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so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篇连载]明朝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21#
发表于 2008-9-24 21:07:16 |只看该作者
[1577]



    夜半,歌起



   在史料中,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桂枝儿》,但它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五更断魂曲。



    曲分五段,从一更唱到五更:



一更,愁起

听初更,鼓正敲,心儿懊恼。

想当初,开夜宴,何等奢豪。

进羊羔,斟美酒,笙歌聒噪.

如今寂廖荒店里,只好醉村醪。

又怕酒淡愁浓也,怎把愁肠扫?



二更,凄凉

二更时,展转愁,梦儿难就。

想当初,睡牙床,锦绣衾稠。

如今芦为帷,土为坑,寒风入牖。

壁穿寒月冷,檐浅夜蛩愁。

可怜满枕凄凉也,重起绕房走。



三更,飘零

夜将中,鼓咚咚,更锣三下。

梦才成,又惊觉,无限嗟呀。

想当初,势顷朝,谁人不敬?

九卿称晚辈,宰相为私衙。

如今势去时衰也,零落如飘草。



四更,无望

城楼上,敲四鼓,星移斗转。

思量起,当日里,蟒玉朝天。

如今别龙楼,辞凤阁,凄凄孤馆。

鸡声茅店里,月影草桥烟。

真个目断长途也,一望一回远。



五更,荒凉

闹攘攘,人催起,五更天气。

正寒冬,风凛冽,霜拂征衣。

更何人,效殷勤,寒温彼此。

随行的是寒月影,吆喝的是马声嘶。

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五更已到,曲终,断魂。



    多年后,史学家计六奇在他的书中记下了这个夜晚发生的一切,但这一段,在后来的史学研究中,是有争议的,就史学研究而言,如此诡异的景象,实在不像历史。



    但我相信,在那个夜晚,我们所知的一切是真实的。



    因为历史除了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外,有时也喜欢开开玩笑,算算总账。



    至于那位姓白的书生,据说是河间府的秀才,之前为图嘴痛快,说了魏忠贤几句坏话,被人告发前途尽墨,于是编曲一首,等候于此不计旧恶,帮其送终。



    但在那天夜里,魏忠贤听到的,不是这首曲子,而是他的一生。



    想当初,开夜宴,何等奢豪。想当初,势顷朝,谁人不敬?

    如今寂廖荒店里,只好醉村醪,如今势去时衰也,零落如飘草。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22#
发表于 2008-9-24 21:07:46 |只看该作者
[1578]



    魏忠贤是不相信天道的。当无赖时,他强迫母亲改嫁,卖掉女儿,当太监时,他抢夺朋友的情人,出卖自己的恩人。



    九千九百岁时,他泯灭一切人性,把铁钉钉入杨涟的脑门,把东林党赶尽杀绝。



    他没有信仰,没有畏惧,没有顾忌。



    然而天道是存在的,四十年后,他把魏忠贤送到了阜城县的这所破屋里。



    这里距离魏公公的老家肃宁,只有几十里。四十年前,他经过这里,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



    现在,他回来了,即将失去所有的一切。



    我认为,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折腾,因为得到后再失去,远比一无所有要痛苦得多。



    魏公公费尽心力,在成功的路上一路狂奔,最终却发现,是他娘的折返跑。



    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真个不如死啊!



    那就死吧。



    魏忠贤找到了布带,搭在了房梁上,伸进自己的脖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



    落水狗



    第二天早上,魏忠贤的心腹李朝钦醒来,发现魏忠贤已死,绝望之中,自缢而亡。



    在魏忠贤的一千多陪同人员,几千朝廷死党里,他是唯一陪死的人。



    得知魏忠贤的死讯后,一千多名护卫马上行动起来,瓜分了魏公公的财产,四散奔逃而去。



    魏公公死了,但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



    别看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

                          ——小兵张噶



    清单上的第一个人,自然是客氏。



    虽然她已经离宫,但崇祯下令,把她又拎了进来。



    进来后先审,但客氏为人极其阴毒,且以耍泼闻名,问什么都骂回去。



    于是换人,换了个太监审,而且和魏忠贤有仇(估计是专门找来的),由于不算男人,也就谈不上不打女人,加上没文化,不会吵架,二话不说就往死里猛打。



    客氏实在是个不折不扣的软货,一打就服,害死后妃,让皇后流产,找孕妇入宫冒充皇子,出主意害人等等,统统交代,只求别打。



    但那位太监似乎心理有点问题,坦白交代还打,直到奄奄一息才罢休。



    口供报上来,崇祯十分震惊,下令将客氏送往浣衣局做苦工。



    当然了,这只是个说法,客氏刚进浣衣局,还没分配工作,就被乱棍打死,跟那位被她关入冷宫,活活渴死的后妃相比,这种死法没准还算痛快点。



    客氏死后,她的儿子被处斩,全家被发配。



    按身份排,下一个应该是崔呈秀。



    但是这位兄弟实在太过自觉,自觉到死得比魏公公还要早。



    得知魏忠贤走人的消息后,崔呈秀下令,准备一桌酒菜,开饭。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823#
发表于 2008-9-24 22:56:31 |只看该作者
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24#
发表于 2008-9-25 21:46:36 |只看该作者
[1579]



    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和韦小宝一样,他把自己大小老婆都拉出来,搞了个聚餐,还摆上了多年来四处搜刮的古玩财宝。



    然后一边吃,一边拿起他的瓶瓶罐罐(古董),砸。



    吃一口,砸一个,吃完,砸完,就开始哭。



    哭好,就上吊。



    按日期推算,这一天,魏忠贤正在前往阜城县的路上。



    兄弟先走一步。



    消息传到京城,崇祯非常气愤,老子没让你死,你就敢死?



    随即批示:



    “虽死尚有余辜!论罪!”



    经过刑部商议,崔呈秀应该斩首。



    虽然人已死了,不要紧,有办法。



    于是刚死不久的崔呈秀又被挖了出来,被斩首示众,怎么杀是个能力问题,杀不杀是个态度问题。



     接下来是抄家,无恶不作的崔呈秀,终于为人民做了件有意义的事,由于他多年来勤奋地贪污受贿,存了很多钱,除动产外,还有不动产,光房子就有几千间,等同于替国家攒钱,免去了政府很多麻烦。



    作为名单上的第三号人物,崔呈秀受到了高标准的接待,以此为基准,一号魏忠贤和二号客氏,接待标准应参照处理。



    所以,魏忠贤和客氏被翻了出来,客氏的尸体斩首,所谓死无全尸。



    魏忠贤惨点,按崇祯的处理意见,挖出来后剐了,死后凌迟,割了几千刀。



    这件事情的实际意义是有限的,最多也就是魏公公进了地府,小鬼认不出他,但教育意义是巨大的,在残缺的尸体面前,明代有史以来最大,最邪恶的政治团体阉党,终于彻底崩盘。



    接下来的场景,是可以作为喜剧素材的。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无数人前来投奔,上至六部尚书,大学士,下到地方知府知县,能拉上关系,就是千恩万谢。



    现在而今眼目下,没办法了,能撤就撤,不能撤就推,比如蓟辽总督阎鸣泰,有一项绝技——修生祠,据我统计,他修的生祠有十余个,遍布京城一带,有的还修到了关外,估计是打算让皇太极也体验一下魏公公的伟大光辉。



    凭借此绝活,当年很是风光,现在麻烦了,追查阉党,头一个就查生祠,谁让修的,谁出的钱,生祠上都刻着,跑都跑不掉。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25#
发表于 2008-9-25 21:49:55 |只看该作者
[1580]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阎总督上疏,进行了耐心的说明,虽说生祠很多,但还是可以解释的,如保定的生祠,是顺天巡抚刘诏修的,通州的生祠,是御史梁梦环修的,这些人都是我的下级,作为上级领导,责任是有的,监督不够是有的,检讨是可以的,撤职坐牢是不可以的。



    但最逗的还是那位国子监的陆万龄同学,本来是一穷孩子,卖力捧魏公公,希望能够混碗饭吃,当年也是风光一时,连国子监的几位校长都争相支持他,陆先生本人也颇为得意。



    然而学校领导毕竟水平高,魏公公刚走,就翻脸了,立马上疏,表示国子监本与魏忠贤势不两立,出了陆万龄这种败类,实在是教育界的耻辱,将他立即开除出校。



    据统计,自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几个月里,朝廷的公文数量增加了数倍,各地奏疏纷至沓来,堪称数十年未有之盛况。



    这些奏疏字迹相当工整,包装相当精美,内容相当扯淡:上来就痛骂魏忠贤,痛骂阉党,顺便检举某些同事的无耻行径,最后总结:他们的行为让我很愤怒,跟我不相干。



    心中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我不是阉党,皇帝大人,您就把我们当个屁放了吧。



    效果很明显,魏忠贤倒台一个月里,崇祯毫无动静,除客氏崔呈秀外,大家过得都还不错。



    事实上,当时的朝廷,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乃至于全国各级地方机构,都由阉党掌握,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有份,你能把大家都拉下水吗?把我们都抓了,找谁帮你干活?



    所以,在阉党同志们看来,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该怎么活还怎么活。



    这个看法在大多数人的身上,是管用的。



    而崇祯,属于少数派。



    一直以来,崇祯处理问题的理念比较简单,就四个字——斩草除根。所谓法不责众,在他那里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的祖宗有处理这种问题的经验。



     比如朱元璋,胡惟庸案件,报上来同党一万人,杀,两万人,杀杀,三万人,杀杀杀。无非多说几个杀字,不费劲。



    时代进步了,社会文明了,道理还一样。



    六部尚书是阉党,就撤尚书,侍郎是阉党,就撤侍郎,一半人是阉党,就撤一半,全是,就全撤,大明没了你们就不转吗?这年头,看门的狗难找,想当官的人有的是,谁怕谁!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826#
发表于 2008-9-26 20:42:45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81]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述奏疏内容雷同,但崇祯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不但看了,而且还保存下来。



    很简单,真没事的人是不会写这些东西的,原本找不着阉党,照着奏疏抓人,贼准。



    十一月底,准备工作就绪,正式动手。



    最先处理的,是魏忠贤的家属,比如他侄子魏良卿,屁都不懂的蠢人,也封到公爵了(宁国公),还有客氏的儿子候国兴(锦衣卫都指挥使),统统拉出去剁了。



    接下来,是他的亲信太监,毕竟大家生理结构相似,且狼狈为奸,算半亲戚,优先处理。



    这拨人总共有四个,分别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秉笔太监李永贞、李朝钦、刘若愚。



   作为头等罪犯,这四位按说都该杀头,可到最后,却只死了两个,杀了一个。



    第一个死的是李朝钦,他是跟着魏忠贤上吊的,并非他杀,算自杀。



   唯一被他杀的,是李永贞。其实这位兄弟相当机灵,早在九月底,魏公公尚且得意的时候,他就嗅出了风声,连班都不上了,开始在家修碉堡,把院子封得严严实实,只留小洞送饭,每天窝在里面,打死也不出头。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李永贞没有看到胜利的一天,到了十月底,他听说魏忠贤走人了,顿时大喜,就把墙拆了,出来放风。



    刚高兴几天,又听到消息,皇帝要收拾魏公公了,慌了,再修碉堡也没用了。



    于是他使出了绝招——行贿。



    当然,行贿崇祯是不管用的,他拿出十余万两银子(以当时市价,合人民币六千万至八千万),送给了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包括徐应元和王体乾。



   这两人都收了。



    不久后,他得到消息,徐应元被崇祯免了,而王体乾把他卖了。



    在名列死亡名单的这四位死太监中,最神秘的,莫过于王体乾了。



    此人是魏忠贤的铁杆,害死王安,迫害东林党,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是阉党的首脑人物。



    但奇怪的是,当我翻阅几百年前那份阉党的最终定罪结果时,却惊奇地发现,以他的丰功劣迹,竟然只排七等(共有八等),罪名是谄附拥戴,连罚款都没交,就给放了。



    伺候崇祯十几年的徐应元,光说了几句话,定罪比他还高(五等),这个看上去很难理解的现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王体乾叛变了。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82
注册时间
2001-9-19
帖子
15957
精华
7
2827#
发表于 2008-9-26 20:43:04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82]



    据史料分析,王体乾可能很早就“起义”了,所以一直以来,崇祯对魏忠贤的心理活动、斗争策略都了如指掌,当了这么久卧底,也该歇歇了。



    所以他钱照收,状照告,第二天就汇报了崇祯,李永贞得知后,决定逃跑。



    跑吧,大明天下,还能跑去非洲不成?



    十几天后,他被抓捕归案。



    进了号子,李太监还不安分,打算自杀,他很有勇气地自杀了四次,却很蹊跷地四次都没死成,最后还是被拉到刑场,一刀了断。



    名单上最后一位,就是刘若愚了。



    这位仁兄,应该是最有死相的,早年加入阉党,一直是心腹,坏事全干过,不是卧底,不是叛徒,坦白交代,主动退赃之类的法定情节一点没有,不死是不可能的。



    可他没死。



    因为刘若愚虽然罪大恶极,但这个人有个特点:能写。



    在此之前,阉党的大部分文件,全部出于他手,换句话说,他算是个技术人员,而且他知道很多情况,所以崇祯把他留了下来,写交代材料。刘太监很敬业,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所写的《酌中志》,成为后代研究魏忠贤的最重要史料。



    只要仔细阅读水浒传,就会发现,梁山好汉们招安后,宋江死了,最能打的李逵死了,最聪明的吴用也死了,活下来的,大都是身上有门手艺的,比如神医安道全之流。



    以上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平时学一门技术是多么的重要。



    处理完人妖后,接下来的就是人渣了,主要是“五虎”和“五彪”。



    五虎是文臣,分别是(排名分先后):兵部尚书崔呈秀、原兵部尚书田吉、工部尚书吴淳夫、太常寺卿倪文焕、副都御史李燮龙。



    五彪是武官,分别是: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指挥许显纯、都督同知崔应元、右都督孙云鹤、锦衣卫佥事杨寰。



    关于这十个人,就不多说了,其光辉事迹,不胜枚举,比如田尔耕,是迫害“六君子”的主谋,并杀害了左光斗等人,而许显纯大人,曾亲自把钉子钉进杨涟脑门。用今天的话说,足够枪毙几个来回。



    因为此十人一贯为非作歹,民愤极大,崇祯下令,将其逮捕,送交司法部门处理。



    经刑部、都察院调查,并详细会审,结果如下:



    崔呈秀已死,不再追究,其他九人中,田尔耕、许显纯曾参与调查杨涟、左光斗等人的罪行,结果过失致人死亡,入狱,剩余七人免官为民,就此结案。
guodl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828#
发表于 2008-9-27 11:24:05 |只看该作者
.........不是太监所以轻轻放过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29#
发表于 2008-9-27 22:15:11 |只看该作者
[1583]



    这份判决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恬不知耻



    崇祯很不满意,随即下令,再审。



    皇帝表态,不敢怠慢,经过再次认真细致的审讯,重新定罪如下:



    以上十人,除崔呈秀已死外,田尔耕、许显纯因为过失致人死亡,判处死缓,关入监狱,其余七人全部充军,充军地点是离其住处最近的卫所。



    鉴于有群众反应,以上几人有贪污罪行,为显示威严,震慑罪犯,同时处以大额罚款,分别是倪文焕五千两,吴淳夫三千两,李燮龙、田吉各一千两。结案。



    报上去后,崇祯怒了。



    拿钉子钉耳朵,打碎全身肋骨,是过失致人死亡,贪了这么多年,只罚五千、三千,你以为老子好哄是吧。



    更奇怪的是,案子都判了,有些当事人根本就没到案,比如田吉,每天还出去遛弯,十分逍遥。



    其实案子审成这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审讯此案的,是刑部尚书苏茂相、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



    苏茂相是阉党,曹思诚也是阉党



    让阉党审阉党,确实难为他了。



    愤怒之余,崇祯换人了,他把查处阉党的任务交给了吏部尚书王永光。



    可王永光比前两位更逗,命令下来他死都不去,说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承担任务。



    因为王永光同志虽然不是阉党,也不想得罪阉党。



    按苏茂相、曹思诚、王永光以及无数阉党们的想法,形势是很好的,朝廷内外都是阉党,案子没人敢审,对五虎、五彪的处理,可以慢慢拖,实在不行,就判田尔耕和许显纯死刑,其他的人能放就放,不能放,判个充军也就差不多了。



    没错,司法部长、监察部长、人事部长都不审,那就只有皇帝审了。



    几天后,崇祯直接宣布了对五虎五彪的裁定,相比前两次裁决,比较简单:



    田吉,杀!吴淳夫,杀!倪文焕,杀!田尔耕,杀!许显纯,杀!崔应元,杀!孙云鹤,杀!杨寰,杀!李燮龙,杀!

    崔呈秀,已死,挖出来,戳尸!

    以上十人,全部抄家!没收全部财产!



    什么致人死亡,什么入狱,什么充军,还他娘就近,什么追赃五千两,都去死吧!



    曹思诚、苏茂相这帮等阉党本来还有点想法,打算说两句,才发现,原来崇祯还没说完。



    “左都御史曹思诚,阉党,免职查办!”



    “刑部尚书苏茂相,免职!”



    跟我玩,玩死你们!



    随即,崇祯下令,由乔允升接任刑部尚书,大学士韩旷、钱龙锡主办此案,务必追查到底,宁可抓错,不可放过。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0#
发表于 2008-9-27 22:18:37 |只看该作者
[1584]



    挑出上面这几个人办事,也算煞费苦心,乔允升和阉党向来势不两立,韩旷这种老牌东林党,不往死里整,实在对不起自己。



    扫荡,一个不留!



    几天过去,经过清查,内阁上报了阉党名单,共计五十多人,成果极其丰硕。



    然而这一次,崇祯先更为愤怒,他当即召集内阁,严厉训斥:人还不够数,老实点!



    大臣们都很诧异,都五十多了,还不够吗?



    既然皇上说不够,那就再捞几个吧。



    第二天,内阁又送上了一份名单,这次是六十几个,该满意了吧。



    这次皇帝大人没有废话,一拍桌子:人数不对,再敢糊弄我,以抗旨论处!



   崇祯是正确的,内阁的这几位仁兄,确实糊弄了他。



    虽然他们跟阉党都有仇,且皇帝支持,但阉党人数太多,毕竟是个得罪人的事,阉党也好,东林党也罢,不过混碗饭吃,何必呢?



   不管了,接着糊弄:



   “我们是外臣,宫内的人事并不清楚。”



    崇祯冷笑:



   “我看不是不知道,是怕得罪人吧!(特畏任怨耳)”



    怪事,崇祯初来乍到,他怎么知道人数不对呢?



    崇祯帮他们解开了这个迷题。



    他派人抬出了几个包裹,扔到阁臣面前,说:



    “看看吧。”



    打开包裹的那一刻,大臣们明白,这次赖都赖不掉了。



   包裹里的,是无数封跟魏忠贤勾搭的奏疏,很明显,崇祯不但看过,还数过。



    混不过去,只能玩命干了。



    就这样,自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一直到崇祯元年(1628)三月,足足折腾了四个月,阉党终于被彻底整趴下了。



    最后的名单,共计二百六十一人,分为八等。



    特等奖得主两人,魏忠贤,客氏,罪名:首逆,处理:凌迟。



    一等奖得主六人,以崔呈秀为首,罪名:首逆同谋,处理:斩首。



    二等奖得主十九人,罪名:结交近侍,处理:秋后处决。



    三等奖得主十一人,罪名:结交近侍次等,处理:流放



    此外,还有四等奖得主(逆孽军犯)三十五人,五等奖得主(谄附拥戴军犯)十六人,六等奖得主(交结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七等奖得主(祠颂)四十四人,各获得充军、有期徒刑、免职等奖励。



    以上得奖结果,由大明北京市公证员朱由检同志公证,有效。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0124
注册时间
2004-10-31
帖子
884
精华
0
2831#
发表于 2008-9-28 03:20:42 |只看该作者
迎来了明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2978
注册时间
2005-2-23
帖子
1232
精华
0
2832#
发表于 2008-9-29 17:59:5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3#
发表于 2008-10-6 22:13:57 |只看该作者
[1585]



对此名单,许多史书都颇有微辞,说是人没抓够,放跑了某些阉党,讲这种话的人,脑袋是有问题的。



我算了一下,当时朝廷的编制,六部只有一个部长,两个副部长(兵部有四个),每个部有四个司(刑部和户部有十三个),每个司司长(郎中)一人,副司长(员外郎)一人,处长(主事)两人。



还有大衙门都察院,加上各地御史,才一百五十人,其余部门人数更少,总共(没算地方政府)大致不会超过八百人。



人就这么多,一下子刨走两百六十多,还不算多?



其实人家也是有苦衷的,毕竟魏公公当政,不说几句好话,是混不过去的,现在换了领导,承认了错误,也就拉倒了吧。



然而崇祯不肯拉倒,不只他不肯,某些人也不肯。



这个某些人,是指负责定案的人。



大家在朝廷里,平时你来我往,难免有点过节,现在笔在手上,说你是阉党,你就是阉党,大好挖坑机会,不整一下,难免有点说不过去。



比如大学士韩旷,清查阉党毫不积极,整人倒是毫不含糊,骂过魏公公的,不一定不是阉党,骂过他的,就一定是阉党,写进去!



更搞笑的是,由于人多文书多,某些兄弟被摆了乌龙,明明当年骂的是张居正,竟然被记成了东林党,两笔下去就成了阉党,只能认倒霉。



此外,在这份名单上,还有几位有趣的人物。比如那位要在国子监里给魏公公立牌坊的陆万龄同学,屁官都不是,估计连魏忠贤都没见过,由于风头太大,竟然被订为二等,跟五虎五彪一起,被拉出去砍了。



那位第一个上疏弹劾魏公公的杨维垣,由于举报有功,被定为三等,拉去充军。



而在案中扮演了滑稽角色的陈尔翼、杨所修,也没能跑掉,根据情节,本来没他们什么事,鉴于其双簧演得太过精彩,由皇帝特批六等奖,判处有期徒刑,免官为民。



复仇



总体说来,这份名单虽然有点问题,但是相当凑合,弘扬了正气,恶整了恶人,虽然没有不冤枉一个好人,也没有放过大多数坏人,史称“钦定逆案”。



其实崇祯和魏忠贤无仇,办案子,无非是魏公公挡道,皇帝看不顺眼,干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4#
发表于 2008-10-6 22:15:00 |只看该作者
[1586]



但某些人就不同了。干掉是不够的,死了的人挫骨扬灰,活着的人赶尽杀绝,才算够本!



黄宗羲就是某些人中的优秀代表。



作为“七君子”中黄遵素的长子,黄宗羲可谓天赋异禀,不但精通儒学,还懂得算术、天文。据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他不知道的,被称为三百年来学术之集大成者,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



更让人无语的是,黄宗羲还懂得经济学,他经过研究发现,每次农业税法调整,无论是两税法还是一条鞭法,无论动机如何善良,最终都导致税收增加,农民负担加重,换句话说,不管怎么变,最终都是加。



这一原理后被社科院教授秦晖总结,命名为“黄宗羲定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经过调研,采纳这一定律,于2006年彻底废除了农业税,打破了这个怪圈。



善莫大焉。



但这四个字放在当时的黄宗羲身上,是不大恰当的,因为他既不善良,也不大度。



当时恰好朝廷审讯许显纯,要找人作证,就找来了黄宗羲。



事情就是这么闹起来的。



许显纯此人,说是死有余辜,还真是有余辜,拿锤子砸人的肋骨,用钉子钉人耳朵,钉人的脑袋,六君子、七君子,大都死在他的手中,为人恶毒,且有心理变态的倾向。



此人向来冷酷无情,没人敢惹,杨涟如此强硬,许先生毫不怯场,敢啃硬骨头,亲自上阵,很有几分硬汉色彩。



但让人失望的是,轮到这位变态硬汉入狱,当场就怂了,立即展现出了只会打人,不会被人打的特长。



他全然没有之前杨涟的骨气,别说拿钉子顶脑门,给他几巴掌,立马就晕,真是窝囊死了。



值得庆幸的是,崇祯的监狱还比较文明,至少比许显纯在的时候文明,打是打,但锤子、钉子之类的东西是不用的,照此情形,审完后一刀了事,算是便宜了他。



但便宜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审讯开始,先传许显纯,以及同案犯“五彪”之一的崔应元,然后传黄宗羲。



黄宗羲上堂,看见仇人倒不生气,表现得相当平静,回话,作证,整套程序走完,人不走。



大家很奇怪,都看着他。



别急,先不走,好戏刚刚开场。



黄宗羲来的时候,除了他那张作证的嘴外,还带了一件东西——锥子。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5#
发表于 2008-10-6 22:25:08 |只看该作者
演出通告





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将于2008年10月10日开幕,开幕演出剧目为中国剧目:《明》,由本人担任编剧,田沁鑫任导演。



《明》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李尔王》,之所以写书之余,写这出戏,是因为本人自幼曾读梁实秋先生编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又兼喜爱明史,且能承担此光荣之国际任务,荣幸,故中国国家话剧院找到我时,我答应了。后历经长达数月之构思、创作,故成此剧,甚为欣慰。



写这出戏时,马未都同志曾对我说,歇了吧,写戏是很难的,且很艰苦。后来我认为,他是对的。确实很艰苦,也很难,之间的过程就不说了,写了一稿,改了三稿,无论如何,结果我很满意。



这出戏剧原本是英国的剧,经本人编剧,搬到了明朝,原本是悲剧,经本人编剧,也还是悲剧,但有记者看过彩排,说是喜剧,也有人说是正剧,到底算何品种也就不说了,反正好看就行。



该剧于10月10日在国家大剧院(就是俗称鸟蛋的那个)上演,有空就去瞅瞅,没空就算了,从外地赶过来之类的事情求您别干,真担当不起,谢谢了。此外,也多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再说一句,本人主业是,并将始终是写书,必定几十年如一日,尽力为大家继续服务。



谢谢大家。

                                          当年明月

                                                  2008年10月6日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6#
发表于 2008-10-6 22:26:15 |只看该作者
评论精选集[98]——天下有雪寻章摘句



《明朝那些事儿》寻章摘句系列之十
下文全部寻章摘句,如果喜欢,请按照句后标注阅读正文篇章。
   但愿没有曲解明月本意,旨在和大家从下面使人印象深刻的字里行间回顾下以前的篇章。

《明朝那些事》-摘录

1.    临死前,左光斗用自己的行动,给这名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一个人应该坚持信念,至死也不动摇。[1505]
2.    现在老上级进去了,遇到了老下级,这就好比是路上遇到劫道的,一看,原来你是我小学时候的同学,还一起罚过站,这就不好下手了。咬咬牙,哥们你过去吧,这单生意我不做了,下次注意点,别再到我的营业区域里转悠。[1506]
3.    一般说来,管牢房的人交际都比较广泛。特别是天牢、诏狱这种高档次监狱,进来的除了窦娥、忠良外,大都有点水平,或是特殊技能,江洋大盗之类的牛人也不少见。[1516]
4.    顾大章不知道答案,看守不知道答案,许显纯也未必知道。燕大侠知道,可是他没告诉我,所以我也不知道。[1507]
5.    之前我曾介绍过许多此类幕后密谋,对于这种鬼才知道的玩意,我的态度是,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绝不猜。我倒是想猜,因为这种暗箱操作,还是能猜的。如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先生,就很能猜的,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密谋干掉太子,他老人家并不在场,上百年前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对话都能猜出来。过了几千年,也没人说他猜得不对,毕竟事情后来就是那么干的。[1507]

6.    他早就想死了,和其他五位舍生取义的同志一起,光荣地死去,但他不能死。当杨涟把绝笔交给他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不再属于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有义务活下去,有义务把这里发生的一切,把邪恶的丑陋,正义的光辉,告诉世上所有的人。所以他隐忍、等待,直至出狱,不为偷生,只为永存。[1508]
7.    就算是最恶俗的电视剧,演到这里,坏人也该休息了。但魏忠贤实在是个超一流的反派,他还列出了另一张杀人名单。在这份名单上,有七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高攀龙、李应升、黄遵素、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周顺昌。[1509]
8.    所谓干柴烈火,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十几万人气势汹汹,就等一把火。[1510]
9.    勒索、收钱不办事、欺负老百姓,十几万人站在眼前,还敢威胁人民群众,人蠢到这个份上,就无须再忍了。[1510]
10.    但他们不愧训练有素,在现实面前,迅速地完成了思想斗争,并认清了自己的逃跑路线,四散奔逃,有的跑进民宅,有的跳进厕所,有位身手好的,还跳到房梁上。说实话,我认为跳到房梁上的人,脑筋有点问题,人民群众又不是野生动物,你以为他们不会爬树?对于这种缺心眼的人,群众们使用了更为简洁的方法,一顿猛揣,连房梁都揣动了,直接把那人摇了下来,一顿群殴,当场毙命。[1511]

11.    值得夸奖的是,苏州的市民们除了有血性外,也很讲策略。所有特务都被抓住暴打,但除个别人外,都没打死——半死。这样既出了气,又不至于连累周顺昌。[1511]
12.    五人死后,明代著名文人张傅感其忠义,挥笔写就一文,是为《五人墓碑记》,四百年余后,被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语文课本。嗟夫!大阉之乱,以缙绅之身而不改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碑记》[1512]
13.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1512]
14.    实在有点冤枉,这帮人既没捞钱,也没勒索,无非是过个路,可由于群众过于激动,过于能打,见到东厂装束的人就干,就把他们顺道也干了。要说还是特务,那反应真是快,看见一群人朝自己冲过来,虽说不知怎么回事,立马就闪人了,被逼急了就往河里跳,总算是逃过了一劫。[1513]
15.    于是魏忠贤慌了,他很清楚,孙承宗极不简单,不但狡猾大大的,和皇帝关系铁,还手握兵权,如果让他进京打小报告,那就真没戏了,就算没告倒,只要带兵进京来个武斗,凭自己手下这帮废物,是没指望的。[1514]

16.    孙承宗是一个几乎毫无缺陷的人,政治上面很会来事,谁也动不了,军事上稳扎稳打,眼光独到,且一贯小心谨慎,老谋深算,所以多年来,他都是魏忠贤和努尔哈赤最为害怕的敌人。但在这一刻,他暴露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弱点——犹豫。[1515]
17.    三十年前,面对黑暗污浊的现实,意志坚定的吏部员外郎顾宪成相信,对的终究是对的,错的终究是错的。于是他决心,建立一个合理的秩序,维护世上的公义,使那些身居高位者,不能随意践踏他人,让那些平凡的人,有生存的权利。[1516]
18.    所谓封建士大夫精神,就是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给脸不要脸,瞧不起劳动人民,自命清高,即使一穷二白,被误解,污蔑,依然坚持原则、坚持信念、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坚信自己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无论对方接不接受。坚信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去捍卫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许永远不会认识的芸芸众生,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对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坚信无论经过多少黑暗与苦难,那传说了无数次,忽悠了无数回,却始终未见的太平盛世,终会到来。[1516]
19.    “我是宁前道,必与宁前共存亡!我绝不入关,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在此处(独卧孤城),迎战敌人!”宁前道者,文官袁崇焕。
袁崇焕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梁启超 [1518]
20.    明代的官员考核制度,是十分严格的,京城的就不说了,京察六年一次,每次都掉层皮。即使是外面天高皇帝远的县太爷,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茫茫沙漠,只要你还活着,轮到你了,就得到本省布政使那里报到,然后由布政使组团,大家一起上路,去北京接受考核。考核结果分五档,好的晋升,一般的留任,差点的调走,没用的退休,乱来的滚蛋。[1520]

21.    事情确实如此,袁崇焕刚刚放话,就升官了。因为朝廷听说了袁崇焕的话,大为高兴,把他提为正五品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以表彰他勇于背黑锅的勇敢精神。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纷纷来为袁崇焕送行,有的还带上了自己的子女,以达到深刻的教育意义:看到了吧,这人就要上刑场了,看你还敢胡乱说话![1521]
22.    所谓主守后战,就是先守再攻,说白了就是先让人打,再打人。这是句十分简单的话。真理往往都很简单。正如毛泽东同志那句著名的军事格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很简单,很管用。[1522]
23.    然而袁崇焕明白,按努尔哈赤的实力和级别,就算是强盗,也是巨盗。他还明白,缩头的,并非一定是乌龟,毒蛇在攻击之前,也要收脖子。[1522]
24.    由于处于半开化状态,也不在乎什么诗书礼仪,传统道德,工作单位,打小就骑马,骁勇无畏,说打就打绝不含糊,更绝的是,家属也大力支持:据史料记载,后金骑兵出去拼命前,家里人从不痛哭流涕,悲哀送行,也不报怨政府,老老少少都高兴得不行,跟过节似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多抢点东西回来![1523]
25.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领,当年打日本的时候,就全靠这玩意,把上万鬼子送上天,杀人还兼带毁尸功能,实在是驱赶害虫的不二利器。[1525]

26.    红夷大炮,也叫红衣大炮,纯进口产品,国外生产,国外组装。我并非瞧不起国货,但就大炮而言,还是外国的好。其实明代的大炮也还凑合,在小型手炮上面(小佛郎机),还有一定技术优势,但像大将军炮这种大型火炮,就出问题了。[1525]
27.    据说这批火炮共有三十门,经葡萄牙倒爷的手,卖给了明朝。拿回来试演,当场就炸膛了一门(绝不能迷信外国货),剩下的倒还能用,经袁崇焕请求,十门炮调到宁远,剩下的留在京城装样子。[1525]
28.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这就是我的决心。[1526]
29.    具体施工方法是,在头上盖牛皮木板,用大斧、刀剑对着城墙猛劈,最终的工程目的,是把城墙凿穿。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程,头顶上经常高空抛物不说,还缺乏重型施工机械,就凭人刨,那真是相当之困难。但后金军用施工成绩证明,他们之前的一切胜利,都不是侥幸取得的。[1529]
30.    几年前,我曾找来少量材料,亲手试验过一次,这次实验的直接结果是,我再没有试过第二次,因为其燃烧的速度和猛烈程度,只能用可怕两个字形容。(特别提示,该实验相当危险,切勿轻易尝试,切勿模仿,特此声明。)[1530]

26.    红夷大炮,也叫红衣大炮,纯进口产品,国外生产,国外组装。我并非瞧不起国货,但就大炮而言,还是外国的好。其实明代的大炮也还凑合,在小型手炮上面(小佛郎机),还有一定技术优势,但像大将军炮这种大型火炮,就出问题了。[1525]
27.    据说这批火炮共有三十门,经葡萄牙倒爷的手,卖给了明朝。拿回来试演,当场就炸膛了一门(绝不能迷信外国货),剩下的倒还能用,经袁崇焕请求,十门炮调到宁远,剩下的留在京城装样子。[1525]
28.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这就是我的决心。[1526]
29.    具体施工方法是,在头上盖牛皮木板,用大斧、刀剑对着城墙猛劈,最终的工程目的,是把城墙凿穿。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程,头顶上经常高空抛物不说,还缺乏重型施工机械,就凭人刨,那真是相当之困难。但后金军用施工成绩证明,他们之前的一切胜利,都不是侥幸取得的。[1529]
30.    几年前,我曾找来少量材料,亲手试验过一次,这次实验的直接结果是,我再没有试过第二次,因为其燃烧的速度和猛烈程度,只能用可怕两个字形容。(特别提示,该实验相当危险,切勿轻易尝试,切勿模仿,特此声明。)[1530]

36.    所以他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回这个面子。不想丢人,就只能丢命。[1534]
37.    综合由应用题1、应用题2及参考资料,得出结论如下:每一个后金士兵,都有高厚度的装甲保护,是不折不扣的钢铁战士。[1535]
38.    他不知道,他的真正对手,是一种信念。即使绝望,毫无生机,永不放弃。在那座孤独的城市里,有一个叫袁崇焕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1536]
39.    挨炮就不说了,那么大一铁陀子,外加各类散弹,穿几个窟窿不说,再加上破伤风,这人就废定了。就算他没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点心理障碍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来,从没吃过亏,败在无名小卒的手上,实在太丢面子,就这么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1536]
40.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死了,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众多纷纭,有些人说他代表了先进的,进步的势力,冲击了腐败的明朝,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云云。我才疏学浅,不敢说通晓古今,但基本道理还是懂的,遍览他的一生,我没有看到进步、发展、只看到了抢掠、杀戮和破坏。我不清楚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我只明白,他的马队所到之处,没有先进生产力,没有国民生产指数,没有经济贸易,只有尸横遍野、残屋破瓦,农田变成荒地,平民成为奴隶。我不知道什么必定取代的新兴霸业,我只知道,说这种话的人,应该自己到后金军的马刀下面亲身体验。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的权力。[1536]

41.    以上讲法,在菜市场等地遇熟人时随便说说,是可以的,正式场合,就别扯了。[1537]
42.    努尔哈赤确实很喜欢多尔衮,可是问题在于,多尔衮同志当时还是小屁孩,游牧民族比较实在,谁更能打、更能抢,谁就是老大,要搞任人唯亲,广大后金人民是不答应的。[1537]
43.    在明朝看来,后金就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强盗团伙,压根不是政权,堂堂天朝怎么能和团伙头目谈判呢?所以多年以来,都是只打不谈。但问题是,打来打去都没个结果,正好这次把团伙头目憋屈死了,趁机去谈谈,也没坏处。[1538]
44.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强大的。[1538]
45.    可这人明显不上道,谈判书上还附了一篇文章——当年他爹写的七大恨。但你要说皇太极有多恨,似乎也说不上,因为,就在七大恨后面,他还列上了谈判的条件,比如金银财宝,比如土地等等。也就是想多要点东西嘛,还把死去的老爷子搬出来,实在辛苦。袁崇焕是很幽默的,他在回信中,很有耐心地逐条批驳了努尔哈赤的著作,同时表示,拒绝你的一切要求。这意思是,虽然你爸憋屈死了,我表示同情,但谈归谈,死人我也不买账。过了一月,皇太极又来信了,这哥们明显是玩上瘾了,他竟把袁崇焕批驳七大恨的理由,又逐条批驳了一次,当然正事他也没忘了谈,这次他的胃口小了点,要的东西也减了半。[1539]

46.    为解决粮食问题,袁崇焕决定,去关内调粮,补充军需。为解决粮食问题,皇太极决定,去关内抢粮,补充军需。没办法,吃不上饭啊,又没处调粮食,眼看着要闹事,与其闹腾我不如闹你们,索性就带他们去抢吧。对于皇太极的这个打算,袁崇焕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他擦亮了大炮,备齐了炮弹,静静等待着后金抢粮队到来。[1540]
47.    所以他决定,派人出城谈判,跟皇太极玩太极。皇太极果然名不副实,对太极一窍不通,白等了一天,到五月十三日,想明白了,攻城。六万后金军集结完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旗招展,人山人海,等待着皇太极的指令。[1542]
48.    清晨,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城内的使者来了,不但来了,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热情,实在天色太晚,不方便开门,您多见谅,今天白天再派人来,我们一定接待。[1543]
49.    他又写了封信,用箭射入锦州,再次劝降。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我也无语,明知不可能的事,还要几次三番去做,且乐此不疲,到底什么心态,实在难以理解。估计城内的赵率教也被他搞烦了,原本还出来骂几嗓子,现在也不动弹了,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他。[1545]
50.    在这几天里,日程是大致相同的,进攻,大炮,点火,轰隆,死人,撤走,抬尸体,火化,再进攻,再大炮,再点火,再轰隆,再死人,以此类推。五月二十五日,皇太极再也无法忍受,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撤退。但他的撤退相当有特点,因为他撤退的方向,不是向后,而是向前。[1546]

-----------------------------

谢谢天下有雪的辛劳选摘。
已有 1 人评分银币 收起 理由
sock + 50 版面需要

总评分: 银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7#
发表于 2008-10-6 22:26:36 |只看该作者
评论精选集[99]——天下有雪寻章摘句



51.    首先,这帮人使用的不是马刀,而是铁制大棒,抡起来呼呼作响,撞上就皮开肉绽,更可怕的是,这种大棒还能发射火器,打着打着冷不丁就开枪,实在太过缺德。而且这帮人的精神状态明显不正常,跟打了鸡血似的,一点不害怕,且战斗力极强,见人就往死里打,身中数箭数刀,依然死战不退。[1547]
52.    这么一算就明白了,拼死打仗,往光明了说,是保卫家园,保卫大明江山,往黑了说,打仗有工资拿,有土地分,还能分战利品。国仇家恨外加工资外快,要不拼命,实在没有天理。[1548]
53.    皇太极并不较真,但这次例外,因为他刚刚上任,面子实在是丢大了,没点业绩,将来如何服众呢?[1550]
54.    接下来的事情我不大想讲了,因为皇太极是个很烦人的家伙,啥新意都没有,攻城的程序,从他爹开始,一直到他,这么多年,都没什么长进,后金军一批批上,一批批死,又一批批火化,毫无进展。赵率教这边也差不多,他虽然进攻不大行,打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守着城池,用大炮,看准人多的地方就轰,按照程序操作,十分轻松。[1550]
55.    后金军根本没法靠近城墙,每到沟边,就有定点爆破,不是被轰上天,就是被打下沟,尸横遍野。不过客观地讲,赵率教挖这几条沟也方便了后金军,人打死就直接进了沟,管杀,也管埋。[1550]

56.    该结果充分说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捣腾自己,后金是没戏的。[1551]
57.    一般说来,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不辞职,会遇到比辞职更倒霉的事。 [1551]
58.    如果你觉得这个弹劾太扯淡,那说明你还没见过世面。明代的言官,从没有想不到,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想做,啥理由都能找,啥人物都敢碰,相比以往的张居正、李如松等等,这只是小儿科。[1552]
59.    说到底,要想干出点成绩,自己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人罩着,按此标准,袁崇焕只能算个体户。[1552]
60.    魏忠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人妖了,不是人,而是妖。解决掉东林党,没有敌人了,就开始四处闹腾刮妖风了。[1552]



61.    阉党的贵孙们尽力了,由于天生缺少部件和职位的稀缺性,魏人妖当不上万岁,所以只能九千九百了,用数学的角度讲,应该算极限接近。[1552]
62.    为弘扬正义,澄清事实,特作本书,由于瞎编时间短,作者水平有限,有错漏之处,敬请
指正。[1554]
63.    几年前,为了抓住伊拉克的头头们,美军特制了一副扑克牌,把人都印在上面,抓人之余还能打牌,创意备受称赞。 但和几百年前的魏公公比起来,美军就差的太远了,他的敌人们统统按照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归类编印成册,每个人都有对应外号,读来琅琅上口,而且按牌数算,美军只有一副扑克,只能打斗地主,魏公公能做两副打拖拉机。[1554]
64.    魏公公热泪盈眶了,他终于遇到了知音:在这世上,要找到一个文化比他还低的人,是太不容易了。本着扫除文盲的决心和责任,魏文盲对朱文盲详细解说了水浒的意义和内容。[1555]
65.    为显示对魏公公的尊重,祠堂选址还专挑黄金地段,比如凤阳的祠堂,就修在朱元璋祖宗皇陵的旁边。南京的祠堂,竟然修在了朱元璋的坟头,重八兄在天有灵,知道一个死太监竟敢跟自己抢地盘,说不定会把棺材啃穿。[1555]

66.    无耻的人读过书后,往往会变得更加无耻。[1556]
67.    可是国家这么大,人这么多,背后骂你两句,你能如何?魏公公说,我能。[1556]
68.    严嵩在的时候,严党不可一世,也拿徐阶没办法;张居正在的时候,内有冯保,外有爪牙,依然有言官跟他捣乱,魏公公当政时期,这个世界很清净。因为他搞定了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1557]
69.    对于天启皇帝,魏忠贤是很有好感的,这人文化比他还低,干活比他还懒,业务比他还差,如此难得的废柴,哪里去找?[1557]
70.    我相信,明代坐月子的水平就算比不上今天,也差不到哪去,搞出这么个百分百死亡率,要归功于魏忠贤同志的艰苦努力。[1557]

71.    但事实上,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首先,皇帝大人今年确实只有二十二岁,不过历史记载,他临终时,也只有二十三岁。[1558]
72.    我知道,所有的场景,荒唐的,奇异的,不可理解的,都在上天的眼里,六年前,他送来了一个女人,把魏忠贤送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创造了传奇。现在,他决定终结这个传奇,把那个当年的无赖打回原形,而承担这个任务的,也是一个女人。[1559]
73.    病危,自然不是勤于政务,估计是做木匠太过操劳,也算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560]
74.    用米汤,去抢救一个生命垂危,即将歇菜的人,这充分反映了魏公公大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是蠢到家了。皇帝大人喝下了米汤,然后依然头都不回地朝黄泉路上一路狂奔,拉都拉不住。痛定思痛,魏忠贤决定放弃自己的医学事业,转向专业行当——阴谋。[1561]
75.    在当时的朝廷里,朱由检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自打出生以来,一直悄无声息,什么梃击、红丸、移宫、三党、东林党、六君子,统统没有关系。他一直很低调,从不发表意见,当然,也没人征求他的意见。但他是个明白人,至少他明白,此时此刻召他觐见,是个什么意思。[1562]

76.    朱由检惊呆了,像这种事,多少要开个会,大家探讨探讨,现在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突然收这么大份礼,怎么好意思呢?[1562]
77.    事已至此,魏忠贤明白,没法再海选了,十七岁的朱由检,好歹就是他了。[1563]
78.    按照以往程序,要先读遗诏,然后是劝进三次。所谓劝进,就是如果继任者不愿意当皇帝,必须劝他当。之所以劝进三次,是因为继任者必须不愿当皇帝,必须劝三次,才当。虽然这种礼仪相当无聊,但上千年流传下来,也就图个乐吧。和无数先辈一样,朱由检苦苦推辞了三次,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做皇帝。[1563]
79.    明代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就好比开店,得取个好名字,才好往下干,所以选择时,必须谦虚谨慎。[1563]
80.    自1368年第一任老板朱元璋开店以来,明朝这家公司已经开了二百五十九年,换过十几个店名,而崇祯,将是它最后的名字。[1564]

81.    而要控制他,就必须掌握他的弱点。所谓不怕你清正廉洁,就怕你没有爱好,魏忠贤相信,崇祯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弱点。[1564]
82.    所谓迷魂香,是香料的一种,据说男人接触迷魂香后,会性欲大增,看老母牛都是双眼皮。就此而言,魏公公是很体贴消费者的,管送还管销。但他万万想不到,这套近乎完美的营销策略,却毫无市场效果。[1564]
83.    天启认为,崇祯是他的弟弟,一个听话的弟弟;而崇祯认为,天启是他的哥哥,一个白痴的哥哥。[1565]
84.    虽然只比天启小六岁,但从个性到智商,崇祯都要高出一截,魏忠贤是什么东西,他是很清楚的。而他对魏公公的情感,也是很明确的——干掉这个死人妖,把他千刀万剐,掘坟刨尸![1565]
85.    崇祯的理由很无辜,她是先皇的奶妈,现在先皇死了,我也用不着,应该回去了吧。其实我也不好意思,前任刚死就去赶人,但这是她提出来的,我也没办法啊。[1566]









91.    说到底,还是读书太少,魏文盲并不清楚,朝廷斗争从来只有单项选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1572]
92.    现在反击已不可能,从他抛弃崔呈秀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威信,一个不够意思的领导,绝不会有够意思的员工。阉党就此土崩瓦解,他的党羽纷纷辞职,干儿子、干孙子跟他划清界线,机灵点的,都在家写奏疏,反省自己,痛骂魏公公,告别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1572]
93.    哭,特别是无中生有的哭,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高难度技术。当年严嵩就凭这一招,哭倒了夏言,最后将其办挺。他也曾凭这一招,扭转了局势,干掉了杨涟。[1573]
94.    崇祯确实很感动。他没有想到,一个人竟然可以恶心到这个程度,都六十的人了,几乎毫无廉耻,眼泪鼻涕说下就下,不要脸,真不要脸。[1573]
95.    其实朝廷斗争,就是街头打架斗殴,但斗争的手段和程序比较特别。拿砖头硬干是没办法的,手持西瓜刀杀入敌阵也不是不行的,必须遵守其自身规律,在开打之前,要先放风声,讲明老子是哪帮哪派,要修理谁,能争取的争取,不能争取的死磕,才能动手。[1573]

96.    没办法,这年头混饭吃不易,等形势明朗点,我们一定出来落井下石。[1573]
97.    应该说,魏忠贤的生活是很不错的,混了这么多年,有钱有房有车,啥都不缺了。特别是他家的房子,就在现在北京的东厂胡同,二环里,黄金地段,交通便利,我常去附近的社科院近代史所开会,曾去看过,园林假山、深宅大院,上千平米,相当气派,但据说这只是当年他家的角落,最多也就六分之一。[1574]
98.    从河北肃宁的一个小流氓,混到这个份上,也就差不多了,好歹有个留京指标。[1574]

---------------------------

谢谢天下有雪。
已有 1 人评分银币 收起 理由
sock + 50 版面需要

总评分: 银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8#
发表于 2008-10-7 21:12:23 |只看该作者
[1587]



    审讯完毕,他二话不说,操起锥子,就奔许显纯来了。



    这一刻,许显纯表现出了难得的单纯,他不知道审案期间拿锥子能有啥用,只是呆呆地看着急奔过来的黄宗羲,等待着他的答案。



    答案是一声惨叫。



    黄宗羲终于露出了狰狞面目,手持锥子,疯狂地朝许显纯身上戳,而许显纯也不愧孬种本色,当场求饶,并满地打滚,开始放声惨叫。



    许先生之所以大叫,是有如意算盘的:这里毕竟是刑部大堂,众目睽睽之下,难道你们都能看着他殴打犯人吗?



    答案是能。



    无论是主审官还是陪审人员,没有一个人动手,也没有人上前阻拦,大家都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黄宗羲不停地扎,许显纯不停地喊,就如同电视剧里最老套的台词:你喊吧,就是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



    因为所有人都记得,这个人曾经把钢钉扎进杨涟的耳朵和脑门,那时,没有人阻止他。



    但形势开始变化了,许显纯的声音越来越小,鲜血横流,黄宗羲却越扎越起劲,如此下去,许先生被扎死,黄宗羲是过瘾了,黑锅得大家背。



    于是许显纯被拉走,黄宗羲被拉开,他的锥子也被没收。



    审完了,仇报了,气出了,该消停了。



    黄宗羲却不这么认为,他转头,又奔着崔应元去了。



    其实这次审讯,崔应元是陪审,无奈碰上了黄恶棍,虽然没挨锥子,却被一顿拳打脚踢,鼻青脸肿。



    到此境地,主审官终于认定,应该把黄宗羲赶走了,就派人上前把他拉开,但黄宗羲打上了瘾,被人拉走之前,竟然抓住了崔应元的胡子,活生生地拔了下来!



    当年在狱中狂施暴行的许显纯,终于尝到了暴行的滋味,等待着他的,是最后的一刀。



    什么样的屠夫,最终也只是懦夫。



    如许显纯等人,都是钦定名单要死的,而那些没死的,似乎还不如死了的好。



    比如阉党骨干,太仆寺少卿曹钦程,好不容易捡了条命,回家养老,结果所到之处,都是口水(民争唾其面),实在呆不下去,跑到异地他乡买了个房子住,结果被人打听出来,又是一顿猛打,赶走了。



    还有老牌阉党顾秉谦,家乡人对他的感情可谓深厚,魏忠贤刚倒台,人民群众就冲进家门,烧光了他家,顾秉谦跑到外地,没人肯接待他,最后在唾骂声中死去。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73
注册时间
2001-4-7
帖子
6369
精华
9
2839#
发表于 2008-10-7 21:12:49 |只看该作者
[1588]



    而那些名单上没有,却又应该死的,也没有逃过去。比如黄宗羲,他痛殴许显纯后,又派人找到了当年杀死他父亲的两个看守,把他们干掉了。



    大明是法制社会,但凡干掉某人,要么有司法部门批准,要么偿命,但黄宗羲自己找人干了这俩看守,似乎也没人管,真是没王法了。



    黄宗羲这么一闹,接下来就热闹了,所谓“六君子”、“七君子”,都是有儿子的。



    先是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濂上书,要为父亲魏大中伸冤,然后是杨涟的儿子杨之易上书,为父亲杨涟伸冤,几天后,周顺昌的儿子周茂兰又上书,为父亲周顺昌伸冤。



    顺便说一句,以上这几位的上书,所用的并非笔墨,而是一种特别的材料——血。



    这也是有讲究的,自古以来,但凡奇冤都写血书,不用似乎不够分量。



    但崇祯同志就不干了,拿上来都是血迹斑斑的东西,实在有点发怵,随即下令:你们的冤情我都知道,但上奏的文书是用墨写的,用血写不和规范,今后严禁再写血书。



    但他还是讲道理的,崇祯二年(1629)九月,他下令,为殉难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追授官职,并加封谥号。



    杨涟得到的谥号,是忠烈,以此二字,足以慨其一生。



    至此,为祸七年之久的阉党之乱终于落下帷幕,大明有史以来最强大,最邪恶的势力就此倒台。纵使它曾骄横一时,纵使它曾不可一世。



    迟来的正义依然是正义。



    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神灵、天命,对魏忠贤而言,都是放屁,在他的身上,只有一样东西——迷信。



    不信道德,不信仁义,不信报应,不信邪不胜正。



    迷信自己,迷信力量,迷信权威,迷信可以为所欲为,迷信将取得永远的胜利。



    而在遍览史书十余载后,我信了,至少信一样东西——天道。



    自然界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有了永恒的规律,春天成长,冬天凋谢,周而复始。



    人世间也一样,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规则恒久不变,是为天道。



    在史书中无数的尸山血河、生生死死背后,我看到了它,它始终在那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无论兴衰更替,无论岁月流逝。



    它告诉我,在这个污秽、混乱、肮脏的世界上,公道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



    天道有常,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恒久不变。
已有 1 人评分银币 收起 理由
sock + 50 版面需要

总评分: 银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0124
注册时间
2004-10-31
帖子
884
精华
0
2840#
发表于 2008-10-8 11:20:23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又等到了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