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pass
Single pass即一次运算,Single pass有两种模式(通过Target xxx按钮切换)Target quantizer(目标Q值)和Target bitrate(目标码率)。Single pass模式编码较简单,速度也很快,但是最终质量不如Twopass模式好。可用于实时采集。
Target bitrate(CBR)——目标码率模式,单位kbps。最简单的单线编码,选择平均码率后编码。文件大小相对容易控制。
Target quantizer(VBR)——目标Q值模式,动态码率。
Two pass
Two pass即二重运算。这种编码模式分为两步,首先对画面逐帧进行运动侦测,以及对全片段的运动侦测结果进行分析,然后重新以曲线平衡分配每一帧的Q值,以做到:需要高码率的运动画面可以分配更多空间、更高的码率、更低的Q值来保证画面质量;而对于不包含太多运动信息的静态画面,则可以消减分配的码率。这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做法,是XviD作为第二代MPEG4编码的核心内容。可以说,Twopass模式可以在影片容量与画面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也是大多数人都乐意花费更多时间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Twopass-1st pass——二重运算,第一次运算。这是Twopass模式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编码器会用最高质量编码(量化值2),同时收集画面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记录信息文件(stats)当中提供第二次运算的时候参考。
Twopass-2nd pass——二重运算,第二次运算。这是Twopass模式的第二步,编码器会根据第一次压缩时获得的影片的信息和用户指定的最终文件大小,自动分配码率,低动态的分配得少一些、大动态的分配得多一些,总之尽量保证最终文件大小为用户指定的大小。
注1:不要在第一重和第二重运算之间更改XviD设置(某些特殊项除外)、改变AVS脚本(如果用到AVS)或加入、删除滤镜,这些都将会造成不正确的结果。
注2:计算2pass容量的时候,应使用1K=1024Bytes的换算方法。且计算结果不包含音频大小。
Twopass-1st pass面板 Full Quality first pass——全质量第一次运算。在 Twopass - 1st pass 时以你当前的设置进行编码,通常是没必要的。会降低1st pass编码速度。 Discard first pass——不输出第一次运算结果。一般都会打开这项,否则你可能会得到一个容量高达几个G的无用的AVI文件。
2nd pass 这个对话框只有在2PASS的时候才可用,其的设置比较复杂,建议保留默认设置。
I-frame boost——额外分配给IF的码率。如果IF的Q值较小(如1或2),此项可以设置为0。 I-frames closer than... (frames) X ...are reduced by (%) Y(X和Y代表所设定的参数)——意思是,若两个IF的距离小于X(通常是连续的闪电效果或者连续大动态动作场面会出现这种情况),则靠后的IF码率减小Y%。如果IF的Q值较小,Y可以稍微设置大一些(可增加5%~8%)。 Overlflow treatment——码率补偿与缩减。Max overflow improvement和Max overflow degradation控制当编码器遇到不足码率或者码率过大的场景时进行修正补偿的阀值,即超码或不足码到达什么程度,编码器会进行修正。值越大,修正速度越快(即需要修正的帧较少,整体编码速度就加快),但是这可能会造成无法为别的更需要码率帧保留码率。如果Q值波动较大,可以将这个值减小到20~30,这样可能会使预测的文件大小受到影响。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本功能不建议使用! Overflow control strength %——控制每个需要补偿的码率过大/不足的帧被补偿多少。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本功能不建议使用。 Curve compression——曲线压缩。曲线压缩的作用就是将码率较高的帧的码率拉下来,将码率较小的帧的码率提上去,让码率曲线平缓一些。此选项不建议使用,也就是保持默认设置“0”。由于现阶段XviD的动态分配(即曲线压缩)做得不是很好,所以直接采用了一种linear scale(即线性压缩)把1pass的码率曲线直接往下调。除遇到特殊情况外,不建议使用曲线压缩功能。
若想了解更多曲线压缩以及线性压缩的细节,请参阅本文附录《曲线压缩与线性压缩》。
Profile标签
Quantization type
量化方式。此处支持三种量化方式。分别是H.263、MPEG、MPEG Custom。应根据影片的特性确定该选项。要了解这三种量化方式的详细信息,请参见附录《三种量化方式解说》。
Global Motion Compensation
全域动态补偿(简称GMC,下同)。能在缩放(把镜头拉近)以及旋转(转动相机)的情形下有所帮助,尤其是画面中的物体的外型是固定的,仅在尺寸以及位置上有所不同时。若要处理的影片是自然景观或风景片时,可以开启GMC。使用该选项制作的影片可能只有XviD自己的解码器才能正常解码,若使用ffdshow等解码器解码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用前请考虑。
VHQ mode——搜寻宽度。等级越高,画质越好,速度越慢。这个选项会很大幅度的降低编码速度,若机器够快,可选4。想了解更多VHQ的功能,请参阅本文附录《VHQ模式》。 Use VHQ bframes too——在BF上应用VHQ。在原先版本的XviD中,VHQ Mode是不被应用在BF中的。但是从XviD1.1版本开始,只靠选中本选项,就可以在BF中应用VHQ Mode了! Use chroma motion——通过颜色信息来判断动态。会降低编码速度5%~10%,但是有利于画面,推荐选择。 Turbo——超级模式。更快的判断BF和QP的动态。 Frame drop ratio——丢帧率,这个参数保持默认值0,并且不要改变。 Maxinum I-frame interval——最大IF帧距。该参数一般为帧率的10倍。比如,一般DVDRIP的帧率为23.976fps,则该处就填写240。有人喜欢认为将这个值调小,以增加IF的数量,达到提高画质的目的。此项可根据片子情况适当减小。但是在200以上为宜,如果太小会适得其反——文件OVERSIZE、IF占用大量码率导致BF/PF质量过低,反而不利于画质。
Quantization标签
Quantization标签中的设定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 Min I-frame quantizer——IF的Q值最低值。 Max I-frame quantizer——IF的Q值最高值。 Min P-frame quantizer——PF的Q值最低值。 Max P-frame quantizer——PF的Q值最高值。 Min B-frame quantizer——BF的Q值最低值。 Max B-frame quantizer——BF的Q值最高值。 Trellis quantization——进阶高质量量化模式。若选择该选项,编码器会选择性的降低某些画面的质量,来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片子的整体质量。可配合H.263量化方式使用。
FourCC used——FourCC 用以确定你编码好的电影用什么样的解码器来播放,默认值为"XviD",这意味着将使用"XviD directshow filters",保证了最大的质量和兼容性。你也可以选择使用"DivX 4.x"或"5.x"的解码器来回放你完成的电影,但是它们不一定就能正常播放。 Number of threads——线程数。XviD针对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支持HT技术或双内核处理器做出了一些优化。若您的处理器支持HT技术或有双内核,请设置为2,否则请保持默认。 Print Debug info on each frame——在每帧上打印debug信息,非专业人员不要选:) Display encoding status——显示编码状态,就是我们在压制的时候看到的XviD Status窗口。
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