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金 融 参 考 only for highot!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52

回帖

268

积分

海星

积分
268
发表于 2004-5-27 1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证券业        1
【股市转向对部分计划上市的企业是好事】        1
【社保基金在追讨财政及企业欠款中处于弱势】        2
【发改委全力支持外企在A股上市】        2
中国银行保险        2
【建行收紧楼市信贷的决心最大】        2
【中信国金是外资行受惠于调控的一个例子】        3
【招行携手宝马,抢攻车贷市场】        3
【央行看来已做好加息的准备】        3
【汇控入股交行15%的可能性最大】        3
【中宏人寿加快全国布局】        3
【台资银行规模太小,在国内成不了气候】        3
【美林:台湾银行都长的太像了】        4
【汇丰:台资整体受调控冲击不大】        4
【银监会简化审批对外资行有利】        4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暂时要由银行出面】        4
【超级富豪更青睐资本市场】        4
【四大银行暗示西部经济用不着调控】        4
分析与评论        5
【日本经济否极泰来】        5
【离岸公司已成为资产沉没的主要途径】        5
国际金融        6
【商业诉讼的风潮下,普华永道似乎有理说不清】        6
【嘉信理财引发美国线上券商价格大战】        6
【东扩之后,欧元区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        6
中国证券业
【股市转向对部分计划上市的企业是好事】
港股人气转淡,从蒙牛到平保等几家企业都缩小了IPO的规模,以确保能成功上市。但对下一波计划上市的企业来说,市场景气转差却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它们不必仓促准备,抢搭IPO热潮的末班车,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埋头内部的管治与重组,加上还有发债等其它融资机会,让企业可以耐心等待下一波IPO的时机。
东风汽车董事长苗圩就说,除了IPO之外,公司还有其它融资办法,包括低利率贷款、发债等。宝钢、中行也是一样。宝钢总经理艾宝俊说,现在的情况下,不必急着上市。中行干脆先在国内发A股,在香港或海外上市已是中期规划了。Back
【社保基金在追讨财政及企业欠款中处于弱势】
财政部一直拖欠应拨给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巨额款项,社保基金似乎无可奈何,还要维持与财政部的良好关系,甚至项怀诚也为财政部说话。
社保基金的另一来源是海外上市国企的国有股减持(占IPO规模的10%),以后当局可能只要股票,不要现金。但有了财政部的先例,上市企业也赖账不给,社保基金理事会被迫告到国资委,要求协助催缴减持欠款,并列出欠款企业的名单,包括中国人寿、中银香港等十几家企业,中国人寿的欠款高达20亿元,中银香港也欠了12亿元。
知情人士说,欠款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保基金会的态度游移不定,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海外减持资金滞留在香港,为QDII做准备,另一方面又担心欠款最终成了坏账,因此出现了初期放任企业欠款,现在又加紧催缴欠款的情况。社保基金理事会处于弱势的原因是它没有行政权力,无法控制和监督有关资金的流向。Back
【发改委全力支持外企在A股上市】
在近日的中德经济论坛上,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司长范恒山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今后将有更多外资A股上市。他说,资本市场加快开放,使外资企业面临更多的资本运营和操作空间。宁波东睦在A股成功上市,就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在华外资企业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对外资企业和资本市场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他还预计,外资将向电力、电讯、民航等垄断行业渗透。当前,电力、电信、民航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刚刚开始,竞争主要表现为国企之间的竞争,下一步改革将要向纵深推进,改善股权结构,允许民营资本、外国资本进入。邮政、供水供气、铁路等垄断行业,也将向这个方向改革。未来将完善市场制度体系的改革,为外资提供一个稳定、规范、预见性强的投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今后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会愈来愈高,政府的服务、管理角度也会发生变化。7月1日即将执行的行政许可法,就将对政府的职能转变产生巨大影响,有利内外资企业的发展。Back

中国银行保险
【建行收紧楼市信贷的决心最大】
去年起,央行要求银行控制房贷市场的金融风险,合理地调整结构,后来也没有直接就房地产过热问题采取措施,只从原材料(如钢铁、水泥)着手。
央行一声令下,建设银行的动作最为积极,表示将关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合理确定贷款成数,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地区、高档房地产项目及投资性购房,发放个人房贷款时将适当降低贷款成数。对申请多套房贷款的借款人,将调查其购房资金来源、购房用途等,综合评价其还款能力,并针对不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贷款条件。建行还表示,严控向国家限制的商业用房项目发放贷款,也严禁向违规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并加强对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支持力度。建行今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是所有正常类贷款中最高的。
一系列措施之下,各分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速度明显放缓。截至4月底,房地产公司类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4.63亿元。个人贷款方面,则重点支持中等收入家庭购买自用住房,严格控制投资性购房,并降低投资性住房贷款比例、缩短年期等。建行还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催收处置力度,致力降低不良贷款,加大对处置不良贷款的考核奖惩力度。相比之下,工行则表示加快拓展台资企业的信贷市场,二者的不同表现似乎与中央制定的不同上市计划有关。Back
【中信国金是外资行受惠于调控的一个例子】
外资行在调控过程中坐收渔利,都趁机扩大市场份额,中信国际金控就是一个例子。该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常振明表示,中信国金主要贷款给在国内设厂的香港客户,审批时要有抵押品。现在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借贷无门,境外银行反而可以趁机扩大贷款业务。Back
【招行携手宝马,抢攻车贷市场】
在车贷市场低迷之际,招行反而逆势出击,选定华晨宝马为合作对象,开发汽车贷款业务,双方计划月底签约。Back
【央行看来已做好加息的准备】
周小川说CPI升到5%是加息的一个指针,未来可能不用出现这种情况,央行就已有加息的动作了。昨天,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先说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的调控空间,又说可能用加息的办法抑制经济过快增长,暗示已充分估计了加息对经济的可能影响。
Fed的动作是央行密切关注的一个指针---市场预计,FED可能要到8月才重启加息周期;央行也估计,调控措施到第三季才见效,届时才是考虑下一步调控方向的正确时机,因此,第三季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来说,都可能是货币政策的拐点。Back
【汇控入股交行15%的可能性最大】
汇丰控股借并购扩大中国业务版图的策略再有突破性进展。继入股上海银行后,汇控计划未来两个月内,斥资10-20亿美元入股交通银行15-20%的股权。交行董事长殷介炎上周曾提及此事,但没有说明详情。
一位接近交易的银行高层表示,双方的商讨已达了非常深入的阶段,最多将购入20%的股权,但交行有意在2006年上市前引入其它的外资股东,因此,汇丰入股15%或略高于15%的可能性较大。
据估计,入股交行很可能是汇丰在2007年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前的最后一宗收购。他说,汇丰已先后斥资30亿美元入股国内金融机构,选择已经足够。2001年底汇丰首先入股上海银行8%的股权,2002年再斥资6亿美元入股平安保险;汇丰旗下的恒生银行去年底斥资约2亿美元买下兴业银行16%的股权。交行去年底的资产总值为9500亿元,盈利8200万元,不良资产降至690亿元,不良资产比率为12.24%,比前年削减0.88%。Back
【中宏人寿加快全国布局】
宏利人寿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宏人寿日前获发第二张营业执照,营业地点为北京。宏利金融亚洲区高级行政副总裁兼总经理业荣达表示,未来将主力经营团体及退休金业务。中宏人寿总部设上海,第一家分公司在广州,2002年11月取得执照。
中宏保险有近4000位专业员工和保险顾问,客户人数20万。去年的保费/存款总额达4亿8400万元,增长21%,营业额增长47%。中宏总经理是来自台湾的原宏利人寿副总林重文,北京分公司业务副总也是台湾原ING安泰人寿市场部副总林卫国。
业荣达表示,中宏的长远目标是成为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开拓北京市场是计划的重要一步。宏利金融上月与美国恒康金融服务合并,按市值计算是加拿大最大的公司、北美第2大寿险公司及全球第5大寿险公司。Back
【台资银行规模太小,在国内成不了气候】
当前,一众台资银行正排队在国内设立办事处或者升格为分行,美林证券资深副总裁程淑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昨天在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研讨会上说,台湾金融机构目前最迫切的,是整合出几个高市占率的大型银行,然后再去考虑如何在大陆及海外市场竞争,暗示以现在的规模,即使拿下几个牌照也成不了气候。
她表示,在台湾,大型金融机构占整体市场的比重居全球倒数第三,银行因此面临竞争钝化的问题。所有银行资产加起来,还不如四大银行中最小的农行,因此,当务之急是思考如何整合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Player。Back
【美林:台湾银行都长的太像了】
不仅国内银行有业务结构同质化的问题,台湾省的业者也是见样学样。程淑芬表示,台湾银行都长的太像了!大型银行没有像香港、新加坡的大型金融机构那样,成为商品价格的领导者,反而是其它金融机构免费学习的窗口。她建议,金融机构整合的过程最好是由民间企业主导,借市场力量整合出市占率高的大型金融机构。
台资金融机构OBU(海外业务分行)对国内台商的融资方式,多是由母公司在台湾经第三地银行开具standby信用证,通过台资行在国内的联盟伙伴融资。其中,台资只赚取开立信用证的保证费,国内合作银行则得到利差部分。程淑芬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对台湾的银行很不公平,但也因如此,台湾银行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受伤较轻。Back
【汇丰:台资整体受调控冲击不大】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台商业务发展总监杨锦裕昨天谈到了调控在台外资的影响。他认为,对台商而言,短期资金需求可来自母公司支持,长期而言,随着经济调整的结束,台商仍必须在中国筹资,恢复正常的筹资方式。汇丰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以外商企业为主,比重高达70%,台商占20%,而且多是不过热的产业,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Back
【银监会简化审批对外资行有利】
银监会昨天决定,外银申请设立分行及代表处改为直报银监会审批,省去了由当地银监局转报的步骤,外银更换分行行长和代表处首席代表的权限,则下放到地方银监局,有利于外资行加快拓展市场。Back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暂时要由银行出面】
国内各市场主体大多诚信不佳,与企业及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缺乏有关系。当前,市场上仍没有独立的征信服务企业,这一体系的建立仍要以银行为主体。
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日前说,金融机构及市场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及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央行的计划是一到两年内,初步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加快制定征信法规,规范对征信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企业资讯披露、个人隐私保护;推动征信机构体系建设,尽快建设覆盖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贷资料库。
按央行的资料,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截至首季,已登记的企业、机构借款人达427万户,涉及贷款13亿7000万元,每月平均查询172万次,多家商业银行已把查询该系统作为贷款决策的固定程序。Back
【超级富豪更青睐资本市场】
美林证券日前发表WorldWealth2003报告表示,至去年12月底不计住房拥有100万美元财富的有21万人,成为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争取的对象。《新财富》杂志的统计则说,500位最有钱的人拥有600亿美元的财富,比前年增长了33%。
现在外资行还不能承做人民币的个人业务,但都在暗中努力,一旦2006年开放,便成为这21万人的财富管理者。按深圳招行的数字,这些客户中,1/3的人存款超过50万元,大部分对房地产不感兴趣,反而倾向购买基金。Back
【四大银行暗示西部经济用不着调控】
在江浙等大力推动调控之际,西部却完全置身事外。国开行陕西分行行长尚韬表示,陕西的钢材、电解铝等行业与其它省份的过热情况不同,几家大的钢铁厂早已接近破产,根本谈不上过热。西部开发以来,到去年陕西经济才逐步热起来,因此,调控政策对陕西金融业的影响不大。四大银行陕西省分行的官员也说,不会收紧现有的银行贷款规模。另外,交行、招商、光大、浦发、华夏、中信、民生等14家银行的当地分行也表示,陕西的信贷不存在过热。Back

分析与评论
【日本经济否极泰来】
日本经济常给人一种不安稳的感觉,10年来景气一直低迷,即使股市上升也都很短暂,不能持久。不过,日本股市2003年上升了47%,是1973年以来升幅最大的一年,2004年首季的表现更是居全球市场之冠。市场猜测,日本经济复苏是不是真的牛来了?
多年来,日本的出口都是以美国为主,美国经济好坏对日本有直接的影响。但近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现在出口到中国的份额已经超越美国,并以每年40%的速度上升,成为带动日本经济走出谷底的动力。
外围经济环境改善的情况下,2月份日本的贸易盈余同经增加4.6倍,连续8个月增长。3月份外汇储备已升至破纪录的8265亿美元,是2003年GDP的17.5%。穆迪(Moody's) 4月宣布,把日本的外债信贷评级由Aal调升至Aaa,确认了日本经济的改善。
过去日本的经济增长也是出口改善,不过却未能扩大到内需层面,这次经济增长却较为全面,多项反映内需情况的经济数据表现理想。3月份失业率由2月份的5%回落至4.7%,是三年来的最低水平,新增职位也增加了两万个,达到6320个,是6年来首次增加,显示劳动市场大为改善。同时,破产数字不断下跌。信贷研究机构Teikoku Data bank的报告指出,03/04财政年度,日本企业的破产个案同比减少16.8%,是连续第二年下跌。个人破产个案也同比减少14.3%,是连续15个月下跌,显示经济的内部需求持续改善。日本3月份的贸易盈余比2月下跌14%,原因就是进口创下三年来的最大升幅,反映日本经济全面增长。
金融机构也加快处理不良贷款的速度,2003年全国金融机构的平均不良资产比例已降至6.8%,四大金融集团的不良资产比例更降至5%以下。去年,7大银行为风险借贷额外拨备4000亿日元,比前年的13000亿日元大幅减少2/3,显示银行坏账问题已有初步改善。以3月31日计算,7大银行股的总市值为2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5倍;银行资产值增加反过来有助于解决坏账问题。因为经济表现理想,日本央行把2004年财年的GDP增长预测由原先的2.0%调高至3.1%。IMF也对日本经济表示乐观,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测由1.4%大幅调高至3.4%。Back
【离岸公司已成为资产沉没的主要途径】
中资企业远赴海岛注册离岸公司,主要目的是为了海外上市,但也有其它的私心,给资本流动的监管带来了风险,并干扰央行遏制信贷规模增长的货币政策。
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西萨摩亚、百慕达等若干离岸金融中心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从这些地区流入的投资迅速增长,成为内流资本的一大特点。按实际FDI排行,2002年和2003年,英属维尔京群岛连续位居第二大FDI来源地,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的中国公司已有数以万计。
商务部研究院负责该课题的专家之一梅新育表示,不能无视离岸金融中心在跨境资本流动中的作用。他分析,如此众多的中资公司绕个大弯投资主要有5大动机:
1、剥离不良资产:按正常手段处置不良资产要耗费较长时间和成本,借助离岸金融中心对离岸公司资产质量要求极低及母子公司之间的有限责任关系,可将不良资产迅速剥离到离岸子公司,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股价。
2、规避规模门槛,曲线海外上市:中资企业直接海外上市及上市募集资金运用方面,当局的要求非常严格,涉及规模、中国法律无异议函、筹资全部调回内地等方面。在离岸中心成立控股公司却可以规避规模门槛要求和资本管制;
3、国内资本变身假外资,享受优惠待遇;4、隐瞒公司的实际控制者:中资公司往往在多个离岸金融中心注册多家壳公司,把国内资产注入,人为使控股关系纵横交错,资产置换也令人扑朔迷离,非核心层的人很难知道各家离岸公司间的真实关系及实际控制者,企业借机从事关联交易,也可能出于某种目的刻意模糊公司的真实产权归属,在转移中侵吞国有资产;5、合法避税。
他表示,离岸金融中心在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中的地位上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上升势头给中国带来了相当大负面影响和风险:
1、成为腐败分子、不良商人侵吞国资和公众财产的有效途径:现代大型企业多数都是两权分离,掌握经营权的经理人可能侵占股东的资产,掌握控股权的大股东可能侵占其它股东的权益。离岸金融中心恰恰为这种行为提供了便利的资产转移渠道,包括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资产、隐蔽公司股权收购方的真实身份,低成本侵占公有股权。类似案例在国企改制重组中已屡见不鲜。
2、成为资本外逃的中转站,推动外逃规模进一步膨胀,对人民币汇率安排和货币政策运作产生重大压力。3、造成潜在投资争议,如引起广泛关注的华晨事件。
4、使公司欺诈更加便利,包括虚增资产及经营业绩。虚增经营业绩往往是为了恶意圈钱,通常情况下要支付较高的税收成本(如周正毅的手法),但利用离岸金融中心的免税待遇,就能低成本动作。类似的财务造假行为相当普遍,香港便有为公司上市提供服务的财务造假包工队。
5、转嫁金融风险:借助离岸公司工具,一家公司可在整体债务水平很高的情况下,使旗下信息披露义务较高子公司的账面债务处于低水平,隐瞒高负债的真相。Back

国际金融
【商业诉讼的风潮下,普华永道似乎有理说不清】
近期,不少曝出丑闻的公司都愿意拿出巨额和解费用,与监管机构或小股东了断官司,如花旗、朗讯之类。昨天,普华永道也同意支付5,000万美元,了结一起股东的集体诉讼,不同的是,普华永道认为自身并无问题,面临诉讼完全是当前不幸的商业环境使然,公司不愿引起更多的麻烦,才宁愿花钱和解。
股东指控普华永道为雷神(Raytheon)的误导性财务报表签署了认可意见。月初,雷神同意支付4.1亿美元的现金和认股权证,与股东达成和解。但普华永道却坚称,公司为雷神提供的审计服务合乎规范,并不存在指控所提到的业绩重报问题。Back
【嘉信理财引发美国线上券商价格大战】
因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美国的证券经纪业正弥漫着价格大战的硝烟。美国处于龙头地位的折扣证券经纪商---嘉信理财周二宣布,6月中旬之后将调降手续费,其中大客户最少降价2/3,其它客户的降幅也有30%。该行预计,2005年6月之前的收入可能因此损失2-3%,消息使公司股价单日大跌3%。战火点燃后,ETrade金融及Ameritrade控股等主要业者正在考虑如何应战。
嘉信理财执行长波塔克(David Pottruck)驳斥线上券商展开价格大战的说法,但他也不讳言价格已越来越重要,称许多留在嘉信理财的顾客喜欢公司的服务,但一开始时往往只是价格上的竞争。他表示,嘉信理财没有裁员的计划,但评估降价冲击的期间,会有暂时性的人事冻结。对主要种类交易,嘉信理财当前的手续费为每笔29.95美元,家庭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户则只有9.95美元。Back
【东扩之后,欧元区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
FED加息之际,欧盟却盘算着减息刺激经济;10个新成员加入后,也让欧盟陷入巨大的不确定风险。诺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预言,今后几年内,欧元区可能有崩溃的危险,欧元将被各国原有的货币取代;果真如此,将意味着蒙代尔货币理论的破产。欧盟曾计划2010年前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经济区域。弗里德曼认为,这只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实际机会却非常渺茫。
他表示,在经济形态、文化及语言等方面各异的情况下,欧元区各国很难建立起协调的经济联盟。欧元面世以来虽然表现尚佳,但新成员国加入后,各国之间的差异问题将会突显。他的建议是,废除部分关于高额开支的制度、法规,他说,成员国各自的经济实力都没问题,但欧洲经济却因各种规章制度而负担累累。Back

股票指数
上证180  2782.695   0.483%      上证指数  1524.436   0.421%  
深证成指  3469.198   0.946%      恒生指数 11,692.56   +29.59
Dow(道琼) 10,117.62   159.19       Nasdaq    1,964.65   +41.67
央行人民币基准汇价(汇买价/汇卖价)
美元 826.45/828.93    港元 106.04/106.36    日元 7.3825/7.4195
欧元 999.88/1002.88   英镑 1496.28/1500.78  澳元 583.84/586.76
加元 602.70/604.51    瑞郎 648.72/651.97
世界主要货币收盘报价(美元汇价)
欧元   1.2134   英镑   1.8178   澳元   0.7102   瑞郎   1.2672
加元   1.3707   日元   111.32   港币   7.7935   坡元   1.7090 Back
                                                                                      
北京传真:   (010)68524879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海传真:   (021)642841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深圳传真:   (0755)822803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尊敬的客户,如果您对我们的资料有什么意见,请写在下面,发回我公司。我们将珍视您的意见,谢谢。质量监督电话:139110988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0:00 , Processed in 0.0767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