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32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8-11-14
- 阅读权限
- 40
- 积分
- 1118
- UID
- 1086
- 注册时间
- 2001-4-7
- 帖子
- 869
- 精华
- 1
|
前言:
自序: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一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弗·伊·列宁
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疲惫地向我微笑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挡雨,让我体会到威严、慈爱与力量的父亲竟然已经如此苍老。尽管浑身病痛,父亲仍然坚持着跟儿子谈了三个多小时,回顾他走过的这一辈子。末了,父亲向儿子轻轻地感叹道:“我多么希望,能够有人把我这一生都写下来呀。”
他并不知道,他的儿子——我,早在三年以前就着手写父亲——这个普通中国人的一生了。这三年以来,我点点滴滴地向父母询问他们这一代人的亲身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的切身感触和所见所闻,想把我们这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献给读者。也许,我看问题的角度未必站得很高,目光也未必远大,但我可以保证一点:我的体会是真实的。
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生命已如风中之烛。总有一天,无论我们做出何种努力,都不会挽留住父亲离去的脚步。我真愿意用自己十年的生命为父亲再换取十年的生命。但是,这不可能做到。我惟一所能够为父亲做的,就是忍住我悲伤的泪水,完成父亲的夙愿,把父亲和母亲的这一生,把我们这个普通中国家庭经历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呈现给世人。
二
2000年,我根据父亲和母亲在闲谈中的回忆,写下了一篇大约四万多字的《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850~2000)》(以下简称2000年版)在网络上发表,当时引起了一些小小的轰动。后来的几年里,我在他们不断的回忆中增加着内容,修改着谬误。
这是一部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一个普通的中国工人家庭的遭遇、命运的文章,没有任何伪装与矫饰,它是一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经历的历史。各种各样样的历史书,我也见了不少,但是在那些历史学家们笔下的历史,往往是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墨客等大人物的历史,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有倾向性的取舍。这样的历史我称作“官史”,并认为,它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忽略了同样真实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感受,因而是残缺的历史。我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尽我的所能来填补那残缺的部分。因此,我也希望,更多的普通人、小人物们能和我一样,站出来共同把那段残缺的历史修补完整。
本文不是小说,因为小说往往虚构情节和人物,而本文中所叙述的任何事件、任何人物,都是我的父母、我本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在生活中遇到、听到、看到的;间或穿插一些我本人的看法和评论。既然作为历史,那么就需要原汁原味,不加任何粉饰、虚构和夸张地显示给读者。我以“写史”的态度,而不是写小说的态度来对待这部作品。
现在我终于可以说,对于文中所描述的任何一个事件,虽然我表达上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但每一件事都真实地存在;而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我也并不强求读者和我的意见一致。我只希望读者能够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这个普通家庭在150年里所走过的道路,进而从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民族历史中,得到一些启发,以建设性的心态看待我们的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如何,我们今天的宽容和建设,将会给我们的后代带来福祉;而我们今天的狭隘和破坏,将会贻害子孙。我衷心希望,我国人民的命运能够在我们这一代被扭转——尊严地生活在一个宽容、自由、公正、友爱的正常国家的公民,而不再在那充斥着仇恨、奴役、狭隘、愚昧和暴戾的铁屋中苟且偷生。
这一切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三
就在我夜以继日地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父亲走了。父亲生前有两个愿望:一是见到儿子的书问世,二是见到自己的孙子。然而,父亲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的生命。父亲的离去使我这部书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这是我父亲的遗愿,做儿子的虽然尽了一切努力,也无法挽回父亲离去的脚步,但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遗志,让父亲的形象通过儿子的作品活在千千万万个读者心中,让父亲在善良人们的记忆中永生不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