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計劃設立自己的那斯達克市場﹐幫助那些規模較小但生氣勃勃的企業籌集資金﹐並以此作為革新國內日漸蕭條的股票市場的舉措之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簡稱﹕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表示﹐中國將“很快”邁出建立二板市場的第一步﹐將中小企業集中到現有的深圳證交所上市交易。更大規模的新股發行將在中國另一家證交所-上海證交所進行。中國隨後將降低在深圳證交所上市的資格條件﹐使規模較小﹐創業未久的中小企業有機會在股票市場融資﹐將深圳證交所轉變為類似美國那斯達克的交易市場。
屠光紹說﹐監管當局尚未制定這一最終步驟的時間表﹐但“我們需要為中小企業或高科技企業設立一個真正的二板市場。”他表示﹐如果這一過程進展順利﹐二板市場有望於明年正式推出。
建立二板市場的計劃在中國已經醞釀了好幾年﹐但是出於種種原因而屢遭擱置。在上世紀90年代的泡沫經濟形勢下﹐香港也曾試圖創建自己的二板市場﹐但無果而終。屠光紹表示﹐這次﹐國務院(State Council)已經批准了建立二板市場的計劃。他說﹐“自2000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制定這項計劃﹐很快就會看到結果。”
中國的兩個證交所已經運營了十多年﹐但它們的發展並未跟上市場經濟需求的步伐。在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股市過去幾年一直比較低迷。股價操縱﹑缺乏透明度和公司醜聞等因素使潛在投資者退避三舍。同時﹐苛刻的上市條件卻使得許多充滿生機的小公司上市無門。
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們表示﹐整頓股票市場對中國整個經濟改革至關重要。目前﹐中國企業籌集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銀行貸款﹐這限制了它們的擴張能力﹐尤其是那些難以獲得銀行資金的小型民營企業。企業對貸款的高度依賴反過來又提高了銀行業的風險。實際上﹐由於擔心部分經濟領域過熱﹐政府當局已經採取措施限制對鋼鐵﹑高檔地產等一些行業放貸。
今年早些時候﹐國務院發佈了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九點意見﹐顯示出它對股市改革的重視。在週二接受採訪時﹐屠光紹談到了證監會正在考慮的一些具體改革措施。除了建立二板市場以外﹐證監會計劃促進擴大市場資金規模﹐允許更多公司發行股票。
為了增強機構投資者在股市中的作用﹐證監會正在制定中國保險公司如何直接投資中國股市的法規(過去﹐保險公司只能通過共同基金投資)。屠光紹稱﹐證監會希望提高機構投資者數量﹐在三至五年內將其交易額佔總成交額的比重由現在的15%提高至50%左右。
上市公司質量及其公司治理一直是困擾中國股市的一個主要問題。屠光紹稱﹐更多機構投資者的參與能夠改善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狀況。
對於B股市場的未來﹐屠光紹承認﹐這個市場所起到的作用已經減弱。如今﹐許多中國公司在香港或紐約直接上市﹐外國投資者也可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QFII)直接投資於人民幣計價的A股。屠光紹表示﹐迄今為止證監會對如何應對B股市場尚無“明確想法”﹐但“我們需要對它做點什麼。”
如何解決股市的一個最棘手問題眼下也是懸而未決﹕怎樣處理目前由政府持有的上市公司大量非流通股。這些非流通股是社會主義時代的產物﹐當時所有企業基本上都由政府所有和控制。如今﹐這些國有股仍佔到上市公司股份的三分之二左右。長期以來﹐國有股前景的不確定性一直籠罩市場。兩年前﹐在國有股減持的消息導致股市重挫之後﹐中國政府悄悄地擱置了這一計劃。
屠光紹說﹐證監會已經收到了許多建議﹐但尚未找到能夠實現多贏的理想解決方案。他表示﹐根據國務院的指導方針﹐“我們需要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前提下解決這一問題”。但是﹐證監會還沒有制定一個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時間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