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so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篇连载]明朝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蓝鲸

你地!斯拉斯拉地有!

UID
20869
注册时间
2003-2-15
帖子
9642
精华
1
2621#
发表于 2008-6-11 22:11:56 |只看该作者
但王大人并不知道,孙先生是当过老师的人,对笨人从不一棍子打死,总是慢慢地折腾


宁远是一座既不大,也不起眼的城市,但当我登上城楼,看到四周地形的时候,才终于确定,这是个注定让努尔哈赤先生欲哭无泪的地方。



因为它的四周三面环山,还有一面,是海。
whose more the fool,the fool or the fool who follows?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社论)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622#
发表于 2008-6-12 19:30:32 |只看该作者
明代真是人生倍出啊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23#
发表于 2008-6-13 10:58:30 |只看该作者
[1441]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着力培养袁崇焕,巡察带着他,练兵带着他,甚至机密决策也都让他参与。



当然,孙老师除了给袁同学开小灶外,还让他当了班干部。从宁前兵备副使、宁前道,再到人事部(吏部)的高级预备干部(巡抚),只用了三年。



袁崇焕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三年里,他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熟练掌握了孙承宗传授的所有技巧、战术与战略。



在这几年中,袁崇焕除学习外,主要的工作是修建宁远城,加强防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后金军以骑兵为主,擅长奔袭,行动迅猛,抢了就能跑,而明军以步兵为主,骑兵质量又不行,打到后来,只能坚守城池,基本上是敌进我退,敌退我不追,这么下去,到哪儿才是个头?



是的,防守是不够的,仅凭城池、步兵坚守,是远远不够的。



彻底战胜敌人强大骑兵唯一方式,就是建立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



所以,在孙老师的帮助下,他开始召集难民,仔细挑选,进行严格训练,只有最勇猛精锐,最苦大仇深的士兵,才有参加这支军队的权力。



同时,他饲养优良马匹,大量制造明朝最先进的火器三眼神铳,配发到每个人的手中,并反复操练骑兵战法,冲刺砍杀,一丝不苟。



因为他所需要的,是这样一支军队:无论面临绝境,或是深陷重围,这支军队都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刻,绝不投降。



他成功了。



他最终训练出了一支这样的军队,一支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终其一生,直至明朝灭亡,也未能彻底战胜的军队。



在历史上,这支军队的名字,叫做关宁铁骑。



袁崇焕的成长,远远超出了孙承宗的预料,无论是练兵、防守、战术,都已无懈可击。虽然此时,他还只是个无名小卒。



对这个学生,孙老师十分满意。



但他终究还是发现了袁崇焕的一个缺点,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缺点,从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上。



天启三年(1623),辽东巡抚阎鸣泰接到举报,说副总兵杜应魁冒领军饷。



要换在平时,这也不算是个事,但孙老师刚刚整顿过,有人竟然敢顶风作案,必须要严查。



于是他派出袁崇焕前去核实此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24#
发表于 2008-6-13 10:59:25 |只看该作者
[1442]



袁崇焕很负责任,到地方后不眠不休,开始查账清人数,一算下来,没错,杜总兵确实贪污了,叫来谈话,杜总兵也认了。



按规定,袁特派员的职责到此结束,就该回去报告情况了。



可是袁大人似乎太过积极,谈话刚刚结束,他竟然连个招呼都不打,当场就把杜总兵给砍了,被砍的时候,杜总兵还在做痛哭流涕忏悔状。



事发太过突然,在场的人都傻了,等大家回过味来,杜总兵某些部下已经操家伙,准备奔着袁大人去了。



毕竟是朝廷命官,你又不是直属长官,啥命令没有,到地方就把人给砍了,算是怎么回事?



好在杜总兵只是副总兵,一把手还在,好说歹说,才把群众情绪安抚下去,袁特派员这才安然返回。



返回之后的第一个待遇,是孙承宗的一顿臭骂:



“杀人之前,竟然不请示!杀人之后,竟然不通报!士兵差点哗变,你也不报告!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你到底杀了什么人!以何理由要杀他!”



“据说你杀人的时候,只说是奉了上级的命令,如果你凭上级的命令就可以杀人,那还要尚方宝剑(皇帝特批孙承宗一柄)干什么?!”



袁崇焕没有吱声。



就事情本身而言,并不大,却相当恶劣,既不是直系领导,又没有尚方宝剑,竟敢擅自杀人,实在太过嚣张。



但此刻人才难得,为了这么个事,把袁崇焕给办了,似乎也不现实,于是孙承宗把这件事压了下去,他希望袁崇焕能从中吸取教训:意气用事,胡乱杀人,是绝对错误的。



事后证明,袁崇焕确实吸取了教训,当然,他的认识和孙老师的有所不同:



不是领导,没有尚方宝剑,擅自杀人,是不对的,那么是领导,有了尚方宝剑,再擅自杀人,就该是对的。



从某个角度讲,他这一辈子,就栽在这个认识上。



不过局部服从整体,杜总兵死了也就死了,无所谓,事实上,此时辽东的形势相当的好,宁远以及附近的松山、中前所、中后所等据点已经连成了一片,著名的关宁防线(山海关——宁远)初步建成,驻守明军已达十一万人,粮食可以供应三年以上,关外两百多公里土地重新落入明朝手中。



孙承宗修好了城池、整好了军队,找好了学生,恢复了国土,但这一切还不够。



要应对即将到来的敌人,单靠袁崇焕是不行的,必须再找几个得力的助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25#
发表于 2008-6-13 20:58:20 |只看该作者
[1443]



助手



袁崇焕刚到宁远时,看到的是破墙破砖,一片荒芜,不禁感叹良多。



然而很快就有人告诉他,这是刚修过的,事实上,已有一位将领在此筑城,而且还筑了一年多。



修了一年多,就修成这个破样,袁崇焕十分恼火,于是他把这个人叫了过来,死骂了一顿。



没想到,这位仁兄全然没有之前被砍死的那位杜总兵的觉悟,非但不认错,竟然还跳起来,跟袁大人对骂,张口就是老子打了多少年仗,你懂个屁之类的混话。



这就是当时的懒散游击将军,后来的辽东名将祖大寿的首次亮相。



祖大寿,是一个很有名的人,有名到连在他家干活的仆人祖宽都进了明史列传,然而这位名人本人的列传,却在清史稿里,因为他最终还换了老板。



但奇怪的是,和有同样遭遇的吴某某、尚某某、耿某某比起来,他的名声相当好,说他是X奸的人,似乎也不多。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已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祖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人,生在宁远,长在宁远,参军还在宁远。此人脾气暴躁,品性凶狠,好持刀砍人,并凭借多年砍人之业绩,升官当上了游击,熊廷弼在的时候很赏识他。



后来熊廷弼走了,王化贞来了,也很赏识他,并且任命他为中军游击,镇守广宁城。



再后来,孙得功叛乱,王化贞逃跑了,关键时刻,祖大寿二话不说,也跑了。



但他并没有跑回去,而是率领军队跑到了觉华岛继续坚守。



坚守原则,却不吃眼前亏,从后来十几年中他干过的那些事来看,这是他贯彻始终的人生哲学。



对一个在阎王殿参观过好几次的人而言,袁崇焕这种进士出身,连仗都没打过的人,竟然还敢跑来抖威风,是纯粹的找抽,不骂是不行的。



这场对骂的过程并不清楚,但结果是明确的,袁大人虽然没当过兵,脾气却比当兵的更坏,正如他的那句名言:“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一个将首!”双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祖大寿认输了。



从此,他成为了袁崇焕的忠实部下,大明的优秀将领,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



祖大寿,袁崇焕的第一个助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26#
发表于 2008-6-13 20:59:12 |只看该作者
[1444]



其实祖大寿这个名字,是很讨巧的,因为用当地口音,不留神就会读成祖大舅。为了不至于乱辈分,无论上级下属,都只是称其职务,而不呼其姓名。



只有一个人,由始至终、坚定不移地称其为大舅,原因很简单,祖大寿确实是他的大舅。



这个人名叫吴三桂。



当时的吴三桂不过十一二岁,尚未成年,既然未成年,就不多说了。事实上,在当年,他的父亲吴襄,是一个比他重要得多的人物。



吴襄,辽宁绥中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人。



其实按史料的说法,吴襄先生的祖上,本来是买卖人,从江苏跑到辽东,是来做生意的。可是到他这辈,估计是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了,于是一咬牙,去考了武举,从此参加军队,迈上了丘八的道路。



由于吴先生素质高,有文化(至少识字吧),和兵营里的那些傻大粗不一样,祖大寿对其比较赏识,刻意提拔,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吴襄没有辜负祖大寿的信任,在此后十余年的战斗中,他和他的儿子,将成为大明依靠的支柱。



吴襄,袁崇焕的第二个助手。



在逃到宁远之前,吴襄和祖大寿是王化贞的下属,在王化贞到来之前,他们是毛文龙的下属。



现在看来,毛文龙,似乎并不有名,也不重要,但在当时,他是个非常有名,且极其重要的人,至少比袁崇焕要重要得多。



天启初年的袁崇焕,是宁前道,毛文龙,是皮岛总兵。



准确地说,袁崇焕,是宁前地区镇守者,朝廷四品文官。



而毛文龙,是左都督、朝廷一品武官、平辽将军、尚方宝剑的持有者、辽东地区最高级别军事指挥官。



换句话说,毛总兵比袁大人要大好几级,与毛文龙相比,袁崇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双方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上。



因为毛总兵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总兵。



明代总兵,是个统称,大致相当于司令员,但管几个省的,可以叫司令员,管一个县的,也可以叫司令员。比如,那位吃空额贪污的杜应魁,人家也是个副总兵,但袁特派说砍,就把他砍了,眼睛都不眨,检讨都不写。



总而言之,明代总兵是分级别的,有分路总兵、协守总兵等等,而最高档次的, 是总镇总兵。



毛文龙,就是总镇总兵,事实上,他是大明在关外唯一的总镇级总兵。

-------------------------------------

各位网友:

    周末休息,下周一恢复更新。

    周末愉快。

                           当年明月

                               2008年6月13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627#
发表于 2008-6-13 23:14:09 |只看该作者
事实说明要打败敌人,需要团体的力量,一个人干不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28#
发表于 2008-6-16 21:07:13 |只看该作者
[1445]



总镇总兵,用今天的话说,是大军区司令员,地位十分之高,一般都附带将军头衔(相当于荣誉称号,如平辽、破虏等),极个别的还兼国防部长(兵部尚书)。



明朝全国的总镇总兵编制,有二十人,十四个死在关内,现存六人,毛文龙算一个。



但在这些幸存者之中,毛总兵是比较特别的,虽然他的级别很高,但他管的地盘很小——皮岛,也就是个岛。



皮岛,别名东江,位处鸭绿江口,位置险要,东西长十五里,南北宽十二里,毛总兵就驻扎在上面,是为毛岛主。



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般说来,总镇总兵管辖的地方很大,不是省军区司令,也是地区军区司令,只有毛总兵,是岛军区司令。



但没有人觉得奇怪,因为其他总兵的地盘,是接管的,毛总兵的地盘,是自己抢来的。



毛文龙,万历四年(1576)生人,浙江杭州人,童年的主要娱乐是四处蹭饭吃。



由于家里太穷,毛文龙吃不饱饭,自然上不起私塾,考不上进士。而就我找到的史料看,他似乎也不是斗狠的主,打架撒泼的功夫也差点,不能考试,又不能闹腾,算是百无一用,比书生还差。



但要说他什么都没干,那也不对,为了谋生,他开始从事服务产业——算命。



算命是个技术活,就算真不懂,也要真能忽悠,于是毛文龙开始研究麻衣相术、测字、八卦等等。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这方面的学问没学到家,给人家算了几十年的命,就没顾上给自己算一卦。



不过,他在另一方面的造诣,是绝对值得肯定的——兵法。



在平时只教语文,考试只考作文的我国古代,算命、兵法、天文这类学科都是杂学,且经常扎堆,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统称——阴阳学。



而迫于生计,毛先生平时看的大都是这类杂书,所以他虽没上过私塾,却并非没读过书。据说他不但精通兵法理论,还经常用于实践——聊天时用来吹牛。



就这么一路算,一路吹,混到了三十岁。



不知是哪一天,哪根弦不对,毛文龙突然决定,结束自己现在的生活,毅然北上寻找工作。



他一路到了辽东,遇见当时的巡抚王化贞,王化贞和他一见如故,认为他是优秀人才,当即命他为都司,进入军队任职。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29#
发表于 2008-6-16 21:07:44 |只看该作者
[1446]



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这样的好事,没错,前面两句话是逗你们玩的。



毛文龙先生之所以痛下决心北上求职,是因为他的舅舅时来运转,当上了山东布政使,跟王化贞关系很好,并向王巡抚推荐了自己的外甥。



王巡抚给了面子,帮毛文龙找了份工作,具体情况就是如此。



在王化贞看来,给安排工作,是挣了毛文龙舅舅的一个人情,但事实证明,办这件事,是挣了大明的一个人情。



毛文龙就这样到部队上班了,虽说只是个都司,但在地方而言,也算是高级干部了,至少能陪县领导吃饭,问题在于,毛都司刚去的时候,不怎么吃得开,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关系户,都知道他没打过仗,所以,都瞧不起他。



直到那一天的到来——天启元年(1621)三月二十一日。



这一天,辽阳陷落,辽东经略袁应泰自尽,数万守军全军覆没,至此,广宁之外,明朝在辽东已无立足之地。



难民携家带口,士兵丢弃武器,大家纷纷向关内逃窜。



除了毛文龙。



毛文龙没有跑,但必须说明的是,他之所以不跑,不是道德有多高尚,而是实在跑不掉了。



由于辽阳失陷太快,毛先生反应不够快,没来得及跑,落在了后面,被后金军堵住,没辙了。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化化妆,往脸上抹把土,没准还能顺过去。不幸的是,他的手下还有两百来号士兵。



带着这么群累赘,想溜,溜不掉;想打,打不过。明军忙着跑,后金军忙着追,敌人不管他,自己人也不管他。毛文龙此时的处境,可以用一个词完美地概括——弃卒。



当众人一片哀鸣,认定走投无路之际,毛文龙找到了一条路——下海。



他找来了船只,将士兵们安全撤退到了海上。



然而很快,士兵们就发现,他们行进的方向不是广宁,更不是关外。



“我们去镇江。”毛文龙答。



于是大家都傻了。



所谓镇江,不是江苏镇江,而是辽东的镇江堡,此地位于鸭绿江入海口,与朝鲜隔江而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极其坚固,易守难攻。



但大家之所以吃惊,不是由于它很重要,很坚固,而是因为它压根就不在明朝手里。



辽阳、沈阳失陷之前,这里就换地主了,早就成了后金的大后方,且有重兵驻守,这个时候去镇江堡,动机只有两个:投敌,或是找死。



然而毛文龙说,我们既不投敌,也不寻死,我们的目的,是攻占镇江。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0#
发表于 2008-6-17 22:31:45 |只看该作者
[1447]



很明显,这是在开玩笑,辽阳已经失陷了,没有人抵抗,没有人能够抵抗。大家的心中,有着共同且唯一的美好心愿——逃命。



但是毛文龙又说,我没有开玩笑。



我们要从这里出发,横跨海峡,航行上千里,到达敌人重兵集结的坚固堡垒,凭借我们这支破落不堪、装备不齐、刚刚一败涂地,只有几百人的队伍,去攻击装备精良、气焰嚣张、刚刚大获全胜的敌人,以寡敌众。



我们不逃命,我们要攻击,我们要彻底地击败他们,我们要收复镇江,收复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



没有人再惊讶,也没有人再反对,因为很明显,这是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足以让他们前去攻击镇江,义无反顾的理由。



在夜幕的掩护下,毛文龙率军抵达了镇江堡。



事实证明,他或许是个冲动的人,但绝不是个愚蠢的人,如同预先彩排的一样,毛文龙发动了进攻,后金军队万万想不到,在大后方竟然还会被人捅一刀,没有丝毫准备,黑灯瞎火的,也不知到底来了多少人,从哪里来,只能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此战明军大胜,歼灭后金军千余人,阵斩守将佟养真,收复镇江堡周边百里地域,史称“镇江堡大捷”。



这是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明朝在辽东最大,也是唯一的胜仗。



消息传来,王化贞十分高兴,当即任命毛文龙为副总兵,镇守镇江堡。



后金丢失镇江堡后,极为震惊,派出大队兵力,打算把毛文龙赶进海里喂鱼。



由于敌太众,我太寡,毛文龙丢失了镇江堡,被赶进了海里,但他没有喂鱼,却开始钓鱼——退守皮岛。



毕竟只是个岛,所以刚开始时,谁也没把他当回事,可不久之后,他就用实际行动,让努尔哈赤先生领会了痛苦的真正含义。



自天启元年以来,毛文龙就没休息过,每年派若干人,出去若干天,干若干事,不是放火,就是打劫,搞得后金不得安生。



更烦人的是,毛岛主本人实在狡猾无比,你没有准备,他就上岸踢你一脚,你集结兵力,设好埋伏,他又不来,就如同耳边嗡嗡叫的蚊子,能把人活活折磨死。



后来努尔哈赤也烦了,估计毛岛主也只能打打游击,索性不搭理他,让他去闹,没想到,毛岛主又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1#
发表于 2008-6-17 22:32:46 |只看该作者
[1448]



天启三年(1623),就在后金军的眼皮底下,毛岛主突然出兵,一举攻占金州(今辽宁金州),而且占住就不走了,在努尔哈赤的后院放了把大火。



努尔哈赤是真没法了,要派兵进剿,却是我进敌退,要登陆作战,又没有那个技术,要打海战,又没有海军,实在头疼不已。



努尔哈赤是越来越头疼,毛岛主却越来越折腾,按电视剧里的说法,住孤岛上应该是个很惨的事,要啥啥没有,天天坐在沙滩上啃椰子,眼巴巴盼着人来救。



可是毛文龙的孤岛生活过得相当充实,照史书上的说法,是“召集流民,集备军需,远近商贾纷至沓来,货物齐备捐税丰厚。”



这就是说,毛岛主在岛上搞得很好,大家都不在陆地上混了,跟着跑来讨生活,岛上的商品经济也很发达,还能抽税。



这还不算,毛岛主除了搞活内需外,还做进出口贸易,日本、朝鲜都有他的固定客商,据说连后金管辖区也有人和他做生意,反正那鬼地方没海关,国家也不征税,所以毛岛主的收入相当多,据说每个月都有十几万两白银。



有钱,自然就有人了,在高薪的诱惑下,上岛当兵的越来越多,原本只有两百多,后来袁崇焕上岛清人数时,竟然清出了三万人。



值得夸奖的是,在做副业的同时,毛岛主没有忘记本职工作,在之后的几年中,他创造了很多业绩,摘录如下:



(天启)三年,文龙占金州。

四年五月,文龙遣将沿鸭绿江越长白山,侵大清国东偏。

八月,遣兵从义州城西渡江,入岛中屯田。

五年六月,遣兵袭耀州之官屯寨。

六年五月,遣兵袭鞍山驿,越数日又遣兵袭撤尔河,攻城南。



乱打一气不说,竟然跑到人家地面上屯田种粮食,实在太嚣张了。



努尔哈赤先生如果不恨他,那是不正常的。



可是恨也白恨,科技跟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毛岛主胡乱闹腾。



拜毛文龙同志所赐,后金军队每次出去打仗的时候,很有一点惊弓之鸟的感觉,唯恐毛岛主在背后打黑枪,以至于长久以来不能安心抢掠,工作精力和情绪受到极大影响,反响极其恶劣。



如此成就,自然无人敢管,朝廷哄着他,王化贞护着他,后来,王在晋接任了辽东经略,都得把他供起来。



毛文龙,袁崇焕的第三个帮助者,现在的上级、未来的敌人。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2#
发表于 2008-6-18 22:00:18 |只看该作者
[1449]



天启三年(1623),袁崇焕正热火朝天地在宁远修城墙的时候,另一个人到达宁远。



这个人是孙承宗派来的,他的职责,是与袁崇焕一同守护宁远。这个人的名字叫满桂。



满桂,宣府人,蒙古族。很穷,很勇敢。



满桂同志应该算是个标准的打仗苗子,从小爱好打猎。长大参军了,就爱好打人,在军队中混了很多年,每次出去打仗,都能砍死几个,可谓战功显赫,然而战功如此显赫,混到四十多岁,才是个百户。



倒不是有人打压他,实在是因为他太实在。



明朝规定,如果你砍死敌兵一人(要有首级),那么恭喜你,接下来你有两种选择,一、升官一级。二、得赏银五十两。



每次满桂都选第二种,因为他很缺钱。



我不认为满桂很贪婪,事实上,他很老实。



因为他并不知道,选第二种的人,能拿钱,而选第一种的,既能拿权,也能拿钱。



就这么个混法,估计到死前,能混到个千户,就算老天开眼了。



然而数年之后一个人的失败,造就了他的成功,这个失败的人,是杨镐。



万历四十七年(1619),杨镐率四路大军,在萨尔浒全军覆没,光将领就死了三百多人,朝廷没人了,只能下令破格提拔,满桂同志就此改头换面,当上了明军的高级将领——参将。



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另一个成功的人——孙承宗。



天启二年(1622),在巡边的路上,孙承宗遇见了满桂,对这位老兵油子极其欣赏(大奇之),高兴之余,就给他升官,把他调到山海关,当上了副总兵,一年后,满桂被调往宁远,担任守将。



满桂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不但作战勇敢,而且经验丰富,还能搞外交。



当时的蒙古部落,已经成为后金军队的同盟,无论打劫打仗都跟着一起来,明军压力很大,而满桂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他利用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对同胞进行了长时间耐心的劝说,对于不听劝说的,也进行了长时间耐心的攻打。很快,大家就被他又打又拉的诚恳态度所感动,全都服气了(桂善操纵,诸部咸服)。



此外,他很擅长堆砖头,经常亲自监工砌墙,还很喜欢练兵,经常把手下的兵练得七荤八素。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3#
发表于 2008-6-18 22:03:50 |只看该作者
[1450]



就这样,在满桂的不懈努力下,宁远由当初一座较大的废墟,变成了一座较大的城市(军民五万余家,屯种远至五十里)。



而作为宁远地区的最高武官,他与袁崇焕的关系也相当好。



其实矛盾还是有的,但问题不大,至少当时不大。



必须说明一点,满桂当时的职务,是宁远总兵,而袁崇焕,是宁前道。就级别而言,满桂比袁崇焕要高,但明朝的传统,是以文制武,所以在宁远,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高一点点。



而据史料记载,满桂是个不苟言笑,却极其自负的人。加上他本人是从小兵干起,平时干的都是砍人头的营生(一个五十两),注重实践,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空谈理论,没打过仗的文官,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袁崇焕。



但有趣的是,他和袁崇焕相处得还不错,并不是他比较大度,而是袁崇焕比较能忍。



袁大人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清楚,在辽东混的,大部分都是老兵油子,杀人放火的事情干惯了,在这些人看来,自己这种文化人兼新兵蛋子,是没有发言权的。



所以他非常谦虚,非常能装孙子,还时常向老前辈们(如满桂)虚心请教,满桂们也心知肚明,知道他是孙承宗的人,得罪不起,都给他几分面子。总之,大家混得都还不错。



满桂,袁崇焕的第四个帮助者,三年后的共经生死的战友,七年后置于死地的对手。



或许你觉得人已经够多了,可是孙承宗似乎不怎么看,不久之后,他又送来了第五个人。



这个人,是他从刑场上救下来的,他的名字叫赵率教。



赵率教,陕西人,此人当官很早,万历中期就已经是参将了,履历平平,战功平平,资质平平,什么都平平。



表现一般不说,后来还吃了官司,工作都没了。后来也拜杨镐先生的福,武将死得太多没人补,他就自告奋勇,去补了缺,在袁应泰的手下,混了个副总兵。



可是他的运气很不好,刚去没多久,辽阳就丢了,袁应泰自杀,他跑了。



情急之下,他投奔了王化贞,一年后,广宁失陷,王化贞跑了,他也跑了。



再后来,王在晋来了,他又投奔了王在晋。



由于几年之中,他到了好几个地方,到哪,哪就倒霉,且全无责任心,遇事就跑,遇麻烦就溜,至此,他终于成为了明军之中有口皆碑的典型人物——反面典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4#
发表于 2008-6-19 23:21:43 |只看该作者
[1451]



对此,赵率教没有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



然而不久后,赵率教突然找到了王在晋,主动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愿戴罪立功,率军收复失地。”



王在晋认为,自己一定是听错了,然而当他再次听到同样坚定的话时,他认定,赵率教同志可能是受了什么刺激。



因为在当时,失地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明朝手中掌握的,只有山海关,往大了说,整个辽东都是失地,您要去收复哪里?



赵率教回答:前屯。



前屯,就在宁远附近,是明军的重要据点。



在确定赵率教头脑清醒,没有寻死倾向之后,王在晋也说了实话:



“收复实地固然是好,但眼下无余兵。”



这就很实在了,我不是不想成全你,只是我也没法。



然而赵率教的回答彻底出乎了王大人的意料:



“无需派兵,我自己带人去即可。”



老子是辽东经略,手下都没几号人,你还有私人武装?于是好奇的王在晋提出了问题:



“你有多少人?”



赵率教答:



“三十八人。”



王在晋彻底郁闷了,眼下大敌当前,努尔哈赤随时可能打过来,士气如此低落,平时能战斗的,也都躲了,这位平时特别能躲的,却突然站出来要战斗?



这都啥时候了,你开什么玩笑?还嫌不够乱?



于是一气之下,王在晋手一挥:你去吧!



这是一句气话,可他万没想到,这哥们真去了。



赵率教率领着他的家丁,三十八人,向前屯进发,去收复失地。



这是一个有明显自杀迹象的举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赵率教疯了。



但事实证明,赵先生没有疯,因为当他接近前屯,得知此地有敌军出现时,便停下了脚步。



“前方已有敌军,不可继续前进,收复此地即可。”



此地,就是他停下的地方,名叫中前所。



中前所,地处宁远近郊,大致位于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附近,赵率教在此扎营,就地召集难民,设置营地,挑选精壮充军,并组织屯田。



王在晋得知了这个消息,却只是轻蔑地笑了笑,他认为,在那片遍布敌军的土地上,赵率教很快会故伎重演,丢掉一切再跑回来。



几个月后,孙承宗来到了这个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据点,却看见了广阔的农田、房屋,以及手持武器、训练有素的士兵。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5#
发表于 2008-6-19 23:22:02 |只看该作者
[1452]



在得知此前这里只有三十八人后,他找来了赵率教,问了他一个问题:



“现在这里有多少人?”



赵率教回答:



“民六万有余,士兵上万人。”



从三十八,到六万,面对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孙承宗十分激动,他老人家原本是坐着马车来的,由于过于激动,当即把车送给了赵率教,自己骑马回去了。



从此,他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



就赵率教同志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知道羞耻的人,知耻近乎勇,在经历了无数犹豫、困顿后,他开始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勇气。



可他刚证明到一半,就差点被人给砍了。



正当赵率教撩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兵部突然派人来找他,协助调查一件事情。



赵率教明白,这回算活到头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赵率教在辽阳的时候,职务是副总兵,算是副司令员,掌管中军,这就意味着,当战争开始时,手握军队主力的赵率教应全力作战,然而他逃了,并直接导致了作战失败。



换句话说,小兵可以跑,老百姓可以跑,但赵率教不能跑,也不应该跑,既然跑了,就要依法处理,根据明朝军法,此类情形必死无疑。



但所谓必死无疑,还是有疑问的,特别是当有猛人求情的时候。



孙承宗听说此事后,当即去找了兵部尚书,告诉他,此人万不可杀,兵部尚书自然不敢得罪内阁大学士,索性做了个人情,把赵率教先生放了。



孙承宗并不是一个仁慈的人,他之所以放赵率教一马,是因为他认定,这人活着比死了好。



而赵率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孙承宗的判断,在不久后的那场大战中,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率教,袁崇焕的第五个帮助者。



惊变



天启元年(1620),孙承宗刚到辽东的时候,他所有的,只是山海关以及关外的八里地。



天启五年(1624),孙承宗巩固了山海关,收复了宁远,以及周边几百里土地。



在收复宁远之后,孙承宗决定再进一步,占据另一个城市——锦州。他认定,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点。



但努尔哈赤似乎不这么看,锦州嘛,又小又穷,派兵守还要费粮食,谁要谁就拿去。



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孙承宗得到了锦州。



事后证明,自明朝军队进入锦州的那一刻起,努尔哈赤的悲惨命运便已注定。



因为至此,孙承宗终于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关锦防线。
已有 1 人评分银币 收起 理由
sock + 50 版面需要

总评分: 银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23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302926
精华
87
2636#
发表于 2008-6-20 07:04:38 |只看该作者
感谢毛毛虫坚持持续更新...!
PG决定了脑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7#
发表于 2008-6-21 21:00:40 |只看该作者
[1453]



所谓关锦防线,是指由山海关——宁远——锦州组成的防御体系,该防线全长四百余里,深入后金区域,沿线均有明朝堡垒、据点,极为坚固。



历史告诉我们,再坚固的防线,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历史还告诉我们,凡事总有例外,比如这条防线。



事实上,直到明朝灭亡,它也未被突破。此后长达十余年时间里,后金军队用手刨,用嘴啃,用牙咬,都毫无效果,还搭上了努尔哈赤先生的一条老命。



这是一个科学、富有哲理而又使人绝望的防御体系,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弱点。



锦州,辽东重镇,自古为入关要道,且地势险要,更重要的是,锦州城的一面,靠海。对于没有海军的后金而言,这又是一个噩梦。



这就是说,只要海运充足,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被围得水泄不通,锦州也是很难攻克的。



既然难打,能不能不打呢?



不能。



我的一位住在锦州的朋友告诉我,他要回家十分方便,因为从北京出发,开往东三省,在锦州停靠的火车,有十八辆。



我顿时不寒而栗,这意味着,三百多年前的明朝,要前往辽东,除个别缺心眼爬山坡的人外,锦州是唯一的选择。



要想入关,必须攻克宁远,要攻克宁远,必须攻克锦州,要攻克锦州,攻克不了。



当然,有人会说,锦州不过是个据点,何必一定要攻陷?只要把锦州围起来,借个道过去,继续攻击宁远,不就行了吗?



是的,按照这个逻辑,也不一定要攻陷宁远,只要把宁远围起来,借个道过去,继续攻击山海关,不也行吗?



这样看来,努尔哈赤实在太蠢了,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我觉得,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去洗把脸,清醒清醒。



假定你是努尔哈赤,带了几万兵,到了锦州,锦州没人打你,于是,你又到了宁远,宁远也没人打你,就这么一路顺风到了山海关,准备发动攻击。



我相信,这个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锦州和宁远的军队已经出现在你的后方,准备把你一锅端——除非这两地方的守将是白痴。



现在你有大麻烦了,眼前是山海关,没准十天半月攻不下来,请屁股后面的军队别打你,估计人家不干,就算你横下一条心,用头把城墙撞破,冲进了关内,抢到了东西,你也总得回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8#
发表于 2008-6-21 21:01:01 |只看该作者
[1454]



如果你没长翅膀,你回去的路线应该是山海关——宁远——锦州……



看起来似乎比较艰难,不是吗?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同志多年来不怕孙权,不怕刘备,偏偏就怕马腾、马超——这两位先生的地盘在他的后方。



这就是孙承宗的伟大成就,短短几年之间,他修建了若干据点,收复了若干失地,提拔了若干将领,训养了若干士兵。



现在,在他手中的,是一条坚不可破的防线,一支精锐无比的军队,一群天赋异禀的卓越将领。



但对于这一切,努尔哈赤并不清楚,至少不十分清楚。



祖大寿、吴襄、满桂、赵率教、毛文龙以及袁崇焕,对努尔哈赤而言,这些名字毫无意义。



自万历四十六年起兵以来,明朝能打的将领,他都打了,杨镐、刘綎、杜松、王化贞、袁应泰,全都是手下败将,无一例外,在他看来,新来的这拨人下场估计也差不多。



但他终将失败,败在这几个无名小卒的手中,并永远失去翻盘的机会。



话虽如此,努尔哈赤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他不了解目前的局势,却了解孙承宗的实力,很明显,这位督师大人比熊廷弼还难对付,所以几年之内,他都没有发动大的进攻。



大的没有,小的还是有。



在后金的军队中,最优秀的将领无疑是努尔哈赤,但正如孙承宗一样,他的属下,也有很多相当厉害的猛人。



而在这些猛人里,最猛的,就是八大贝勒。



所谓八大贝勒,分别是指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



在这八个人里,按照军功和资历,前四个大猛,故称四大贝勒,后四个小猛,故称四小贝勒。



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两个人,皇太极、多尔衮。



但最能打仗的,是三个人,除皇太极和多尔衮外,还有一个代善。



多尔衮年纪还小,就不说了,皇太极很有名,也不说了,这位代善,虽然年纪很大,且不出名,但很有必要说一说。



事实上,大贝勒代善是当时后金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此人非常勇猛,在与明朝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且深通兵法,擅长伏击,极其能打。



因为他很能打,所以努尔哈赤决定,挑选一个目标,由代善发动攻击,以试探孙承宗的虚实,而他选定的这个目标,就是锦州。

----------------------------

周末休息一下,下周一更新。

大家周末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639#
发表于 2008-6-21 21:07:53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寻章摘句系列之八


下文全部寻章摘句,如果喜欢,请按照句后标注阅读正文篇章。
   但愿没有曲解明月本意,旨在和大家从下面使人印象深刻的字里行间回顾下以前的篇章。

《明朝那些事》-摘录

1.  一般说来,重要国家机关的门口,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岗,就算差一点的,也有几个保安,实在是打死都没人问的,多少还有个老大爷。明代也是如此,锦衣卫、东厂之类的自不必说,兵部吏部门前都有士兵看守,然而太子殿下的门口,没有士兵,也没有保安,甚至连老大爷都没有。只有两个老太监。[1355]
2.  众所周知,太监的体能比平常人要差点(练过宝典除外),更何况是老太监。[1355]
3.  接下来的事情还算顺理成章,这位仁兄拿的毕竟不是冲锋枪,而他本人不会变形,不会变身,也没能给我们更多惊喜,在一群太监围攻下,终于束手就擒。[1356]
4.  但要杀人,也得有个罪名,这自然难不倒二位仁兄,不愧是刑部的人,很有专业修养,从大明律里,找到这么一条: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伤人者,按律斩。[1357]
5.  在我国百花齐放的刑讯逼供艺术中,这是一句相当搞笑的话,但凡审讯,一般先是民族大义、坦白从宽,之后才是什么老虎凳、辣椒水。即使要利诱,也是升官发财,金钱美女之类。[1358]

6.  事实证明,张差确实是个相当不错的人,具体表现为头脑简单,思想朴素,在吃一碗饭和隐瞒真相、保住性命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1358]
7.  不敢说的意思,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说,而是知道了不方便说。[1358]
8.  但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起暗杀事件竟然办得如此愚蠢,眼前这位仁兄,虽说不是疯子,但说是傻子倒也没错,而且既不是武林高手,也不是职业杀手,最多最多,也就是个彪悍的农民。[1358]
9.  作案过程也极其可笑,听起来,似乎是群众推荐,太监使用,顺手就带到京城,既没给美女,也没给钱,连星级宾馆都没住,一点实惠没看到,就答应去打人,这种傻冒你上哪去找?再说凶器,一般说来,刺杀大人物,应该要用高级玩意,当年荆轲刺秦,还找来把徐夫人的匕首,据说是一碰就死,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杀个老百姓,多少也得找把短刀,可这位兄弟进宫时,别说那些高级玩意,菜刀都没一把,拿根木棍就打,算是怎么回事.[1359]
10.  可万历依然毫无反应,这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人家当年可是经历过争国本的,上百号人一拥而上,那才是大世面,这种小场面算个啥。[1359]


11.  存在即是合理,一件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1361]
12.  要克服畏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人来和你一起畏惧。史云:明朝亡于党争。我云:党争,起于此时。[1362]
13.  所谓公愤,是他在当政时,顾宪成之类的人总在公事上跟他过不去,他很愤怒,故称公愤。[1362]
14.  事实告诉我们,名字这个东西,有时候改一改,还是很有效的。[1363]
15.  无奈之下,只好设定南北榜,谁都别争了,就看你生在哪里,南方算你倒霉,北方算你运气。[1364]

16.  这套理论很残酷,也很真实,主要是玩机率,看你在哪投胎。[1364]
17.  比如你要是生在山东、江苏、湖北之类的地方,就真是阿弥陀佛了,这些地方经常盘踞着一群读书不要命的家伙,据我所知,有些“乡镇中学”(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学生,高二就去高考(不记成绩),大都能考六百多分(七百五十分满分),美其名曰:锻炼素质,明年上阵。每念及此,不禁胆战心惊,跟这帮人做邻居的结果是:如果想上北大,六百多分,只是个起步价。应该说,现在还是有所进步的,逼急还能玩点阴招,比如说……更改户口。[1364]
18.  老板有了,朋友有了,地位也有了,万事俱备,要登上拿最高的舞台,只欠一阵东风。一年后,风来了,却是暴风。[1366]
19.  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最痛苦的惩罚不是免职、不是罢官,而是遗忘。[1366]
20.  但十余年之后,他将感谢沈一贯给予他的痛苦经历,要想在这个冷酷的地方生存下去,同党是不够的,后台也是不够的,必须亲身经历残酷的考验和磨砺,才能在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1366]

21.  梃击,不过是一个傻子的愚蠢举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能够打倒什么,得到什么。[1367]
22.  此即所谓集体负责制,也就是集体不负责,张问达先生水平的确高,看准了法不责众,不愿意独自背黑锅,毅然决定把大家拉下水。大家倒没意见,反正十三个人,人多好办事,打板子也轻点。可到审讯那天,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除了问话的十三位郎中外,王之寀还带了一批人来旁听,加上看热闹的,足有二十多人,人潮汹涌,搞得跟菜市场一样。[1369]
23.  事实证明,郑小姐装起孙子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进去看到太子,一句不说就跪,太子也客气,马上回跪,双方爬起来后,郑贵妃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说,我真没想过要害你,那都是误会。太子也不含糊,反应很快,一边做垂泪状(真哭是个技术活),一边说,我明白,这都是外人挑拨,事情是张差自己干的,我不会误会。[1370]
24.  随即,双方回顾了彼此间长达几十年的传统友谊,表示今后要加强沟通,共同进步,事情就此圆满结束。[1370]
25.  对于梃击案,许多史书的评价大都千篇一律,郑贵妃狡猾,万历昏庸,太子老实,最后老实的太子在正义的东林官员支持下,战胜了狡猾的郑贵妃。这都是蒙人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郑贵妃是个蠢人,万历老奸巨滑,太子也相当会来事,而东林官员们,似乎也不是那么单纯。[1371]

(2008-06-17 19:56:26) [删除] [回复]  
26.  之所以详细介绍此事,是因为我要告诉你: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你将逐渐发现,许多你曾无比熟悉的人,其实十分陌生,许多你曾坚信的事实,其实十分虚伪,而这,不过是个开头。[1372]
27.  一般说来,朝代晚期,总会出现大量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摊派剥削,但我可以很负责地讲,万历年间这个问题很不严重,因为压根就没官。[1372]
28.  老子曾经说过,最好的国家,是老百姓不知道统治者是谁,从某个角度讲,万历同志做到了。[1372]
29.  因为根据规定,发放凭证的是吏部都给事中,可这个职位压根就没人,鬼来发证?[1373]
30.  总而言之,万历的这个政府,基本属于无政府,如此看来,他应该属于无政府主义者,思想如此超前,着实不易。[1373]


31.  一般说来,史料写到这段,总是奋笔疾书,痛斥万历昏庸腐朽,政府实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我看来,持这种看法的,不是装蒜,就是无知。[1373]
32.  而老百姓的生活,那真是滋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明初的时候,出去逛要村里开介绍信,未经许可乱转,抓住就是充军。万历年间,别说介绍信,连户口(黄册)都不要了,你要有本事,跑到美国都没人管你。[1373]
33.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些书籍大都含有封建糟粕,应该限制传播,至少也要写个此处划掉多少字之类的说明,但当时连政府都没人管,哪有人理这个,什么足本善本满天飘,肆无忌惮。[1374]
34.  打仗,实际上和打麻将差不多,排兵布阵,这叫洗牌,掷色子,就是开打,战况多变,就是不知道下一张摸什么牌,而要想赢牌,一靠技术,二靠运气。靠死运气,怎么打怎么赢,所谓福将。靠死里打,怎么打怎么赢,所谓悍将。[1375]
35.  看到这段史料,再回忆起他儿子李如松同志的信用问题,不禁感叹: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1375]


36.  但事实证明,人穷志短,空头支票,也是很有号召力的。应该说,游牧民族是比较实诚的,喊完话后,没有思想斗争,没有激烈讨论,就有人操家伙奔阿台去了。[1378]
37.  当时的女真部落,住在深山老林,除了狗熊啥都缺,过日子是过不下去了,要动粗,抢劫的经验又比不上蒙古,明朝不愿开放互市,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了这个折衷的方式,一道敕书,就能做一笔生意。三十分敕书,就是三十笔生意。[1380]
38.  最后是基本类同的几句评价:非常光辉、非常励志、非常艰苦等等。本人同意以上评语,却也要加上四个字:非常诡异。[1380]
39.  努尔哈赤起兵时,他的武器是弓箭,不是导弹,他带着十三副铠甲,不是十三件防弹衣,在当时众多的女真部落中,他只不过是个小人物。[1380]
40.  而当若干年后尘埃落定,重整史料时,他们就会发现,一个得到敌人扶持、帮助的首领,是不太体面的。所以掩盖和创造就开始了,所以几百年后,历史变成了现在的模样。[1382]
41. 这只猫逐渐长大了,它的身躯变得强壮,叫声变得凄厉,脚掌长出了利爪,最后它亮出了獠牙。至此,我们终于知道,它不是猫,而是老虎,它不是宠物,而是野兽。[1383]
42. 建功一世,祸患千秋,万死不足恕其罪![1383]
43.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一个强盗,杀人放火是不需要借口的,但对一群强盗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1384]
44. 很多人说过,最好的老师,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兴趣。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1385]
45. 无论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什么观点、什么利益、什么目的、什么动机、什么想法、什么情感、什么理念、都应该承认一点,至少一点:这是抢掠,是自私、无情、带给无数人痛苦的抢掠。征服的荣光背后,是无数的悲泣与哀嚎——本人语[1386]
46. 明朝不是南宋,没有送礼的习惯。他们的方针,向来是不向劫匪妥协,何况是撕了肉票的劫匪。既然要打,那咱就打真格的。[1387]
47.  以上四路明军,共计十二万人,大致情况也就是这样,大明人多,林子太大,什么人都有,什么鸟都飞,混人、文人、猛人,一应俱全。[1388]
48. 要成事,需要十二万人,但要坏事,一个人就够了。[1389]
49. 在这个世界上,好人不怕,坏人也不怕,就怕时好时坏、无端抽风的人。[1389]
50. 我仿佛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剧中没有喜悦。[1391]


51. 责任追究完了,但就在追究责任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没歇着,还乘势攻下了全国比较大的城市——铁岭。[1394]
52. 但几百年后,戚继光依然光耀史册,万人景仰,而李成梁,却几乎已不为人知。我知道,历史只会夸耀那些值得夸耀的人。[1395]
53. 正义和道德是值得景仰的,值得膜拜的,值得三拜九叩的,但是,正义和道德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服穿,更不可能掌控政权。因为掌控政权的唯一方式,就是斗争。[1397]
54. 此外,我们有理由相信,顾宪成大人也是比较会来事的,因为一个不开窍的书呆子,是混不了多久的。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实力和道德,经常是两码事。[1398]
55. 一直以来,东林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很道德。强大之后,就变成了你不道德,工作方针,原先是党同伐异,强大之后,就变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总而言之,不是我的同党,就是我的敌人。[1400]
56.  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经历残酷的斗争,无休止的吵闹,无数无效的抗争,无数无奈的妥协后,最终理解了这个世界,理解了现实的真正意义,并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1401]
57. 后来的事情告诉我们,第二产业是不能随便乱搞的。[1403]
58. 上天总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天生就聪明,天生就牛,天生就是张居正、戚继光,而绝大多数平凡的人,天生就不聪明,天生就不牛,天生就是二傻子,没有办法。但上天依然是仁慈的,他给出了一条没有天赋,也能成功的道路。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而言,这是最好的道路,也是唯一的道路,它的名字,叫做纯粹。纯粹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志、认真、一根筋、二杆子等等等等。[1405]
59. 纯粹和执着,也是有区别的,所谓执着,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而纯粹,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纯粹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生,往往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他们无法被收买,无法被威逼,他们不要钱,不要女色,甚至不要权势和名声。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目标,以及坚定的决心和意志。杨涟,就是一个纯粹的人。 [1405]
60. 虽说太子的名分有了,但中国的事情一向难说,要不看着老爹走人,万一隔天突然冒出几份遗嘱、或是几个顾命大臣,偏说老头子临死前改了主意,还找人搞了公证,这桩官司可怎么打?[1406]
61. 而要阻止这一切,杨涟必须做到两件事情:首先,他要把郑贵妃赶出干清宫;其次,他要把郑贵妃当太后的事情彻底搅黄。这就是说,先要逼郑老寡妇搬家,再把万历同志临死前封皇后的许诺当放屁,把郑贵妃翘首企盼的申请拿去垫桌脚。[1407]
62.  明知美女不应该收,你还要收,明知春药不能多吃,你还要吃,明知有太医看病,你还要找太监,不是脑袋有病吧。[1409]
63.  所以他决定,以死相报,致死不休。这种行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报答。它起源于一个无可争议,无可辩驳的真理:士为知己者死。[1410]
64.  明明您都没几天蹦头了,趁着脑袋还管用,赶紧干点实事,拟份遗嘱,哪怕找口好棺材,总算有个准备。竟然还想着老婆的名分,实在令人叹服。[1411]
65.  进不了宫,眼泪储备还不能用,而且大清早的,天都没亮,反正是等人,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他们开始商讨善后事宜。[1414]

66. 应该说,这个策略是成功的,太监把住大门,好说歹说就不让进,一帮老头加书呆子,不懂什么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深刻道理,只能干瞪眼。[1415]
67. 对付流氓加文盲,与其靠口,不如靠吼。[1415]
68. 接下来是例行程序,猛哭猛磕头,哭完磕完,开始办正事。[1415]
69. 在人家的地盘上,抢了人家的人,再不跑就是真是傻子了。[1416]
70. 当然,按照最俗套的电视剧逻辑,坏人们是不会甘心失败的,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1417]


71. 这就算即位了,但问题在于,毕竟也是大明王朝,不是杂货铺,程序还要走,登基还得登。[1417]
72.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句非常过分的话,那你就错了,事实上,是非常非常过分,因为左光斗是读书人,有时候,读书人比流氓还流氓。[1419]
73. 她派出了一个使者,去找杨涟,希望这位钢铁战士会突然精神失常,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相信她是一个善良、无私的女人,并且慷慨大度的表示,你可以继续住在干清宫,继续干涉朝政。人不能愚蠢到这个程度。但她可以。[1419]
74. 当我只是个小人物的时候,你体谅我的激奋,接受我的意见,相信我的才能,将你的身后之事托付于我。所以,我会竭尽全力,战斗至最后一息,绝不放弃。因为你的信任,和尊重。[1420]
75.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个人是渺小的,集体才是伟大的,现在,我相信了。[1422]

76.  出生就不受人待见,母亲被冷遇,长大了,书读不上,太子立不了,基本算三不管,吃穿住行级别很低,低到连刺杀他的人,都只是个普通农民,拿着根木棍,就敢往宫里闯。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回,身体搞垮了,看医生,遇见了蒙古大夫,想治病,就去吃仙丹,结果真成仙了。[1422]
77. 有人曾对我说,原来,历史很有趣。但我对他说,其实,历史很无趣。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历史没有正恶,只有成败。[1422]
78.  对于这种说法,用两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用四个字来评价,就是胡说八道。[1423]
79.  角色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会不会抢戏——小品演员陈佩斯[1425]
80.  我并非不能理解好事都归自己,坏事都归别人的逻辑,也并不反对,对某些坏人一棍子打死再踩上一只脚的行为,我只是认为,做人,还是要厚道。[1426]
81. 要这么玩,努尔哈赤先生就不干了,他辛苦奔波,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抢东西,您把东西都搬走了,我还去干嘛?[1430]
82. 可是连傻子都知道,辽东都没了,人都撤回山海关了,没兵没地没百姓,还经略个啥?大家不是傻子,大家都不去。[1431]
83. 明知是黑锅,依然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去背,难道不勇敢吗?[1432]
84. 应该说,王在晋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态度是值得尊重的,创意是值得鼓励的,而全盘的计划,是值得唾弃的。[1432]
85. 光守山海关是不够的,因为一旦山海关被攻破,京城就将毫无防卫,唾手可得,虽说山海关沿线很坚固,很结实,但毕竟是砖墙,不是高压电网,如果努尔哈赤玩一根筋,拼死往城墙上堆人,就是用嘴啃,估计也啃穿了。[1432]
86. 这下叶大人头疼了,他干政治是老手,干军事却是菜鸟,想来想去,这个主意拿不了,于是他跑去找皇帝。可是皇帝大人除了做木匠是把好手,基本都是抓瞎,他也吃不准,于是,他又去找了另一个人。[1433]
87. 可是他们说了,他们不但说了,还写了下来,并且流传千古,却没有一个人,因此受到任何惩罚。因为他们所说的,是铁一般的事实,是清朝统治者无法否认的事实。[1433]
88. 还好,孙秀才找到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老师,从此,他开始在教育战线上奋斗,而且越奋斗越好,好到名声传到了京城。[1434]
89. 但是慢慢地,孙秀才有思想活动了,他发现,光教别人孩子是不够的,能找别人教自己的孩子,才是正道。[1434]
90. 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莫测,最飘忽不定,最残酷,最困难,最考验智商的游戏。在战场上,兵法没有用,规则没有用,因为在这里,最好的兵法,就是实战,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1435]
91. 把复杂的问题弄简单,是一个优秀将领的基本素质。[1435]
92. 大同,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孙承宗看到了战争,理解了战争,懂得了战争,并最终掌握了战争。他的掌握,来自他的天赋、理论以及每一次感悟。辽东,大他三岁的努尔哈赤正在讨伐女真哈达部的路上,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精通战争的将领,他的精通,来自于砍杀、冲锋以及每一次拼死的冒险。[1435]
93. 之前讲过,明代朝廷是讲出身的,除个别特例外,要想进入内阁,必须是翰林出身,否则,即使你工作再努力,能力再突出,也是白搭。这是一个公认的潜规则。[1436]
94. 由于孙老师长期从事儿童(私塾)教育,对于木头型,愚笨型、死不用功型的小孩,一向都有点办法,所以几堂课教下来,皇帝陛下立即喜欢上了孙老师,他从没有叫过孙承宗的名字,而代以一个固定的称谓:“吾师”。[1436]
95. 当然了,有人会说,既然难走,那不走总行了吧。很可惜,虽然走这里很让人恶心,但不恶心是不行的,因为辽东虽大,要进攻山海关,必须从这里走。此路不通让人苦恼,再加个别无他路,就只能去撞墙了。[1439]

96. 去年,是2007年,冬天很冷。于是,我想起了三百八十一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我知道,那一年的冬天,也很冷。[1439]
97.  这是假人,留下来的真人也不顶用,很多兵都是老兵油子,领饷时带头冲,打仗时带头跑,特别是关内某些地方的兵,据说逃跑时的速度,敌人骑马都赶不上。[1440]
98.  十七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1440]
99.  因为战场之上,求生者死,求死者生。[1440]
100. 就事情本身而言,并不大,却相当恶劣,既不是直系领导,又没有尚方宝剑,竟敢擅自杀人,实在太过嚣张。[1442]

---------------------------

谢谢天下有雪如此有心。——小管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640#
发表于 2008-6-21 22:09:40 |只看该作者
历史真的不能重演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