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金 融 参 考 0617 only for highot!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52

回帖

268

积分

海星

积分
268
发表于 2004-6-17 18: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证券业        1
【未来,企业年金市场将异军突起】        1
【四大银行上市可能给港股带来质变】        2
【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制约因素仍不少】        2
【吴晓求就德隆事件抨击国内资本市场】        2
中国银行保险        3
【保监会突击审批保险公司】        3
【香港银行低估了中央政策频繁变动的风险】        3
【外资加快抢占外汇存贷款市场】        3
【李国宝担心加息冲击国企】        3
【4外资行获批交易金融衍生商品】        3
【工行坏账比率降至19.6%】        4
【负利率打击居民的储蓄意愿】        4
【银监会关注银行信贷急速降低的风险】        4
分析与评论        4
【很多情况下,个性决定了投资成败】        4
【明年将是亚洲股市的关键时期】        5
【保险业渐由制度创新转向管理创新】        5
国际金融        6
【FED致力于改变负利率的现状】        6
【毕马威被控滥用避税策略】        6
中国证券业
【未来,企业年金市场将异军突起】
近日,保监会批准各保险公司成立养老金公司,预示年金保险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太平人寿保险董事长谢一群预计,09年,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规模将由去年底的350亿元增至2万亿元,增长60倍。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东三省,企业可提取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4%的资金购买企业年金,并享有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政策。
知情人士称,5月12日的保监会主席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太平人寿等设立养老金保险公司的申请。太平人寿的股东包括中保国际、中国保险(控股)、比利时富通,中外资持股比例为75.1%及24.9%。太平人寿总经理助理张绪强表示,太平养老保险的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股东分别为太平人寿、中国保险(控股)、中保集团资产管理、富通国际和太平保险。除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外,其它3家都是太平人寿的原始股东。太平人寿占60%的股权,董事长谢一群兼任养老金公司的董事长。
除太平人寿外,保监会还批准了平安保险的年金保险牌照(平安保障)。当前,平安正处于上市前的沉默期,并未证实有关消息,但平安寿险团险部的人士称,平安寿险成立了平安集团企业年金规划组,负责年金方面的工作;当前已完成养老金公司的工商注册登记---按惯例,注册登记之前应已得到管理部门的批准。
令人意外的是,此前呼声很高的中国人寿养老金公司未在获批名单中。中国人寿团险部的负责人称,早前已开始筹备成立养老金公司的工作,具体事务由集团副总庄作瑾负责,中国人寿和中国人寿股份都将持有一定的股权。早在3月,保监会就同意三家保险业者在东三省展开企业年金的试点,太平负责辽宁省,中国人寿分到吉林省,平安则为黑龙江省。太平人寿的人士称,太平人寿将联合工行,为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充当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4种角色。Back
【四大银行上市可能给港股带来质变】
继大型保险公司成功上市之后,银行业将持续掀起金融类股份赴港上市的热潮。当前,港交所主席李业广正在北京与四大银行的高层会面,了解业者的上市进度,筹划应对总值达1000亿元的IPO计划。他昨天表示,今年港股的上市活动有两大亮点:一是四大银行等金融企业,二是国内的台资企业。
在李业广看来,金融巨无霸将是港股市值大跃进的希望,今明两年将为港股带来1000亿元资金。当前,在港交所挂牌的中资企业达230间,涵盖各行各业,唯独欠缺银行股。可以预计,多只大型保险公司及四大银行上市后,中资比例将大为上升---现在港股市值5万亿元,中资企业为1.5万亿元,占30%。当前,建行、中行正在进行审计工作,因为规模庞大,上市时间要比原计划晚一些,建行最快在今年底、明年初上市,中行则紧随其后。民生银行也完成了审计工作,搞清楚股权问题后就可上市。
李业广表示,除了全力引进更多的巨无霸之外,另一重点则是上海、浙江等地的台资企业。受法规所限,台企回流台湾并不容易,在港上市则有很多好处,如避免抵触台湾的法例、IPO集资可自由兑换,方便股东套现;未来,台企在港上市将成为趋势,而拥有台资背景的中芯、嘉新水泥都是台企在港上市的好例子。Back
【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制约因素仍不少】
消息称,QDII条例将在短期内公布,再次引起市场对北水南调的憧憬,其中也包括将在海外投资的社保基金。但社保基金的人士澄清,社保基金投资香港股市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相关管理办法之外,也受到财政等不同监管机制的制约,投资海外并非一蹴而就。对于银监会日前说QDII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他表示,对社保基金投资海外的实际帮助不大,因为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受制于不同的监管机制。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项怀成在2003年工作和2004年的计划报告中指出,评估各类投资品种的风险后,基金将提出资产配置的初步设想,各类投资品种占总资产的投资比例分别是:固定收益部分(包括协定存款、国债和债券委托),目标投资比例是70%,可上下浮动10%:现金等价物投资(包括普通银行存款和国债回购)的目标投资比例是5%,最高不超过10%;股票的目标投资比例为25%,可上下浮动5%。市场预计,社保基金将有40-50亿元可率先投资海外。至03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为1325亿元。Back
【吴晓求就德隆事件抨击国内资本市场】
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表示,资本市场已进入一个危机四起的阶段---上市公司、券商、中介机构、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已严重影响了市场。
他表示,过去的银广厦也好,蓝田也好,问题都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现在的问题是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券商和类金融公司(尤其是私募公司),大量委托投资回不来,有的违法、有的违规,大家已经看不到未来了。
他认为,是反思资本市场赢利模式的时候了---市场主体必须履行诚信义务,这些需要政府的引导,制度建设不应再拖延下去,不能因为波动停止了制度建设,事实上,目前资本市场的问题,80%是股权分裂造成的;一个好的金融体系不但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也应能分散持续增长遗留下来的风险。Back

中国银行保险
【保监会突击审批保险公司】
算起来,保监会已8年没有批准中资保险公司了,现在一审批就是16家,动作之大,前所未有,其中15家为中资,暗示在市场开放前全力强化保险行业的竞争力。
保监会统计,至4月末,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中资保险资产达9890亿元;外资及合资保险资产为235亿元。不过,各保险业者的资本金只有521亿元,仅比年初增加3%---各路资本都看准机会,蜂拥争抢入股;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年初时曾说,国有的、民营的、集体的公司在我这儿提交申请,要建新公司的有20多家,资金达400亿元。Back
【香港银行低估了中央政策频繁变动的风险】
近来,外资在调控的背景下逆势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如汽车及银行业;问题是银行业本质上是规避风险的行业,实施与汽车业类似的策略似乎过于冒险了。
昨天,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Joseph Yam)就对香港银行的扩张热潮发出警告,指出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他出席香港银行学会的午餐会时表示,两地银行业间的联系为双方提供了重要的商业机会,港资业者多借机加快拓展国内业务,却未适当分析业务、法规等方面的风险及有没有必要的实力。今年,汇丰将在中国开设第10家分支机构,东亚银行也开设了8个分支机构。
香港银行面临的一大风险是,货币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预示着政策环境可能会频繁变化。此外,金融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去甚远,政策环境变化时,对银行业的提示较少、应对途径也较少。事实上,在政策变化频繁的环境下识别和管理风险是不太容易的事,一些银行在内地扩张,如进入当地的消费市场,应清楚潜在的风险。从另一个侧面看,任志刚提醒业者关注政策变化,似乎暗示汇率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Back
【外资加快抢占外汇存贷款市场】
按官方的数据,至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同比下降1.4%,外汇贷款则增长29.9%;在外汇资金短缺的背景下,外资行利用自身的优势加紧抢占市场。上海的数据表明,至3月末,外资金融机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达39.8亿美元,比年初增加4.8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93.9亿美元,同比增长47.6%。
分析人士认为,在高端客户的支撑下,外资行的外汇存款未有明显下降;同时,外资行利用市场需求急增的有利时机,加快外汇贷款。当前的趋势是,中外资银行在外汇存贷款市场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资行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Back
【李国宝担心加息冲击国企】
央行仍在观望,看随后两个月的CPI情况。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日前也谈到加息,他认为,中央有机会加息,但不会急于进行,因为一旦加息,将打击国企的经营,增加失业率。他估计,央行更倾向采取其它政策(如行政措施),加息速度要看通胀的发展而定。他预期,FED将在月底加息25点子,大选后再加25点子,全年加息50点子。FED与中央的加息比起来,后者对香港的影响更大,实际情况要看加息的幅度而定,不过,国内投资放缓,肯定对港股有影响。Back
【4外资行获批交易金融衍生商品】
消息称,银监会日前批准4家外资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商品交易,包括花旗、渣打、东京三菱银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旗下)、瑞穗金融(日本最大的金融服务商)。Back
【工行坏账比率降至19.6%】
工行发言人昨天说,01年至今年5月底,不良资产余额净减少1950亿元,平均每月减少47.6亿元;1-5月,不良资产余额净减少362亿元,余额下降278亿元。
至5月底,不良贷款比率降至19.6%,不良资产比率则降至14.9%,预期年内不良贷款率降至18%,不良资产率降至13%。工行贷款余额为35302亿元。2000-2003年,该行经营利润达1500多亿元,90%用于拨备、核销呆坏帐和其它财务损失。
他预期,04-06年,工行将实现经营利润2400亿元,处置不良资产3000亿元,全部不良资产06年降至6%,不良贷款率则降至10%。Back
【负利率打击居民的储蓄意愿】
当前物价居高不下,不过因为存款利率低企,民众已逐渐改变原有的储蓄习惯。央行本季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30%的受访者选择更多储蓄,比上季减少2.5个百分点。相反,民众更青睐利率较高的国债及收益率较高的股票或基金,15%和10%的受访者选择提款购买国债或提款购买股票或基金。
同时,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只是谨慎回升。调查显示,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钱消费)最划算的人数比上季小幅提高0.4个百分点,但仍是02年以来的较低水平。Back
【银监会关注银行信贷急速降低的风险】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说调控措施已见到成效,根据之一是信贷快速增长的势头已受到遏制。但有迹象显示,部分地区的信贷走势已出现矫枉过正的倾向,引起了官方注意。
央行的5月金融运行形势报告称,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偏快的态势明显减缓,人民币新增贷款1132亿元,同比少增1404亿元。但按江苏省的数据,贷款迅速下跌的趋势令人担心:一季度,平均每月新增贷款300多亿元,4月份急降至158.99亿元,5月更只有54.59亿元;而江苏是03年的全国信贷第二大省。江苏银监局的人士称,一季度江苏的新增贷款是全国第一,现在则是下降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4、5月份的新增贷款换算成年增长率只有12%,远低于央行17%的增长目标。央行南京分行的人士说,12%明显偏少,虽然一些虚的成分被挤出去了,但有效需求也被遏制了。令人担心的是,我们用了6年的时间和努力才走出紧缩,会不会一下子又被打压回去?
同样处于调控风暴中心的浙江省也有类似的情况。去年该省新增贷款3000多亿,今年一季度为980亿元,但4、5月里只增加了214亿元。市场担心的是,信贷急速下降作为调控的负效应,可能引发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Back

分析与评论
【很多情况下,个性决定了投资成败】
随着QDII的推出,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多,以资产种类计有股票、债券及房地产等,也可分地域如香港、北美洲、亚洲、欧洲,也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方式,加起来选择又多又广泛。当今资讯发达,投资者选择时的迷惘可做如下分析:
1、看自身的个性:投资者先要自我坦白,自欺不行,个性大致是指勇与不勇,勇者先要有输得起的气量,赚不了钱时不埋怨、不气馁、不慌张等,并有一定的果断取向,否则还是承认不勇吧。但两者都要有条理、有思考、有分析能力、细心等,清晰选定投资组合。相对勇者而言,一些较稳健的投资方式未必符合其回报指标。
2、看投资目标:不勇者订的目标太高,将是严重错配,眼高手低,惨淡收场;可见目标也与自身个性有关。
3、看投资额:资金越充裕,选择当然越多,首富们也有大鸡不吃小米的原则,更别说资金有限的散户了,必要时甚至只押注单一项目,成王败寇。
4、看回报与风险:基本原则是回报率相同的情况下,寻找风险最低的项目,技术上称为最有效率的前线。
5、看机会:投资者的时间及地理都受到限制,一些项目可能非常适合某投资者,却因机缘、地理等差异而错失。投资者大多只可抓紧遇到的投资机会,如地产大亨或许专注找寻回报高的地产项目,或只在熟悉的城市寻找,其它非地产投资只略加小注。
总括而言,投资项目有好有坏,但好的项目落到不合适的投资人士手中也会变坏,有自知之明很重要。Back
【明年将是亚洲股市的关键时期】
80年代起,世界产品供应由不足转为过剩,利率长期回落并转向金融性资产领域。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的利率回落期已在去年6月结束,如果没有大选,可能早就加息了(其它的OECD国家就是例子)---利率反复回落期历时长达23年,现在,反复上升期开始了。过去两年CPI仅为2%或以下,如今逐渐走向4%的水平,估计FED只会温和加息,以免对金融资产造成大的破坏。按历史经验,CPI升幅大于5%,FED才会重手加息,摧毁通胀率。
01年1月,FED宣布减息,改变了股市的方向;而现在的加息可能暂不会令股市转向,原因是98年9月至2000年3月反弹长达18个月,而03年5月至04年2月只有10个月,似乎太短。下半年起,股市、利率应会齐升,因为加息打击债券价格,资金将由债市流向股市。利率上升周期对银行股不利,以前利率回落造就银行股牛市的客观因素已在改变。明年将是关键的一年, GDP增长率7%对欧美而言是繁荣期,但对中国而言却是经济衰退,市场在静观中国安全着陆然后如何再起飞;调控的背景下,可以预计,香港、日本及亚洲区股市的表现将不敌北美洲及欧洲。Back
【保险业渐由制度创新转向管理创新】
近年来,国内保险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已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面对经济、资讯全球化,保险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要想做大做强仍待艰苦的努力。
现在,保险公司和大专院校等都聚集了一批精英,但多是各自为战。业界的精英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缺乏对保险业实践的前瞻性,理论提升不足,很难出现较大的突破;学界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但缺少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中规范研究较多,实证研究与数量研究较少,一些研究还与实际脱节。
业界的共识是,整合理论与创新可充分发挥保险各界别之间的协调,整合业界、监管界等各自在保险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将是实现理论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学会可充当搭桥的角色,整合两股力量,互补不足,将形成强大的研究力量。保监会也可借机建立保险研究机构,加大理论创新投入,推动保险理论创新研究,对国内50多年来相对零散的保险理论和保险业资料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保险业的发展、借鉴国际保险理论的成果,致力构建保险理论的系统性框架,以加快保险业发展。
当前,保险公司已有一些服务创新,如专线客户服务热线、事故代步车、车友俱乐部、异地出险就地理赔、小额快速理赔信道等,但创新仍是狭义的、低层次的。未来保险服务创新的深化,应围绕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设计-承保-承保后风险防范-出事后的查勘定损-理赔的服务链,逐步向外扩展链结。
保险业还应从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开拓各种增值和附加值服务,主要方向是:1、医疗、养老制度改革,居民迫切需要医疗、养老等服务,业者做好医疗、养老保险的同时,应开展如免费体检、健康咨询、康复护理等服务;
2、就业改革后失业者增多,业者提供失业保险的同时,也应向客户提供再就业培训、再教育咨询、就业资讯等服务专案;
3、经营教育保险时,同时开展出国咨询、家教资讯等伸延服务;
4、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理财指导、金融资讯等家庭理财服务。通过良好的服务,打造保险业的整体品牌,吸引更多公众自愿投保,发掘潜在的客户。
优良的体制可促成管理者潜能的发挥,但始终不能代替管理,因此体制创新的同时,也要进行管理创新。目前,4大保险公司(中寿、人保、平安和太平洋)的改制已基本完成,当务之急是管理创新,具体方向包括:
1、确立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目标;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3、建立以诚信为取向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4、建立双向选择的人事劳动制度、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制度及效率优先、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5、建立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Back

国际金融
【FED致力于改变负利率的现状】
格老上周关于加息的议论令人略感惊讶,投资人明白,FED货币政策的主流会是对付通胀了。美股02年10月开始上升,理由是负利率,当时通胀率1.5%,利率1. 25厘。去年6月减息后,负利率扩大,通胀率升到1.75%,利率1厘。现在,市传加息半厘,即短期利率1.5厘、通胀率1.75%,问题不大。但负利率的现状改变之后,就没多少加息的空间了。中国也有同样的情况,加息的一个考虑是恢复利率的本来面目,调控经济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经济只是半市场化,靠政府的力量足够了,过去的例子显示每次调控政府都会胜出,这次也不会例外。Back
【毕马威被控滥用避税策略】
美国国税局昨天称,99至2001年间,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以一项滥用性质的避税策略,帮助20多家知名公司逃避了17亿美元的税款。毕马威的内部资料称,该公司向企业提供了名为竞争性负债加速策略(contested liability acceleration strategy,CLAS)的激进避税策略,帮助客户将诉讼和解或其它索赔的课税扣除的时间提前。Back

股票指数
上证180  2682.487   0.595%     上证指数 1475.416   0.795%  
深证成指  3396.886   0.908%     恒生指数 12,112.25  +61.56
Dow(道琼) 10,380.43   +45.70      Nasdaq   1,995.60  +25.61
央行人民币基准汇价(汇买价/汇卖价)
美元 826.42/828.90    港元 105.98/106.30    日元 7.5438/7.5816
欧元 1005.09/1008.11  英镑 1514.66/1519.21  澳元 574.49/577.37
加元 603.34/605.15    瑞郎 660.95/664.26
世界主要货币收盘报价(美元汇价)
欧元   1.2130   英镑   1.8330   澳元   0.6955   瑞郎   1.2555
加元   1.3673   日元   109.46   港币   7.7975   坡元   1.7131 Back
                                                                                      
北京传真:   (010)68524879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海传真:   (021)642841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深圳传真:   (0755)822803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尊敬的客户,如果您对我们的资料有什么意见,请写在下面,发回我公司。我们将珍视您的意见,谢谢。质量监督电话:139110988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13:56 , Processed in 0.0875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