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so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篇连载]明朝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神仙姐夫

UID
5756
注册时间
2002-3-26
帖子
20215
精华
13
2401#
发表于 2008-2-21 01:34:17 |只看该作者
就好比你上世纪三十年代和鲁迅见过面,给胡适鞠过躬,哪怕就是个半吊子,啥都不精,只要等有学问、知道你底细的那拨人都死绝了,也能弄顶国学大师的帽子戴戴。
--
这是恶心谁哪?老郭?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02#
发表于 2008-2-21 09:17:0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猴哥 于 2008-2-21 01:34 发表
就好比你上世纪三十年代和鲁迅见过面,给胡适鞠过躬,哪怕就是个半吊子,啥都不精,只要等有学问、知道你底细的那拨人都死绝了,也能弄顶国学大师的帽子戴戴。
--
这是恶心谁哪?老郭?

大概可能也许是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403#
发表于 2008-2-21 21:01:37 |只看该作者
[1285]


        明代的言官中,固然有杨继盛那样的孤胆英雄,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团伙作案。一个成功言官的背后,总有一拨言官。



    丁此吕失败了,于是幕后黑手出场了,合计三双。



    这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李值、江东之,羊可立。在我看来,这三位仁兄是名副其实的“骂仗铁三角”。



    之所以给予这个荣誉称号,是因为他们不但能骂,还很铁。



    李、江、羊三人,都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原本倒也不熟,自从当了御史后,因为共同的兴趣和事业(骂人)走到了一起,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成为了新一代的搅屎棍。



    之所以说新一代,是因为在他们之前,也曾出过三个极能闹腾的人,即大名鼎鼎的刘台、赵用贤、吴中行。这三位仁兄,当年曾把张居正老师折腾得只剩半条命,十分凑巧的是,他们都是隆庆(1571)五年的进士,算是老一代的铁三角。



    但这三个老同志都还算厚道人,大家都捧张居正,他们偏骂,这叫义愤。后来的三位,大家都不骂了,他们还骂,这叫投机。



    丁此吕的奏疏刚被打回来,李植就冲了上去,枪口直指内阁的申时行。还把管事的吏部尚书杨巍搭了上去,说这位人事部长逢迎内阁,贬低言官。



    话音没落,江东之和羊可立就上书附和,一群言官也跟着凑热闹,舆论顿时沸沸扬扬。



    对于这些举动,申时行起先并不在意:丁此吕已经滚蛋了,你们去闹吧,还能咋地?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几天以后,万历下达了第二道谕令,命令丁此吕留任,并免除应天主考高启愚(负责出考题)的职务。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政治信号。



    其实申时行并不知道,对于张居正,万历的感觉不是恨,而是痛恨。这位曾经的张老师,不但是一个可恶的夺权者,还是笼罩在他心头上的恐怖阴影。



    支持张居正的,他就反对,反对张居正的,他就支持!无论何人、何时、何种动机。



    这才是万历的真正心声,上次赶走丁此吕,不过是给申老师一个面子,现在面子都给过了,该怎么来,咱还怎么来。



    申时行明白,大祸就要临头了:今天解决出考题的,明天收拾监考的,杀鸡儆猴的把戏并不新鲜。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404#
发表于 2008-2-21 21:02:05 |只看该作者
[1286]


        情况十分紧急,但在这关键时刻,申时行却表现出了让人不解的态度,他并不发文反驳,对于三位御史的攻击,保持了耐人寻味的沉默。



    几天之后,他终于上疏,却并非辨论文书,而是辞职信。



    就在同一天,内阁大学士许国、吏部尚书杨巍同时提出辞呈,希望回家种田。



    这招以退为进十分厉害,刑部尚书潘季驯、户部尚书王璘、左都御史赵锦等十余位部级领导纷纷上疏,挽留申时行。万历同志也手忙脚乱,虽然他很想支持三位骂人干将,把张居正整顿到底,但为维护安定团结,拉人干活,只得再次发出谕令,挽留申时行等人,不接受辞职。



    这道谕令有两个意思,首先是安慰申时行,说这事我也不谈了,你也别走了,老实干活吧。



    此外,是告诉江、羊、李三人,这事你们干得不错,深得我心(否则早就打屁股了),但到此为止,以后再说。



    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然而之后的发展告诉了我们,这一切,只不过是热身运动。



    问题的根源,在于“铁三角”。科场舞弊事件完结后,这三位拍对了马屁的仁兄都升了官:江东之升任光禄寺少卿,李植任太仆寺少卿,羊可立为尚宝司少卿。



    太仆寺少卿是管养马的,算是助理弼马温,正四品。光禄寺少卿管吃饭宴请,是个肥差,正五品。尚宝司少卿管公章文件,是机要部门,从五品。



    换句话说,这三个官各有各的好处,却并不大,可见万历同志心里有谱:给你们安排好工作,小事来帮忙,大事别掺和。



    这三位兄弟悟性不高,没明白其中的含义,给点颜色就准备开染坊。虽然职务不高,权力不大,却都很有追求,可谓是手攥两块钱,心怀五百万,欢欣鼓舞之余,准备接着干。



    而这一次,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打算捏软柿子,将矛头对准了另一个目标——潘季驯。



    可怜潘季驯同志,其实他并不是申时行的人。说到底,不过是个搞水利的技术员,高拱在时,他干,张居正在时,他也干,是个标准的老好人,无非是看不过去,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成了打击对象。



    话虽如此,但此人一向人缘不错,又属于特殊科技人才,还干着司法部部长(刑部尚书),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可是李植只用了一封奏疏,就彻底终结了他。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405#
发表于 2008-2-21 21:02:22 |只看该作者
================================

祝大家元宵节愉快!

                  当年明月

                             2008年2月21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06#
发表于 2008-2-21 23:41:01 |只看该作者
越读越气愤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407#
发表于 2008-2-23 02:14:56 |只看该作者
[1287]


        这封奏疏彻底证明了李先生的厚黑水平,非但绝口不提申时行,连潘技术员本人都不骂。只说了两件事——张居正当政时,潘季驯和他关系亲密,经常走动,张居正死后抄家,他曾几次上书说情。



    这就够了。



    申时行的亲信,不要紧;个人问题,不要紧;张居正的同伙,就要命了。



    没过多久,兢兢业业的潘师傅就被革去所有职务,从部长一踩到底,回家当了老百姓。



    这件事干得实在太过龌龊,许多言官也看不下去了。御史董子行和李栋分别上书,为潘季驯求情,却被万历驳回,还罚了一年工资。



    有皇帝撑腰,“铁三角”越发肆无忌惮,把战火直接烧到了内阁的身上,而且下手也特别狠,明的暗的都来。先是写匿名信,说大学士许国安排人手,准备修理李植、江东之。之后又明目张胆地弹劾申时行的亲信,不断发起挑衅。



    部长垮台,首辅被整,闹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人人自危,鬼才知道下个倒霉的是谁。连江东之当年的好友,刑科给事中刘尚志也憋不住了,站出来大吼一声:



    “你们要把当年和张居正共事过的人全都赶走,才肯干休吗(尽行罢斥而后已乎)?!”



    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在这片狂风骤雨之中,有一个人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面对漫天阴云,申时行十分之镇定,既不吵,也不闹,怡然自得。



    这事要换在张居正头上,那可就了不得了。以这位仁兄的脾气,免不了先回骂两句,然后亲自上阵,罢官、打屁股,搞批判,不搞臭搞倒誓不罢休。刘台、赵用贤等人,就是先进典型。



    就能力与天赋而言,申时行不如张居正,但在这方面,他却远远地超越了张先生。



    申首辅很清楚,张居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务天才。而像刘台、江东之这类人,除了嘴皮子利索,口水旺盛外,干工作也就是个白痴水平。和他们去较真,那是要倒霉的,因为这帮人会把对手拉进他们的档次,并凭借自己在白痴水平长期的工作经验,战胜敌人。



    所以在他看来,李植、江东之这类人,不过是跳梁小丑,并无致命威胁,无须等待多久,他们就将露出破绽。


    所谓宽宏大量,胸怀宽广之外,只因对手档次太低。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408#
发表于 2008-2-23 02:15:19 |只看该作者
[1288]


        然而“铁三角”似乎没有这个觉悟,万历十三年(1585)八月,他们再一次发动了进攻。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给万历修建陵墓,申时行前往大峪山监督施工,本打算打地基,结果挖出了石头。



    在今天看来,这实在不算个事,把石头弄走就行了。可在当时,这就是个掉脑袋的事。



    皇帝的陵寝,都是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要保证皇帝大人死后,也得躺得舒坦,竟然挑了这么块石头地,存心不让皇上好好死,是何居心?



    罪名有了,可申时行毕竟只是监工,要把他拉下水,必须要接着想办法。



    经过一番打探,办法找到了:原来这块地是礼部尚书徐学谟挑的,这个人不但是申时行的亲家,还是同乡。很明显,他选择这块破地,给皇上找麻烦,是有企图的,是用心不良的,是受到指使的。



    只要咬死两人的关系,就能把申时行彻底拖下水。而这帮野心极大的人,也早已物色好了首辅的继任者,只要申时行被弹劾下台,就立即推荐此人上台,并借此控制朝局,这就是他们的计划。



    然而这个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却有两个致命的破绽。



    几天之后,三人同时上疏,弹劾陵墓用地选得极差,申时行玩忽职守,任用私人,言辞十分激烈。



    在规模空前的攻击面前,申时行却毫不慌张,只是随意上了封奏疏说明情况,因为他知道,这帮人很快就要倒霉了。



    一天之后,万历下文回复:



    “阁臣(指申时行)是辅佐政务的,你们以为是风水先生吗(岂责以堪舆)!?”



    怒火中烧的万历骂完之后,又下令三人罚俸半年,以观后效。



    三个人被彻底打懵了,他们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归根结底,还是信息工作没有到位。这几位仁兄晃来晃去,只知道找地的是徐学谟,却不知道拍板定位置的,是万历。



    皇帝大人好不容易亲自出手挑块地,却被他们骂得一无是处,不出口气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还好,毕竟算是皇帝的人,只是罚了半年的工资,励精图治,改日再整。



    可还没等这三位继续前进,背后却又挨了一枪。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0124
注册时间
2004-10-31
帖子
884
精华
0
2409#
发表于 2008-2-23 04:48:29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又可以经常看到了。可惜明朝也没有几年扑腾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10#
发表于 2008-2-23 13:14:38 |只看该作者
这样折腾下去  明朝不完蛋就怪了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411#
发表于 2008-2-23 23:22:58 |只看该作者
[1289]

在此之前,为了确定申时行的接班人选,三个人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反复讨论,最终拍板——王锡爵。



这位王先生,之前也曾出过场。张居正夺情的时候,上门逼宫,差点把张大人搞得横刀自尽,是张居正的死对头,加上他还是李植的老师,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



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可惜有两点,他们不知道:其一,王锡爵是个很正派的人,他不喜欢张居正,却并非张居正的敌人。



其二,王锡爵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考试前就认识了老乡申时行,会试,他考第一,申时行考第二,殿试,他考第二,申时行第一。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基于以上两点,得知自己被推荐接替申时行之后,王锡爵递交了辞职信。



这是一封著名的辞职信,全称为《因事抗言求去疏》,并提出了辞职的具体理由:



老师不能管教学生,就该走人(当去)!



这下子全完了,这帮人虽说德行不好,但毕竟咬人在行,万历原打算教训他们一下后,该怎么养还怎么样。



可这仨太不争气,得罪了内阁、得罪了同僚,连自己的老师都反了水,再这么闹腾,没准自己都得搭进去,于是他下令,江东之、李植、羊可立各降三级,发配外地。



家犬就这么变成了丧家犬,不动声色之间,申时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和稀泥的艺术



对申时行而言,江东之这一类人实在是小菜一碟。在朝廷里呆了二十多年,徐阶、张居正这样的超级大腕他都应付过去了,混功已达出神入化的地步,万历五年出山的这帮小喽罗自然不在话下。



混是一种生活技巧,除个别二杆子外,全世界人民基本都会混。因为混并不影响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该混就混,该干就干,只混不干的,叫做混混。



申时行不是混混,混只是他的手段,干才是他的目的。



一般说来,新官上任,总要烧三把火,搞点政绩,大干特干,然而综观申时行当政以来的种种表现,就会惊奇地发现,他的大干,就是不干。他的作为,就是不作为。



申时行干的第一件事情,是废除张居正的考成法。



这是极为出人意料的一招,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申时行是张居正的嫡系,毫无理由反攻倒算。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412#
发表于 2008-2-23 23:23:54 |只看该作者
[1290]

但申时行就这么干了,因为这样干,是正确的。



考成法,是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工作指标层层落实,完不成轻则罢官,重则坐牢,令各级官员威风丧胆。



在很长时间里,这种明代的打考勤,发挥了极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官员的工作效率,是张居正的得意之作。



但张先生并不知道,这种考成法,有一个十分严重的缺陷。



比如朝廷规定,户部今年要收一百万两税银,分配到浙江,是三十万,这事就会下派给户部浙江司郎中(正五品),由其监督执行。



浙江司接到命令,就会督促浙江巡抚办理。巡抚大人就会去找浙江布政使,限期收齐。



浙江布政使当然不会闲着,立马召集各级知府,限期收齐。知府大人回去之后召集各级知县,限期收齐。



知县大人虽然官小,也不会自己动手,回衙门召集衙役,限期收齐。



最后干活的,就是衙役,他们就没办法了,只能一家一家上门收税。



明朝成立以来,大致都是这么个办法,就管理学而言,还算比较合理,搞了两百多年,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考成法一出来,事情就麻烦了。



原先中央下达命令,地方执行,就算执行不了,也好商量。三年一考核,灾荒大,刁民多,今年收不齐,不要紧,政策灵活掌握,明年努力,接着好好干。



考成法执行后,就不行了,给多少任务,你就得完成多少,短斤少两自己补上,补不上就下课受罚。



这下就要了命了,衙役收不齐,连累知县,知县收不齐,连累知府,知府又连累布政使,一层层追究责任,大家同坐一条船,出了事谁也跑不掉。



与其自下而上垮台,不如自上而下压台。随着一声令下,各级官吏纷纷动员起来,不问理由,不问借口,必须完成任务。



于是顺序又翻了过来,布政使压知府,知府压知县,知县压衙役,衙役……,就只能压老百姓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上级压下级,下级压百姓。一般年景,也还能对付过去,要遇上个灾荒,那就惨了,衙役还是照样上门,说家里遭灾,他点头,说家里死人,他还点头,点完头该交还得交。揭不开锅也好,全家死绝也罢,收不上来官就没了,你说我收不收?



以上还算例行公事,到后来,事情越发恶劣。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13#
发表于 2008-2-24 13:18:45 |只看该作者
上级压下级,下级压百姓,一级压一级,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俺们村就是这样!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14#
发表于 2008-2-25 22:02:06 |只看该作者

1291

由于考成法业绩和官位挂钩,工作完成越多,越快,评定就越好,升官就越快。所以许多地方官员开始报虚数,狗不拉屎的穷乡僻壤,也敢往大了报,反正自己也不吃亏。



    可是朝廷不管那些,报了就得拿钱。于是挨家挨户地收,收不上来就逼,逼不出来就打,打急了就跑。而跑掉的这些人,就叫流民。



    流民,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个严重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些人离开家乡,四处游荡,没有户籍,没有住所,也不办暂住证,经常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到万历中期,流民数量已经十分惊人。连当时的北京市郊,都盘踞着大量流民。而且这帮人一般都不是什么老实巴交的农民,偷个盗抢个劫之类的,都是家常便饭。朝廷隔三差五就要派兵来扫一次,十分难办。



    而这些情况,是张居正始料未及的。



    于是申时行毅然废除了考成法,并开辟了大量田地,安置各地的流民耕种,社会矛盾得以大大缓解。



    废除考成法,是申时行执政的一次重要抉择。虽然是改革,却不用怎么费力,毕竟张居正是死人兼废人,没人帮他出头,他的条令不废白不废。



    但下一次,就没这么便宜的事了。



    万历十八年(1590),总兵李联芳带兵在边界巡视的时候,遭遇埋伏,全军覆灭。下黑手的,是蒙古鞑靼部落的扯立克。



    事情闹大了,因为李联芳是明军高级将领,鞑靼部落把他干掉了,是对明朝政府的严重挑衅。所以消息传来,大臣们个个摩拳擦掌,打算派兵去收拾这帮无事生非的家伙。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非打不可了,堂堂大明朝,被人打了不还手,当缩头乌龟,怎么也说不过去。而且这事闹得皇帝都知道了,连他都觉得没面子,力主出兵。



    老板发话,群众支持,战争已是势在必行,然而此时,申时行站了出来,对皇帝说:



    “不能打。”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国家有事,地方被占了,人被杀了,朝廷总就是群情激奋,人人喊打,看上去个个都是民族英雄,正义化身,然而其中别有奥秘:



    临战之时,国仇家恨,慷慨激昂,大家都激动。在这个时候,跟着激动一把,可谓是毫无成本,反正仗也不用自己打,还能落个名声,何乐而不为。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15#
发表于 2008-2-25 22:02:42 |只看该作者

1292

主和就不同了,甭管真假,大家都喊打,你偏不喊,脱离群众,群众就会把你踩死。



    所以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主和的申时行,就是一个勇敢的人。事实证明,他的主张十分正确。



    因为那位下黑手的扯立克,并不是一般人,他的身份,是鞑靼的顺义王。



    顺义王,是当年明朝给俺答的封号,这位扯立克就是俺答的继任者。但此人即不顺,也不义,好好的互市不干,整天对外扩张,还打算联合蒙古、西藏各部落,搞个蒙古帝国出来和明朝对抗。



    对这号人,打是应该的。但普鲁士伟大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打仗说穿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对方听话,如果有别的方法能达到目的,何必要打呢?



    申时行找到了这个方法。



    他敏锐地发现,扯立克虽然是顺义王,但其属下却并非铁板一块。由各个部落组成,各有各的主张,大多数人和明朝生意做得好好的,压根不想打仗,如果贸然开战,想打的打了,不想打的也打了,实在是得不偿失。分化瓦解才是上策。



    所以申时行反对。



    当然,以申时行的水平,公开反对这种事,他是不会干的。夜深人静,独自起草,秘密上交,事情干得滴水不漏。



    万历接到奏疏,认可了申时行的意见,同意暂不动兵,并命令他全权处理此事。



    消息传开,一片哗然,但皇帝说不打,谁也没办法找皇帝算帐。申时行先生也是一脸无辜:我虽是朝廷首辅,但皇帝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仗是不用打了,但这事还没完。申时行随即下令兵部尚书郑洛,在边界集结重兵,也不大举进攻,每天就在那里蹲着。别的部落都不管,专打扯立克,而且还专挑他的运输车队下手,抢了就跑。



    这种打法毫无成本,且收益率极高,明军乐此不疲,扯立克却是叫苦不迭,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得率部躲得远远的,就这样,不用大动干戈,不费一兵一卒,申时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恢复了边境的和平。



    虽然张居正死后,朝局十分复杂,帮派林立,申时行却凭借着无人能敌的“混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但自己能混,还无私地帮助不能混的同志,比如万历。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16#
发表于 2008-2-25 22:03:18 |只看该作者

1293

自从登基以来,万历一直在忙两件事,一是处理政务,二是搞臭张居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因为张居正实在太牛了,当了二十六年的官,十年的皇帝(实际如此),名气比皇帝还大,虽然人死了,茶还烫的冒泡,所以不搞臭张居正,就搞不好政务。



    但要干这件事,自己是无从动手的,必须找打手,万历很快发现,最好的打手,就是言官和大臣。



    张居正时代,言官大臣都不吃香,被整得奄奄一息,现在万历决定,开闸,放狗。



    事实上,这帮人的表现确实不错,如江东之、李植、羊可立等人,虽说下场不怎么样,但至少在工作期间,都尽到了狗的本分。



    看见张居正被穷追猛打,万历很高兴,看见申时行被牵连,万历也不悲伤,因为在他看来,这不过是轻微的副作用,敲打一下申老师也好,免得他当首辅太久,再犯前任(张居正)的错误。



    他解放言官大臣,指挥自若,是因为他认定,这些人将永远听从他的调遣。



    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因为就骂人的水平而言,言官大臣和街头骂街大妈,只有一个区别:大妈是业余的,言官大臣是职业的。



    大妈骂完街后,还得回家洗衣做饭,言官大臣骂完这个,就会骂下一个。所以,当他们足够壮大之后,攻击的矛头将不再是死去的张居正,或是活着的申时行,而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对言官和大臣们而言,万历确实有被骂的理由。



    自从万历十五年(1587)起,万历就不怎么上朝了,经常是“偶有微疾”,开始还真是“偶有”,后来就变成常有,“微疾”也逐渐变成“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总而言之,大臣们是越来越少见到他了。



    必须说明的是,万历是不上朝,却并非不上班,事情还是要办,就好比说你早上起床,不想去单位,改在家里办公,除了不打考勤,少见几个人外,也没什么不同,后世一说到这位仁兄,总是什么几十年不干活之类,这要么是无意的误解,要么是有意的污蔑。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3
精华
3
2417#
发表于 2008-2-25 22:04:27 |只看该作者

1294

在中国当皇帝,收益高,想要啥就有啥,但风险也大,屁股上坐的那个位置,只要是人就想要,但凡在位者,除了个把弱智外,基本上都是怀疑主义者,见谁怀疑谁,今天这里搞阴谋,明天那里闹叛乱,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悬,几天不看公文,没准刀就架在脖子上了。

万历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他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工于心计的政治老手,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不上朝的事实,却无人察觉背后隐藏的奥秘:



    在他之前,有许多皇帝每日上朝理政,费尽心力,日子过得极其辛苦,却依然是脑袋不保,而他几十年不上朝,谁都不见,却依然能够控制群臣,你说这人厉不厉害?



    但言官大臣是不管这些的,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皇帝不但要办事,还要上班,哪怕屁事没有,你也得坐在那,这才叫皇帝。



    万历自然不干,他不干的表现就是不上朝,言官大臣也不干,他们不干的表现就是不断上奏疏。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在干同样的事情。



    万历十四年(1586)十月,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的万历,基本上还属于上朝族,只是偶尔罢工而已,就这样,也没躲过去。



    第一个上书的,是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按说第一个不该是他,因为这位仁兄主管的是祭祀,级别又低,平时也不和皇帝见面。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上书提意见,他之所以不满,不是皇帝不上朝,而是不祭祀。



    卢洪春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发现皇帝不怎么来太庙,又听说近期经常消极怠工,便上书希望皇帝改正。



    本来是个挺正常的事,却被他搞得不正常。因为这位卢先生除了研究礼仪外,还学过医,有学问在身上,不显实在对不起自己,于是发挥专业特长,写就奇文一篇,送呈御览。



    第二天,申时行奉命去见万历,刚进去,就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



    “卢洪春这厮!肆言惑众,沽名讪上,好生狂妄!着锦衣卫拿在午门前,着实打六十棍!革了职为民当差,永不叙用!”



    以上言辞,系万历同志之原话,并无加工。



    很久很久以前,这厮两个字就诞生了,在明代的许多小说话本中,也频频出现,其意思依照现场情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这家伙、这小子、到这混蛋,这王八蛋,不一而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字不是好话,是市井之徒的常用语,皇帝大人脱口而出,那是真的急了眼了。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神仙姐夫

UID
5756
注册时间
2002-3-26
帖子
20215
精华
13
2418#
发表于 2008-2-26 01:15:11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国家有事,地方被占了,人被杀了,朝廷总就是群情激奋,人人喊打,看上去个个都是民族英雄,正义化身,然而其中别有奥秘:



    临战之时,国仇家恨,慷慨激昂,大家都激动。在这个时候,跟着激动一把,可谓是毫无成本,反正仗也不用自己打,还能落个名声,何乐而不为。


主和就不同了,甭管真假,大家都喊打,你偏不喊,脱离群众,群众就会把你踩死。



    所以主战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

再过两百年
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用这几句话评价汪精卫,至少是满洲之前的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419#
发表于 2008-2-27 23:54:44 |只看该作者
[1295]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卢洪春的那篇奏疏,你看你也急。



     除了指责皇帝陛下不该缺席祭祀外,卢主事还替皇帝陛下担忧其危害:



    “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强固,头晕眼黑之疾,皆非今日所宜有。”



    年纪轻轻就头晕眼黑,确实是不对的,确实应该注意,到此打住,也就罢了。



    可是担忧完,卢先生就发挥医学特长:



    “医家曰:气血虚弱,乃五劳七伤所致,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



    气血虚弱,肝虚肾虚,症状出来了,接着就是分析原因:



   “以目前衽席之娱,而忘保身之术,其为患也深。”



    最经典的就是这一句。



    所谓衽席之娱,是指某方面的娱乐,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综合起来的意思是:



    皇帝你之所以身体不好,在我看来,是因为过于喜欢某种娱乐,不知收敛保养,如此下去,问题非常严重。



    说这句话的,不是万历他妈,不是他老婆,不是深更半夜交头接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是一个管礼仪的六品官,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上书,且一言一语皆已千古流传。



    再不收拾他,就真算白活了。



    命令下达给了申时行,于是申时行为难了。



    这位老油条十分清楚,如果按照万历的意思严惩卢洪春,言官们是不答应的;如果不处理,万历又不答应。



    琢磨半天,想了个办法。



    他连夜动笔,草拟了两道文书,第一道是代万历下的,严厉斥责卢洪春,并将其革职查办。第二道是代内阁下的,上奏皇帝,希望能够宽恕卢洪春,就这么算了。



    按照他的想法,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有交代。



    事实证明,这是幻想。



    首先发作的是万历。这位皇帝又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申时行耍两面派,立即下令,即刻动手打屁股,不得延误。此外他还不怀好意地暗示,午门很大,多个人不嫌挤。



    午门就是执行廷杖的地方,眼看自己要去垫背,申时行随即更改口风,把卢洪春拉出去结结实实地打了六十棍。



    马蜂窝就这么捅破了。



    言官们很惭愧。一个礼部的业余选手,都敢上书,勇于曝光皇帝的私生活,久经骂阵的专业人才竟然毫无动静,还有没有职业道德?


    于是大家群情激奋,以给事中杨廷相为先锋,十余名言官一拥而上,为卢洪春喊冤翻案。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420#
发表于 2008-2-27 23:55:06 |只看该作者
[1296]


        面对漫天的口水和奏疏,万历毫不退让,事实上,这是一个极端英明的抉择:一旦让步,从宽处理了卢洪春,那所谓“喜欢某种娱乐,不注意身体”的黑锅,就算是背定了。



    但驳回去一批,又来一批。言官们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说白不说。



    万历终于恼火了,他决定罚款,带头闹事的主犯罚一年工资,从犯八个月。



    对言官而言,这个办法很有效果。



    在明代,对付不同类别的官员,有不同的方法:要折腾地方官,一般都是降职。罚工资没用,因为这帮人计划外收入多,工资基本不动,罚光了都没事。



    言官就不同了,他们都是靠死工资的,没工资日子就没法过,一家老小只能去喝西北风,故十分害怕这一招。



    于是风波终于平息,大家都消停了。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对此,申时行有很深的认识。作为天字第一号混事的高手,他既不想得罪领导,又不想得罪同事,为实现安定团结,几十年如一日地和稀泥,然而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他逐渐意识到,和稀泥的幸福生活长不了。



    因为万历的生活作风,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事实上,卢洪春的猜测很可能是正确的,二十多岁的万历之所以不上朝,应该是沉迷于某种娱乐。否则实在很难解释,整天在宫里呆着,到底有啥乐趣可言。



    说起来,当年张居正管他也实在管得太紧。啥也不让干,吃个饭喝点酒都得看着。就好比高考学生拼死拼活熬了几年,一朝拿到录取通知书,革命成功,自然就完全解放了。



    万历同志在解放个人的同时,也解放了大家。火烧眉毛的事情(比如打仗,阴谋叛乱之类),看一看,批一批,其余的事,能不管就不管,上朝的日子越来越少。



    申时行很着急,但这事又不好公开讲,于是他灵机一动,连夜写就了一封奏疏。在我看来,这封文书的和稀泥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文章大意是这样的:



    皇帝陛下,我听说您最近身体不好,经常头晕眼花(时作晕眩),对此我十分担心。我知道,您这是劳累所致啊!由于您经常熬夜工作,亲历亲为(一语双关,佩服),才会身体不好。为了国家,希望您能够清心寡欲,养气宁神(原文用词),好好保重身体。



    高山仰止,自惭形秽之感,油然而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