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691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9-23
- 阅读权限
- 210
- 积分
- 268062
- UID
- 2823
- 注册时间
- 2001-9-19
- 帖子
- 302926
- 精华
- 87
|
转帖个科普吧...
今天看到河里好几个帖子谈到杭州的一起车祸。民怨沸腾。中间有很重要的一条是关于肇事车辆车速估算的问题。好多网民认为这个70公里是错的。这个成为这起案子中一个重要问题。
由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车祸中车速的估算进行一下科普。这里探讨的只是车祸的技术分析,所以发在“信息技术”。如果要探讨法律责任,请移步时事。
请注意:
本文中的内容以供科普而不是刑事或是民事的分析。如果有特定案例,请向相关专家咨询。
========================================================
车祸中车速的估算是个难题。主要原因是现场的证据往往不足。而且,往往等到鉴定人员到场时,现场已经破坏。有些有价值的线索都已经丢失了。一些物证可能已经不在了,例如被雨水冲刷了。而人证的准确性又不高。有时甚至连人证也没有。这一切都造成车速估算的困难。
在估算车速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估算碰撞点。一般而言,碰撞点会有碎片残留。但是这个并不是必然的。有时就相当困难,要靠目击证人的证词,当目击证人较多时往往证词不一,造成困难。
一般而言,车速估算最好是有物证为基础的,例如,摄像资料。摄像资料可以提供直接的车辆位置,比照现场的距离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估算。但是摄像资料也有缺点,就是范围小。只能提供一小段的车速,如果碰撞地点不在范围内,就没有太多用。
还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物理证据,就是刹车痕,
因为刹车时轮胎的会被锁死,轮胎上的橡胶颗粒会残留在路面上。刹车时的减速度基本是均衡的。一般干燥的沥青路面是在0.65g到0.85g之间。于是只要用简单的加速度和刹车痕的长度就可以估算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如果碰撞点就在刹车痕上,这个速度就可以算得出来的。
但是,车祸不一定会有刹车痕,有时路面有水,就不会有刹车痕。有时车辆刹车不急,轮胎没有抱死,也不会有刹车痕。有的车辆有ABS,刹车痕就会不明显,甚至没有。这时,这个方法就没有用了。
当然没有刹车痕,也不是没有办法估算车速的。象杭州的案子,行人被撞出去相当距离,这个抛出距离就可以被用来估算车速,而且直接就是碰撞车速。
在讲用抛出距离做车速估算之前,先应该讲一讲汽车和行人碰撞的模式。在不同情况下,车速的估算会有差异,考虑的角度也不同。
基本上,车辆和行人的前撞事故中,行人的碰撞模式有5种。
1. Wrap:
[img]http://www.tarorigin.com/art/Lmartinez/Ped/wrap.gif[/img]
2. Forward Projection
[img]http://www.tarorigin.com/art/Lmartinez/Ped/forward.gif[/img]
3. Fender Vault
[img]http://www.tarorigin.com/art/Lmartinez/Ped/fender.gif[/img]
4. Roof Vault
[img]http://www.tarorigin.com/art/Lmartinez/Ped/roof.gif[/img]
5. Somersalt
[img]http://www.tarorigin.com/art/Lmartinez/Ped/somersault.gif[/img]
其中,1 和 3 主要是相对低速的情况下。2在任何速度都有可能,车型和行人高度的影响更大。5一般是车速相对高,但是在刹车的情况。4也车速相对高,但是没有明显减速。4的形成和车头外形的设计关系比较大。碰撞的模式判断要根据人员的受伤情况和车辆的损伤情况。
判断碰撞形式对于车速的估算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从抛出距离估算的只是行人抛出速度,但是行人抛出速度和车辆的速度并不总是一致的。在1和2时,速度差比较小,而其他会有高达20%的差别,即车速会比行人抛出速度高出20%。 在确定了抛出模式以后,就可以用抛出距离来算速度了。
抛出距离中包括了车辆偕行距离,空中飞行距离和地面滑行距离。在八十年代以前,只有用空中飞行距离来估测。但是这个涉及到抛出角度和抛出高度,因为信息不全,实际估测中误差比较大。而且很多时候,行人的着地点并不清晰。这个方法实用性不强。
针对这个问题,在1983年,John Searle在SAE831622中提出用抛出全程距离来估算。在他建立的模型中他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车速对于抛出的过程不是太敏感。他的公式提供了车速可能的上下限。
他的公式表述如下:
[img]http://www.tarorigin.com/art/Lmartinez/Ped/Image220.gif[/img]
这里摩擦系数取值是0.66。也就是说:如果抛出距离是10米,那车速是30-40公里。如果是20米,那车速是50-60公里。如果是30米,那车速是60-70公里。
他的方法对碰撞模式没有细分,后来人们,例如Eubank, Otte, Toor,还有Han(这是一位香港的韩老师)从九十年代到现在,对细分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基本证实了这个公式的实用性。
这个公式现在是交通事故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大部分涉及行人的事故分析都会这个公式的身影,它是这个领域的圣典之一。
当然,这个公式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他的缺陷是对抛出距离很短的和很长的情况没有很好的涵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