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7|回复: 8

请问,交换机的背板的大小对速度有多大的影响?

[复制链接]

602

主题

4540

回帖

699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994
发表于 2003-11-12 12: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

主题

14

回帖

3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4
发表于 2003-11-12 1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板速度决定了端口前速度的传输!有很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640

回帖

230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307
发表于 2003-11-12 14: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于发贴,我等必定掏出所学一切!向小于报告:
  可惜我对这方面懂得太少了,对题目也理解不清。我说说交换机背板的能力大小好吗?这样的话我略知一二:
  1.如二楼所说,背板决定了交换机的10M/100M以及1000M的速度以外,还决定了交换机带宽非对称优化的能力,半、全双工的能力,以及包转发的策略,第二层、第三层交换的能力。
  2、对于两种典型的交换方法来说,一种是储存转发,这种方式虽有充裕的时间来检查校验,但延时最大,背板的运算速度越快,延时越小;例如一个1000字节的包在100M的线路上传输,收发各用80多μs,储存校验转发用时0.2ms或0.1ms,用户端用密集的数据测试就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二种是快速转发,收到一定字节以后开始转发,要求机器的实时多任务处理能力很强。例如波峰时间和波谷时间,交换机负载不同时测试丢包率。
  另外,现在二、三层交换机多起来,地址表也有足够大的内存来放,每个端口具有一定的网络风暴抑制能力,也可以做几个VLan进一步提升性能。(等等说不上来的好东西)交换机越来越变得不仅仅是交换机了。
  总之海浩有一些网络高手,我算懂得太少的,单位上就更少有人懂了!我曾无意中发现在某财力雄厚的国家机关里几十台机器少有NT系列的,应该不全是冲击波所致,互ping不到5%返回,我的评价是“烂透了”这一级。说明那里的网管几乎在乱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78

回帖

71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2 1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请问,交换机的背板的大小对速度有多大的影响?

最初由 小于 发布
[B]? [/B]

看是哪种交换机了,背版带宽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模块化交换机中提出来的,因为模块化交换机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送需要通过背板的总线进行,假设某交换机支持两个24口10/100M交换模块,那么所有端口全双工满负荷运行要达到无阻塞交换的能力则需要:(100×2×24)×2=9.6G 的背板带宽,如果模块化交换机带宽过小,那对以后的模块扩容及整体性能都有影响。还有一种可用专用连线在背板进行堆叠的交换机,其原理也与模块化交换机类似。
现在有一些非模块化、不支持背板堆叠的交换机,也在吹嘘其背板带宽如何如何的高,其实只要算算就知道,一个24口10/100M的普通交换机无阻塞交换时其需要的带宽也就4.8G,多出来的所谓背板带宽其实只是厂商的噱头,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设备并不存在背板这个概念。现在主流的固口交换机的交换能力都能满足无阻塞交换的需求。
交换机的交换性能不能单纯以背板带宽来看,否则市场上不同品牌的交换机的价格差别就不会这么明显了。二层交换机必须要从端口上及时学习MAC地址及定时进行更新,并在有转发需求时进行MAC地址表的查找并转发;对二层广播包、多播包及一些基于二层的协议进行正确的处理。这些都需要通过交换机的CPU或交换引擎来进行处理,其软硬件性能的高低对交换机的影响比带宽容量还要大(毕竟网络满负荷运行的情况很少)。至于三层交换机,因其功能更多更强,对CPU和交换引擎的依赖就更大。
如果购买交换机建议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数据无阻塞转发速率,这和背板带宽有一定的关系,但更真实地反映交换机的总体交换性能;第二是交换机的功能,比如支持MAC地址表的大小,是否支持802.1q VLAN划分、是否支持端口隔离、是否支持常用的QOS及流控、是否支持端口镜像及STP的链路冗余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交换机提供了一些附加功能,比如限制广播包流量、对MAC地址进行安全管理、端口限速等,如果价位相差不大,可优先考虑有这些功能的交换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857

回帖

167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676
发表于 2003-11-12 2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请问,交换机的背板的大小对速度有多大的影响?

最初由 ztm2000 发布
[B]看是哪种交换机了,背版带宽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模块化交换机中提出来的,因为模块化交换机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送需要通过背板的总线进行,假设某交换机支持两个24口10/100M交换模块,那么所有端口全双工满负荷运行要达到无阻塞交换的能力则需要:(100×2×24)×2=9.6G 的背板带宽,如果模块化交换机带宽过小,那对以后的模块扩容及整体性能都有影响。还有一种可用专用连线在背板进行堆叠的交换机,其原理也与模块化交换机类似。
现在有一些非模块化、不支持背板堆叠的交换机,也在吹嘘其背板带宽如何如何的高,其实只要算算就知道,一个24口10/100M的普通交换机无阻塞交换时其需要的带宽也就4.8G,多出来的所谓背板带宽其实只是厂商的噱头,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设备并不存在背板这个概念。现在主流的固口交换机的交换能力都能满足无阻塞交换的需求。
[/B]


说的不错,补充一下!
现在SOHO交换机使用的越来越多,现在的SOHO交换机几乎是清一色的共享型存储器交换机,该类型交换机使用高速RAM暂时存储输入的数据,然后再直接从存储器传输到输出端口。因此,该类交换机是不需要背板的。当端口较少时,由于可交换的数据总量也较少,RAM的容量一般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存储和转发。但是,如果RAM容量过小,将很容易导致端口拥塞和数据丢失。通常情况下,端口的平均RAM不应小于256KB。

顺便提一下,一般的交换机都是采用点到点背板,而高级的企业级交换机—比如Enterasys(凯创)的Matrix N7采用完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全网状背板,1.68Tbps的背板带宽,94.5 Mpps的包交换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857

回帖

167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676
发表于 2003-11-12 2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Enterasys Matrix N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78

回帖

71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3 0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加州斑竹上传了这两张图片,正好借这款产品作反面教材来现身说法,补充完善前面的观点。
通常交换机的交换模式分三种:1、总线共享型,早期中高端设备使用,受限于总线结构及速率,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背板(有的设备商称为底板)。 2、内存共享型,主要用于低端交换机,受限于内存容量及速度。 3、交换矩阵型,采用高速ASIC芯片矩阵来提供交换处理,通常可以做到较高的速度,现在主流的高端交换机都采用该技术,另外最近华为鼓吹的NPU技术(网络处理器,实际上就是用PowerPC 5 来替代ASIC芯片,以提供更灵活的性能),实际上也是交换矩阵技术的一个变种,无论厂商把它的高端设备背板技术吹得如何神乎其神,万变不离其终,实际上就是交换矩阵。因此,我们将会在高端交换机上越来越少听到背板带宽这个名词,而是交换矩阵或交换引擎带宽,但是有时为了迎合某些消费者的传统观念,有时候厂商也会将其交换矩阵带宽说成背板带宽,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比如CISCO 的6500高端交换机,其背板带宽仅有32G,但可通过加入引擎模块提高到720G的交换带宽,平时交换机使用交换引擎上的交换矩阵来实现交换,只有当交换引擎出现故障时才自动倒换到低带宽的背板上进行交换。
上图中的交换机比较搞笑,当看到其1.68T的背板带宽时真的是吓了一跳,要知道现今顶级交换设备商(比如CISCO、juniper、riverstone等,凯创算不上)为互联网骨干中的运营商提供的交换机也不过才720G的交换容量,而它居然是1.68T,差距也太大了!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前面说过厂商的背板带宽噱头,我们来看看这款交换机真正的交换带宽容量:这款交换机最大支持504个100M端口,那么需要的交换带宽为504×100×2=100.8G,换成420个1000M以太网口,需要的带宽为420×1000×2=840G,84个Gigabit口,需要带宽为168G,14个10G口需要280G的带宽。我们即使取其最大值,整台交换机也只需要840G的带宽就能满足其在极限状态下的交换需求,这多出来的带宽不知拿来作什么?实际上我估计它连840G的带宽都达不到,看看他的转发能力,就很说明问题了,这才是评价交换机的硬指标,如果我们需要交换机无阻塞交换,其转发能力必须要达到一个数值,我们以其最大支持的420个千兆以太网来看,套用千兆口理论上的吞吐量1.488Mpps,那么该交换机要实现无阻塞交换应该达到:420×1.488Mpps=624.96Mpps的转发速率,而这款交换机的转发速率仅为94.5Mpps,其性能如何可想而知。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他的转发速率上倒推出其真实的交换带宽,即94.5Mpps/1.488Mpps=64,即其实际无阻塞支持64个千兆口,那么其交换带宽为128G,排除系统本身的损耗及软件等原因,实际交换带宽应该要高于128G,但决不会超过256G。其实这也算是一款性能不错的交换机了,但这样的产品说明实在是有欺诈的嫌疑。对比CISCO的“Supervisor Engine 720”交换引擎,可以看到其交换容量为720G,转发能力为400Mpps(可以算出其在转发时损耗掉了182G交换能力),这才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2

主题

4540

回帖

699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994
发表于 2003-11-13 01: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09

回帖

33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1
发表于 2003-11-13 1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

1、)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 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端口,而宣称的吞吐量为不到261.8Mpps(176 x 1.488Mpps = 261.8),那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有阻塞的结构设计。
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背板相对大,吞吐量相对小的交换机,除了保留了升级扩展的能力外就是软件效率/专用芯片电路设计有问题;背板相对小。吞吐量相对大的交换机,整体性能比较高。不过背板带宽是可以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可吞吐量是无法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因为后者是个设计值,测试很困难的并且意义不是很大。
交换机的背版速率一般是:Mbps,指的是第二层,对于三层以上的交换才采用Mpp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23 22:04 , Processed in 0.0814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