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so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篇连载]明朝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21#
发表于 2008-4-10 21:14:14 |只看该作者
[1360]


    郑先生的脑筋实在愚昧到了相当可以的程度,这种货真价实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言官们自然不会放过,很快,工科给事中何士晋就做出了反应,相当激烈的反应:



    “谁说你推翻太子!谁说你主使!谁说你收买亡命之徒!你既辩解又招供,欲盖弥彰!”



    郑国泰哑口无言,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已经收不住了。



    此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事实真相即将大白于天下,除了王之寀。



    初审成功后,张差案得以重审,王之寀也很是得意了几天,然而不久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张差装疯非常拙劣,为碗饭就开口,为何之前的官员都没看出来呢?



    思前想后,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结论:他们是故意的。



    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就是首先审讯张差的刘廷元,张差是疯子的说法,即源自于此,经过摸底分析,王之寀发现,这位御史先生,是个不简单的角色。



    此人虽然只是个巡城御史,却似乎与郑国泰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此后复审的两位刑部郎中胡士相、岳骏声,跟他交往也很密切。



    这似乎不奇怪,虽然郑国泰比较蠢,实力还是有的,毕竟福王受宠,主动投靠的人也不少。



    但很快他就发觉,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因为几天后,刑部决定重审案件,而主审官,正是那位曾认定刘廷元结论的郎中,胡士相。



    胡士相,时任刑部山东司郎中,就级别而言,他是王之寀的领导,而在审案过程中,王主事惊奇地发现,胡郎中一直闪烁其辞,咬定张差是真疯,迟迟不追究事件真相。



    一切的一切,给了王之寀一个深刻的印象:在这所谓疯子的背后,隐藏着一股庞大的势力。



    而刘廷元、胡士相,只不过是这股势力的冰山一角。



    但让他疑惑不解的是,指使这些人的,似乎并不是郑国泰,虽然他们拼命掩盖真相,但郑先生在朝廷里人缘不好,加上本人又比较蠢,要说他是后台老板,实在是抬举了。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王之寀的感觉是正确的,站在刘廷元、胡士相背后的那个影子,并不是郑国泰。



    这个影子的名字,叫做沈一贯。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2
精华
3
2522#
发表于 2008-4-11 09:24:54 |只看该作者
争权夺利!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最年轻版主

UID
36678
注册时间
2004-4-30
帖子
44669
精华
12
2523#
发表于 2008-4-11 09:30:54 |只看该作者
王之寀

啥字? 不准查字典
爱多美丽 充满香气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2
精华
3
2524#
发表于 2008-4-11 10:30:51 |只看该作者
菜!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01
注册时间
2000-12-24
帖子
790
精华
0
2525#
发表于 2008-4-11 13:11:5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26#
发表于 2008-4-11 22:14:16 |只看该作者
[1361]


就沈一贯的政绩而言,在史书中也就是个普通角色,但事实上,这位仁兄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是明朝晚期研究的重点人物。



因为这位兄弟的最大成就,并不是搞政治,而是搞组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工作期间,除了日常政务外,他一直在干一件事——拉人。



怎么拉,拉了多少,这些都无从查证,但有一点我们是确定的,那就是这个组织的招人原则——浙江人。



沈一贯,是浙江四明人,在任人唯亲这点上,他和后来的同乡蒋介石异曲同工,于是在亲信的基础上,他建立了一个老乡会。



这个老乡会,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浙党。



这就是沈一贯的另一面,他是朝廷的首辅,也是浙党的领袖。



应该说,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点:



在万历年间,一个没有后台(皇帝),没有亲信(死党)的首辅,是绝对坐不稳的。



所以沈一贯干了五年,叶向高干了七年,所以赵志皋被人践踏,朱赓无人理会。



当然,搞老乡会的绝不仅仅是沈一贯,除浙党外,还有山东人为主的齐党,湖广人(今湖北湖南)为主的楚党。



此即历史上著名的齐、楚、浙三党。



这是三个能量极大、战斗力极强的组织,因为组织的骨干成员,就是言官。



言官,包括六部给事中,以及都察院的御史,给事中可以干涉部领导的决策,和部长(尚书)平起平坐,对中央事务有很大的影响。



而御史相当于特派员,不但可以上书弹劾,还经常下到各地视察,高级御史还能担任巡抚。



故此,三党的成员虽说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拉出来都不起眼,却是相当的厉害。



必须说明的是,此前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拉帮结派是家常便饭,但明目张胆地搞组织,并无先例,先例即由此而来。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谜团。



早不出来,晚不出来,为何偏偏此时出现?



而更有趣的是,三党之间并不敌对,也不斗争,反而和平互助,这实在是件不符合传统的事情。



存在即是合理,一件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


有一个理由让三党陆续成立,有一个理由让他们相安无事。是的,这个理由的名字,叫做东林党。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27#
发表于 2008-4-11 22:14:34 |只看该作者
[1362]


无锡的顾宪成,只是一个平民,他所经营的,只是一个书院,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书院可以藐视当朝的首辅,说他们是木偶、婴儿,这个书院可以阻挡大臣复起,改变皇帝任命。



大明天下,国家决策,都操纵在这个老百姓的手中。从古至今,如此牛的老百姓,我没有见过。



无论是在野的顾宪成、高攀龙、赵南星,还是在朝的李三才,叶向高,都不是省油的灯,东林党既有社会舆论,又有朝廷重臣,要说它是纯道德组织,鬼才信,反正我不信。



连我都不信了,明朝朝廷那帮老奸巨滑的家伙怎么会信,于是,在这样一个足以影响朝廷,左右天下的对手面前,他们害怕了。



要克服畏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人来和你一起畏惧。



史云:明朝亡于党争。我云:党争,起于此时。



刘廷元、胡士相不是郑国泰的人,郑先生这种白痴是没有组织能力的,他们真正的身份,是浙党成员。



但疑问在于,沈一贯也拥立过太子,为何要在此事上支持郑国泰呢?



答案是,对人不对事。



沈一贯并不喜欢郑国泰,更不喜欢东林党,因为公愤。



所谓公愤,是他在当政时,顾宪成之类的人总在公事上跟他过不去,他很愤怒,故称公愤。



不过,他最不喜欢的那个人,却还不是东林党——叶向高,因为私仇,三十二年的私仇。



三十二年前(万历十一年1583)叶向高来到京城,参加会试。



叶向高,字进卿,福建福清人,嘉靖三十八年生人。



必须承认,他的运气很不好,刚刚出世,就经历了生死考验



因为在万历三十八年,倭寇入侵福建,福清沦陷,确切地说,沦陷的那一天,正是叶向高的生日。



据说他的母亲为了躲避倭寇,躲在了麦草堆里,倭寇躲完了,孩子也生出来了,想起来实在不容易。



大难不死的叶向高,倒也没啥后福,为了躲避倭寇,一两岁就成了游击队,鬼子一进村,他就跟着母亲躲进山里,我相信,几十年后,他的左右逢源,机智狡猾,就是在这打的底。



倭寇最猖獗的时候,很多人都丢弃了自己的孩子(累赘),独自逃命,也有人劝叶向高的母亲,然而她说:



“要死,就一起死。”



但他们终究活了下来,因为另一个伟大的明代人物——戚继光。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528#
发表于 2008-4-14 12:32:42 |只看该作者
顶顶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2
精华
3
2529#
发表于 2008-4-14 16:24:40 |只看该作者

评论精选集[80]——歌赠明月

[匿名] 大道无常 在《(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60]》发表:2008-04-11 16:20:44  
歌赠明月
    明月如水照关山,且沽月色佐笑谈。轻言漫点当年事,网客从此称明矾。明矾论道何所仰,明月妙手著奇篇。洪武纲烈四海震,阳明智邃一心存。幽燕铁骑阋墙起,皇祖泉下慰太孙。煌煌大典文治启,漠北海东武功成。青书红丸扶乩日,内廷但问鬼神时。刚锋死谏百官悚,太祖铁律朽如纸。孤灯夜雨相公谋,讵料翻为他人筹。奋起太岳兴利弊,不计商鞅裂尸首。清流朋党不复辨,纷纷阉宦傲王侯。寒鸦四起乱夕阳,郊外野人已断肠。惊看关西闯王戟,空叹吴中高筑墙。都云惑主皆美人,君臣自惑毁干城。松山血冷胡马啸,匹夫纷走入内城。四面干戈痛何知,从来伤心亡国君。景阳不应宫门锁,雨湿缨簪红手本。龙泉如何戮妻子,素练竟以托帝魂!妻子血映龙泉碧,帝魂飘渺紫禁深。山海关上明月在,江山曾与月同明。当年明月今依旧,月下已非当年人。我来思古常慨叹,近读明月佩无伦。巨椽横卷激沧海,慧眼初瞬探幽明。布衣帝王笔底走,草野庙堂纸内吞。述古如今看兴替,寓庄以谐洞人情。从来文学即人学,史学其实亦人学。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韦编三绝穷故事,夙兴夜寐磨铁针。奇文一出天下惊,谁见冷斋青苔痕。冠盖新浪名九重,可忆当年负笈行?

以上言论不代表海浩的观点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30#
发表于 2008-4-14 22:46:20 |只看该作者
[1363]


考试



    万历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发动横屿战役,攻克横屿,收复福清,并最终平息了倭患。



    必须说明,当时的叶向高,不叫叶向高,只有一个小名,这个小名在今天看来不太文雅,就不介绍了。



    向高这个名字,是他父亲取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向高处走。



    事实告诉我们,名字这个东西,有时候改一改,还是很有效的。



    隆庆六年(1572),叶向高十四岁,中秀才。



    万历七年(1579),叶向高二十一岁,中举人。



    万历十一年(1583),叶向高二十五岁,第二次参加会试。考试结束,他的感觉非常好。



    结果也验证了他的想法,他考中了第七十八名,成为进士。现在,在他的面前,只剩下最后一关——殿试。



    殿试非常顺利,翰林院的考官对叶向高十分满意,决定把他的名次排为第一,远大前程正朝着叶向高招手。



    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因为从此刻起,叶向高就与沈一贯结下了深仇大恨,虽然此前,他们从未见过。



    要解释清楚的是,叶向高的第七十八名,并非全国七十八名,而是南卷第七十八名。



    明代的进士,并不是全国统一录取,而是按照地域,分配名额,具体分为三个区域,南、北、中,录取比例各有不同。



    所谓南,就是淮河以南各省,比例为55%。北,就是淮河以北,比例为35%。而中,是指云贵川三省,以及凤阳,比例为10%

                                                                              

    具体说来是这么个意思,好比朝廷今年要招一百个进士,那么分配到各地,就是南部五十五人,北部三十五人,中部十人。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南部人,在考试中考到了南部第五十六名,哪怕你成绩再好,文章写得比北部第一名还好,你也没法录取。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31#
发表于 2008-4-14 22:50:19 |只看该作者
[1364]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规定,从二百多年前,朱元璋登基时,就开始执行了,起因是一件非常血腥的政治案件——南北榜案件。这个案件是笔糊涂账,大体意思是一次考试,南方的举人考得很好,好到北方没几个能录取的,于是有人不服气,说是考官舞弊,事情闹得很大,搞到老朱那里,他老人家是个实在人,也不争论啥,大笔一挥就干掉了上百人。



    可干完后,事情还得解决,因为实际情况是,当年的北方教学质量确实不如南方,你把人杀光了也没辙。无奈之下,只好设定南北榜,谁都别争了,就看你生在哪里,南方算你倒霉,北方算你运气。



    到明宣宗时期,事情又变了,因为云贵川一带算是南方,可在当年是蛮荒之地,别说读书,混碗饭吃都不容易,要和南方江浙那拨人对着考,就算是绝户。于是皇帝下令,把此地列为中部,作为特区,而凤阳,因为是朱元璋的老家,还特别穷,特事特办,也给列了进去。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基础不同,底子不同,在考试上,你想一夜之间人类大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这套理论还在用。我管这个,叫考试地理决定论。



    这套理论很残酷,也很真实,主要是玩机率,看你在哪投胎。



    比如你要是生在山东、江苏、湖北之类的地方,就真是阿弥陀佛了,这些地方经常盘踞着一群读书不要命的家伙,据我所知,有些“乡镇中学”(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学生,高二就去高考(不记成绩),大都能考六百多分(七百五十分满分),美其名曰:锻炼素质,明年上阵。



    每念及此,不禁胆战心惊,跟这帮人做邻居的结果是:如果想上北大,六百多分,只是个起步价。



    应该说,现在还是有所进步的,逼急还能玩点阴招,比如说……更改户口。



    不幸的是,明代的叶向高先生没法玩这招,作为南卷的佼佼者,他有很多对手,其中的一个,叫做吴龙徴。



    这位吴先生,也是福建人,但他比其他对手厉害得多,因为他的后台叫沈一贯。



    按沈一贯的想法,这个人应该是第一,然后进入朝廷,成为他的帮手,可是叶向高的出现,却打乱了沈一贯的部署。



    于是,沈一贯准备让叶向高落榜,至少也不能让他名列前茅。



    而且他认定,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就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



    但是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因为一个更牛的人出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2
精华
3
2532#
发表于 2008-4-16 16:06:44 |只看该作者

1365

主考官固然大,可再大,也大不过首辅。



    叶向高虽然没有关系,却有实力。文章写得实在太好,好到其他考官不服气,把这事捅给了申时行,申大人一看,也高兴得不行,把沈一贯叫过去,说这是个人才,必定录取!



    这回沈大人郁闷了,大老板出面了,要不给叶向高饭碗,自己的饭碗也难保,但他终究是不服气的,于是最终结果如下:



    叶向高,录取,名列二甲第十二名。



    这是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结果,因为若要整人,大可把叶向高同志打发到三甲,就此了事,不给状元,却又给个过得去的名次,实在让人费解。



    告诉你,这里面学问大了。



    叶向高黄了自己的算盘,自然是要教训的。但问题是,这人是申时行保的,申首辅也是个老狐狸,如果要敷衍他,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所以这个面子不但要给,还要给足。而二甲十二名,是最恰当的安排。



    因为根据明代规定,一般说来,二甲十二名的成绩,可以保证入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但这个名次离状元相当远,也不会太风光,恶心下叶向高,的确是刚刚好。



    但不管怎么说,叶向高还是顺顺当当地踏上了仕途。此后的一切都很顺利,直到十五年后。



    万历二十六年(1598),就在这一年,叶向高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因为他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时皇长子朱常洛已经出阁读书,按照规定,应该配备讲官,人选由礼部确定。



    众所周知,虽说朱常洛不受待见,但按目前形势,登基即位是迟早的事,只要拉住这个靠山,自然不愁前程。所以消息一出,大家走关系拉亲戚,只求能混到这份差事。



    叶向高走不走后门我不敢说,运气好是肯定的,因为决定人选的礼部侍郎郭正域,是他的老朋友。



    名单定了,报到了内阁,内阁压住了,因为内阁里有沈一贯。



    沈一贯是个比较一贯的人,十五年前那档子事,他一直记在心里,讲官这事是张位负责,但沈大人看到叶向高的名字,便心急火燎跑去高声大呼:



    “闽人岂可作讲官?!”



    这句话是有来由的,在明代,福建一向被视为不开化地带,沈一贯拿地域问题说事,相当阴险。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2
精华
3
2533#
发表于 2008-4-16 16:07:19 |只看该作者

1366

张位却不买账,他也不管你沈一贯和叶向高有什么恩怨,这人我看上了,就要用!



    于是,在沈一贯的磨牙声中,叶向高正式上任。



    叶讲官不负众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在教书的同时,和太子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根据种种史料反映,叶先生应该是个相当灵活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广交了不少朋友,比如顾宪成,比如赵南星。



    老板有了,朋友有了,地位也有了,万事俱备,要登上拿最高的舞台,只欠一阵东风。



    一年后,风来了,却是暴风。



    万历二十七年(1601),首辅赵志皋回家了,虽然没死,也没退,但事情是不管了,张位也走了,内阁,只剩下了沈一贯。



    缺了人就要补,于是叶向高的机会又来了。



    顾宪成是他的朋友,朱常洛是他的朋友,他所欠缺的,只是一个位置。



    他被提名了,最终却未能入阁,因为内阁,只剩下了沈一贯。



    麻烦远未结束,内阁首辅沈一贯大人终于可以报当年的一箭之仇了,不久后,叶向高被调出京城,到南京担任礼部右侍郎。



    南京礼部主要工作,除了养老就是养老,这就是四十岁的叶向高的新岗位,在这里,他还要呆很久。



    很久是多久?十年。



    这十年之中,朝廷里很热闹,册立太子、妖书案,搞得轰轰烈烈。而叶向高这边,却是太平无事。



    整整十年,无人理,无人问,甚至也无人骂、无人整。



    叶向高过得很太平,也过得很惨,惨就惨在连整他的人都没有。



    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最痛苦的惩罚不是免职、不是罢官,而是遗忘。



    叶向高,已经被彻底遗忘了。



    一个前程似锦的政治家,在政治生涯的黄金时刻,被冷漠地抛弃,对叶向高而言,这十年中的每一天,全都是痛苦的挣扎。



    但十余年之后,他将感谢沈一贯给予他的痛苦经历,要想在这个冷酷的地方生存下去,同党是不够的,后台也是不够的,必须亲身经历残酷的考验和磨砺,才能在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首辅,在不久的未来,他将超越赵志皋、张位、甚至申时行、王锡爵。他的名字将比这些人更为响亮夺目。



    因为一个极为可怕的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而他,将是唯一能与之抗衡的人。这个人,叫做魏忠贤。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34#
发表于 2008-4-16 23:20:04 |只看该作者
[1367]


    万历三十五年(1607),沈一贯终于走了,年底,叶向高终于来了。



    但沈一贯的一切,都留了下来,包括他的组织,他的势力,以及他的仇恨。



    所以刘廷元、胡士相也好,疯子张差也罢,甚至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根本就不要紧。



    梃击,不过是一个傻子的愚蠢举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能够打倒什么,得到什么。



    东林党的方针很明确,拥立朱常洛,并借梃击案打击对手,掌控政权。



    所以浙党的方针是,平息梃击案,了结此事。



    而王之寀,是一个找麻烦的人。



    这才是梃击案件的真相。



    对了,还忘了一件事:虽然没有迹象显示王之寀和东林党有直接联系,但此后东林党敌人列出的两大名单(点将录、朋党录)中,他都名列前茅。



    再审



    王之寀并不简单,事实上,是很不简单。



    当他发现自己的上司胡士相有问题时,并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去找了另一个人——张问达。



    张问达,字德允,时任刑部右侍郎,署部事。



    所谓刑部右侍郎、署部事,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刑部常务副部长。也就是说,他是胡士相的上司。



    张问达的派系并不清晰,但清晰的是,对于胡士相和稀泥的做法,他非常不满。接到王之寀的报告后,他当即下令,由刑部七位官员会审张差。



    这是个有趣的组合,七人之中,既有胡士相,也有王之寀,可以听取双方意见,又不怕人捣鬼,而且七个人审讯,可以少数服从多数。



    想法没错,做法错了。因为张问达远远低估了浙党的实力。



    在七个主审官中,胡士相并不孤单,大体说来,七人之中,支持胡士相,有三个人,支持王之寀的,有两个。



    于是,审讯出现了戏剧化的场景。



    张差恢复了理智,经历了王之寀的突审和反复,现在的张差,已经不再是个疯子,他看上去,十分平静。



    主审官陆梦龙发问:



    “你为什么认识路?”



    这是个关键的问题,一个平民怎样来到京城,又怎样入宫,秘密就隐藏在答案背后。



    顺便说明一下:陆梦龙,是王之寀派。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等待,没有反复,他们很快就听到了这个关键的答案:



    “我是蓟州人,如果没有人指引,怎么进得去?”



    此言一出,事情已然无可隐瞒。



    再问:



    “谁指引你的?”



    答:



    “庞老公,刘老公。”



    完了,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35#
发表于 2008-4-16 23:20:48 |只看该作者
[1368]


    虽然张差没有说出这两个人的名字,但大家的人心中,都已经有了确切的答案。



    庞老公,叫做庞保,刘老公,叫做刘成。



    大家之所以知道答案,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份很特殊——他们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



    陆梦龙呆住了,他知道答案,也曾经想过无数次,却没有想到,会如此轻易地得到。



    就在他惊愕的那一瞬间,张差又说出了更让人吃惊的话:



    “我认识他们三年了,他们还给过我一个金壶,一个银壶。”(予我金银壶各一)



    陆梦龙这才明白,之前王之寀得到的口供也是假的,真相刚刚开始!



    他立即厉声追问道:



    “为什么(要给你)?!”



    回答干净利落,三个字:



    “打小爷!”



    声音不大,如五雷轰顶。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所谓小爷,就是太子爷朱常洛。



    现场顿时大乱,公堂吵作一团,交头接耳,而此时,一件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作为案件的主审官,胡士相突然拍案而起,大喝一声:



    “不能再问了!”



    这一下大家又懵了,张差招供,您激动啥?



    但他的三位同党当即反应过来,立刻站起身,表示审讯不可继续,应立即结束。



    七人之中,四对三,审讯只能终止。



    但形势已不可逆转,王之寀、陆梦龙立即将案件情况报告给张问达,张侍郎十分震惊。



    与此同时,张差的口供开始在朝廷内外流传,舆论大哗,很多人纷纷上书,要求严查此案。



    郑贵妃慌了,天天跑到万历那里去哭,但此时,局势已无法挽回。



    然而,此刻压力最大的人并不是她,而是张问达,作为案件的主办人,他很清楚,此案背后,是两股政治力量的死磕,还搭上太子、贵妃、皇帝,没一个省油的灯。



    案子如果审下去,审出郑贵妃来,就得罪了皇帝,可要不审,群众那里没法交代,还会得罪东林、太子,小小的刑部右侍郎,这拨人里随便出来一个,就能把自己整死。



    总而言之,不能审,又不能不审。



    无奈之下,他抓耳挠腮,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36#
发表于 2008-4-19 23:29:18 |只看该作者
[1369]


    在明代的司法审讯中,档次最高的就是三法司会审,但最隆重的,叫做十三司会审。



    明代的六部,长官为尚书、侍郎,部下设司,长官为郎中、员外郎,一般说来是四个司,比如吏部、兵部、工部、礼部都是四个司,分管四大业务,而刑部,却有十三个司。



    这十三个司,分别是由明朝的十三个省命名,比如胡士相,就是山东司的郎中,审个案子,竟然把十三个司的郎中全都找来,真是煞费苦心。



    此即所谓集体负责制,也就是集体不负责,张问达先生水平的确高,看准了法不责众,不愿意独自背黑锅,毅然决定把大家拉下水。



    大家倒没意见,反正十三个人,人多好办事,打板子也轻点。



    可到审讯那天,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



    除了问话的十三位郎中外,王之寀还带了一批人来旁听,加上看热闹的,足有二十多人,人潮汹涌,搞得跟菜市场一样。



    这次张差真的疯了,估计是看到这么多人,心有点慌,主审官还没问,他就说了,还说得特别彻底,不但交代了庞老公就是庞保,刘老公就是刘成,还爆出了一个惊人的内幕:



    按张差的说法,他绝非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同伙,包括所谓马三舅、李外父,姐夫孔道等人,是货真价实的团伙作案。



    精彩的还没完,在审讯的最后,张差一鼓作气,说出了此案中最大的秘密:红封教。



    红封教,是个邪教,具体组织结构不详,据张差同志讲,组织头领有三十六号人,他作案,就是受此组织指使。



    一般说来,凑齐了三十六个头领,就该去当强盗了,这话似乎太不靠谱,但经事后查证,确有其事,刑部官员们再一查,就不敢查了,因为他们意外发现,红封教的起源地,就是郑贵妃的老家。



    而据某些史料反映,郑贵妃和郑国泰,就是红封教的后台。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因为和同时期的白莲教相比,这个红封教发展多年,却发展到无人知晓,有如此成就,也就是郑贵妃这类脑袋缺根弦的人才干得出来。



    张差确实实在,可这一来,就害苦了浙党的同胞们,审案时丑态百出,比如胡士相先生,负责做笔录,听着听着写不下去了,就把笔一丢了事,还有几位浙党郎中,眼看这事越闹越大,竟然在堂上大呼一声:



    “你自己认了吧,不要涉及无辜!”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37#
发表于 2008-4-19 23:29:43 |只看该作者
[1370]


    但总的说来,浙党还是比较识相的,眼看是烂摊子,索性不管了,同意如实上报。



    上报的同时,刑部还派出两拨人,一拨去找那几位马三舅、李外父,孔道姐夫,另一拨去皇宫,找庞保、刘成。



    于是郑贵妃又开始哭了,几十年来的保留剧目,屡试不爽,可这一次,万历却对她说:



    “我帮不了你了。”



    这是明摆着的,张差招供了,他的那帮外父、姐夫一落网,再加上你自己的太监,你还怎么跑?



    但老婆出事,不管也是不行的,于是万历告诉郑贵妃,而今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能救她,而这个人不是自己。



    “唯有太子出面,方可了解此事。”



    还有句更让人难受的话:



    “这事我不管,你要亲自去求他。”



    郑贵妃又哭了,但这次万历没有理她。



    于是不可一世的郑贵妃收起了眼泪,来到了宿敌的寝宫。



    事实证明,郑小姐装起孙子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进去看到太子,一句不说就跪,太子也客气,马上回跪,双方爬起来后,郑贵妃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说,我真没想过要害你,那都是误会。



    太子也不含糊,反应很快,一边做垂泪状(真哭是个技术活),一边说,我明白,这都是外人挑拨,事情是张差自己干的,我不会误会。



    然后他叫来了自己的贴身太监王安,让他当即拟文,表明自己的态度。随即,双方回顾了彼此间长达几十年的传统友谊,表示今后要加强沟通,共同进步,事情就此圆满结束。



    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史料,其主题意境是,郑贵妃很狡诈,朱常洛很老实,性格合理,叙述自然,所以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我发现了另一段史料,一段截然不同的史料:



    开头是相同的,郑贵妃去向万历哭诉,万历说自己没办法,但接下来,事情出现变化——他去找了王皇后。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举动,因为皇后没有帮派,还有威望,找她商量是再合适不过了。



    皇后的回答也直截了当:



     “此事我也无法,必须找太子面谈。”



    很快,老实太子来了,但他给出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此事必有主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38#
发表于 2008-4-19 23:30:50 |只看该作者
[1371]


    这句话一出来,明神宗脸色就变了,郑贵妃更是激动异常,伸个指头出来,对天大呼:



    “如果这事是我干的,我就全家死光!(奴家赤族)”



    这句话说得实在太绝,于是皇帝也吼了一句:



    “这是我的大事,你全家死光又如何?!(稀罕汝家)”



    贵妃发火了,皇帝也发火了,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浇灭了所有人的激情:



    “我看,这件事情就是张差自己干的。”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太子朱常洛。虽然几秒钟之前,他还曾信誓旦旦地要求追查幕后真凶。



    于是大家都满意了,为彻底平息事端,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二十八日,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先生终于露面了。他召来了内阁大臣、文武百官,以及自己的太子,皇孙,当众训话,大致意思是:自己和太子关系很好,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少来瞎搅和,此案是张差所为,把他干掉了事,就此定案,谁都别再折腾。



    太子的表现也很好,当众抒发父子深情,给这出闹剧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十几天后,庞保和刘成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刑部大牢里,就杀人灭口而言,干得也还算相当利落。



    轰动天下的疯子袭击太子事件就此结束,史称明宫三大案之“梃击”。



    梃击是一起复杂的政治案件,争议极大,有很多疑点,包括幕后主使人的真实身份。



    因为郑贵妃要想刺杀太子,就算找不到绝顶高手,到天桥附近找个把卖狗皮膏药的,应该也不是问题,选来选去就找了个张差,啥功夫没有,还养了他三年。这且不论,动手时连把菜刀都没有,拿根木棍闯进宫,就想打死太子,相当无聊。



    所以有些人认为,梃击案是朝廷某些党派所为,希望混水摸鱼,借机闹事,甚至有人推测此事与太子有关。因为这事过于扯淡,郑贵妃不傻,绝不会这么干。



    但我的看法是,这事是郑贵妃干的,因为她的智商,就是傻子水平。



    对于梃击案,许多史书的评价大都千篇一律,郑贵妃狡猾,万历昏庸,太子老实,最后老实的太子在正义的东林官员支持下,战胜了狡猾的郑贵妃。



    这都是蒙人的。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郑贵妃是个蠢人,万历老奸巨滑,太子也相当会来事,而东林官员们,似乎也不是那么单纯。
[1372]


    所以事实的真相应该是,一个蠢人办了件蠢事,被一群想挑事的人利用,结果被老滑头万历镇了下来,仅此而已。



    之所以详细介绍此事,是因为我要告诉你: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你将逐渐发现,许多你曾无比熟悉的人,其实十分陌生,许多你曾坚信的事实,其实十分虚伪,而这,不过是个开头。



    以上,就是万历同志执政四十余年的大致成就,具体说来,就是斗争、斗争、再斗争。



    先斗倒张居正,再斗争国本、妖书、梃击,言官、大臣、首辅轮番上阵,一天到晚忙活这些事,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是不怎么管了,山东、山西、河南、江西及大江南北相继告灾,文书送上去,理都不理。而更滑稽的是,最大的受害者不是老百姓,而是官员。



    在万历年间,如果你考上进士,也别高兴,因为考上了,未必有官做。



    一般说来,朝代晚期,总会出现大量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摊派剥削,但我可以很负责地讲,万历年间这个问题很不严重,因为压根就没官。



    老子曾经说过,最好的国家,是老百姓不知道统治者是谁,从某个角度讲,万历同志做到了。



    按照以往制度,六部给事中的名额,应该是五十余人,而都察院的名额,应该是一百余人。可到了万历三十五年,六部给事中只有四个人,而且其中五个部没有都给事中,连个管事的都没有,都察院的十三道御史,竟然只剩下五个人,干几十个人的活,累得要死。



    更要命的是,都察院是监察机构,经常要到全国各地视察,五个人要巡全国十三个省,一年巡到头,连家都回不去,其中最惨的一位兄弟,足足在外巡了六年,才找到个替死鬼,回了京城。



    基层御史只有五个,高层御史却是一个都没有,左都御史、右都御史经常空缺,都察院考勤都没人管,来不来,干不干,全都靠自觉。



    最惨的,还是中央六部,当时的六部,部长副部长加起来,一共只有四个。礼部没有部长,户部只有一个副部长,工部连副部长都没有,只有几个郎中死顶。



    其实候补进士很多,想当官的人也多,可是万历同志就是不批,你能咋办?



    最搞笑的是,即使万历批了,发了委任状,你也当不了官。
[1373]



比如万历三十七年(1609),朝廷实在顶不住了,死磨硬泡,才让万历先生批了几百名官员的上任凭证。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竟然无人上任,再一查才知道,凭证压根就没发。



因为根据规定,发放凭证的是吏部都给事中,可这个职位压根就没人,鬼来发证?



官员倒霉不说,还连累了犯人,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刑部大牢里已经关了上千名犯人,一直没人管,有些小偷小摸的,审下来也就是个治安处罚,却被关了好几年,原因很简单,刑部长官退了,又没人接,这事自然无人理。



不过犯人还是应该感到幸运,毕竟管牢房伙食的人还在。



当官很难,辞官也难,你今天上完班,说明天我不干了,谁都不拦你,但要等你的辞职报告批下来,估计也得等个几年。如果你等不及了,就这么走也行,没人追究你。



总而言之,万历的这个政府,基本属于无政府,如此看来,他应该属于无政府主义者,思想如此超前,着实不易。



一般说来,史料写到这段,总是奋笔疾书,痛斥万历昏庸腐朽,政府实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在我看来,持这种看法的,不是装蒜,就是无知。



因为事实绝非如此。万历年间,恰恰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兴盛于此。



而老百姓的生活,那真是滋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明初的时候,出去逛要村里开介绍信,未经许可乱转,抓住就是充军。万历年间,别说介绍信,连户口(黄册)都不要了,你要有本事,跑到美国都没人管你。



至于日常活动,那就更不用说了,许多地方衙门里压根就没官,也没人收苛捐杂税,贪污受贿,许多农民涌入城市打工,成为明代的农民工。



这帮人也很自由,今天给你干几天,明天给他干几天,雇主大都是江浙一带的老板,虽说也有些不厚道的老板拖欠民工工资,但大体而言,还算是守规矩。



久而久之,城市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市民,明代著名的市民文化由此而起,而最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文化读物,就是《金瓶梅》、三言等等。

[1374]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些书籍大都含有封建糟粕,应该限制传播,至少也要写个此处划掉多少字之类的说明,但当时连政府都没人管,哪有人理这个,什么足本善本满天飘,肆无忌惮。



穿衣服也没谱,朱元璋那时候,衣服的材料、颜色,都要按身份定,身份不到就不能穿,穿了就要打屁股,现在是没人管了,想穿什么穿什么,还逐渐出现了性别混装,也就是男人穿女装,涂脂抹粉,搞女性化(不是太监),公然招摇过市,还大受欢迎。



穿女装还好,而更耸人听闻的是,经常有些人(不是个把),什么都没穿,光着身子在市面上走来走去,即所谓裸奔。刚奔的时候还有人喊,奔久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至于思想,那更是没法说,由于王守仁的心学大量传播,特别是最为激进的泰州学派,狂得没边,什么孔子孟子,三纲五常,那都是“放屁”、“假道学”,总而言之,打倒一切权威,藐视一切准则。



封建礼教也彻底废了,性解放潮流席卷全国,按照“二拍”的说法,女人离异再嫁,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青楼妓院如雨后春笋,艳情小说极其流行,涌现了许多优秀作者和忠实读者群。今天流传下来的所谓明代艳情文学,大都是那时的产物。



说到这个份上,我也无话可说了。



自然经济,这是纯粹的自然经济。



万历年间的真相大抵如此,一个政治纷乱,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生机勃勃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终究被毁灭了。



毁灭的起因,是一个人。这人的名字,叫李成梁。



不世之功臣



李成梁,是一个猛人,还不是一般的猛。



他出生于嘉靖五年(1526),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算是高级军官,可到他这辈,混得相当差劲,家里能卖的都卖了,非常穷,穷得连进京继承官职的路费都没有。



他本人也混得很差,直到四十岁,还是个穷秀才。后来找人借钱,好歹凑了个数(继承官职,是要行贿的),这才捞到官位,还真不是一般的惨。



但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的辽东很乱,虽然俺答部落改行做了生意,不抢了,但其他部落看俺答发了财,自己又没份,更不消停,一窝蜂地来抢,什么插汉部、泰宁部、朵颜部、王杲部,乱得一塌糊涂,乱到十年之内,竟然有三位明朝大将战死。



然后李成梁来了,然后一切都解决了。

-------------------------------------

                              休息一天



各位朋友:

    大家好。明日休息一天。望谅

                                     当年明月

                                            2008年4月19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1390
注册时间
2003-2-26
帖子
17862
精华
3
2539#
发表于 2008-4-21 09:59:23 |只看该作者
看来,万历年间官员最苦,百姓最幸福
我的梦中情人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最年轻版主

UID
36678
注册时间
2004-4-30
帖子
44669
精华
12
2540#
发表于 2008-4-21 13:12:56 |只看该作者
太有才了。。。。。
爱多美丽 充满香气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