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so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篇连载]明朝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1#
发表于 2008-5-17 21:29:31 |只看该作者
[1407]



朱常洛就此成为了皇帝,但杨涟并没有因此获得封赏,他依然是一个不起眼的给事中。不过,这对于杨先生而言,实在是个无所谓的事。



他平静地回到暗处,继续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他很清楚,真正的斗争刚刚开始。



事情正如他所料,蒙古崔大夫开了泻药,皇帝陛下拉得七荤八素,郑贵妃到处活动,李选侍经常串门。



当这一切被组合起来的时候,那个无比险恶的阴谋已然暴露无遗。



形势十分危急,不能再等待了。



杨涟决定采取行动,然而现实很残酷:他的朋友虽然多,却很弱小,他的敌人虽然少,却很强大。



周嘉谟、刘一璟、韩爌这拨人,级别固然很高,但毕竟刚上来,能量不大,而郑贵妃在宫里几十年,根基极深,一手拉着李选侍,一手抓着皇长子,屁股还拼命往皇太后的位置上凑。



按照规定,她应该住进慈宁宫,可这女人脸皮相当厚,死赖在干清宫不走,看样子是打算长住。



因为干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可以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一旦光宗同志有啥三长两短,她必定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那时,一切都将无可挽回。



而要阻止这一切,杨涟必须做到两件事情:首先,他要把郑贵妃赶出干清宫;其次,他要把郑贵妃当太后的事情彻底搅黄。



这就是说,先要逼郑老寡妇搬家,再把万历同志临死前封皇后的许诺当放屁,把郑贵妃翘首企盼的申请拿去垫桌脚。



杨涟先生的职务,是七品兵科给事中,不是皇帝。



事实上,连皇帝本人也办不了,光宗同志明明不喜欢郑贵妃,明明不想给她名分,也没法拍桌子让她滚。



这就是七品芝麻官杨涟的任务,一个绝对、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



但是他完成了,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他的计划是,让郑贵妃自己搬出去,自己撤回当皇太后的申请。



这是一个看上去绝不可能的方案,却是唯一可能的方案。因为杨涟已经发现,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要伸出手指,轻轻地点一下,就够了。



这个弱点有个名字,叫做郑养性。



郑养性,是郑贵妃哥哥郑国泰的儿子,郑国泰死后,他成为了郑贵妃在朝廷中的联系人,平日十分嚣张。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2#
发表于 2008-5-17 21:31:11 |只看该作者
[1408]



然而杨涟决定,从这个人入手,因为经过细致的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个外强中干,性格软弱的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六日。杨涟直接找到了郑养性,和他一同前去的,还有周嘉谟等人。



一大帮子人上门,看架势很像逼宫,而事实上,确实是逼宫。



进门也不讲客套,周嘉谟开口就骂:



“你的姑母(指郑贵妃)把持后宫多年,之前争国本十几年,全都是因为她,现在竟然还要封皇太后,赖在乾清宫不走,还给皇上奉送美女,到底有什么企图?!”



刚开始时,郑养性还不服气,偶尔回几句嘴,可这帮人都是职业选手,骂仗的业务十分精湛,说着说着,郑养性有点扛不住了。



白脸唱完了,接下来是红脸:



“其实你的姑母应该也没别的意思,不过是想守个富贵,现在朝中的大臣都在这里,你要听我们的话,这事就包在我们身上。”



红脸完了,又是唱白脸:



“要是不听我们的话,总想封太后,不会有人帮你,你总说没这想法,既然没这想法,就早避嫌疑!”



最狠的,是最后一句:



“如此下去,别说富贵,身家性命能否保得住,都未可知!”



郑养性彻底崩溃了。眼前的这些人,听到的这些话,已经打乱了他的思维。于是,他去找了郑贵妃。



其实就时局而言,郑贵妃依然占据着优势,她有同党,有帮手,如果赖着不走,谁也拿她没办法。什么富贵、性命,这帮闹事的书呆子,也就能瞎嚷嚷几句而已。



然而关键时刻,郑贵妃不负白痴之名,再次显露她的蠢人本色,在慌乱的外甥面前,她也慌乱了。



经过权衡利弊,她终于做出了决定:搬出乾清宫,不再要求当皇太后。



至此,曾经叱诧风云的郑贵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位大妈费劲心机,折腾了三十多年,却啥也没折腾出来。此后,她再也没能翻过身来。



这个看似无比强大的对手,就这样,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但在杨涟看来,这还不够,于是三天之后,他把目标对准了另一个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九日,杨涟上书,痛斥皇帝。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3#
发表于 2008-5-17 21:31:44 |只看该作者
[1409]



杨先生实在太纯粹,在他心中,江山社稷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他看来,郑大妈固然可恶,崔大夫固然可恨,但最该谴责的,是皇帝。



明知美女不应该收,你还要收,明知春药不能多吃,你还要吃,明知有太医看病,你还要找太监,不是脑袋有病吧。



基于愤怒,他呈上了那封改变他命运的奏疏。



在这封奏疏里,他先谴责了蒙古大夫崔文升,说他啥也不懂就敢乱来,然后笔锋一转,对皇帝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勤劳工作,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必须说明的是,杨先生不是在拍马屁,他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因为在文中,他先暗示皇帝大人忙的不是什么正经工作,然后痛骂崔文升,说他如何没有水平,不懂医术。最后再转回来:就这么个人,但您还是吃他的药。



这意思是说,崔大夫已经够没水平了,您比他还要差。



所以这奏疏刚送上去,内阁就放出话来,杨先生是没有好下场的。



三天后,这个预言得到了印证。



明光宗突然派人下令,召见几位大臣,这些人包括方从哲、周嘉谟、孙如游,当然,还有杨涟。此外,他还命令,锦衣卫同时进宫,听候指示。



命令一下来,大家就认定,杨涟要完蛋了。



因为在这拨人里,方从哲是首辅,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孙如游是礼部尚书,全都是部级干部,只有杨涟先生,是七品给事中。



而且会见大臣的时候,召集锦衣卫,只有一种可能——收拾他。



由于之前的举动,杨涟知名度大增,大家钦佩他的人品,就去找方从哲,让他帮忙求个情。



方从哲倒也是个老好人,找到杨涟,告诉他,等会进宫的时候,你态度积极点,给皇上磕个头,认个错,这事就算过去了。



但是杨涟的回答,差点没让他一口气背过去:



“死就死(死即死耳),我犯了什么错?!”



旁边的周嘉谟连忙打圆场:



“方先生(方从哲)是好意。”



可到杨先生这里,好意也不好使:



“知道是好意,怕我被人打死,要得了伤寒,几天不出汗,也就死了,死有什么可怕!但要我认错,绝无可能!”



就这样,杨涟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宫,虽然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锦衣卫的大棍。


可是他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4#
发表于 2008-5-17 21:32:03 |只看该作者
[1410]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和颜悦色说了这样一句话



“国家的事情,全靠你们尽心为我分忧了。”



虽然称呼是复数,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只看着杨涟。



这之后,他讲了许多事情,从儿子到老婆,再到郑贵妃,最后,他下达了两条命令:



一、        赶走崔文升。

二、        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谕令。



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听从了杨涟的建议,毫无条件,毫无抱怨。



当然,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个顺理成章的安排。



但他绝不会想到,他这个无意间的举动,将对历史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因为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心中的想法。



从这一刻起,杨涟已下定了决心——以死相报。



一直以来,他都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他很活跃,很有抱负,声望也很高,他终究只是小人物。



然而眼前的这个人,这个统治天下的皇帝,却毫无保留地尊重,并认可了自己的情感、抱负,以及纯粹。



所以他决定,以死相报,致死不休。



这种行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报答。



它起源于一个无可争议,无可辩驳的真理:



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天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明光宗活在世上的时间,还有十天。



这是晚明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十天。一场更为狠毒的阴谋,即将上演。



八月二十三日



内阁大学士刘一璟、韩旷照常到内阁上班,在内阁里,他们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时任鸿胪寺丞,他来这里的目的,是要进献“仙丹”。



此时首辅方从哲也在场,他对这玩意兴趣不大,毕竟皇帝刚吃错药,再乱来,这个黑锅就背不起了。



刘一璟和韩旷更是深恶痛绝,但也没怎么较真,直接把这人打发走了。



很明显,这是一件小事,而小事是不应该过多关注的。



但某些时候,这个理论是不可靠的。



两天后,八月二十五日



明光宗下旨,召见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朝廷重臣,此外,他特意叫上了杨涟。



对此,所有的人都很纳闷。



更让人纳闷的是,此后直至临终,他召开的每一次会议,都叫上杨涟,毫无理由,也毫无必要。或许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叫杨涟的人,非常之重要。



他的直觉非常之准。

------------------------

通知

各位网友:周末休息两天.下周一恢复更新.

                            当年明月

                                   2008年5月16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585#
发表于 2008-5-19 18:36:40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怎么就那么短命呢?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6#
发表于 2008-5-22 22:22:28 |只看该作者
[1411]



此时的光宗,已经是奄奄一息,所以,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定,今天的会议,将要讨论的,是关乎国家社稷的重要问题。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内阁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老婆。



光宗同志的意思是,自己的后妃李选侍,现在只有一个女儿,伺候自己那么多年,太不容易,考虑给她升官,封皇贵妃。



此外,他还把皇长子朱由校领了出来,告诉诸位大人,这孩子的母亲也没了,以后,就让李选侍照料他。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明明您都没几天蹦头了,趁着脑袋还管用,赶紧干点实事,拟份遗嘱,哪怕找口好棺材,总算有个准备。竟然还想着老婆的名分,实在令人叹服。



在现场的人们看来,这是一个尊重妇女,至死不渝的模范丈夫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八月二十六日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明光宗再次下旨,召开内阁会议,与会人员包括内阁大臣及各部部长,当然还有杨涟。



会议与昨天一样,开得十分莫名其妙。这位皇帝陛下把人叫进来,竟然先拉一通家常,又把朱由校拉进来,说我儿子年纪还小,你们要多照顾等等。



这么东拉西扯,足足扯了半个时辰(一个小时),皇上也扯累了,正当大家认为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扯淡又开始了。



如昨天一样,光宗再次提出,要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大家这才明白,扯来扯去不就是这件事吗?



礼部尚书孙如游当即表示,如果您同意,那就办了吧(亦无不可)。



然而就在此时,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人突然闯了进来,公然打断了会议,并在皇帝、内阁、六部尚书的面前,拉走了皇长子朱由校。



这个人,就是李选侍。



所有人都懵了,没有人去阻拦,也没有人去制止。原因很简单,这位李选侍毕竟是皇帝的老婆,皇帝大人都不管,谁去管。



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很快,他们就听见了严厉的斥责声,李选侍的斥责声,她斥责的,是皇帝的长子。



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场面出现了。


大明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被一个女人公然拉走,当众责骂,而皇帝,首辅、各部尚书,全部毫无反应,放任这一切的发生。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7#
发表于 2008-5-22 22:22:49 |只看该作者
[1412]



所有的人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那个女人的责骂,直到骂声结束为止。



然后,尚未成年的朱由校走了出来,他带着极不情愿的表情,走到了父亲的身边,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要封皇后!”



谜团就此解开,莫名其妙的会议,东拉西扯的交谈,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胁迫。



开会是被胁迫的,闲扯是被胁迫的,一个奄奄一息的丈夫,一个年纪幼小的孩子,要不胁迫一把,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李选侍很有自信,因为她很清楚,这个软弱的丈夫不敢拒绝她的要求。



现在,她距离自己的皇后宝座,只差一步。



但是这一步,到死都没迈过去。



因为就在皇长子刚说出那四个字的时候,另一个声音随即响起:

“皇上要封皇贵妃,臣必定会尽快办理!”



说这句话的人,是礼部尚书孙如游。



李选侍太过天真了,和朝廷里这帮老油条比起来,她也就算个学龄前儿童。



孙尚书可谓聪明绝顶,一看情形不对,知道皇上顶不住了,果断出手,只用了一句话,就把皇后变成皇贵妃。



光宗同志也很机灵,马上连声回应:好,就这么办。



李小姐的皇后梦想就此断送,但她是不会放弃的,因为她很清楚,在自己的手中,还有一张王牌——皇长子。



只要那个奄奄一息的人彻底死去,一切都将尽在掌握。



但她并不知道,此时,一双眼睛已经死死地盯住了她。



杨涟已经确定,眼前这个飞扬跋扈的女人,不久之后,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敌人。而在此之前,必须做好准备。





八月二十九日



此前的三天里,光宗的身体丝毫不见好转,于是在这一天,他再次召见了首辅方从哲等朝廷重臣。



光宗同志这次很清醒,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寿木如何?寝地如何?



寿木就是棺材,寝地就是坟,这就算是交代后事了。



可是方从哲老先生不知是不是老了,有点犯糊涂,张口就是一大串,什么你爹的坟好、棺材好请你放心之类的话。



光宗同志估计也是哭笑不得,只好拿手指着自己,说了一句:



是我的(朕之寿宫)。



方首辅狼狈不堪,可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就听到了皇帝陛下的第二个问题:



“听说有个鸿胪寺的医官进献金丹,他在何处?”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8#
发表于 2008-5-26 20:53:28 |只看该作者
[1413]



    对于这个问题,方从哲并未多想,便说出了自己的回答:



    “这个人叫李可灼,他说自己有仙丹,我们没敢轻信。



    他实在应该多想想的。



    因为金丹不等于仙丹,轻信不等于不信。



    正是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导致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好吧,召他进来。”



    于是,李可灼进入了大殿,他见到了皇帝,他为皇帝号脉,他为皇帝诊断,最后,他拿出了仙丹。



    仙丹的名字,叫做红丸。



    此时,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九日上午,明光宗服下了红丸。



    他的感觉很好。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吃了红丸后,浑身舒畅,且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思进饮膳)。



    消息传来,宫外焦急等待的大臣们十分高兴,欢呼雀跃。



    皇帝也很高兴,于是,几个时辰后,为巩固疗效,他再次服下了红丸。



    下午,劳苦功高的李可灼离开了皇宫,在宫外,他遇见了等待在那里的内阁首辅方从哲。



    方从哲对他说:



   “你的药很有效,赏银五十两。”



    李可灼高兴地走了,但他并没有领到这笔赏银。



    方从哲以及当天参与会议的人都留下了,他们住在了内阁,因为他们相信,明天,身体好转的皇帝将再次召见他们。



    六个时辰之后



    凌晨,住在内阁的大臣们突然接到了太监传达的谕令:



    即刻入宫觐见。



    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当他们尚未赶到的时候,就已得到了第二个消息——皇上驾崩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一,明光宗在宫中逝世,享年三十九,享位一月。



    皇帝死了,这十分正常,皇帝吃药,这也很正常,但吃药之后就死了,这就不正常了。



    明宫三大案之“红丸案”,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人知道,所谓的红丸,到底是什么药,也没有人知道,在死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89#
发表于 2008-5-26 20:54:43 |只看该作者
[1414]



    此时向干清宫赶去的人,包括内阁大臣、各部长官,共计十三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打算,因为皇帝死了,官位、利益、权力,一切的一切都将改变。



   只有一个人例外。



    杨涟十分悲痛,因为那个赏识他的人,已经死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此时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



    查出案件的真相,找出幕后的黑手,揭露恶毒的阴谋,让正义得以实现,让死去的人得以瞑目。



    这就是杨涟的决心。



    但此时,杨涟即将面对的,却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棘手的问题。



    虽然大家都住在内阁,同时听到消息,毕竟年纪不同,体力不同,比如内阁的几位大人,方从哲老先生都七十多了,刘一璟、韩旷年纪也不小,反应慢点、到得晚点十分正常。



    所以首先到达干清宫的,只有六部的部长、都察院左都御史,当然还有杨涟。



    这几个人已经知道了皇帝去世的消息,既然人死了,那就不用急了,就应该考虑尊重领导了,所以他们决定,等方首辅到来再进去。



    进不了宫,眼泪储备还不能用,而且大清早的,天都没亮,反正是等人,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他们开始商讨善后事宜。



    继承皇位的,自然是皇长子朱由校了,但问题是,他的父亲死了,母亲也死了,而且年纪这么小,宫里没有人照顾,怎么办呢?



    于是,礼部尚书孙如游、吏部尚书周嘉谟、左都御史张问达提出:把朱由校交给李选侍。



    这个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事实上,反对者只有一个。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这个唯一反对者的声音:



    “万万不可!”



    其实就官职和资历而言,杨涟没有发言的资格,因为他此时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说难听点,他压根就不该呆在这里。



    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发言,因为他是皇帝临死前指定的召见者,换句话说,他是顾命大臣。



    杨涟十分激动,他告诉所有的人,朱由校很幼稚,如果把他交给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用心不良的女人,一旦被人胁迫,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几句话,彻底唤起了在场朝廷重臣们的记忆,因为就在几天前,他们亲眼目睹了那个凶恶女人的狰狞面目。



    他们同意了杨涟的意见。



    但事实上,皇帝已经死了,未来的继承人,已在李选侍掌握之中。



    所以,杨涟说出了他的计划:



    “入宫之后,立刻寻找皇长子,找到之后,必须马上带出干清宫,脱离李选侍的操纵,大事可成!”



    十三位顾命大臣终于到齐了,在杨涟的带领下,他们走向了干清宫。



    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90#
发表于 2008-5-26 20:55:08 |只看该作者
[1415]



    战斗,从大门口开始



    当十三位顾命大臣走到门口的时候,被拦住了。



    拦住他们的,是几个太监。毫无疑问,这是李选侍的安排。



    皇帝去世的时候,她就在宫内,作为一位智商高于郑贵妃的女性,她的直觉告诉她,即将到来的那些顾命大臣,将彻底毁灭她的野心。



    于是她决定,阻止他们入宫。



    应该说,这个策略是成功的,太监把住大门,好说歹说就不让进,一帮老头加书呆子,不懂什么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深刻道理,只能干瞪眼。



    幸好,里面还有一个敢玩命的:



    “皇上已经驾崩,我们都是顾命大臣,奉命而来!你们是什么东西!竟敢阻拦!且皇长子即将继位,现情况不明,你们关闭宫门,到底想干什么?!”



    对付流氓加文盲,与其靠口,不如靠吼。



    在杨涟的怒吼之下,吃硬不吃软的太监闪开了,顾命大臣们终于见到了已经歇气的皇上。



    接下来是例行程序,猛哭猛磕头,哭完磕完,开始办正事。



    大学士刘一璟首先发问:



    “皇长子呢?他人在哪里?”



    没人理他。



    “快点交出来!”



    还是没人理他。



    李选侍清醒地意识到,她手中最重要的棋子,就是皇长子,只要控制住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她的一切愿望和野心,都将得到满足。



    这一招很绝,绝到杨涟都没办法,宫里这么大,怎么去找,一帮五六十岁的老头,哪有力气玩捉迷藏?



    杨涟焦急万分,毕竟这不是家里,找不着就打地铺,明天接着找,如果今天没戏,明天李选侍一道圣旨下来,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必须找到,现在,马上,必须!



    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一个太监走了过来,在大学士刘一璟的耳边,低声说出了两个字:



    “暖阁。”



    这个太监的名字,叫做王安。



    王安,河北雄县人,四十多年前,他进入皇宫,那时,他的上司叫冯保。



    二十六年前,他得到了新的任命,到一个谁也不愿意去的地方,陪一个谁也不愿意陪的人,这个人就是没人待见,连名分都没有的皇长子朱常洛。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91#
发表于 2008-5-26 20:56:10 |只看该作者
[1416]



    王安是个好人,至少是个识货的人,当朱常洛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他坚定且始终站在了原地,无论是“争国本”,还是“梃击”都竭尽全力,证明了他的忠诚。



    朱常洛成为明光宗之后,他成为了司礼秉笔太监,掌控宫中大权。



    这位仁兄最喜欢的人,是东林党,因为一直以来,东林党都是皇帝陛下的朋友。



    而他最不喜欢的人,就是李选侍,因为这个女人经常欺负后宫的一位王才人,而这位王才人,恰好就是皇长子朱由校的母亲。



    此刻还不下烂药,更待何时?



    刘一璟大怒,大吼一声:



   “谁敢藏匿天子!”



    可是吼完了,就没辙了,因为这毕竟是宫里,人躲在里面,你总不能破门而入去抢人吧。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李选侍心甘情愿地交人,然后送到门口,挥手致意。



    这似乎绝不可能,但是王安说,这是可能的。随后,他进入了暖阁。



    面对李选侍,王安体现出了一个卓越太监的素质,他虽没有抢人的体力,却有骗人的智力。



    他对李选侍说,现在情况特殊,必须让皇长子出面,安排先皇的丧事,安抚大家的情绪,事情一完,人就能回来。



    其实这谎扯得不圆,可是糊弄李选侍是够了。



    她立即叫出了朱由校。



     然而,就在她把人交给王安的那一瞬间,却突然醒悟了过来!她随即拉住了朱由校的衣服,死死拉住,不肯松手。



    王安知道,动粗的时候到了,他决定欺负眼前这个耍赖的女人。因为太监虽说不男不女,可论力气,比李小姐还是要大一些。



    王安一把拉过朱由校,抱起就走,冲出了暖阁。当门外的顾命大臣们看见皇长子的那一刻,他们知道,自己胜利了。



    于是,在先皇的尸体(估计还热着)旁,新任皇帝接受了顾命大臣们的齐声问候:万岁!



    万岁喊完了,就该跑了。



    在人家的地盘上,抢了人家的人,再不跑就是真是傻子了。



    具体逃跑方法是,王安开路,刘一璟拉住朱由校的左手,英国公张维贤拉住朱由校的右手,包括方从哲在内的几个老头走中间,杨涟断后。就这样,朱由校被这群活像绑匪(实际上也是)的朝廷大臣带了出去。



    事情正如所料,当他们刚刚走出干清宫的时候,背后便传来了李选侍尖利的叫喊声:



    “哥儿(指朱由校),回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592#
发表于 2008-5-28 00:45:21 |只看该作者
[1417]



李大姐这嗓子太突然了,虽然没要人命,却把顾命大臣们吓了一跳,他们本来在乾清宫外准备了轿子,正在等轿夫来把皇子抬走,听到声音后,脚一剁,不能再等了!



不等,就只能自己抬,情急之下,几位高干一拥而上,去抬轿子。



这四位高级轿夫分别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给事中杨涟,内阁大学士刘一璟,英国公张维迎。



前面几位大家都熟,而最后这位张维迎,是最高世袭公爵,他的祖先,就是跟随明成祖朱棣靖难中阵亡的第一名将张玉。



也就是说,四个人里除杨涟外,职务最低的是部长,我又查了下年龄,最年轻的杨涟,当时也已经四十八岁了,看来人急眼了,还真敢拼命。



就这样,朱由校在这帮老干部的簇拥下,离开了乾清宫,他们的目标,是文华殿,只要到达那里,完成大礼,朱由校就将成为新一代的皇帝。



而那时,李选侍的野心将彻底破灭。



当然,按照最俗套的电视剧逻辑,坏人们是不会甘心失败的,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



毕竟老胳膊老腿,走不快,很快,大臣们就发现,他们被人追上了。



追赶他们的,是李选侍的太监。一个带头的二话不说,恶狠狠地拦住大臣,高声训斥:



“你们打算把皇长子带到哪里去?”



一边说,还一边动手去拉朱由校,很有点动手的意思。



对于这帮大臣而言,搞阴谋、骂骂人是长项,打架是弱项。于是,杨涟先生再次出场了。



他大骂了这个太监,并且鼓动朱由校:



“天下人都是你的臣子,何须害怕!”



一顿连骂带捧,把太监们都镇住了,领头的人见势不妙,就撤了。



这个被杨涟骂走的领头太监,名叫李进忠,是个不出名的人。但不久之后,他将更名改姓,改为另一个更有名的名字——魏忠贤。



在杨涟的护卫下,朱由校终于来到了文华殿,在这里,他接受了群臣的朝拜,成为了新的皇帝,史称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



这就算即位了,但问题在于,毕竟也是大明王朝,不是杂货铺,程序还要走,登基还得登。



有人建议,咱就今天办了得了,可是杨涟同志不同意,这位仁兄认定,既然要登基,就得找个良辰吉日,一查,那就九月初六吧。



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593#
发表于 2008-5-28 00:45:52 |只看该作者
[1418]



今天是九月初一,只要皇长子没登基,乾清宫依然是李选侍的天下,而且,她依然是受命照顾皇长子的人,对于她而言,要翻盘,六天足够了。



然而杨涟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就在他即将步入深渊的时候,一个人拉住了他,并且把一口唾沫吐在了他的脸上。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左光斗。



左光斗,字遗直,安徽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现任都察院巡城御史,杨涟最忠实的战友,东林党最勇猛的战士。



虽然他的职位很低,但他的见识很高,刚一出门,他就揪住了杨涟,对着他的脸,吐了口唾沫:



“到初六登基,今天才初一,如果有何变故,怎么收拾,怎么对得起先皇?!”



杨涟醒了,他终于明白,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皇长子还在宫内,一旦李选侍掌握他,号令群臣,到时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但事已至此,只能明天再说,毕竟天色已晚,皇宫不是招待所,杨大人不能留宿,无论如何,必须等到明天。



杨涟走了,李选侍的机会来了。



当天傍晚,朱由校再次来到乾清宫,他不能不来,因为他父亲的尸体还在这里。



可是他刚踏入乾清宫,就被李选侍扣住了,尸体没带走,还搭进去一个活人。



眼看顾命大臣们就要完蛋,王安又出马了。



这位太监可谓是智慧与狡诈的化身,当即挺身而出,去和李选侍交涉,按说被人抢过一次,总该长点记性,可是王安先生几番忽悠下来,李选侍竟然又交出了朱由校。



这是个很难理解的事,要么是李小姐太弱智,要么是王太监太聪明,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是,李选侍失去了一个机会,最后的机会。



因为第二天,杨涟将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



九月初二



吏部尚书周嘉谟和御史左光斗同时上书,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



这是一个十分聪明的战略,因为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只要李选侍搬出去,她将无法制约皇帝,失去所有政治能量。



但要赶走李选侍,自己动手是不行的,毕竟这人还是后妃,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经过商议,杨涟等人统一意见:让她自己走。



左光斗主动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彻底赶走这个女人,他连夜写出了一封奏疏,一封堪称恶毒无比的奏疏。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594#
发表于 2008-5-28 00:46:18 |只看该作者
[1419]



    文章大意是说,李小姐你不是皇后,也没人选你当皇后,所以你不能住乾清宫,而且这里也不需要你。



    然后他进一步指出,朱由校才满十六岁,属于青春期少年,容易冲动,和你住在一起是不太合适的。



    话说到这里,已经比较露骨了。



    别慌,更露骨的还在后面。



    在文章的最后,左光斗写出了一句画龙点睛的话:



    “武氏之祸,再现于今,将来有不忍言者!”



    所谓武氏,就是武则天,也就是说,左光斗先生担心,如此下去,武则天夺位的情形就会重演。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非常过分的话,那你就错了,事实上,是非常非常过分,因为左光斗是读书人,有时候,读书人比流氓还流氓。



     希望你还记得,武则天原先是唐太宗的妃子,高宗是太宗的儿子,

     后来,她又成了唐高宗的妃子。



     现在,李选侍是明光宗的妃子,熹宗是光宗的儿子,后来……



     所以左光斗先生的意思是,李选侍之所以住在乾清宫,是想趁机勾引她的儿子(名义上的)。



    李选侍急了,这很正常,你看你也急,问题在于,你能咋办?



    李选侍想出的主意,是叫左光斗来谈话。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因为左光斗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是御史,天子召见我才会去,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若辈何为者)?”



    九月初三



    左光斗的奏疏终于送到了皇帝的手中,可是皇帝的反应并不大,原因简单:他看不懂。



    拜他父亲所赐,几十年来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儿子的教育是一点没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么读书,却很喜欢做木匠,常年钻研木工技巧。



    幸好,他的身边还有王安。



    王太监不负众望,添油加醋解说一番,略去儿童不宜的部分,最后得出结论:李选侍必须滚蛋。



    朱由校决定,让她滚。



    很快,李选侍得知了这个决定,她决定反击。



    九月初四



    李选侍反击的具体形式,是谈判。



    她派出了一个使者,去找杨涟,希望这位钢铁战士会突然精神失常,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相信她是一个善良、无私的女人,并且慷慨大度的表示,你可以继续住在乾清宫,继续干涉朝政。



    人不能愚蠢到这个程度。



    但她可以。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595#
发表于 2008-5-28 00:46:46 |只看该作者
[1420]



    而她派出的那位使者,就是现在的李进忠,将来的魏忠贤。



    这是两位不共戴天的死敌第一次正面交锋。



    当然,当时的杨涟并没有把这位太监放在眼里,见面二话不说:



    “她(指李选侍)何时移宫?”



     李进忠十分客气:



    “李选侍是先皇指定的养母,住在乾清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杨涟很不客气:



    “你给我记好了,回去告诉李选侍,现在皇帝已经即位,让她立刻搬出来,如果乖乖听话,她的封号还能给她,如果冥顽不灵,就等皇帝发落吧!”



    最后还捎带一句:



    “你也如此!”



    李进忠沉默地走了,他很清楚,现在自己还不是对手,在机会到来之前,必须等待。



    李选侍绝望了,但她并不甘心,在最后失败之前,她决心最后一搏,于是她去找了另一个人。



    九月初五 登基前最后一日



    按照程序规定,明天是皇帝正式登基的日期,但是李选侍却死不肯搬,摆明了要耍赖,于是,杨涟去找了首辅方从哲,希望他能号召群臣,逼李选侍走人。



    然而,方从哲的态度让他大吃一惊,这位之前表现积极的老头突然改了口风:



    “让她迟点搬,也没事吧。(迟亦无害)”



    杨涟愤怒了:



    “明天是皇上登基的日子,难道要让他躲在东宫,把皇宫让给那个女人吗?!”



    方从哲保持沉默。



    李选侍终于聪明了一次,不能争取杨涟,就争取别人,比如说方从哲。



    因为孤独的杨涟,是无能为力的。



    但她错了,孤独的杨涟依然是强大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都留存着一个信念:



    当我只是个小人物的时候,你体谅我的激奋,接受我的意见,相信我的才能,将你的身后之事托付于我。



    所以,我会竭尽全力,战斗至最后一息,绝不放弃。



    因为你的信任,和尊重。



    在这最后的一天里,杨涟不停地到内阁以及各部游说,告诉大家形势危急,必须立刻挺身而出,整整一天,即使遭遇冷眼,被人讥讽,他依然不断地说着,不断地说着。



    最终,许多人被他打动,并在他的率领下,来到了宫门前。



    面对着阴森的皇宫,杨涟喊出了执着而响亮的宣言:



    “今日,除非你杀掉我,若不移宫,宁死不离(死不去)!”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96#
发表于 2008-5-28 22:15:56 |只看该作者
[1421]



    由始至终,李选侍都是一个极为贪婪的女人,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虐待朱由校的母亲,逼迫皇帝,责骂皇长子,只为她的野心和欲望。



    但现在,她退缩了,她决定放弃。因为她已然发现,这个叫杨涟的人,是很勇敢的,敢于玉石俱焚、敢于同归于尽。



    无奈地叹息之后,她退出了干清宫,从此,她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或许依然专横、撒泼,却已无人知晓,因为,她已无关紧要。



    随同她退出的,还有她的贴身太监们,时移势易,混口饭吃也不容易。



    然而一位太监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命运还未终结,因为他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目标——另一个女人。



    从这个女人的身上,他将得到新的前途,以及新的名字。



    强大,无比强大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六,明熹宗朱由校在干清宫正式登基,定年号为天启。



    一个复杂无比,却又精彩绝伦的时代就此开始。



    杨涟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自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起,在短短十五天之内,他无数次绝望,又无数次奋起,召见、红丸、闯宫、抢人、拉拢、死磕,什么恶人、坏人都遇上了,什么阴招、狠招都用上了。



    最终,他成功了。



    据史料记载,在短短十余天里,他的头发已变成一片花白。



    当天启皇帝朱由校坐在皇位上,看着这个为他的顺利即位费尽心血的人时,他知道,自己应该回报。



    几日后,杨涟升任兵科都给事中,一年后,任太常少卿,同年,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后任左副都御史。短短一年内,他从一个从七品的芝麻官,变成了从二品的部级官员。



    当然,得到回报的,不仅是他。



    东林党人赵南星,退休二十多年后,再度复出,任吏部尚书。



    东林党人高攀龙,任光禄丞。后升任光禄少卿。



    东林党人邹元标,任大理寺卿,后任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东林党人孙慎行,升任礼部尚书。



    东林党人左光斗,升任大理寺少卿,一年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以下还有若干官,若干人,篇幅过长,特此省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97#
发表于 2008-5-28 22:16:21 |只看该作者
[1422]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个人是渺小的,集体才是伟大的,现在,我相信了。



    当皇帝的当皇帝,升官的升官,滚蛋的滚蛋,而那个曾经统治天下的人,却似乎已被彻底遗忘。



    明光宗朱常洛,作为明代一位极具特点(短命)的皇帝,他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苦大仇深。



    出生就不受人待见,母亲被冷遇,长大了,书读不上,太子立不了,基本算三不管,吃穿住行级别很低,低到连刺杀他的人,都只是个普通农民,拿着根木棍,就敢往宫里闯。



    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回,身体搞垮了,看医生,遇见了蒙古大夫,想治病,就去吃仙丹,结果真成仙了。



    更搞笑的是,许多历史书籍到他这里,大都只讲三大案,郑贵妃、李选侍,基本上没他什么事,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



    在他死后,为了他的年号问题,大臣们展开了争论,因为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死了,八月,他就死了。而他的年号泰昌,没来得急用。



    问题来了,如果把万历四十八年(1620)当作泰昌元年,那是不行的,因为直到七月,他爹都还活着。



    如果把第二年(1621)当作泰昌元年,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他去年八月,就已经死了。



    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问题终究被解决了,凭借大臣们无比高超的和稀泥技巧,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处理方案隆重出场: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一月到七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为泰昌元年。明年(1621),为天启元年。



     这就是说,在这一年里,前七个月是他爹的,第二年是他儿子的,而他的年份,只有一个月。



    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



    他很可怜,几十年来畏畏缩缩,活着没有待遇,死了没有年号,事实上,他人才刚死,就有一堆人在他尸体旁边你死我活,抢儿子抢地方,忙得不亦乐乎。



    原因很简单,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



    有人曾对我说,原来,历史很有趣。但我对他说,其实,历史很无趣。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历史没有正恶,只有成败。



    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刑部侍郎、大理寺丞等等等等,政权落入了东林党的手中。



    它很强大,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这一现象,史称“众正盈朝”。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98#
发表于 2008-5-29 22:07:21 |只看该作者
[1423]



按照某些史书的传统解释,从此,在东林党人的管理下,朝廷进入了一个公正、无私的阶段,许多贪婪的坏人被赶走,许多善良的好人留下来。



对于这种说法,用两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



用四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八道。



之前我曾经说过,东林党不是善男信女,现在,我再说一遍。



掌权之后,这帮兄弟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查红丸案。



追查,是应该的,毕竟皇帝死得蹊跷,即使里面没有什么猫腻,但两位蒙古大夫,一个下了泻药,让他拉了几十次,另一个送仙丹,让他飞了天,无论如何,也应该追究责任。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追究责任后还不过瘾,非要搞几个幕后黑手出来,郑贵妃、李选侍这几位重点嫌疑犯,名声坏,又歇了菜,要打要杀,基本都没个跑。



可是现成的偏不找,找来找去,找了个老头——方从哲。



天启元年(1621),礼部尚书孙慎行上疏,攻击方从哲。大致意思是说,方从哲和郑贵妃有勾结,而且他还曾经赏赐过李可灼,出事后,只把李可灼赶回了家,没有干掉,罪大恶极,应予严肃处理。



这就真是有点无聊恶搞了,之前说过,李可灼最初献药,还是方老头赶回去的,后来赏钱那是皇帝同意的,所谓红丸到底是什么玩意,鬼才知道,稀里糊涂把人干掉,也不好。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方从哲都没错,而且此时东林党掌权,方老头识时务,也不打算呆了,准备回家养老去了。



可孙部长用自己的语言,完美地解释了强词夺理这个词的含义:



“从哲(方从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纵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这意思是,你老兄即使没有干掉皇帝的心思,也有干掉皇帝的罪过,即使你退休走人,也躲不过去这事。



强词夺理还不算,还要赶尽杀绝:



“陛下宜急讨此贼,雪不共之仇!”



所谓此贼,不是李可灼,而是内阁首辅,他的顶头上司方从哲。



很明显,他很激动。



孙部长激动之后,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也激动了,跟着上书过了把瘾,不搞定方从哲,誓不罢休。



这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



七十多岁的老头,都快走人了,为什么就是揪着不放呢?



因为他们有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599#
发表于 2008-5-29 22:08:33 |只看该作者
[1424]



郑贵妃不重要,李选侍不重要,甚至案件本身也不重要。之所以选中方从哲,把整人进行到底,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是浙党。



只要打倒了方从哲,借追查案件,就能解决一大批人,将政权牢牢地抓在手中。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不久之后,崔文升被发配南京,李可灼被判流放,而方从哲,也永远地离开了朝廷。



明宫三大案就此结束,东林党大获全胜。



局势越来越有利,天启元年(1621)十月,另一个重量级人物回来了。



这个人就是叶向高。



东林党之中,最勇猛的,是杨涟,最聪明的,就是这位仁兄了。而他担任的职务,是内阁首辅。



作为名闻天下的老滑头,他的到来,标志着东林党进入了全盛时期。



内忧已除,现在,必须解决外患。



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沈阳失陷。



沈阳是在熊廷弼走后,才失陷的。



熊廷弼驻守辽东以来,努尔哈赤十分消停,因为这位熊大人做人很粗,做事很细,防守滴水不漏,在他的管理下,努尔哈赤成了游击队长,只能时不时去抢个劫,大事一件没干成。



出于对熊廷弼的畏惧和愤怒,努尔哈赤给他取了个外号:熊蛮子。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外号,不但对敌人蛮,对自己人也蛮。



熊大人的个性前面说过了,彪悍异常,且一向不肯吃亏,擅长骂人,骂完努尔哈赤,还不过瘾,一来二去,连兵部领导、朝廷言官也骂了。



这就不太好了,毕竟他还归兵部管,言官更不用说,平时只有骂人,没有被人骂,索性敞开了对骂,闹到最后,熊大人只好走人。



接替熊廷弼的,是袁应泰。



在历史中,袁应泰是个评价很高的人物,为官廉洁,为人清正,为政精明,只有一个缺点,不会打仗。



这就没戏了。



他到任后,觉得熊廷弼很严厉,很不近人情,城外有那么多饥民(主要是蒙古人),为什么不放进来呢?就算不能打仗,站在城楼上充数也不错嘛。



于是他打开城门,放人入城,亲自招降。



一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兵进攻,沈阳守将贺世贤拼死抵抗,关键时刻,之前招安的蒙古饥民开始大肆破坏,攻击守军,里应外合之下,沈阳陷落。贺世贤战死,七万守军全军覆没。



这一天,是天启元年(1621)三月十二日。



袁应泰没有时间后悔,因为他只多活了六天。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00#
发表于 2008-5-30 21:50:46 |只看该作者
[1425]



攻陷沈阳后,后金军队立刻整队,赶往下一个目标——辽阳。



当年,辽阳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沈阳,是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辽东的首府。此地历经整修,壕沟围绕,防守严密,还有许多火炮,堪称辽东第一坚城。



守了三天。



战斗经过比较简单,袁应泰率三万军队出战,被努尔哈赤的六万骑兵击败,退回坚守,城内后金奸细放火破坏,大乱,后金军乘虚而入,辽阳陷落。



袁应泰看见了城池的陷落,他非常镇定,从容穿好官服,佩带着宝剑,面向南方,自缢而死。



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大明将领,却是一个称职的大明官员。



辽阳的丢失,标志着局势的彻底崩溃,标志着辽东成为了后金的势力范围,标志着从此,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抢哪里,就抢哪里。



局势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不能用的人,也不能不用了。



天启元年(1621)七月,熊廷弼前往辽东。



在辽东,他遇见了王化贞。



他不喜欢这个人,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因为他发现,这人不买他的帐。



熊廷弼此时的职务是辽东经略,而王化贞是辽东巡抚。从级别上看,熊廷弼是王化贞的上级。



角色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会不会抢戏——小品演员陈佩斯



王化贞就是一个很会抢戏的人,因为他有后台,所以他不愿意听话。



关于这两个人的背景,有些历史书上的介绍大概如此:熊廷弼是东林党支持的,王化贞是阉党支持的。最终结局也再次证明,东林党是多么地明智,阉党是多么地愚蠢。



胡扯



不是胡扯,就是装糊涂。



因为最原始的史料告诉我们,熊廷弼是湖广人,他是楚党的成员,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楚党是东林党的敌人。



至于王化贞,你说他跟阉党有关,倒也没错,可是他还有个老师,叫做叶向高。



天启元年的时候,阉党都靠边站,李进忠还在装孙子,连名字都没改,要靠这帮人,王化贞早被熊先生赶去看城门了。



他之所以敢嚣张,敢不听话,只是因为他的老师,是朝廷首辅,朝中的第一号人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