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网论坛

 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搜索
热搜: 女囚槛 win7
楼主: ww190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世经典摄影 [复制链接]

UID
6129
注册时间
2002-4-23
帖子
6910
精华
39
1#
发表于 2003-9-2 08:16:07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有一条规矩,就是演出中不能背向观众,但有作为的表演艺术家并不接受它的约束,他们总是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景的需要灵活自如地进行创造。

表演艺术中的扬起衣袖,掩面而泣,或者背向观众,通过肩臂的抖动所表达出来的复杂感情,同样富有表现力。人像摄影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都一律要照正面,而不能照背面呢,卡休的这幅《大提琴家巴卜洛》给了肯定的回答。

卡休在这幅作品里,不从正面拍摄,不描绘五官颜面,着意表现的是巴卜洛演奏时的背景,通过他的身姿,体态,演奏时的环境特点和现场气氛的渲染,启发观众的想象,以传达出大提琴的浑厚深沉的乐音和演奏家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动人形象。只要不是不分清红皂白滥用背景而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艺术语言尽可以不拘一格地大胆创造。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关闭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129
注册时间
2002-4-23
帖子
6910
精华
39
2#
发表于 2003-9-2 09:20:12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因斯坦》
这是一张用光细腻典雅,完全按照传统布光法则拍成的作品,和卡休一向的肖像风格大异其趣。

卡休一向采用极其严谨的布光法,即取重点布光法。但是,卓越的艺术家都是把塑造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创作准则的,至于艺术技巧乃是为创作服务,是服从于整个艺术构思的。

《爱因斯坦》形象的塑造就是运用这种创作原则的突出范例。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天才的数学家,1921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他发现相对论不仅在物理学上有重大贡献,在哲学上也有重大的认识价值。

根据卡体的理解。不舍弃大刀阔斧的表现,不取仔细描绘的办法不足以表现爱因斯坦的天才和智慧。因此,卡体不厌其烦,在这里采用了主光,辅光,背景光,修饰光等,灯具虽多,但光线投射角和照明度井井有条;细致描绘,又没有主次不分,平均分配力量的弊病。作者的重点仍然在那一双炯炯有神,充分显露科学家的天才和智慧的眼睛,至于科学家满头银发,脸上的每一条皱纹及富有表现力的一双手也是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这些也都得到充分表现。这幅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和对科学家的深刻理解。

卡休一反常态,拍出这幅和他的风格遇异其趣的典雅细腻的作品,说明摄影家的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对丰富复杂的大千世界,艺术家对具体题材的处理是不可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而必须根据内容,根据主题需要来决定应该采取的艺术手法和基调。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关闭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129
注册时间
2002-4-23
帖子
6910
精华
39
3#
发表于 2003-9-2 13:28:40 |显示全部楼层
《罗丹和他的作品》(1902年)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是绘画主义摄影派繁花似锦时代,当时在法国的青年摄影家史泰钦,怀着对大雕塑家罗丹和他的作品无比崇敬的心情,拍摄制作了这一幅摄影集锦作品---这是由罗丹的侧影人像和雕塑《雨果》两张底片合成的,后来又加上了罗丹的杰出雕塑《思想者》,这三者浑然一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姿态上俯仰正侧,色调上强烈的对比配置,特别是神态上作品与人物相互呼应,相互映衬,使真正的艺术家升华为和雕塑“思考者”一样的“思想老人”,仿佛是三个形象在共同思考营。。。。。。

这种版画效果的画面,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一幅照片,要拍得摄者本人满意,这对于一个严肃的摄影家来说,也是不容易达到的,而要拍得波摄者拍手叫好,特别是如果被摄者是个大艺术家,要叫他满意,那就更困难了。

人们知道,罗丹不仅是著名雕塑家还是有造诣的艺术理论家,而他对摄影一向有一种贬抑情绪,是不大瞧得起的,所谓“艺术真实”“摄影虚假”就是他的名言,可是,在这幅作品面前,他服气了,甚至不由得欣赏起来。

这说明,真正的艺术品是不会受到埋没、得不到承认的。这幅作品标志着史泰钦在绘画主义摄影派时代的成就,也为绘画派摄影立下一块不灭的碑石。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关闭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129
注册时间
2002-4-23
帖子
6910
精华
39
4#
发表于 2003-9-2 13:56:49 |显示全部楼层
桑德贝尔格(1928年)
摄影艺术被称为“瞬间艺术”,即在照相机快门开启的瞬间拍摄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瞬间,这既是摄影艺术表现力的优点,也是它存在的局限。如何扬长避短,突破这种局限,把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表现出来,是许多摄影家研究的课题。

史泰钦的这幅作品做了有益的尝试。作品采取多次曝光技法摄影商成。劳工诗人桑德贝尔格多种多样的精神,不同时空的不同心理,都集中展示在同一空间画面里,这就大大扩展了单幅画面的表现力,给人以较丰富、广阔的联想。同时,这种富有韵律的组合,不仅新颖悦目,引人入胜,而且增加了形式美。

要想在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曝光的摄影技法获得成功,关键要用黑背景,侧光或逆光照明,这样才可以避免与主题无关的景物进入画面。同时,拍摄前,要有周密的考虑、要设计好画面,抓哪些神情,采取哪种画面构图等,事先都要精心安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幅作品是1928年拍摄的,当时的史泰钦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上都已比较成熟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关闭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129
注册时间
2002-4-23
帖子
6910
精华
39
5#
发表于 2003-9-2 19:38:53 |显示全部楼层
《奥葛史塔斯》(1952年)
同样的环境肖像,艾森斯达特和纽曼摄影作品的艺术格调就大不一样,纽曼的作品往往是画面上人物占据的面积小而环境大,艾森斯达特的则往往是人物大而环境只占极小面积。这种差别,不仅反映了作品用途不一样:艾森斯达特多从刊物封面照片着眼.因此,人物要拍得大些。同时这也反映了他们在摄影美学观上的不同。从报道、再现这个角度出发,摄影创作的美学原则是要告诉人们拍的是谁,他们是什
么样子。而从创造、表现这个角度说,摄影作品的美学原则便不仅要人们知道他是谁、他是什么样子的,而且要更多地向人们揭示“他为什么是这样的。”美学观念不同,创作的兴趣和艺术处理手法当然也不相同。这一切以摄影家的摄影意识和对客观现实的理解及习惯的艺术手法而定。

奥葛史塔斯是英国的大画家,人们对他的作品并不陌生,因而作品在画面中只取局部。而奥葛史塔斯本人则是广大读者所关心并迫切希望一睹他的尊容,因此,摄影家艾森斯达特就以特写形式,着眼于表现被摄者“是什么样”的创作原则,把他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揭示给观众。此作曾被美国《生活》杂志选作封面。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关闭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2021 , Hello Everyone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