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券业 1
【新的基金法仍有两大争议】 1
【台当局放宽对外资投资H股的限制】 2
【国企买卖商品期货,开放步伐加快了】 2
【媒体披露托普系违规担保的丑闻】 2
【当局将劝退旨在投机的QFII】 2
中国银行保险 3
【建行成立投行旗舰,暗示中金股权异动】 3
【宏观调控使大部分银行损失惨重】 3
【普华永道看好保险业的混业发展趋势】 3
【建行成功拍卖42亿不良资产】 3
【交行人事变动可能是金融机构大换班的开始】 3
【传汇控斥资10亿,入股交行20%】 4
【银监会再次严查信托公司】 4
【光大银行以增资的方式抢占市场】 4
【资本充足率下降,显示中行的资金压力不小】 4
【国有银行可能掀起发债热潮】 5
分析与评论 5
【应对股东觉醒方面,亚洲企业没有任何尊重与专业】 5
国际金融 5
【欧盟一体化成为金融创新的一大动力】 5
【生技股IPO表现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6
【美系经理人大幅加码亚股】 6
【德官员呼吁成立本土超级银行,银行业不理睬】 6
中国证券业
【新的基金法仍有两大争议】
《证券投资基金法》6月1日起实施,但业内人士表示,基金法仍有两大疏漏:1、刻意回避基金的融资问题,早在立法之初,基金就提出基金融资合法化的问题,而草案的一审稿也提出,根据开放式基金运营需要,基金管理人可按人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但基金法公布时,对基金的融资问题却表述含混,既没有规范,也没有明令禁止,预示日后的问题将层出不穷。
2、没有解决私募基金的问题,只在第12章附则中指出,基金管理公司或国务院批准的其它机构,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根据本法的原则另行规定。看来,配套规定一天不公布,私募基金就一天难以实现合法化。
新法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允许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按规定,持有基金总份额10%的投资者可召集基金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由封闭转开放的议案。至5月下旬的资料显示,深沪两市的封闭式基金净值为879.99亿元,市值却只有656.29亿元,两者的差额达223.7亿元,即是说,如果转为开放式基金,基金持有人的理论收益可达25%。
不少机构投资人看准这25%的获利空间,从去年就开始加码基金部位。但当局初期应只会选少数几家作为试验,以免出现赎回热潮,引发市场震荡。Back
【台当局放宽对外资投资H股的限制】
台湾证期会上周五决定,放宽券商推介境外基金的标准,A、B股直接投资占净值的比例低于0.4%、红筹股投资不到5%。其实,境外基金出于全球资产配置考虑,均持有A、B、H股部位,证期会也难以管理,现在的决定只是化暗为明,对H股的影响不大。
近年来,台湾证期会对两地的金融投资商品泾渭分明,就算是有利可图,也不开放,其中,境外基金若持有香港红筹股、H股等均无法在岛内销售,本地资金更不能碰中资色彩的股票。在台湾企业大举赴香港、甚至A股挂牌的趋势下,当局也认识到,封闭的金融政策对台湾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不利。Back
【国企买卖商品期货,开放步伐加快了】
90年代的期货风波之后,中央一直严格限制国内公司参与商品期货买卖,但去年以来,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金属商急需对冲市场风险,而国内只有期铜和期铝交易,市场认受性不及海外知名的商品交易所,不足以协助企业对冲。因此,当局将开放更多公司参与海外市场的期货买卖,范围也扩展到铜、铝、锌、铁或铅等商品。证监会表示,中央正在审批有关申请,据称包括江西铜业、中石油、中国铝业旗下的17家企业。
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的研讨会上,外管局副局长马德伦表示,正在开放期货交易,但会采取按部就班的态度。按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数据,过去12个月锌价急升40%,铅价则更升80%,铝及铜价虽然从高位回软,但也高于去年底,如铜价报每吨2774美元,低于今年高位的3030美元,但仍比去年底的2098美元高32%。Back
【媒体披露托普系违规担保的丑闻】
媒体昨天披露了托普软件及炎黄在线物流贷款担保的违规丑闻,据查,托普软件贷款担保金额为7.86亿元,占资产净值的78.79%。按规定,贷款担保不能超过资产净值的50%;炎黄在线物流也有类似的情况,2002年11月至2004年1月,它为托普系的6家企业提供银行借款担保,涉及金额2.86亿元,但公司资产只有2.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托普系创办人之一的宋如华正身在美国,并以养病为由拒绝证监会回国协助调查的要求,引发涉及其它问题的猜测。四川监管局的人士说,上述担保只属违规行为,并未触犯法律。
在港上市的托普科技的第一季业绩报告显示,其贷款担保也超过1亿元;3月底公司还有1.72亿元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但4月时,它把1.2亿元及4400万元分别借给系内托普科技发展及成都西部软件园,手头现金只剩下1000万元。Back
【当局将劝退旨在投机的QFII】
外管局的官员日前表示,绝大多数QFII都是看好中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投资者,它们对证券投资不活跃,主要因为QFII对国内市场仍不熟悉,并非想进行货币投机。
但他也表示,如发现QFII出于汇率和利率的投机目的,长期将资金存放银行而不投资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限制措施,直至将其从证券市场劝退。当前,外管局已批准了12家QFII,投资额度共计18亿美元;其中,部分QFII在较长的时间内银行存款的比重较大,对证券市场的投资并不活跃,官员的言论应是针对这些业者的警告。Back
中国银行保险
【建行成立投行旗舰,暗示中金股权异动】
建设银行在加紧上市之际,还抽出时间在港成立自己的投资银行---建银国际,并立即夺得蒙牛IPO的承销商资格。值得注意的是,建行持有中金国际43.35%的股份,而外资合作方摩根斯坦利早前放出风声,可能与建行分手,因此建行此时成立全资控股公司,可能预示中金的股权将会异动。
据悉,建银国际旗下设有建银国际金融和建银国际融资,分别负责股票承销、财务顾问及债务融资安排,下一步将筹组证券和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对建行的业务扩张持谨慎态度,有投资银行家指出,建行要搞好投行业务,初期投资巨大,起码要花百万年薪聘请有实力的董事总经理;而且,建行正集中火力完成改制上市工作,暂时不会大举进军投行业务。
建银国际金融副总裁刘宾谈到与中金的竞争时表示,中金主攻超大型集资项目,建银国际则瞄准市值10亿元、集资2-3亿元的目标项目,二者之间不会有很大的竞争。
分析起来,建银国际的竞争对手将是一些中型的投资银行,如中行旗下的中银国际、工行旗下的工商东亚、招行旗下的招银国际、中信控股旗下的中信资本等。消息人士表示,建行未来将向多元化金融业务方向发展,未来有机会不排除在境外发展零售银行和保险业务,但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Back
【宏观调控使大部分银行损失惨重】
宏观调控措施之下,金融机构纷纷停止涉及过热行业的新增授信支持,已经实施的项目授信也要收回。同时,清查小组展开全面检查,使导致银行的坏帐问题逐渐浮现。据统计,北京市发改委出据停建意见的工程投资规模高达100亿元,可见银行损失惨重。
铁本钢铁被叫停,6家金融机构的坏帐即时暴增25亿元;高尔夫球场等项目也在全面清理,而一个18洞的球场项目,草皮开发加上土地出让金、建筑费、会员别墅,贷款金额超过1亿元。南方证券估计,仅房地产业就沉淀了4300多亿元各类银行贷款;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表示,暂停在建的地产项目,只能动用抵押或担保清偿银行贷款,潜在的风险可想而知。资料显示,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增速为10.09%,全部金融机构的数字则为49.1%,暗示在新一波的房地产业整顿中,以国有银行为主的各家银行都将受到打击。Back
【普华永道看好保险业的混业发展趋势】
早前的消息说,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已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将拓展投资银行、证券等行业,向金融控股的方向发展。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汪棣相当看好这一趋势,他认为,今年内,中央极可能开放保险业直接投资股市及国外有价证券,并以结构信托方式转投资重大建设等产业,大型化及金控化是保险业的两大发展方向。按保监会的数据,到4月底,保险公司的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
未来,保险业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可自设基金,直接投资股市及管理其它保险公司的资产。到3月底,保险业9100多亿元资金的50%放在银行,以协议存款的方式向银行争取5年期3%的定存利率,其余3800多亿元则投资政府债券、基金、不动产及公司债等,平均投资报酬率低于4%。Back
【建行成功拍卖42亿不良资产】
消息称,建设银行42亿元的不良资产拍卖已有结果,摩根士丹利投得建行在中部及南部的资产组合,德银则中标北部地区的资产,有关资产主要为房地产项目。拍卖会共有16个机构竞投,包括高盛、美林等;据悉,建行最快今天公布有关消息。Back
【交行人事变动可能是金融机构大换班的开始】
南华早报的消息称,交通银行将在近期宣布,湖北省副省长蒋超良将接替现任董事长殷介炎的职务,交行副行长张建国则接替现任行长方诚国的职务,消息已在该行的高级官员内部传达。
蒋超良有20多年的银行经验,96年至2002年曾在央行任职。按官方的简历,他出身农业银行,历任人行深圳分行行长、人行广州分行行长、人行办公厅主任、行长助理、湖北省副省长等职务。业界形容他为人十分聪明能干,应能带领交行完成上市计划及加快发展。张建国现年49岁,有23年的银行经验,两年前加入交行,掌管国际业务,此前曾出任工行行长助理。消息人士表示,交行的人事变动可能是金融机构新一波人事布局的开始,据称,中央对建行的重组工不尽满意,让建行官员承受了不小的压力。Back
【传汇控斥资10亿,入股交行20%】
英国《观察家》昨天表示,汇控准备斥资10亿美元,购入交行20%的股权,两周内将公布收购结果。当前交行正在加紧重组,计划今年或明年在上海A股及港交所上市。03年末,交行的总资产为9504亿元。董事长殷介炎3月曾表示,交行计划2006年前上市,但上市地点未定。Back
【银监会再次严查信托公司】
继早前收紧对信托公司的监管之后,银监会再次要求各地银监局全面检查全国59家信托公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检查更为严厉,并改为交叉检查的方式,即进驻各地信托公司的不是公司注册地的银监局,而是异地银监局的相关人员,以防止地方保护。
据悉,当局将重点检查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及以前的业务是否违规,检查已明显影响到各家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有业者表示,尽管5月各家信托公司发售信托产品的数据还未完全统计出来,但按他现在掌握的资料,这个月的信托产品数量明显降低。Back
【光大银行以增资的方式抢占市场】
光大控股行政总裁郭友近日在股东大会,将通过增资扩股的方案,扩大光大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的份额,为光银的在国内上市的计划铺路。他表示,光控暂无意增持光银的股权,当前光控占光银21.39%的股权,去年纯利达2.1亿元,是期内的主要纯利来源。
他表示,年初至今,光大银行的业务发展平稳,增长符合预期,加大力度处理不良贷款后,按五级贷款分类法,光大银行至去年底的不良贷款比率为9.3%,达232亿元。
光控的另一联营公司---光大证券去年改造为股份制公司,今年2月引入4家新股东。郭友指出,股份制改造长远而言有利该公司在A股上市,光大证券还有发债或融资的计划,并有信心在年内扭转亏损的局面。Back
【资本充足率下降,显示中行的资金压力不小】
中行日前公布的2003年年度报告表示,去年该行加大了消化历史包袱的力度,全年拨备245亿元,消化非信贷资产损失230亿元;按五级贷款分类,不良贷款比率比前年下降7个百分点,至16.29%;期内,该行的净利润下降了30%。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225亿美元注资之后,中行的资本充足率从7.69%降至6.98%。中行行长助理朱民对此表示,中央以外储注资的225亿美元已于去年入账,但按规定,注资金额不能用于冲销不良贷款,因此,中行将期内的所有权益余额转为拨备(包括同年度的净利润),以消化不良资产。他表示,提足了拨备,又严格了会计标准,资本充足率自然就降低了;中行有信心在年底前把不良贷款率降至6%,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年报表示,加上一般准备和其它准备,2004年中行的不良资产准备金额已达2684亿元,03年初的数字为876亿元。
朱民表示,中行今年将选择合适的时机发行次级债,以增加资本充足率。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方面,将建立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作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并创造条件,选择有利的上市时机。当前,中行正按三个方面推行股份制改造,包括实施财务重组、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转变内部经营机制。Back
【国有银行可能掀起发债热潮】
按国有银行的上市时间表示,筹备工作正变得越来越紧迫,但当局两次变相注资加上银行自身的努力,仍未使不良资产越过上市门槛,因此,除了加紧处置不良资产之外,发债也是必走的一条路。中行行长助理朱民日前表示,该行正加紧重组,下一步则是股份改造、上市;到去年底,中行的不良资产为3517亿元,今年将利用原有资本核销1750亿元的损失贷款、转售可疑类贷款,并分批发行400-500亿元的次级债以补充资本。按中行的计划,年底前将把不良贷款率降到6%、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Back
分析与评论
【应对股东觉醒方面,亚洲企业没有任何尊重与专业】
近年来,亚洲企业也学着与国际企业管治接轨,但仅就对小股东的态度而言,欧亚企业的表现就差之天地,显示亚洲企业要从深层改变公司管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近年来,欧美掀起股东觉醒运动,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高高在上的执行长也要放下身段,听一听小股东的心声。事实上,不少企业的股东大会已成为年度盛事。
全球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投资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时,数以万计的巴迷从世界各地涌进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城,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巴菲特详尽回答股东的各种问题,连专业基金经理人也赶来聆听,誉之为奥马哈神谕。想参加波克夏股东会,至少要持有一股股票,市价3000多美元。今年第一次允许非股东参加,门票在网上炒到50多美元;巴菲特后来以2.5美元的价格供应一万张,成为股东会的创举。
一些公司平常节俭成性,召开股东会时却舍得花钱。如沃尔玛(Wal-Mart),公司高层每年都会与股东同欢,不时请布兰妮、辛蒂克劳馥等名人加入阵容,股东会几乎成了狂欢节。原来,这是创办人华顿(Sam Walton)立下的传统,认为参加的股东越多越好;事实上,华顿刚创业时负债累累,全靠在股市以现金增资,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相比之下,亚洲企业的管理层则飞扬跋扈,根本没把小股东放在眼里。三星电子今年开股东会时,小股东要求涉及丑闻的董事成员下台,并质疑对旗下财困信用卡公司的决策,执行长尹钟龙却厉声斥责,你们到底持有多少股票,根本没有资格谈论我们公司!会上甚至发生女性小股东被打受伤的意外,管理层的跋扈可见一斑。在国内,方正及中兴都曾与小股东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件。东方信邦分析师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企业的管理阶层明显有菁英主义的偏见,认为小股东无知,或者有钱才能大声。在台湾,企业为躲避小股东,几十家选在同一天开股东会,突显管理层的傲慢甚至丑陋的心态,看来亚洲的公司治理要步上轨道还有漫漫长路要走。Back
国际金融
【欧盟一体化成为金融创新的一大动力】
欧盟成立及欧元问世时,欧盟为保证欧元区经济的正常动作,对各成员国制订了严格的预算标准,连德、法等大国也感到吃不消。因此,它们绞尽脑汁,使出各种财务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手法,借助财技加快预算平衡;投资银行也愿意抢食这一市场大饼,为欧洲政府开发各种创新的金融商品,如国资证券化、发行抗通胀债券及外币计价债券等。东方信邦分析师预计,这种趋势下,欧洲政府的债券发行和民营化活动将迅速成长。
以意大利为例,其它国家还在争论是否要发行外币计价的债券时,意国已经发行了美元、澳币和挪威克郎等外币计价的债券。过去一年来,意大利也跟随法国的脚步,成为欧洲最大的通胀连动债券发行机构之一。
另外,欧元问世后,一国的政府债券面临区内其它成员国的压力,只能加快调整财务管理的方式,如加快国资上市。前不久,法国政府宣布了法国电力和瓦斯两大国有事业的上市计划;德国也将通过国有事业民营化变现70亿欧元,波兰则在明年标售能源及银行等国有资产。对投行而言,虽然承做政府业务利润微薄,因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各大投行的兴趣渐增,摩根大通为欧洲政府负责发债的人员提供专业财务训练,好让他们熟悉市面上各种创新的金融商品。Back
【生技股IPO表现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全球经济复苏,科网股逐渐受到投资人的青睐,按理说,被称为明日之星的生物技术股也不会表现太差。但实际上,上周四在那斯达克IPO的五只生技类股却惨遭滑铁卢,承销价一降再降,显示生技股IPO并不讨喜。
Thomas Financial统计,5月27日是2月份以来IPO数量最多的一天;虽然股价低廉,投资人却没什么兴趣,其中,Acadia Pharmaceuticals挂牌首日以收于6.7美元,跌破7美元的承销价,Critical Therapeutics收盘也只比每股7美元的承销价多出0.1美元。
Acadia原计划以12-14美元发行500万股,之后降为7-8美元;Critical则计划以每股11-13美元卖出600万新股,后来调降为7-9美元。Inhibtex和Alnylam的境况更为惨淡,Inhibtex原计划每股卖10-12美元,后来降为7-8美元、Alnylam计划卖10-12美元,现在降到6-8美元,仍然乏人问津,两家公司本周五将再尝试挂牌。Back
【美系经理人大幅加码亚股】
在三大利空的冲击下,部分热钱开始撤出亚洲金融市场,不过,路透5月份针对全球基金经理人的调查显示,全球经理人仍有重亚太、轻北美的倾向,其中,美系经理人尤其青睐亚股。美系经理人持有的亚股部位,4月时的比例为7%,5月则增至12%。
美系经理人5月份的资产配置中,61%为股票,34%为债券,因为取样误差,无法与4月份的数据比较,但他们大幅加码非日本的亚太股市、减码北美股市的趋势明显。
欧陆经理人同期的股票资产比例由50.81%增至52.88%,债市比率由40.8%降为37.7%;日系经理人的股票资产比例则由4月的60.2%降至58.1%,现金比例则升至5.4%的历史新高,债券比例则比4月略增0.3个百分点,为36.4%。Back
【德官员呼吁成立本土超级银行,银行业不理睬】
德国央行总裁韦伯昨天表示,推动德国银行之间的合并是合理的,显示他支持总理施罗德成立一家跨国德国银行的设想。韦伯表示,两家德国大型私人银行的员工文化和客户基础相似,毋须整合成本,如果与外国银行合并,整合成本便会很大。但德意志和HVB等德国银行似乎不太关心官员的呼吁,仍在向海外寻求合并的机会,以减少对本土市场的依赖。知情人士称,德意志银行今年较早时终止了与花旗的合并商谈,原因是有关计划惹来很大的政治争议。德意志邮政银行表示如期招股上市后,外界关于德意志银行可能收购该行的传闻也无疾而终。
德国第2大银行HVB行政总裁朗帕尔表示,HVB暂时没有打算和其它德国银行合并,当前正集中力量增加盈利,但他不排除未来和其它银行合并的可能性。
德国银行业的合并一直进行缓慢,原因是互惠银行和储蓄银行拒绝合并,上市银行则把注意力放在改善银行和削减成本上。德意志银行和其它非国有银行会都抱怨,政府控制储蓄银行的情况下,它们在德国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Back
股票指数
上证180 2817.773 -0.712% 上证指数 1548.722 -0.543%
深证成指 3548.690 -0.370% 恒生指数 12,116.87 +132.97
Dow(道琼) 10,188.45 -16.75 Nasdaq 1986.74 +2.24
央行人民币基准汇价(汇买价/汇卖价)
美元 826.44/828.92 港元 106.03/106.35 日元 7.4416/7.4789
欧元 1014.00/1017.05 英镑 1518.46/1523.02 澳元 592.17/595.14
加元 609.09/610.92 瑞郎 663.43/666.76
世界主要货币收盘报价(美元汇价)
欧元 1.2220 英镑 1.8327 澳元 0.7142 瑞郎 1.2517
加元 1.3618 日元 110.17 港币 7.7936 坡元 1.6986 Back
北京传真: (010)68524879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海传真: (021)642841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深圳传真: (0755)822803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尊敬的客户,如果您对我们的资料有什么意见,请写在下面,发回我公司。我们将珍视您的意见,谢谢。质量监督电话:139110988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