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中港台金融 0525 only for highot!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52

回帖

268

积分

海星

积分
268
发表于 2004-5-25 11: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行和银监会、
         财政部利益取向出现分歧

周小川认为国内银行防范经济波动的能力差        1
有资金和信息就能在债市“低调获利”        1
国内银行的贷款管理“后患无穷”        1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使政府的成本越来越高        2
“国有股减持问题完全不在议事日程上!”        2
银行的损失没有因为“铁本”项目的下马而减少        2
“外债”标准调整拓宽了外资行的经营空间        2
央行媒体警告,不要与宏观调控博弈!        3
传闻盈科与网通合作得到了中央“祝福”        3
中央智囊机构专家呼吁尽快开设石油期货        3
网络公司事实上是IDG最大的投资失误        4
汇丰可能成为交行的战略投资者        4
东南沿海地下合会的有关情况        4
英国今年再次加息可能不可避免        5
通胀压力升高进一步加大美国加息的可能性        5
分析:评价央行交出“完美”答卷还为时过早        5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央行和银监会、财政部利益取向出现分歧】
对于央行目前进行的调控,安邦的一位特约经济学家别有一番解读。他认为:目前央行与银监会、财政部的判断和利益取向开始出现分歧,就央行和银监会的协调来看,自对不同金融机构采取再贷款浮息和差别准备金率政策以来,央行和银监会之间边界模糊的情况开始严重,这一次央行票据定向发行,直接用行政手段指向商业银行,基本上完全入侵了银监会的领域,当然银监会“五一”前的停贷通知也不是什么市场化举动。就央行和财政的协调来看,财政今年以来没有任何收缩的迹象,国债照发,不管国债交易价格猛跌,也有可能冒短期利率走高和流标的趋势于不顾,强行发售低利率国债,央行很难对财政的做法满意。可以说,央行现在对宏观调控,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姿态。(NCW)
【形势要点:周小川认为国内银行防范经济波动的能力差】
在想办法努力控制过多的信贷投放的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回落之后商业银行可能出现的风险。日前,周小川表示,银行最怕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但在市场经济下,波动是必然存在的,商业银行要有好的经济研究队伍对波动作出判断。过去,利率是国家定的。有些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前认为,利率变化引起的任何情况的亏损都是由国家引起的。这种认识太老、太旧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自己要预估。商业银行不能仅考虑经济上升期做得怎样好,更应该考虑在经济波动的时候银行有多少防范能力。前几年,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的时候,很多人就以很低的价格买财政部发行的10年、30年的债券。周小川指出,一般的投资者我们不能怪他,但大型商业银行对此是很有研究的,却也用很低的价格认购这些债券。这表明这些大型商业银行对长期的风险估计和计算不充分。周小川强调,做好宏观调控,做好经济分析,不仅对商业银行识别未来的风险并作好准备有帮助,同时通过减少整体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对于银行避免在经济不顺利的时候大幅度出现不良资产也是很有帮助的。(RCW)
【形势要点:有资金和信息就能在债市“低调获利”】
目前,笼罩在市场上空加息的阴影使债券市场低迷依旧,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市场各个主体都分外谨慎,但依然有人能够凭借资金和信息的实力低调获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的久诚撰文分析,4月底时,市场纷纷传言央行会在“五一”长假结束后加息。“在市场本已脆弱不堪时先通过制造加息传言进一步扰乱人心,在市场上通过迅速打压长债来引导市场再次深跌,加上交易所标准券折算比率的临时调整措施,逼迫有暴仓危险的持券机构在低位认赔出局,顺势捡得廉价筹码。”“在成交稀少的市场环境下,不需花费太多弹药坚决将价格拉升相当幅度,等重要信息完全明朗之后,他们已经完成了建仓和拉升阶段,剩下的就是制造新的市场方向预期,逐步兑现获利了。”而一位在债市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市场人士透露,“在市场上博价差最终所依靠的还是资金和信息方面的实力,那些与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有着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投行以及投资风险体系比较规范的券商还是能够获利,从交割量来看,他们并非是最活跃的,但他们是最大的赢家。当然他们是中资机构。”(BCW)
【形势要点:国内银行的贷款管理“后患无穷”】
建行的抵债房产的拍卖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不过,为了让国际投资者接受这批“商机无限”的抵债房产,建行也曾颇费一番周折。3月底,建行资产保全部的杨小阳、裴永汉等一行人飞往纽约和东京进行路演,面向投资者进行推介宣传。由于国内房屋产权制度起步较晚,部分抵押贷款手续不规范,准备出售的抵债房产中,有一部分法律权属关系不清楚,手续不齐备。而在国外投资者看来,那种没有相关证件、采取协议受让就进行抵偿贷款的情况简直匪夷所思。最后的结果是,建行对买卖协议进行调整,向投资者作出声明,保证投资者交足某些必要的费用之后,就能办理法律权属关系,否则建行将对这些资产进行回购。路演得以顺利进行。而安永的一份报告则透露,此前,另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通过其内部的投资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打包出售。可是,四家受邀请的投资者中,只有一家投标,参与者纷纷指出买卖协议、尽职调查和交易结构方面存在不尽完善的问题。无奈之下,该银行被迫取消了交易。看起来,这次拍卖对我国银行今后发放和管理抵押贷款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以前一些不严格操作的抵押贷款也许会就此严格起来。(BCW)
【学界观点:“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使政府的成本越来越高】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实行“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已变成政府的沉重负担。与国外普遍采用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不同的是,这种存款保险制度几乎覆盖了所有数额的银行存款,而且“保费”是以税收或铸币税通货膨胀税的形式从纳税人那里筹集来的。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大缺陷是,它强化了金融企业的“道德风险”动机--无论是小额存款人还是大额存款人在选择开户银行时都不会关注它们的风险状况,从而导致存款人“用脚投票”的机制失灵;并且单一的“零费率制”也使得各银行不用为它们的过度冒险行为而支付额外成本。概括起来讲,就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隔断了各银行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筹集成本之间的制衡关系。可见,“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造成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量居高不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更为严重的是,因“道德风险”问题而形成的不良贷款存量又必须依靠“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自身即不断向银行注资来解决,从而使政府实施这项制度的成本越来越高。(RCW)
【政策:“国有股减持问题完全不在议事日程上!”】
尽管国内不断有人提出,国有股减持问题中国无法回避,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日前仍然坚决否定了短期内在国内股票市场出售国有股的可能。范福春强调,国务院两年前就已表示过不再通过资本市场来减持国有股,“这完全不在证监会的议事日程之上”。《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均从未公开认可过减持国有股的计划。中国监管机构指出,他们更倾向于通过配售方式向私人投资者出售国有股,另外启动一个并购市场,而不是通过股票发行方式来确定股票的价值。从证监会官员的表态来看,国有股减持在可见的将来,似乎还不可行,因为这将对内地股市造成直接打击。从当前的政策信号来看,保护证券市场、促进发展应该是当前政策的基调。(RHJ)
【形势要点:银行的损失没有因为“铁本”项目的下马而减少】
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责令江苏铁本项目立即停工。而截至今年3月15日,共有6家金融机构向铁本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提供授信43.4028亿元。6家金融机构总共已经发放贷款近26亿元,这些贷款已经投入到铁本项目的建设中,占了铁本项目投入总额的60%以上。据悉,6家银行中的大多数损失惨重,除了广东发展银行已经收回自己的贷款之外,其他5家银行超过25亿元的贷款已经成了工地上建了一半的厂房、炼钢炉和长满铁锈的管道。对这些金融机构来说,他们现在的损失,并没有随着项目下马而减少。常州一位金融界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现在铁本项目一个月的银行利息损失就有1700万元。而除此之外,工地上的机械设备使用费一个月是700万,再加上人员工资,铁本即使停工,每个月损失还会增加近2500万元。无疑,其中银行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且损失依然在扩散。(RCW)
【政策:“外债”标准调整拓宽了外资行的经营空间】
过去在华外资银行的客户对象主要集中于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虽然也被允许对中资企业经营外汇贷款业务,但它们在办理贷款过程中,由于一直被视为外债列入国家外债管理,从担保到抵押都得经过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手续相当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银行在华贷款业务的发展。不过,这种状况即将得到改善,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马德伦日前表示,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的外汇贷款将不再视同外债而列入国家外债管理。关于这一内容的新政策近日已获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和外汇管理局也已商定并签署了相关文件。不过,他没有透露具体实施的日期。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在华外资银行的客户群有望再次扩大。因为取消了政策限制,将进一步体现外资银行的服务优势。(RCW)
【形势要点:央行媒体警告,不要与宏观调控博弈!】
上周五,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宏观调控进行阶段性总结,会议的判断可以总结为:调控开始奏效,仍然不能放松。引人注目的是,央行旗下《金融时报》今天(24日)发出警告:那些企图和宏观调控博弈的人,应该丢掉“幻想”,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共同实现宏观调控的“软着陆”目标。是谁企图和宏观调控博弈呢?该报指出,“博弈者”隐身于存在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热投资的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可能是某些地方政府,也可能是某些企业或某些金融机构。他们博弈的“手法”是:态度消极,甚至抵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图化宏观调控于无形;夸大自己在调控中受的“损失”,嚷嚷着要给自己“松绑”等等。文章分析,他们企图和宏观调控博弈的原因有四:一是将地方利益、集团利益看得太高;二是没有深刻领悟中央精神,没有认识到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迫切性;三是官员的任职期限可能加剧有些人的短期行为;四是不排除某些人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夹杂着个人私利。(RHJ)
【形势要点:传闻盈科与网通合作得到了中央“祝福”】
日前电讯盈科披露,有意与中国网通合组公司,并向网通出售部分香港电话的固网资产。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电盈与网通的合作,是酝酿已久的战略联盟。双方在今年3月份之前就已开始接触,而网通方面主要是通过网通香港公司来具体运作。据称,此次谈判过程极其保密,整个网通集团仅有不超过6个人了解交易的状况。网通集团的一些副总裁甚至也是从媒体上才获悉这一消息。即使是国资委,也只是在谈判后期才开始参与整个项目的审核与评估。消息人士称,在与电盈的谈判中,网通共准备了多套方案参与谈判,并把目前最有可能达成协议的一套方案,通过国资委上报至最高决策层。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的合作得到了中央高层的全力支持,这一合作如果成功,将被视为“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取得重大进展的体现。还有消息人士指,电盈日前对外发布消息时,网通并不知情。网通方面原计划在交易完成后,才向集团党组会议通报交易内容。但消息单方面泄漏,使得参与交易的网通管理人士感到非常被动,这使双方的谈判处于非常微妙的时刻。(BHJ)
【形势要点:中央智囊机构专家呼吁尽快开设石油期货】
对于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讨论为时已久,但进展始终缓慢。日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高层论坛”上呼吁,中国应尽快开设石油期货市场,以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达2.5亿吨,其中进口石油9112万吨,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到35%。据预测,今年中国石油进口将超过1亿吨,到2010年和2020年,石油进口将达到1.6亿吨和2.5亿吨,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分别超过50%和58%。国际油价上涨已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据测算,世界石油每桶变动1美元,将影响进口用汇46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GDP波动0.043个百分点。郑新立称,多年来,由于中国对外采购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期货市场不健全,形成了国家采购、内部竞争、互相抬价的局面,使中国只能成为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陷入高买低卖的不利局面,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他呼吁,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的方式降低近期价格的风险。(RHJ)
【形势要点:网络公司事实上是IDG最大的投资失误】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目前,IDG的投资集中于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尽管IDG在中国的投资取得了众多的成功,但也错失了不少良机。日前,在谈到投资中国科技企业的经验教训时,IDG投资合伙人李剑光首次说出了多年来投资中国的三大败笔。据他介绍,IDG在中国总共已经投资了60多个项目,总体上取得了较满意的回报,但其中最痛心的三件事是在搜狐股票1块多钱的时候卖了搜狐股票,在QQ市值只有6000万美元的时候卖了腾讯股份,而本来应该可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8848,也由于IDG自己决策的失误,耽误了市场。而当年8848经营者王峻涛在听到这句话后激动得鼓起了掌。据他介绍,这是IDG方面首次公开为当年8848的决策承认错误。粗略算来,IDG这三项投资的失误实在是损失惨重,可见即使是顶尖的风险投资公司对市场的把握也不会尽善尽美。(RCW)
【市场:汇丰可能成为交行的战略投资者】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透露,全球性银行集团汇丰银行(HSBC)已与中国交通银行展开排他性谈判,收购中国这家第五大银行的股份。这可能将是迄今为止外国银行最大的一笔股权收购。银行业人士说,汇丰的竞争对手渣打银行已经放弃了与交通银行的谈判。对手的退出使汇丰有望在交行计划中的股票上市之前,成为交行的关键战略合作伙伴。对此,汇丰银行拒绝发表评论。而银行业人士则认为,此次谈判可能仍无法敲定交易。据悉,汇丰希望购得“相当比重的股权”,可能比它在上海银行中的8%股权要多,也可能高出它在平安保险中的股权比例。在2002年,汇丰曾经以6亿美元买下平安保险10%的股份。(RCW)
【形势要点:东南沿海地下合会的有关情况】
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民间金融非常发达,合会是一种主要形式,这些合会以地缘、人缘、血缘为纽带,处于地下状态,神秘莫测,外人很少知道其底细。合会的英文名称为“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即“ROSCA”,意为“轮转储蓄与信贷协会”。它是协会内部成员的一种共同储蓄活动,也是成员之间的一种轮番提供信贷的活动。任何一个合会都是遵循一套简单规则:一个自然人作为会首,出于某种目的组织起有限数量的人员,每人每期拿出约定数额的会钱,每期有一个人能得到集中在一起的全部当期会钱(包括其他成员支付的利息),并分期支付相应的利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活动的增多,对信贷需求也增多,在正式金融供给缺失情况下,民间合会开始兴盛起来。但是,合会的风险一直存在,特别是那种大规模集群性的投机性标会,也就是恶性抬会。一般标会利息上限没有事先限制,标中最高利息(也意味着最高利率)者得会钱,而不问其用途和还款收入来源。如果会员标中利息过高,但其经济基础过于薄弱,或者是转放到更高中标利息的标会以赚取利息差,那么金融风险就陡增。宁波M县1991年就发生过这种情况。M县的标会在1991年达致高峰。据M县工商银行的抽样调查,参加标会的居民占84%。M县标会的会金急剧膨胀。城关有一个体驾驶员组织的会,有20脚,每脚会金5000元,首会共计会金10万元,且当月入会,当月开标,每脚就得支付会金10000元。还有一个村的村民组织的一个会,金额竟达24万元。有的会主一年会金累计发生额可达上百万元。最终,M县的“会山会海”开始倒塌,一些人席卷所标资金潜逃,造成倒会。有人因为损失严重而自杀,有人扬言报复杀人,斗殴事件频频发生。政府被迫开展清理标会的行动。目前,内地地下合会的发展仍然很有市场。(LHJ)
【形势要点:英国今年再次加息可能不可避免】
英国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尽管利率上升,但未能遏止英国人“借钱”心态。英国消费者上月借入的房屋按揭额,达到创纪录的64亿英镑。按此估计,英国老百姓今年夏天的借债余额将很可能突破1万亿英镑大关,这意味着,英国的私人债务总额将首次等于英国的全年国民收入。去年11月,当英格兰银行开始将利率从50年来低位3.5厘调升时,新按揭借贷约为48亿英镑。到了现在,已接近65亿英镑,以每月批出借贷的速率来衡量,英格兰银行难免要再次加息。英格兰银行上一次的议息记录显示,该行曾考虑加息半厘,但却遭到反对,于是采取了较为温和的加息四分之一厘。有分析人士估计,英格兰银行在年底前,可能将基本利率由目前的4.25厘升至5厘,而在6月份加息的机会是40%。顺便说一句,英国再次加息,也显示了全球正在处在加息周期之中。(BHJ)
【形势要点:通胀压力升高进一步加大美国加息的可能性】
美国全国企业界经济学家协会(NABE)的调查发现,能源价格上涨将转嫁至消费者身上,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汽油价格,更可能引发今年通货膨胀压力升高。根据这项调查,能源价格上涨对运输和生产成本的影响是推升价格的最重要因素。预估今、明两年消费者物价年增长将达2.3%,高于上一次2月份调查预估的1.6%和1.9%。市场人士预期,美国的燃料需求增长将达1988年以来最高,纽约7月原油期货在上周一飙涨至每桶41.85美元,较去年同期几乎飞涨40%。这项调查也调高了2004年美国GDP扩张的预计,由先前在2月份预测的4.6%上修至4.7%,企业固定投资和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项目。而今年美国失业率估计将由5.6%下滑至5.5%。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升,以及通胀压力加大,进一步支持了美国加息的可能性,以及加息的时间点。(BHJ)

〖信息分析〗
【分析:评价央行交出“完美”答卷还为时过早】
中国过热的宏观经济在4月份显露出减速的迹象,4月份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7%,增幅比3月份回落了8.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还指出,房地产投资增幅下降较明显;贷款增速下降明显;新开工项目得到初步控制,中国经济已经初显“软着路”迹象。安邦分析师注意到,在此情形下,国内有媒体认为宏观调控可以松一口气了,并且关于加息的讨论也不再有多大意义。更有媒体认为,处于舆论旋涡中心的央行行长周小川也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了。有媒体甚至评论,周小川在上任央行行长之后,已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也安全迈过了上任央行以来的“第一个槛”,而央行的表现也越来越成熟了。不过,这种评论对当前的宏观调控形势乐观得过早,对央行的评价可能并不合适。原因有三:一是当前国务院对宏观调控仍高度谨慎,强调不能放松;二是各部门对强化货币政策仍有不同看法,甚至分歧;三是当前的宏观调控成效,恐怕更多是靠行政手段,而不是货币政策来实现的。(AHJ)


〖调整与修正〗



〖每日数据〗
本数据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日    期        收盘指数        涨跌点数
上证180指数        5月24日        2815.10        -16.88↓
上证指数        5月24日        1550.34        -7.98↓
深圳成份指数        5月24日        3499.85        -14.36↓
上证B股指数        5月24日        104.76        -0.01↓
深成份B股指数        5月24日        1863.75        +19.32↑
香港恒生指数        5月24日        11662.97        +86.96↑
恒生国企股指数        5月24日        4088.19        +97.24↑
恒生中资企业        5月24日        1267.27        +10.88↑
台湾指数        5月24日        5942.08        -22.86↓
美国道琼斯指数        5月21日        9966.74        +29.10↑
纳斯达克指数        5月21日        1912.09        +15.50↑
标准普尔500        5月21日        1093.56        +4.37↑

伦敦国际银行间拆放利率(LIBOR)05月21日
        一个月        二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美元        1.1000        1.1800        1.2800        1.5600        2.0700
英镑        4.4325        4.5050        4.5913        4.7975        5.1363
日元        0.0375        0.0438        0.0475        0.0610        0.0875
瑞郎        0.2008        0.2258        0.2533        0.4117        0.7517
欧元        2.0601        2.0724        2.0888        2.1393        2.3100
LIBOR数据为伦敦时间21日下午2:00之后提供(国内媒体转载)

香港银行同业港元拆息(%) 05月24日 17:30
隔夜钱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0.01/0.06        0.09/0.21        0.31/0.43        0.68/0.81
[石油] 北海布兰特石油价格每桶37.29美元(现货价),[黄金] 1盎司黄金=384.30美元
1人民币=4.0532新台币  100人民币=10.0852欧元 100人民币=12.0815美元
[外币100] 美元827.7100 英镑1479.37 日元7.3666 港币106.2563 澳元577.58 欧元991.56
(中国银行2004.05.21)
[1美元兑各国货币] 英镑0.5595 欧元0.8348 澳元1.4331 瑞郎1.2832 日元112.36 加元1.3734


声   明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分析师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有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电话咨询”(TELEPHONE CONSULTING)及“在线咨询”(ONLINE CONSULTING)服务,直接向分析师咨询。电话咨询:010-67685651,在线咨询:[email protected]。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67685651,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分析师)。
©2004 Anboun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0:03 , Processed in 0.0935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