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so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篇连载]明朝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21#
发表于 2007-12-14 20:52:09 |只看该作者
因为年底比较忙。本周六、日暂停更新。

下周一恢复更新。

望诸位谅解。

                   当年明月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22#
发表于 2007-12-14 20:53:06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所谓将门虎子有几个像李如松这样的?!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223#
发表于 2007-12-17 23:51:37 |只看该作者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97]





    奉宋应昌命令,归李如松指挥的,包括全国各地的军队,自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起,蓟州、保定、山东、浙江、山西、南直隶各军纷纷受命,向着同一个方向集结。



    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各路部队辽东会师,援朝军队组建完成,总兵力四万余人,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



    部队分为三军,中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杨元,左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李如柏,右军指挥官为副总兵张世爵,所到将领各司其职。



    简单说起来,大致是这么个关系,宋应昌是老大,代表朝廷管事,李如松是老二,掌握军队指挥具体战斗,杨元,李如柏,张世爵是中层干部,其余都是干活的。



    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安排别有奥妙,李如柏是李如松的弟弟,自然是嫡系,杨元原任都督佥事,却是宋应昌的人,张世爵虽也是李如松的手下,却算不上铁杆。



    左中右三军统帅,实际上也是左中右三派,既要给李如松自由让他打仗,又要他听话不闹事,费劲心思搞平衡,宋部长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但实际操作起来,宋部长才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



    按明代的说法,李如松是军事主官,宋应昌是朝廷特派员,根据规定,李如松见宋应昌时,必须整装进见,并主动行礼,但李如松性情不改,偏不干,第一次见宋应昌时故意穿了件便服,还主动坐到宋部长的旁边,全然不把自己当外人。



    宋应昌自然不高兴,但局势比人强,谁让人家会打仗呢,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对领导都这个态度,下面的那些将领就更不用说了,呼来喝去那是家常便饭,且对人总是爱理不理,连他爹的老部下查大受找他聊天,也是有一句没一句,极其傲慢。



    但他的傲慢终将收敛——在某个人的面前。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如以往一样,在军营里骂骂咧咧的李如松,等来了最后一支报到的队伍。



    这支部队之所以到得最晚,是因为他们的驻地离辽东最远。但像李如松这种人,没事也闹三分,只有别人等他,敢让他老人家等的,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按照以往惯例,迎接这支迟到队伍领兵官的,必定是李如松如疾风骤雨般的口水和呵斥。有丰富被骂经验的诸位手下都屏息静气,准备看一场好戏。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224#
发表于 2007-12-17 23:51:53 |只看该作者
[1198]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好戏并没有上演,充满找茬欲望,一脸兴奋的李如松竟然转性了,不但没有发火,还让人收拾大营,准备迎接,看得属下们目瞪口呆。



    这一切的变化,从他听到那位领兵官名字的一刻开始——吴惟忠。



    吴惟忠,号云峰,浙江金华义乌人,时任浙江游击将军。



    这个名字并不起眼,这份履历也不辉煌,但只要看看他的籍贯,再翻翻他的档案,你就能明白,这个面子,李如松是不能不给的。



    简单说来,二十多年前,李如松尚在四处游荡之际,这位仁兄就在浙江义乌参军打倭寇了,而招他入伍的人,就是戚继光。



    李如松不是不讲礼貌,而是只对他看得起的人讲礼貌,戚继光自然是其中之一,更何况他爹李成梁和戚继光的关系很好,对这位偶像级的人物,李如松一向是奉若神明。



    作为戚继光的部将,吴惟忠有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他大半辈子都在打日本人,应该算是灭倭专家,对这种专业型人才,李如松自然要捧。



    而更重要的是,吴惟忠还带来了四千名特殊的步兵——戚家军。



    虽然戚继光不在了,第一代戚家军要么退了休,要么升了官(比如吴惟忠),但他的练兵方法却作为光荣传统流传下来,一代传一代,大致类似于今天的“钢刀连”、“英雄团”。



    这四千人就是戚继光训练法的产物,时代不同了,练法还一样,摸爬滚打,吃尽了苦受尽了累,练完后就拉出去搞社会实践——打倭寇。



    虽说大规模的倭寇入侵已不存在,但毕竟当时日本太乱,国内工作不好找,所以时不时总有一群穷哥们跑过来抢一把,而戚家军的练兵对象也就是这批人。



    于是在经历了长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后,作为大明帝国最精锐的军队,打了十几年倭寇的戚家军(二代),将前往朝鲜,经历一场他们先辈曾苦苦追寻的战争,因为在那里,他们的敌人,正是倭寇的最终来源。



    和吴惟忠一起来的,还有另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骆尚志。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25#
发表于 2007-12-18 09:35:11 |只看该作者
打鬼子还得是戚家军!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0
注册时间
2000-12-22
帖子
1082
精华
0
2226#
发表于 2007-12-18 10:20:50 |只看该作者
还没踏上朝鲜的土地。
为了下载而下载
为了沟通而聊天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27#
发表于 2007-12-19 14:22:16 |只看该作者

1199

骆尚志,号云谷,浙江绍兴余姚人,时任神机营参将,这人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猛,两个字就是很猛。据说他臂力惊人,能举千斤(这要在今天,就去参加奥运会了),号称“骆千斤”。



    虽说夸张了点,但骆尚志确实相当厉害,他不但有力气,且武艺高强,擅长剑术,一个打七八个不成问题,而不久之后,他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



    除了精兵强将外,这批戚家军的服装也相当有特点,据朝鲜史料记载,他们统一穿着红色外装,且身上携带多种兵器(鸳鸯阵必备装备),放眼望去十分显眼。这也是个怪事,打仗的时候,显眼实在不是个好事,比如曹操同志,割须断袍,表现如此低调,这才保了一条命。



    但之后的战争过程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深刻原理:低调,是属于弱者的专利,战场上的强者,从来都不需要掩饰。



    至此,大明帝国的两大主力已集结完毕,最优秀的将领也已到齐,一切都已齐备,摊牌的时候,到了。



    但在出发的前一刻,一个人却突然闯入了李如松的军营,告诉他不用大动干戈,仅凭自己只言片语,就能逼退倭兵。



    这个人就是沈惟敬。



    虽然宋应昌严辞警告过他,也明确告诉了他谈判的条件,这位大混混却像是混出了感觉,不但不回家,却开始变本加厉,频繁奔走于日本与朝鲜之间,来回搞外交(也就是忽悠)。



    当他听说李如松准备出兵时,便匆忙赶来,担心这位仁兄一开战,会坏了自己的“和平大业”,所以一见到李司令员,便拿出了当初忽悠朝鲜国王的本领,描述和平的美妙前景,劝说李如松同意日方的条件。在他看来,这是有可能的。



    他唾沫横飞地讲了半天,李如松也不答话,聚精会神地听他讲,等他不言语了,就问他:说完了没有。



    沈惟敬答道:说完了。



    说完了就好,李如松一拍桌子,大喝一声:



    抓起来,拉出去砍了!



    沈惟敬懵了,他并不知道,李如松对于所谓和平使者,只有一个态度——拿板砖拍死他。



    老子手里有兵,杀掉他们就好,谈判?笑话!



    眼看沈大忽悠就要完蛋,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28#
发表于 2007-12-19 14:23:14 |只看该作者

1200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应试,时任参谋,虽说名字叫应试,倒不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眼珠一转,拦住了李如松,对他说了一句话。



    随即,李如松改变了主意,于是吓得魂不附体的沈惟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暂时),被拖回了军营,软禁了起来。



    李应试的那句话大致可概括为八个字:此人可用,将计就计。



    具体说来,是借此人假意答应日军的条件,麻痹对方,然后发动突袭。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此云暗渡陈仓



三十六计之敌战计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如松率领大军,跨过鸭绿江。



    朝鲜国王李昖站在对岸,亲自迎接援军的到来,被人追砍了几个月,又被忽悠了若干天,来来往往,就没见过实在的,现在,他终于等来了真正的希望。



    但柳成龙却不这么看,这位仁兄还是老习惯,来了就数人数,数完后就皱眉头,私下里找到李如松,问他:你们总共多少人?



    李如松回答:四万有余,五万不足。



    柳成龙不以为然了:倭军近二十万,朝军已无战力,天军虽勇,但仅凭这四万余人,恐怕无济于事。



    要换在以往,碰到敢这么讲话的,李如松早就抄家伙动手了,但毕竟这是国外,要注意政治影响,于是李大少强压火气,冷冷地说出了他的回答:



    阁下以为少,我却以为太多!



    柳成龙一声叹息,在他看来,这又是第二个祖承训。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他认定,李如松是一个盲目自信,毫无经验的统帅。



    作为李成梁的家丁,祖承训身经百战,一向是浑人胆大,但自从战败归来,他却一反常态,常常对人说日军厉害,具体说来是“多以兽皮鸡尾为衣饰,以金银作傀儡,以表人面及马面,极为骇异”,类似的话还有很多,那意思大致是,日本人外形奇特,行为诡异,很可能不正常,属于妖怪一类,没准还吃人肉。



    应该说,这种观感还是可以理解的,战国时期的日本武将们都喜欢穿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比如黑田长政,每次打仗都戴着一顶锅铲帽(形似锅铲),而福岛正则的帽子,是两只长牛角,类似的奇装异服还有很多,反正是自己设计,要多新潮有多新潮。



    第一次见这幅打扮,吓一跳是很正常的,就如后来志愿军入朝作战,头次见黑人团,竟然被吓得往回跑,那都是一个道理。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29#
发表于 2007-12-19 14:24:32 |只看该作者
后来志愿军入朝作战,头次见黑人团,竟然被吓得往回跑?

这事情是真的?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230#
发表于 2007-12-19 22:12:46 |只看该作者
[1201]


    但没过多久,祖承训这种妖魔化日军的行为就停止了,因为李如松收拾了他。虽然祖承训是他父亲的老部下,虽然祖承训从小看他长大,虽然祖承训也算是高级军官,但对于李如松而言,这些似乎并不重要。



    祖总兵被打了二十军棍,并被严厉警告,如再敢妖言惑众,动摇军心,就要掉脑袋。



    这些倒也罢了,问题是李司令不但容不下“妖言”,连人言也不听,祖承训几次建言,说日军士兵勇猛,武器独特,战法奇异,不可轻敌。李如松却丝毫不理。



    看到这幕似曾相识的景象,柳成龙绝望了,他曾私下对大臣尹斗寿说:提督(指李如松)不知敌情,却如此自信轻敌,此次是必败无疑了。



    而拜祖承训的宣传所赐,许多明军将领也对日军畏惧有加(毕竟都没见过),李如松却又狂得冒烟,对日军不屑一顾,很有点盲目自信的意思,总而言之,大家心里都没谱。



    只有一个人,知道所有的真相。



    虽然已过去了很久,李如松却仍清楚地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一个又一个深夜,那个落魄的老人站立在他的身边,耐心地告知他所有的一切:他们从哪里来,来干什么,他们的武器战术,他们的凶狠残忍,以及战胜他们的方法。



    然后,他就离开了自己,很多年过去了,那个人的一切却始终牢牢地铭刻在脑海中,他的博学、教诲和那沧桑、期望的眼神。



    今日我所传授于你之一切,务必牢记于心。



    是的,我记得所有的一切,二十多年之中,一日也不曾忘却。



    这一刻,我已等待了太久。



误会



    万历二十一年(1592)正月初四,在无数怀疑的眼光中,李如松带兵抵达了安定馆(明史为肃宁馆),在这里,他见到了前来拜会的日军使者。



    但这些人即不是来宣战,也不是来求和的,他们只有一个比较滑稽的目的——请赏。



    李如松的计策成功了,在他的授意下,沈惟敬派人向小西行长报信,说明朝同意和谈条件,此来是封赏日军将领,希望做好接待工作云云。



    要说这日本人有时还是很实在的,听说给赏钱的来了,小西行长十分高兴,忙不迭地派人去找李如松。



    一般说来,办这种事,去个把人也就够了,不知是小西行长讲礼貌,还是穷疯了,这次竟然派了二十三个人,组了个团来拿封赏。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231#
发表于 2007-12-19 22:13:07 |只看该作者
[1202]


    顺便说一句,这里的数字,源自我所查到的兵部侍郎宋应昌的奏疏,但据明史记载,是二十个人,而且事后剩余人数也不同,这也是没办法,明代史难度就在于史料太多,这本书这么说,那本书那么说,基本上就是一笔自相矛盾的烂账,类似情况多如牛毛。



    在本书中,但凡遇到此类头疼问题,一般根据顾颉刚先生的史料辨析原则,故此处采信宋应昌的奏疏。



    这二十三人到的时候,李如松正在大营里,他即刻吩咐,把带头的几个人请到大营,他马上就到。



    马上的意思,就是很快,当然,也是还要等一会儿。



    出事,也就是一会儿的事。



    李如松很懂得保密的重要性,所以沈惟敬的情况以及他的打算,只有少数几个人知晓,这中间不包括李宁。



    李宁是李如松的部将,性格简单粗暴,天天喊打喊杀,这天正好呆在大营外,先听说来了日本人,又听说李提督要处理这些人,当即二杆子精神大爆发,带着几个人,这就进了大营。



    一进去,李宁二话不说,拔刀就砍,日本人当时就傻了眼,两国交战还讲究个不斩来使,来讨赏的竟然也砍?于是仓皇之间,四散逃命。



    由于李宁是自发行动,又没个全盘计划,一乱起来谁也不知怎么回事,一些日本人就趁机逃掉了,于是乱打乱杀之后战果如下:生擒一人,杀十五人,七人逃走。



    等李如松“马上”赶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个一地鸡毛,狼狈不堪的场面,他当即暴跳如雷,因为这个傻大粗不但未经命令擅自行动,还破坏了他的整体计划。



    李提督自然不肯干休,当即命令,把李宁拉出去砍头。



    但凡这个时候,总有一帮将领出场,求情的求情,告饶的告饶,总而言之,要把人保下来。



    这次也不例外,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亲自出马,且表演得十分卖力(哭告免死),碍于众人的面子,李如松没有杀李宁,重责他十五军棍,让他戴罪立功。



    但就在大家如释重负的时候,李如松却叫住了李如柏,平静地对他说了一句话:



    今天你替人求情,我饶了他,但如果你敢违抗我的将令,我就杀了你(必枭首)。



    李如柏发抖了,他知道,自己的哥哥从不开玩笑。



    从那一刻起,无人再敢违抗李如松的命令。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32#
发表于 2007-12-20 09:19:28 |只看该作者
那个面授机宜的老人是谁?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1438
注册时间
2006-4-7
帖子
72
精华
0
2233#
发表于 2007-12-20 09:21:18 |只看该作者
马良!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0124
注册时间
2004-10-31
帖子
884
精华
0
2234#
发表于 2007-12-20 11:16:48 |只看该作者
神笔马良?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0
注册时间
2000-12-22
帖子
1082
精华
0
2235#
发表于 2007-12-20 12:37:11 |只看该作者
好像是戚继光的参谋,名字忘了。
为了下载而下载
为了沟通而聊天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00152
注册时间
2007-4-3
帖子
2
精华
0
2236#
发表于 2007-12-20 13:24:35 |只看该作者
当然是徐文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237#
发表于 2007-12-20 22:21:34 |只看该作者
[1203]





    教训了李宁,又吓唬了弟弟,但事情依然于事无补,日军使者已经杀掉了,你总不能去找小西行长说,这是误会,我们本打算出其不意,过两天才撕破脸打你,所以麻烦你再派人来,咱们再谈谈。



    只要日本人精神还正常,估计这事是没指望的,所以李如松认定,自己的算盘已经落空。



    然而最蹊跷的事情发生了,仅过了一天,小西行长就派来了第二批使者,而他的任务,并不是宣战,也不是复仇,却是澄清误会。



    误会?李如松目瞪口呆。



    估计是沈惟敬的忽悠功底太强,小西行长对和谈信心十足,就等著明朝册封了,听说自己派去的人被杀了,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就开始琢磨,想来想去,一拍脑袋,明白了:一定是误会。



    由于担心上次那批人没文化,礼数不到,所以这次他派来了自己的亲信小西飞,让他务必找到李如松,摸清情况。



    事情正如他所想的那样,在短暂的惊讶之后,李如松笑容满面地迎接了他,还请他吃了顿饭,并确认了小西行长的疑问:没错,就是误会。



    既然是误会,小西行长自然也就放心了,误会总是难免的,死了就死了吧,希望大明队伍早日到达平壤,他将热情迎接。



    李如松回复,十分感激,待到平壤再当面致谢。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初六 李如松到达平壤。



    日本人办事确实认真,为了迎接大明队伍,在城门口张灯结彩不说,还找了一群人,穿得花枝招展在路旁迎接(花衣夹道迎),据说事先还彩排过。



    而当李如松远远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彩旗飘飘,夹道欢迎,这算是怎么回事?侮辱我?



    但在短暂的诧异之后,李如松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能一鼓作气冲入城去,攻占平壤,唾手可得!



    他随即下达了全军总攻的命令。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部队似乎中了邪,有的往前冲了,大部分却只是观望,几道命令下来,也只是在原地跺脚,龟缩不前。



    之所以出现如此怪象,说到底还是老问题——没见过,千里迢迢跑过来,没看见拿着刀剑的敌人,却看见一群衣着怪异在路边又唱又跳,混似一群疯子,换了谁都心里没底。再加上祖承训的妖魔化宣传,大多数人都认定了一个原则——不急,看看再说。



    这一看,就耽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238#
发表于 2007-12-20 22:21:55 |只看该作者
[1204]





    戚家军打日本人起家,自然不会少见多怪,二话不说撩起袖子就往前赶,可是他们是步兵,行进速度慢,而大多数骑兵都在看稀奇,无人赶上。



    这么一闹腾,傻子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小西行长如梦初醒,立刻关上城门,派兵严加防守(悉登城拒守),把明军挡在了城外,虽说丢了个仪仗队,总算是保住了平壤。



    李如松彻底发作了,城门大开,拱手相让,居然不要,你们都是瞎子不成?!



    但恼怒之后,李如松仔细观察了眼前这座城池,很快,他意识到,这或许不是一次成功的进攻,却并非毫无价值——只要采取适当的行动。



    于是一幕让小西行长摸不着头脑的情景出现了,已经丧失战机的明军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重新发起了攻击,而他们的目标,是平壤的北城。



    平壤的北城防守严密,且有牡丹峰高地,易守难攻,进攻很快被击退,明军并不恋战,撤兵而去。



    站在城头的小西行长,看到了战斗的全过程,他十分不解,为何明军毫无胜算,却还要攻击此地。



    不过无论如何,这次战斗结束了,自己并没有吃亏,于是在小西行长的脑海中,只剩下了这样一个印象——明军曾经进攻过北城。



    但对李如松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进攻结束了,但李如松的脾气却没有结束,回营之后,他一如既往地召集了所有将领,开始骂人。



    这次骂人的规模极大,除了吴惟忠、骆尚志少数几人外,明军下属几十名将领无一幸免,都被暴跳如雷的李司令训得狗血淋头。



    但事已至此,人家已经关门了,靠忽悠已然不行,骂也骂不开,只有硬打了。



    既然要硬打,就得有个攻城方案,怎么打,谁来打,但李司令员却似乎没有这个意识,骂完就走,只说了一句话:



    “李如柏,今夜带兵巡夜,不得休息!”



    作为李如松的弟弟和属下,李如柏认为,这个命令是对自己的惩罚,也是另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



    几个小时之后,他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35
精华
3
2239#
发表于 2007-12-20 22:47:57 |只看该作者
误会?!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240#
发表于 2007-12-21 21:19:24 |只看该作者
[1205]



    寅时,平壤紧闭的大西门突然洞开,三千余名日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向明军大营扑去。



    这是小西行长的安排,在他看来,明军立足未稳,且人生地不熟,摸黑去劫一把,应该万无一失。



    据说小西行长平日最喜欢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所以对劫营这招情有独钟,但是很可惜,这一套有时并不管用,特别是对李如松,因为他也是此书的忠实读者。



    这三千多人还没摸进大营,刚到门口,就被巡逻的李如柏发现了,一顿乱打,日军丢下几十具尸体,败退回城。



    日军的第一次试探就此结束。



    正月初七  晨 大雾



    小西行长十分紧张,他很清楚,这种天气有利于掩藏部队和突袭,便严厉部队加强防范,但让他意外的是,整整一个上午,对面的明军却毫无动静。



    想来想去却全无头绪,无奈之下,小西行长决定再玩个花招,去试探明军的虚实。



    他派出使者去见李如松,表示愿意出城投降,希望明军先后退三十里。



    李如松说:好,明天就这么办。



    但双方心里都清楚,这种虚情假意的把戏已经玩不了多久了,真正的好戏即将开场。



    正月初七 夜



    不知是小西行长看《三国演义》上了瘾,还是一根筋精神作怪,继昨夜后,他再次派出近千名日军趁夜出城,结果又被巡夜的明军打了个稀里哗啦。



    小西行长毫不气馁,今天不行,明天再来,一直打到你走为止!



    但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就在这天夜晚,李如松召开了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军事会议。



    会议刚开始,李如松便通报了他计划已久的进攻时间——明日(正月初八)。



    当然,为何此时宣布作战计划,他也作出了解释:



    “倭军所派奸细如金顺良等四十余人,已于近日被全部擒获,我军情报,毫无外泄。”



    大家恍然大悟。



    如果过早宣布计划,很可能泄露,不利作战,而明天打仗,今天才通报,除了保密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就算有奸细,现在去通报,也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开会的就这么些人,如果到时军情被泄,要查起来,那是一查一个准。



    这明摆了就是不信任大家,实在让人有点不爽。



    更不爽的还在后头。



    “明日攻城,各位务必全力进攻,如有畏缩不前者,立斩不赦!”



    末了还有一句:



    “不准割取首级!违者严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