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so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篇连载]明朝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21#
发表于 2008-7-28 22:03:33 |只看该作者
[1504]



为消灭证据,他下令对杨涟的所有遗物进行仔细检查,绝不能遗漏。



很明显,杨涟藏得不好,在检查中,一位看守轻易地发现了这封血书。



他十分高兴,打算把血书拿去请赏。



但当他看完这封血迹斑斑的遗言后,便改变了主意。



他藏起了血书,把它带回了家,他的妻子知道后,非常恐慌,让他交出去。



牢头并不理会,只是紧握着那份血书,一边痛哭,一边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我要留着它,将来,它会赎清我的罪过。”



三年后,当真相大白时,他拿出了这份血书,并昭示天下



如下: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不知道死后何人知晓,不知道能否平反,也不知道这份血书能否被人看见。



毫无指望,只有彻底的孤独和无助。



这就是阴森恐怖的牢房里,肋骨尽碎的杨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写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希望和光芒。



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



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有人曾质问我,遍读史书如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

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



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老师



左光斗只比杨涟多活了一天。



身为都察院高级长官,左光斗也是许显纯拷打的重点对象,杨涟挨过的酷刑,左光斗一样都没少。



而他的态度,也和杨涟一样,绝不退让,绝不屈服。



虽然被打得随时可能断气,左光斗却毫不在乎,死不低头。



他不在乎,有人在乎。
已有 1 人评分银币 收起 理由
sock + 50 转帖辛苦

总评分: 银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22#
发表于 2008-7-29 23:07:02 |只看该作者
[1505]



先是左光斗家里的老乡们开始凑钱,打算把人弄出来,至少保住条命。无效不退款后,他的家属和学生就准备进去探监,至少再见个面。



但这个要求也被拒绝了。



最后,他的一位学生费尽浑身解数,才买通了一位看守,进入了监牢。



他换上了破衣烂衫,化装成捡垃圾的,在黑不隆冬的诏狱里摸了半天,才摸到了左光斗的牢房。



左光斗是坐着的,因为他的腿已经被打没了(筋骨尽脱)。面对自己学生的到访,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脸已被烙铁烙坏,连眼睛都睁不开。



他的学生被惊呆了,于是他跪了下来,抱住老师,失声痛哭。



左光斗听到了哭声,他醒了过来,没有惊喜,没有哀叹,只有愤怒,出离的愤怒:



“蠢人!这是什么地方,你竟然敢来!(此何地也,而汝前来)国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死就死了,你却如此轻率,万一出了事,将来国家的事情谁来管!?”



学生呆住了,呆若木鸡。



左光斗的愤怒似乎越发激烈,他摸索着地上的镣铐,做出投掷的动作,并说出了最后的话:



“你还不走?!再不走,无需奸人动手,我自己杀了你(扑杀汝)!”



面对着世界上最温暖的威胁,学生眼含着热泪,快步退了出去。



临死前,左光斗用自己的行动,给这名学生上了最后一课:



一个人应该坚持信念,至死也不动摇。



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五日,左光斗在牢中遇害,年五十一。



二十年后 扬州



南京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南明政权的头号重臣史可法,站在城头眺望城外的清军,时为南明弘光元年(1645)二月。



雪很大,史可法却一直站在外面,安排部署,他的部下几次劝他进屋躲雪,他的回复总是同一句话:



“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老师,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老师!(愧于吾师)”



史可法最终做到了,他的行为,足以让他的老师为之自豪。



左光斗死后,同批入狱的东林党人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先后被害。


活着的人,只剩下顾大章。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23#
发表于 2008-7-29 23:07:35 |只看该作者
[1506]



顾大章,时任礼部郎中,算是正厅级干部,在这六人里就官职而言并不算大,但他还是有来头的,他的老师就是叶向高,加上平时活动比较积极,所以这次也被当作要犯抓了进来。



抓进来六个,其他五个都死了,他还活着,不是他地位高,只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一个特殊的官职——刑部主事。



刑部主事,大致相当于司法部的一个处长,但凑巧的是,他这个部门恰好就是管监狱的,所谓刑部天牢、锦衣诏狱的看守,原先都是他的部下。



现在老上级进去了,遇到了老下级,这就好比是路上遇到劫道的,一看,原来你是我小学时候的同学,还一起罚过站,这就不好下手了。咬咬牙,哥们你过去吧,这单生意我不做了,下次注意点,别再到我的营业区域里转悠。



外加顾主事平时为人厚道,对牢头看守们都很照顾,所以他刚进去的时候,看守都向他行礼,对他非常客气,点头哈腰,除了人渣许显纯例行拷打外,基本没吃什么亏。



但其他人被杀后,他的处境就危险了,毕竟一共六个,五个都死了,留你一个似乎不太像话。更重要的是,这些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是不能让人知道的,要是让他出狱,笔杆子一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舆论压力比较大。



事实上,许显纯和魏忠贤确实打算把顾大章干掉,且越快越好。顾大章去阎王那里伸冤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然而这个世界上,意外的事情总是经常发生的。



一般说来,管牢房的人交际都比较广泛。特别是天牢、诏狱这种高档次监狱,进来的除了窦娥、忠良外,大都有点水平,或是特殊技能,江洋大盗之类的牛人也不少见。



我们有理由相信,顾大章认识一些这样的人。



因为就在九月初,处死他的决议刚刚通过,监狱看守就知道了。



但是这位看守没有把消息告诉顾大章,却通知了另一个人。



这个人的姓名不详,人称燕大侠,也在诏狱里混,但既不是犯人,也不是看守,每天就混在里面,据说还是主动混进来的,几个月了都没人管。



他怎么进来的,不得而知,为什么没人管,不太清楚,但他之所以进来,只是为了救顾大章。为什么要救顾大章,也不太清楚,反正他是进来了。



得知处决消息,他并不慌张,只是找到报信的看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给你钱,能缓几天吗?”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24#
发表于 2008-7-30 19:16:52 |只看该作者
[1507]



看守问:



“几天?”



燕大侠答:



“五天。”



看守答:



“可以。”



五天之后,看守跑来找燕大侠:



“我已尽力,五日已满,今晚无法再保证顾大章的安全,怎么办?”



燕大侠并不紧张:



“今晚定有转机。”



看守认为,燕大侠在做梦,他笑着走了。



几个时辰之后,他接到了命令,将顾大章押往刑部。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许显纯又来了。



许显纯急匆匆跑来,把顾大章从牢里提出来,声色俱厉地说了句话:



“你几天以后,还是要回来的!”



然后,他又急匆匆地走了。



顾大章很高兴。



作为官场老手,他很理解许显纯这句话的隐含意义——自己即将脱离诏狱,而许显纯无能为力。



因为所谓锦衣卫、东厂,都是特务机关,并非司法机构。这件案子被转交刑部,公开审判,就意味着许显纯们搞不定了。



很明显,他们受到了压力。



但为什么搞不定,又是什么压力,他不知道。



这是个相当诡异的问题:魏公公权倾天下,连最能搞关系的汪文言都整死了,然而燕大侠横空出世,又把事情解决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顾大章不知道答案,看守不知道答案,许显纯也未必知道。



燕大侠知道,可是他没告诉我,所以我也不知道。



之前我曾介绍过许多此类幕后密谋,对于这种鬼才知道的玩意,我的态度是,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绝不猜。



我倒是想猜,因为这种暗箱操作,还是能猜的。如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先生,就很能猜的,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密谋干掉太子,他老人家并不在场,上百年前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对话都能猜出来。过了几千年,也没人说他猜得不对,毕竟事情后来就是那么干的。



可这件事实在太过复杂,许显纯没招,魏公公不管(或是管不了),他们商量的时候也没叫我去,实在是不敢乱猜。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反正顾大章是出来了。在经历几十天痛苦的折磨后,他终于走出了地狱。



按说到了刑部,就是顾大人的天下了,可实情并非如此。


因为刑部尚书李养正也投了阉党,部长大人尚且如此,顾大人就没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25#
发表于 2008-7-30 19:17:23 |只看该作者
[1508]



天启五年(1625)九月十二日,刑部会审。



李养正果然不负其阉党之名,一上来就喝斥顾大章,让他老实交代。更为搞笑的是,他手里拿的罪状,就是许显纯交给他的,一字都没改,底下的顾大章都能背出来,李尚书读错了,顾大人时不时还提他两句。



审讯的过程也很简单,李尚书要顾大章承认,顾大章不承认,并说出了不承认的理由:



“我不能代死去的人,承受你们的诬陷。”



李尚书沉默了,他知道这位曾经的下属是冤枉的,但他依然做出了判决:



杨涟、左光斗、顾大章等六人,因收受贿赂,结交疆臣,处以斩刑。



这是一份相当无聊的判决,因为判决书里的六个人,有五个已经挂了,实际上是把顾大章先生拉出来单练,先在诏狱里一顿猛打,打完再到刑部,说明打你的合法理由。



形势急转直下,燕大侠也慌了手脚,一天夜里,他找到顾大章,告诉他情况不妙。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顾大章并不惊慌,恰恰相反,他用平静的口吻,向燕大侠揭示了一个秘密——出狱的秘密。



第二天,在刑部大堂上,顾大章公开了这个秘密。



顾大章招供了,他供述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杨涟的死因,左光斗的死因,许显纯的刑罚操作方法,绝笔、无人性的折磨,无耻的谋杀。



刑部知道了,朝廷知道了,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魏忠贤不明白,许显纯不明白,甚至燕大侠也不明白,顾大章之所以忍辱负重,活到今天,不是心存侥幸,不是投机取巧。



他早就想死了,和其他五位舍生取义的同志一起,光荣地死去,但他不能死。



当杨涟把绝笔交给他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不再属于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有义务活下去,有义务把这里发生的一切,把邪恶的丑陋,正义的光辉,告诉世上所有的人。



所以他隐忍、等待,直至出狱,不为偷生,只为永存。



正如那天夜里,他对燕大侠所说的话:



“我要把凶手的姓名传播于天下(播之天下),等到来日世道清明,他们一个都跑不掉(断无遗种)!”



“吾目暝矣。”



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他做到了,是以今日之我们,可得知当年之一切。



一天之后,他用残废的手(三个指头已被打掉)写下了自己的遗书,并于当晚自缢而死。



杨涟,当日你交付于我之重任,我已完成。



“吾目暝矣。”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726#
发表于 2008-7-31 03:20:17 |只看该作者
都是一些光明磊落之人啊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27#
发表于 2008-7-31 23:33:52 |只看该作者
[1509]



    至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全部遇害,史称“六君子之狱”。



    就算是最恶俗的电视剧,演到这里,坏人也该休息了。



    但魏忠贤实在是个超一流的反派,他还列出了另一张杀人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有七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高攀龙、李应升、黄遵素、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周顺昌。



    这七位仁兄地位说高不高,就是平时骂魏公公时狠了点,但魏公公一口咬死,要把他们组团送到阎王那里去。



    六君子都搞定了,搞个七君子不成问题。



    春风得意、无往不胜的魏公公认为,他已经天下无敌了,可以把事情做绝做尽。



    魏忠贤错了。



    在一部相当胡扯的香港电影中,某大师曾反复说过句不太胡扯的话:凡事太尽,缘分必定早尽。



    刚开始的时候,事情是很顺利的,东林党的人势力没有,气节还是有的,不走也不逃,坐在家里等人来抓,李应升、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等四人相继被捕,上路的时候还特高兴。



    因为在他们看来,坚持信念,被魏忠贤抓走,是光辉的荣誉。



    高攀龙更厉害,抓他的东厂特务还没来,他就上路了——自尽。



    在被捕前的那个夜晚,他整理衣冠,向北叩首,然后投水自杀。



    死前留有遗书一封,有言如下:可死,不可辱。



    在这七个人中,高攀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都是御史,缪昌期是翰林院谕德,周起元是应天巡抚,说起来,不太起眼的,就数周顺昌了。



    这位周先生曾吏部员外郎,论资历、权势,都是小字辈,但事态变化,正是由他而起。



    周顺昌,字景文,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嫉恶如仇。



    说起周兄,还有个哭笑不得的故事,当初他在外地当官,有一次人家请他看戏,开始挺高兴,结果看到一半,突然怒发冲冠,众目睽睽之下跳上舞台,抓住演员一顿暴打,打完就走。



    这位演员之所以被打,只是因为那天,他演的是秦桧。



    听说当年演白毛女的时候,通常是演着演着,下面突来一枪,把黄世仁同志干掉,看来是有历史传统的。



    连几百年前的秦桧都不放过,现成的魏忠贤当然没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28#
发表于 2008-7-31 23:35:07 |只看该作者
[1510]



    其实最初名单上只有六个人,压根就没有周顺昌,他之所以成为候补,是因为当初魏大中过境时,他把魏先生请到家里,好吃好喝,还结了亲家,东厂特务想赶他走,结果他说:



    “你不知道世上有不怕死的人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叫周顺昌,只管找我!”



    后来东厂抓周起元的时候,他又站出来大骂魏忠贤,于是魏公公不高兴了,就派人去抓他。



    周顺昌是南直隶吴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周顺昌为人清廉,家里很穷,还很讲义气,经常给人帮忙,在当地名声很好。



    东厂特务估计不太了解这个情况,又觉得苏州人文绉绉的,好欺负,所以一到地方就搞潜规则,要周顺昌家给钱,还公开扬言,如果不给,就在半道把周顺昌给黑了。



    可惜周顺昌是真没钱,他本人也看得开,同样扬言:一文钱不给,能咋样?



    但是人民群众不干了,他们开始凑钱,有些贫困家庭把衣服都当了,只求东厂高抬贵手。



    这次带队抓人的东厂特务,名叫文之炳,可谓是王八蛋中的王八蛋,得寸进尺,竟然加价,要了还要。



    这就过于扯淡了,但为了周顺昌的安全,大家忍了。



    第二天,为抗议逮捕周顺昌,苏州举行罢市活动。



    要换个明白人,看到这个苗头,就该跑路,可这帮特务实在太过嚣张(或是太傻),一点不消停,还招摇过市欺负老百姓,为不连累周顺昌,大家又忍了。



    一天后,苏州市民涌上街头,为周顺昌送行,整整十几万人,差点把县衙挤垮,巡抚毛一鹭吓得不行,表示有话好好说。有人随即劝他,众怒难犯,不要抓周顺昌,上奏疏说句公道话。



    毛一鹭胆子比较小,得罪群众是不敢的,得罪魏忠贤自然也不敢,想来想去,一声都不敢出。



    所谓干柴烈火,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十几万人气势汹汹,就等一把火。



    于是文之炳先生挺身而出了,他大喊一声:



    “东厂逮人,鼠辈敢尔?”



    火点燃了。



     勒索、收钱不办事、欺负老百姓,十几万人站在眼前,还敢威胁人民群众,人蠢到这个份上,就无须再忍了。



    短暂的平静后,一个人走到了人群的前列,面对文之炳,问出了一个问题:



    “东厂逮人,是魏忠贤(魏监)的命令吗?”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729#
发表于 2008-8-1 11:55:37 |只看该作者
老百姓生气不得了啊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30#
发表于 2008-8-1 22:32:18 |只看该作者
[1511]



问话的人,是一个当时寂寂无名,后来名垂青史的人,他叫颜佩韦。



颜佩韦是一个平民,一个无权无势的平民,所以当文特务确定他的身份后,顿时勃然大怒:



“割了你的舌头!东厂的命令又怎么样?”



他穿着官服,手持武器,他认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颜佩韦会害怕,会退缩。



然而,这是个错误的判断。



颜佩韦振臂而起:



“我还以为是天子下令,原来是东厂的走狗!”



然后他抓住眼前这个卑劣无耻、飞扬跋扈的特务,拳打脚踢,发泄心中的怒火。



文之炳被打蒙了,但其他特务反应很快,纷纷拔刀,准备上来砍死这个胆大包天的人。



然而接下来,他们看见了让他们恐惧一生的景象,十几万个胆大包天的人,已向他们冲来。



这些此前沉默不语,任人宰割的羔羊,已经变成了恶狼,纷纷一拥而上,逮住就是一顿暴打。由于人太多,只有离得近的能踩上几脚,距离远的就脱鞋,看准了就往里砸(提示:时人好穿木屐)。



东厂的人疯了,平时大爷当惯了,高官看到他们都打哆嗦,这帮平民竟敢反抗,由于反差太大,许多人思想没转过弯来,半天还在发愣。



但他们不愧训练有素,在现实面前,迅速地完成了思想斗争,并认清了自己的逃跑路线,四散奔逃,有的跑进民宅,有的跳进厕所,有位身手好的,还跳到房梁上。



说实话,我认为跳到房梁上的人,脑筋有点问题,人民群众又不是野生动物,你以为他们不会爬树?



对于这种缺心眼的人,群众们使用了更为简洁的方法,一顿猛揣,连房梁都揣动了,直接把那人摇了下来,一顿群殴,当场毙命。



相对而言,另一位东厂特务就惨得多了,他是被人踹倒的,还没反应过来,又是一顿猛踩,被踩死了,连肇事者都找不着。



值得夸奖的是,苏州的市民们除了有血性外,也很讲策略。所有特务都被抓住暴打,但除个别人外,都没打死——半死。这样既出了气,又不至于连累周顺昌。



打完了特务,群众还不满意,又跑去找巡抚毛一鹭算帐。



其实毛巡抚比较冤枉,他不过是执行命令,胆子又小,吓得魂不附体,只能躲进粪坑里,等到地方官出来说情,稳定秩序,才把浑身臭气的毛巡抚捞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31#
发表于 2008-8-1 22:33:34 |只看该作者
[1512]



这件事件中,东厂特务被打得晕头转向,许多人被打残,还留下了极深的心理创伤。据说有些人回京后,一辈子都只敢躲在小黑屋里,怕光怕声,活像得了狂犬病。



气是出够了,事也闹大了。



东厂抓人,人没抓到还被打死几个,魏公公如此窝囊,实在耸人听闻,几百年来都没出过这事。



按说接下来就该是腥风血雨,可十几天过去,别说反攻倒算,连句话都没有。



因为魏公公也吓坏了。



事发后,魏忠贤得知事态严重,当时就慌了,马上把首辅顾秉谦抓来一顿痛骂,说他本不想抓人,听了你的馊主意,才去干的,闹到这个地步,怎么办?



魏忠贤的意思很明白,他不喜欢这个黑锅,希望顾秉谦帮他背。但顾大人岂是等闲之辈,只磕头不说话,回去就养病,索性不来了。



魏公公无计可施,想来想去,只好下令,把周顺昌押到京城,参与群众一概不问。



说是这么说,过了几天,顾秉谦看风声过了,又跳了出来,说要追究此事。



还没等他动手,就有人自首了。



自首的,是当天带头的五个人,他们主动找到巡抚毛一鹭,告诉他,事情就是自己干的,与旁人无关,不要株连无辜。



这五个人的名字是:颜佩韦、杨念如、沈扬、周文元、马杰。



五人中,周文元是周顺昌的轿夫,其余四人并未见过周顺昌,与他也无任何关系。



几天后,周顺昌被押解到京,被许显纯严刑拷打,不屈而死。



几月后,周顺昌的灵柩送回苏州安葬,群情激奋,为平息事端,毛一鹭决定处决五人。



处斩之日,五人神态自若。



沈扬说:无憾!



马杰大笑:



“吾等为魏奸阉党所害,未必不千载留名,去,去!”



颜佩韦大笑:



“列位请便,学生去了!”



遂英勇就义。



五人死后,明代著名文人张傅感其忠义,挥笔写就一文,是为《五人墓碑记》,四百年余后,被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语文课本。



嗟夫!大阉之乱,以缙绅之身而不改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五人墓碑记》



颜佩韦和马杰是商人,沈扬是贸易行中间人,周文元是轿夫,杨念如是卖布的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

各位朋友:

    周末休息。祝大家周末愉快!

                      当年明月

                               2008年8月1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732#
发表于 2008-8-3 03:48:43 |只看该作者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33#
发表于 2008-8-4 21:47:57 |只看该作者
[1513]



犹豫的人



这五位平民英雄的壮举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一、魏忠贤害怕了,他以及他的阉党,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用历史书上的话说,是为粉碎阉党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相比而言,第二个结果有点歪打正着:七君子里最后的幸存者黄尊素,逃过了一劫。



东林党两大智囊之一的黄尊素之所以能幸免,倒不是他足智多谋,把事情都搞定了,也不是魏忠贤怕事,不敢抓他,只是因为连颜佩韦等人都不知道,那天被他们打的人里,有几位兄弟是无辜的。



其实民变发生当天,抓周顺昌的特务和群众对峙时,有一批人恰好正经过苏州,这批人恰好也是特务——抓黄尊素的特务。



黄尊素是浙江余姚人,要到余姚,自然要经过苏州,于是就赶上了。



实在有点冤枉,这帮人既没捞钱,也没勒索,无非是过个路,可由于群众过于激动,过于能打,见到东厂装束的人就干,就把他们顺道也干了。



要说还是特务,那反应真是快,看见一群人朝自己冲过来,虽说不知怎么回事,立马就闪人了,被逼急了就往河里跳,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可从河里出来后一摸,坏了,驾帖丢了。



所谓驾帖,大致相当于身份证加逮捕证,照眼下这情景,要是没有驾帖就跑去,能活着回来是不太正常的。想来想去,也就不去了。



于是黄尊素纳闷了,他早就得到消息,在家等人来抓,结果等十几天,人影都没有。



但黄尊素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明白一个道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躲是躲不过去的,大家都死了,一个人怎能独活呢?



于是他自己穿上了囚服,到衙门去报到,几个月后,他被许显纯拷打至死。



在黄尊素走前,叫来了自己的家人,向他们告别。



大家都很悲痛,只有一个人例外。



他的儿子黄宗羲镇定地说道:



“父亲若一去不归,儿子来日自当报仇!”



一年之后,他用比较残忍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黄尊素死了,东林党覆灭,“六君子”、“七君子”全部殉难,无一幸免,天下再无人与魏忠贤争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34#
发表于 2008-8-4 21:48:14 |只看该作者
[1514]



纵观东林党的失败过程,其斗争策略,就是毫无策略,除了愤怒,还是愤怒,输得那真叫彻底,局势基本是一边倒,朝廷是魏公公的,皇帝听魏公公的,似乎毫无胜利的机会。



事实上,机会还是有的,一个。



在东林党里,有一个特殊的人,此人既有皇帝的信任,又有足以扳倒魏忠贤的实力——孙承宗。



在得知杨涟被抓后,孙承宗非常愤怒,当即决定弹劾魏忠贤。



但他想了一下,便改变了主意。



孙承宗很狡猾,他明白上书是毫无作用的,他不会再犯杨涟的错误,决定使用另一个方法。



天启四年(1625)十一月,孙承宗开始向京城进发,他此行的目的,是去找皇帝上访告状。



对一般人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朱木匠天天干木匠活,不大见人,还有魏管家帮他闭门谢客,想见他老人家一面,实在难如登天。



但孙承宗不存在这个问题,打小他就教朱木匠读书,虽说没啥效果(认字不多),但两人感情很好,魏公公几次想挑事,想干掉孙承宗,朱木匠都笑而不答,从不理会,因为他很清楚魏公公的目的。



他并不傻,这种借刀杀人的小把戏,是不会上当的。



于是魏忠贤慌了,他很清楚,孙承宗极不简单,不但狡猾大大的,和皇帝关系铁,还手握兵权,如果让他进京打小报告,那就真没戏了,就算没告倒,只要带兵进京来个武斗,凭自己手下这帮废物,是没指望的。



魏忠贤正心慌,魏广微又来凑热闹了,这位仁兄不知从哪得到的小道消息,说孙承宗带了几万人,打算进京修理魏公公。



为说明事态的严重性,他还打了个生动的比方:一旦让孙大人进了京,魏公公立马就成粉了(公立齑粉矣)。



魏公公疯了,二话不说,马上跑到皇帝那里,苦苦哀求,不要让孙承宗进京,当然他的理由很正当:孙承宗带兵进京是要干掉皇帝,身为忠臣,必须阻止此种不道德的行为。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大人毫不慌张,他还安慰魏公公,孙老师靠得住,就算带兵,也不会拿自己开刀的。



这个判断充分说明,皇帝大人非但不傻,还相当地幽默,魏公公被涮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话说完,皇帝还要做木匠,就让魏公公走人,可是魏公公不走。



他知道,今天要不讨个说法,等孙老师进京,没准就真成粉末了。所以他开始哭,且哭出了花样——“绕床痛哭”。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23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302926
精华
87
2735#
发表于 2008-8-5 08:59:01 |只看该作者
毛毛虫可辛苦了...两篇同时更新
PG决定了脑袋...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736#
发表于 2008-8-5 10:20:4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37#
发表于 2008-8-5 22:29:23 |只看该作者
[1515]



也就是说,魏公公赖在皇帝的床边,不停地哭。皇帝在床头,他就哭到床头,皇帝到床尾,他就哭到床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皇帝也是人,也要睡觉,哭来哭去,真没法了,只好发话:



“那就让他回去吧。”



有了这句话,魏忠贤胆壮了,他随即命人去关外传令,让孙承宗回去。



然而不久之后,有人告诉了他一个消息,于是他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孙承宗若入九门,即刻逮捕!”



那个消息的内容是,孙承宗没有带兵。



孙承宗确实没有带兵,他只想上访,不想造反。



所以魏忠贤改变了主意,他希望孙承宗违抗命令,大胆反抗来到京城,并最终落入他的圈套。



事实上,这是很有可能的,鉴于地球人都知道,魏公公一向惯于假传圣旨,所以愤怒的孙承宗必定会拒绝这个无理的命令,进入九门,光荣被捕。



然而他整整等了一夜,也没有看到这一幕。



孙承宗十分愤怒,他急匆匆地赶到了通州,却接到让他返回的命令。他的愤怒到达了顶点,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返回了。



孙承宗实在聪明绝顶,虽然他知道魏忠贤有假传圣旨的习惯,但这道让他返回的谕令,却不可能是假的。



因为魏忠贤知道他和皇帝的关系,他见皇帝,就跟到邻居家串门一样,说来就来了,胡说八道是没用的。



然而现在他收到了谕令,这就代表着皇帝听从了魏忠贤的忽悠,如果继续前进,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跑路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回去睡觉,老老实实呆着。

二,索性带兵进京,干他娘一票,解决问题。



孙承宗是一个几乎毫无缺陷的人,政治上面很会来事,谁也动不了,军事上稳扎稳打,眼光独到,且一贯小心谨慎,老谋深算,所以多年来,他都是魏忠贤和努尔哈赤最为害怕的敌人。



但在这一刻,他暴露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弱点——犹豫。



孙承宗是典型的谋略型统帅,他的处事习惯是如无把握,绝不应战,所以他到辽东几年,收复无数失地,却很少打仗。



而眼前的这一仗,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他放弃。


无论这个决定正确与否,东林党已再无回天之力。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38#
发表于 2008-8-5 22:30:02 |只看该作者
[1516]



三十年前,面对黑暗污浊的现实,意志坚定的吏部员外郎顾宪成相信,对的终究是对的,错的终究是错的。于是他决心,建立一个合理的秩序,维护世上的公义,使那些身居高位者,不能随意践踏他人,让那些平凡的人,有生存的权利。



为了这个理想,他励精图治,忍辱负重,从那个小小的书院开始,经历几十年起起落落,坚持道统,至死不渝。在他的身后,有无数的追随者杀身成仁。



然而杀身固然成仁,却不能成事。



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终究再无回天之力。



其实我并不喜欢东林党,因为这些人都是书呆子,自命清高,还空谈阔论,缺乏实干能力。



小时候,历史老师讲到东林党时,曾说道:东林党人并不是进步的象征,因为他们都是封建士大夫。



我曾问:何谓封建士大夫?



老师答:封建士大夫,就是封建社会里,局限、落后,腐朽的势力,而他们的精神,绝不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



多年以后,我亲手翻开历史,看到了另一个真相。



所谓封建士大夫,如王安石、如张居正、如杨涟、如林则徐。



所谓封建士大夫精神,就是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给脸不要脸,瞧不起劳动人民,自命清高,即使一穷二白,被误解,污蔑,依然坚持原则、坚持信念、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他们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



坚信自己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无论对方接不接受。



坚信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去捍卫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许永远不会认识的芸芸众生,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对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



坚信无论经过多少黑暗与苦难,那传说了无数次,忽悠了无数回,却始终未见的太平盛世,终会到来。



遗弃



孙承宗失望而归,他没有能够拯救东林党,只能拯救辽东。



魏忠贤曾经想把孙老师一同干掉,可他反复游说,皇帝就是不松口,还曾经表示,如果孙老师出了事,就唯你是问。



魏公公只好放弃了,但让孙老师呆在辽东,手里握着十几万人,实在有点睡不安稳,就开始拿辽东战局说事,还找了几十个言官,日夜不停告黑状。



孙承宗撑不下去了。



天启五年(1625)十月,他提出了辞呈。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39#
发表于 2008-8-6 21:02:26 |只看该作者
[1517]



可是他提了N次,也没得到批准。



倒不是魏忠贤不想他走,是他实在走不了,因为没人愿意接班。



按魏忠贤的意思,接替辽东经略的人,应该是高第。



高第,万历十七年进士,是个相当厉害的人。



明代的官员,如果没有经济问题,进士出身,十几年下来,至少也能混个四品。而高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混了整整三十三年,熬死两个皇帝,连作风问题都没有,到天启三年(1623),也才当了个兵部侍郎,非常人所能及。



更厉害的是,高先生只当了一年副部长,第二年就退休了。



魏忠贤本不想用这人,但算来算去,兵部混过的,阉党里也只有他了。于是二话不说,把他找来,说,我要提你的官,去当辽东经略。



高先生一贯胆小,但这次也胆大了,当即回复:不干,死都不干。



为说明他死都不干的决心,他当众给魏忠贤下跪,往死了磕头(叩头岂免):我都这把老骨头了,就让我在家养老吧。



魏忠贤觉得很空虚。



费了那么多精神,给钱给官,就拉来这么个废物。所以他气愤了:必须去!



混吃等死不可能了,高第擦干眼泪,打起精神,到辽东赴任了。



在辽东,高第用实际行动证实,他既胆小,也很无耻。



到地方后,高先生立即上了第一封奏疏:弹劾孙承宗,罪名:吃空额。



经过孙承宗的整顿,当时辽东部队,已达十余万人,对此高第是有数的,但这位兄弟睁眼说瞎话,说他数下来,只有五万人。其余那几万人的工资,都是孙承宗领了。



对此严重指控,孙承宗欣然表示,他没有任何异议。



他同时提议,今后的军饷,就按五万人发放。



这就意味着,每到发工资时,除五万人外,辽东的其余几万苦大兵就要拿着刀,奔高经略要钱。



高第终于明白,为什么东林党都倒了,孙承宗还没倒,要论狡猾,他才刚起步。



但高先生的劣根性根深蒂固,整人不成,又开始整地方。



他一直认为,把防线延伸到锦州、宁远,是不明智的行为,害得经略大人暴露在辽东如此危险的地方,有家都回不去,于心何忍?



还不如放弃整个辽东,退守到山海关,就算失去纵深阵地,就算敌人攻破关卡,至少自己是有时间跑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740#
发表于 2008-8-6 21:06:13 |只看该作者
[1518]



他不但这么想,也这么干。



天启五年(1625)十一月,高第下令,撤退。



撤退的地方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宁远、右屯、塔山、大小凌河,总之关外的一切据点,全部撤走。



撤退的物资包括:军队、平民、枪械、粮食,以及所有能搬走的物件。



他想回家,且不想再来。



但老百姓不想走,他们的家就在这里,他们已经失去很多,这是他们仅存的希望。



但他们没有选择,因为高先生说了,必须要走,“家毁田亡,嚎哭震天”,也得走。



高第逃走的时候,并没有追兵,但他逃走的动作实在太过逼真,跑得飞快,看到司令跑路,小兵自然也跑,孙承宗积累了几年的军事物资、军粮随即丢弃一空。



数年辛苦努力,收复四百余里江山,十余万军队,几百个据点,就这样毁于一旦。



希望已经断绝,东林党垮了,孙承宗走了,所谓关宁防线,已名存实亡,时局已无希望,很快,努尔哈赤的铁蹄,就会毫不费力地踩到这片土地上。



没有人想抵抗,也没有人能抵抗,跑路,是唯一的选择。



有一个人没有跑。



他看着四散奔逃的人群,无法控制的混乱,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是宁前道,必与宁前共存亡!我绝不入关,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在此处(独卧孤城),迎战敌人!”



宁前道者,文官袁崇焕。



袁崇焕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梁启超



关于袁崇焕的籍贯,是有纠纷的。他的祖父是广东东莞人,后来去了广西滕县,这就有点麻烦,名人就是资源,就要猛抢,东莞说他是东莞人,滕县说他是藤县人,争到今天都没消停。



但无论是东莞,还是滕县,当年都不是啥好地方。



明代的进士不少,但广东和广西的很少,据统计,70%以上都是江西、福建、浙江人。特别是广西,明代二百多年,一个状元都没出过。



袁崇焕就在广西读书,且自幼读书,因为他家是做生意的,那年头做生意的没地位,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读书。



就智商而言,袁崇焕是不低的,他二十三岁参加广西省统一考试,中了举人,当时他很得意,写了好几首诗庆祝,以才子自居。



一年后他才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