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83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3-11-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804
- UID
- 17712
- 注册时间
- 2002-12-20
- 帖子
- 1943
- 精华
- 14
|
【書名】那些人那些故事
楊照╱著
(自序)那些人那些故事
年少成長的過程中,曾經對「故事」很反感。那是剛對「小說」著迷的階段。進入小說的殿堂,不只閱讀小說,而且閱讀大量與小說有關的評論理論,得到最鮮明的印象就是:小說不是故事。故事人人會講、故事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小說卻是超乎日常生活隨便態度之上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我一直把小說與寫小說看作極為嚴肅的事,因為對小說的認真嚴肅,而排斥故事的輕鬆閒散與不經意。這種態度,近年卻有了改變。愈來愈覺得故事有其迷人的地方,愈來愈覺得接近具有故事般隨性風采的寫作調調,也愈來愈覺得故事與說故事,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
有時候甚至有些沮喪、有些荒唐、有些驚異地覺得:其實很多故弄玄虛、彎彎曲曲讓人讀了疙瘩彆扭的小說,只是不會講故事的人勉強去搭起的掩飾小偽裝。
我在學校裡教書,常常要向一群群對小說作為一種藝術並無認識、更無熱情的年輕人,解釋應該如何閱讀小說。我發現我花愈來愈多的時間在「敘事」上。誰用什麼身分、什麼口氣、什麼角度在說什麼樣的話。更重要的,敘事者隱含要把這些話說給誰聽?我發現這是最容易讓學生進入小說虛構文本世界的方式,換句話說,幫助他們找到小說裡說故事的人和他說故事的姿態。後來讀到本雅明(W.Benjamin)的名文〈說故事的人〉。我領悟到自己在小說與故事間的價值游移還有更深刻的意義。一種隨著年歲增長、隨著社會變遷而來的心境岩層移位。
本雅明告訴我們,故事不同於小說,因為故事是經驗世界的直接反射,不像小說是在孤寂窮索環境裡的苦思創造。故事是過去工匠時代的主要文學形式,小說則是中產階級興起後的主流文類。故事求其廣袤,以來自遠方傳奇的迷人進入我們的視聽領域;小說則挖掘內在,不斷翻耘有限切近事物可能涵藏的無盡變形與多樣意義。說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真的信賴關係,聽故事的人基本上不會去懷疑人家說的故事,因為一翻身他就轉而變成說故事的人,把故事活靈活現地再傳下去。寫小說與讀小說的人卻幾乎都不相見、都不認識,從身分從閱讀位階上自然形成一種懷疑不信任的緊張關係。
本雅明還告訴我們,故事以及說故事的本事,正在沒落消逝中,要不然他就不必寫、也寫不出這樣一篇充滿智慧洞見的長文了。他這篇文章是一九三六年發表的,遠在我出生之前,遠在我接觸到小說之前。也就是說,其實故事沒落已久,其實我們活在一個故事失去其文類力量的時代裡。不過不管是中產階級的霸權,還是小說的霸權,畢竟還是無法完全消滅故事迷人的地方。故事迷人,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在同一個層次上,沒有添加太多複雜的哲理、反思與纏結的邏輯;故事迷人還有一個理由是它會與現實經驗產生直接的對照效果。用本雅明的說法,故事總是有用的,它發揮對現實的直接諮詢作用,只不過故事要產生教訓,我們得先相信故事、先進入故事的情境裡才行。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在現代化、西化的過程中,一步步走近本雅明一九三六年文章中描述的那種故事退位的狀態,我愈發對故事產生了鄉愁式的執迷吧。愈來愈覺得過去曾經熱中寫作的充滿道理陳述的文章,那麼容易讓自己和別人疲憊,並在疲憊中生出無奈。
於是我試著也許來說點故事吧。空間或時間的遠方的故事,其他別人活過經歷過的故事。這本集子可以說是我試圖走出評論的疲憊與無奈,招喚故事之靈來活化我的筆的練習簿。我知道我說故事的方法以及我所說的故事,離本雅明所揭示的那個故事盛行的古老黃金年代典範,很遠很遠。我也知道許多時刻我仍然擺脫不了太直接的說理評論口氣,太急於指出故事與現實間可能的訓誡諮詢關係。畢竟要在一個沒有故事、不看重故事的時代,重新練習作個說故事的人,是很辛苦的。
我會繼續努力。
------------------------------------------------------------------------------------
很久以来主动排斥着小说,找不到原因,小时候看字书是一件自豪的事,因为那显然和捧着小人书的同龄人拉开了档次,中学时迷武侠,因为那正是做梦的季节,然后是文学期刊,花城、十月、长江、小说月刊等等,到了大学以为自己应当看名著,硬着头皮啃了几本,现在想来能记住的仅仅是某些片段的情节,其他的便什么都不剩了。
自己尝试动笔的时候总是困惑,没有叙述的冲动,只是觉得有些情绪需要宣泄,于是很佩服那些说故事的人,能用故事抓住人的也许不是什么大家,比如有段时间读清末民初的小说竟找回些昔日的激情,印象比较深的是有阵子对吴语的妙用特别感兴趣,找了篇十尾龟,开头还能留意常州方言在文中的形态,慢慢地就顾不上了,因为作者简直是个故事口袋,这边厢说着张三,说着说着故事套故事,那小故事里的主角又变成李四了,真可谓左右逢源,由不得你停顿。
也许我们这个时代文化人多了,觉得简单的叙述完全不能显示深度,所以现在的作品几乎看不到精彩的甚至完整的故事,王朔、王小波都擅长造句,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宠儿应该不是特例,本雅明的时代故事就开始退位了,我们只不过是因为特殊的历史比人家慢了几拍,现在也应该让张艺谋、王家卫这样的图片高手们帮我们寻找高雅/深的感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