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27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3-2
- 阅读权限
- 160
- 积分
- 13925
- UID
- 40985
- 注册时间
- 2004-12-9
- 帖子
- 13002
- 精华
- 5
|
专家称电子书寿命只有三五年
作者: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胡振伟 【转载】 深圳特区报 2010年08月22日 [暂无评论]
2010上海书展上,电子阅读器和传统书籍的模型首次共同出现在中央主舞台上,“数字出版”成为今年书展的最大亮点。
毋庸置疑,数字出版已与传统出版交相辉映。据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2009年美国电子阅读器销售量为300万台,而2010年的销售量将会飙升至1000万。DisplaySearch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2010年底中国的电子书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报告预测,中国借助巨大的人口规模,其市场在2015年之前有望超过美国。另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负责人日前透露,电子书产业已列为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重点,去年上海数字出版业产值已达158亿元,占全国约四分之一强,同比增长了50.41%。
1
“去纸化阅读”
将成为未来主流
未来,我们如何阅读?在业界有“电子书布道者”之称的刘迎建大胆作出的10大预言,引起各方瞩目。
刘迎建预言,10年后的学生不再需要背上沉重书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轻薄的电子阅读器,课文、习题全在里面,电子化作业无线发送给老师批改;医院病人手腕上的卷标能记录各种信息,医生护士巡房时则手拿电子笔记本。藏书已没有压塌楼板的危险,最是苦恼的“书痴”搬家,将随“去纸化阅读”一扫而光。
其10大预言还包括:未来书店将转换成图书馆,读者来这里买书是把内容输入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为版权付费;作家有望再次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部分成功作家将拥有上千万读者并靠数字版权大大致富;大部分书籍、报纸、杂志将数字化、无纸化,网上下载成为主要传播方式;一般的电子阅读器将免费或超低价提供,下载图书报刊则要收费,部分收入用于抵补阅读器成本;部分阅读器将集通信、上网及部分电脑的功能,代替手机与电视,让人携带更多“功能”却更方便……在刘迎建等业界先行者看来,电纸书将改变人们日常阅读的习惯乃至生活内容、观念意识。以上种种预言,有的还显得有些远,但有的已近在眼前,因为电子书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2
“世纪”“盛大”使阅读迅速网络化
今年3月随着第六版《辞海》的问世,世纪出版集团与世纪创荣联手打造“辞海悦读器”。集单字、词语、百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被放入了这款仅重190克的“轻薄”电子阅读器,其汇聚22314个汉字、13万个词条,总字数2300余万字。该读器不仅内置完整最新《辞海》,还集成《中华文化通志》十典百志101卷以及多种权威知识工具书和世博类图书,让读者轻松索引,畅游智慧海洋。
与此同时,网络大鳄——盛大集团推出了Bambook,以“盛大模式”为代表的资本力量对数字出版正在加速渗透。不必讳言,在其商业目的驱使下,盛大模式使类型化写作成了当前网络写作的主流,类型化写作又使网络文学趋向工业化下的流水线产品,甚至在一个题材类型下,出现大量跟风模仿、拼凑、抄袭、文字注水的作品。
对此,盛大文学负责人毫不回避:盛大文学是构建平台,并不太介意平台上的内容,其更关注的是用户的欢迎程度。这种“在商言商”的观点,决定了其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按照盛大文学的做法,电子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能直接和作者签约,不再需要传统出版社。“从作者创作、到数字平台、再到直接面对读者的出版模式里,传统出版领域最为讲究的“三审三校”没有了,内容自然就良莠不齐。”在2010中国(上海)电子书产业高峰论坛上,与盛大走不同运作模式的电子书企业几乎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些企业或是专注于阅读器产品的制造,或是以与传统出版商合作获取版权作为电子书内容的主要来源,亦或是以建设内容投放平台为主、联动内容提供商和阅读器终端制造商。
3
电子书不敌手机阅读
本届书展的“数字媒体与出版传播产学研高层论坛”,热议话题锁定了今年出现的影响阅读的两件事物:微博和iPad,这两者代表着“阅读+信息”的未来模式。业界认为iPad完全具有替代电子书的可能,而归根到底,手机阅读的潜力更为巨大。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的使用人数就达到了1500万-2000万,年底有望达到5000万,iPad上市后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台。有专家认为,微博的出现首次将阅读变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对于未来数字出版生态系统,将是“‘存’在云端,‘乐’在终端”,即以广义的互联网为环境支持,以服务体验为手段的大众参与性阅读。所有的内容都集合‘云’中,人们仅需要用便携的终端接收即可。
尽管当前电子书仍然受到较多的关注,销量仍在增长,但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媒体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功能单一的电子书只能是一个阶段性产品,也就是3-5年的生命周期。电子书从一开始就有先天的定位错误,即一味地模拟传统阅读,这实际上是受制于制作传统图书的思维。但是,“喜欢传统阅读的人可能还是喜欢纸质书,喜欢电子阅读的人可能反而喜欢全新的阅读模式。”
中国目前手机用户将超过8亿。匡文波认为,“手机用户远远超过任何一款阅读器,手机成为阅读终端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其次手机的突出优势是强大的收费平台。中国互联网特性是喜欢免费,这也是电子书的后续图书下载遇到的很大问题,但手机阅读基于运营商的平台将使得支付没有任何问题。电子书的唯一优点是屏幕大,但手机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将手机做成投影仪,手机屏幕做成折叠式等等。”有专家如是说。
4
数字出版谋求合作共赢,路在何方
留意这次上海书展数字出版馆内琳琅满目的阅读器,不难发现当下国内从事终端制造的企业,既有电子制造起家的,也有脱胎于传统出版商的,乃至新兴的网络公司。但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国内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联系不够紧密——出版社拥有内容资源却在技术上有所欠缺,阅读器制造商又时常为版权问题所困扰。
电子阅读器必须要有大量的读本作为支撑,版权的费用却是个根本支付不起的天价;而内容提供商则在抱怨在整个数字出版当中没有发言权。当数字出版业内在对定价进行博弈之际,其与读者之间的博弈却已面临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数字阅读,无论是在线、手机以及电子书,读者已经习惯于免费、部分免费或者微支付阅读。
2010年,我国电子阅读器销量预计达300万台,销售额将达60亿元。然而,偌大的一个新兴市场,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产品标准。对此,有研究机构认为,电子阅读器产业的正确做法是建立联盟,联盟中包括作家、出版机构、运营商、硬件厂商和技术提供商等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共同解决基于中文的格式标准、版权保护标准和定价原则等,并由联盟来推动政府立法和提供扶持,形成一个大家共赢的商业模式。
相关链接
上海书展评出
三个“十佳”
深圳特区报讯(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马信芳)旨在鼓励编辑和出版社,推动优秀图书的出版,2010上海书展首次推出三个“十佳”评选。在各高校文史类学者、研究者、书评人、媒体的共同参评下,结果昨在沪揭晓。《重读近代史》、《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风语》、“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31卷)”、《花眼》、“莫言作品集”、“三十年集” 系列丛书、《阅读的故事》、《余震》、《庄子的快活》获“2010上海书展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曹利群、曹元勇、黄昱宁、况正兵、匡志宏、李世文、李章、施宏俊、张安庆、赵南荣获“2010上海书展最有创造力的十位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获“2010上海书展最有号召力的十家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