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6-2-28
- 阅读权限
- 130
- 积分
- 6353
- UID
- 39387
- 注册时间
- 2004-9-5
- 帖子
- 4884
- 精华
- 0
|
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指原来的大便习惯发生变化。但如平常每天排便一次改为每天2至3次,只要粪便成形便不算腹泻。腹泻的病情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每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不同程度的稀烂或含有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病程一般在二个月以内。凡相同徵状间歇或持续二个月以上发生,则称为慢性腹泻。
高危期
夏季不洁饮食中细菌特多,尤其容易致病。
徵状
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呈稀烂或水样,或带有脓血、粘液、脂肪等。急性腹泻发生迅速,多伴有发热、呕吐、腹痛、肠鸣等。慢性腹泻则病程较长,病况经常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但腹泻的次数一般不如急性腹泻多,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存在或者较轻。
致病成因
腹泻的徵状是大肠的蠕动、分泌与吸收的功能失调所致。真正成因可为食物中毒、细菌感染、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肝胆或胰脏功能不全等。
引起急性腹泻的因素
饮食不当,胃肠因此承受不了。
吃了腐败变质或本身有毒的食物。
急性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
对某些食物过敏,一旦吃了这些食物,即可引起腹泻。
吃了某些能引起腹泻的药物。
引起慢性腹泻的因素
肠胃生理功能缺陷或损伤,如缺乏胃酸、肠蠕动过快、肠粘膜吸收不良等。
肠道内的各种寄生虫、细菌紊乱导致肠道功能失调。旅行时「水土不服」可能就是这个缘故。
慢性感染或肿瘤引起,如肠结核、大肠癌等。
肠易激综合症。
细菌致病途径
有病毒、细菌、原虫、寄生虫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所致腹泻常发生於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秋冬季流行性较高,通常经呼吸道传播,大便呈水样,有浮物杂质。成人腹泻多由细菌感染所引起,消化道为其传播的重要途径,发病前多数曾进食不洁食物。
诊断
透过粪便样本检查,可了解粪便中有无炎性产物、血液、寄生虫卵或虫体等病理成分。根据粪便形状和组成,可判断胃肠、胰腺和肝胆的功能状态。另外,粪便隐血检查则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筛选试验。涂片和革兰氏染色或培养,可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或菌群失调。
预防
日常应注意饮食,夏季生食瓜果应洗净,避免吃剩饭菜,消灭传播病菌的媒介如苍蝇等,保持环境清洁。
治疗
腹泻期间应注意休息,继续正常进食,但应以清淡而少油腻为主,以助恢复体力。一般孩童腹泻无需用药物治疗,有需要时可用口服补充水冲剂,以防脱水及电解质流失。应注意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多种,止泻药只适用於减轻或暂时制止腹泻,并不能根治其病因。如因肠胃受感染而致的腹泻,服止泻药有可能阻碍病菌的排出。
药物治疗
止泻吸收剂
通过吸附或收捡作用,阻止肠内的异常发酵,减少毒物在肠内的吸收及对肠粘膜的刺激;或形成一层保护膜,直接保护肠粘膜,减少渗出而发挥止泻作用,对轻微的慢性腹泻较为有效。常用药有鞣酸蛋白(Albumin tannate)、次碳酸铋(Bismuth subcarbonate)、药用活性炭和高岭土(Kaolin)等。
抑制肠脏运动药
可直接影响与抑制肠壁环状肌及纵肌运动,减少蠕动和排便量,增加粪便密度,减少水份及电解质的流失。常用的包括盐酸苯乙呱啶(Diphenoxylate)、复方樟脑酊(Tinctura Camphorae)、Loperamide;惟小童不宜服用此类药物。
抗生素
肠炎、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可服用抗生素,如抗菌优、氟呱酸或庆大霉素等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