
帖子
690
精华
0
2#
发表于 2006-4-5 08:43:02 |只看该作者
好碟,绝对hifi.已有,纯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