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1

[转帖]Google手机难以立即改变市场格局

[复制链接]

89

主题

503

回帖

77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1
发表于 2008-9-21 0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人多年以来希望即将推出的Google手机能够像iPhone那样改变手机市场,不过看来他们要失望了,至少当前是这样。
从事Google手机平台Android开发的业内人士说,要想iPhone那样在短时间内博得用户追捧,恐怕要非一番苦心了。苹果公司的推出的iPhone重塑了触摸屏手机市场,并且大大增加了手机上网的应用。

相反的,Google将Android看作一个开源的手机设计平台,鼓励外部软件开发者进行创新,修补系统并创造更好的软件和服务。

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Google平台的第一部手机,代号为“Dream”似乎并不太可能取悦顾客。这台设备由台湾的HTC制造, 消息说T-Mobile公司将于9月23日在纽约发布这款手机。

“我不确定Google手机的用户体验是不是比iPhone更加好,”某投行的无线分析师Rajeev Chand说。他曾经是Android早期版本的试用者。“iPhone的用户体验要比当时其他的好上许多。”

Google和它的合作方及应用软件开发商都希望Android平台比iPhone带来更多的网络应用,后者的网络应用相比其他智能手机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但是与苹果不同,iPhone的硬件和软件都掌握在其手中并有紧密联系,Google对Android缺乏足够的控制,因为Android是开放给其他开发者的,他们能够开发所有能够想象的东西。

Google技术主导的企业文化主宰着第一个手机的诞生,Android被当作一项科学项目看待,期望着它能在不久的将来带来快速发展 。Google对业界有过许多重大的贡献,但也有数不清的、几乎没人记得的新想法,它们来得快,去的也快。

如今在手机领域,Google并不像它在PC世界中那么叱诧风云,在那里,Google在搜索界呼风唤雨。但是手机厂商在如何设计,接入何种网络,使用何种服务上都大有话语权。

而Android能够提供的真正承诺是其优良的技术和良好的可用性。尤其因为Android是一个开源的平台,它无力单独改变手机业的现状。一位Android的合作开放商John Poisson说。

“那些营运商控制着他们的每块市场,他们决定采用什么手机,加入什么服务,以何种形式操作。”John Poisson说,“Android将活在实际运营商的压力之下。”

品牌认知

Android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向消费者推销这个产品。iPhone有着苹果在iPod上巨大成功的光环,而Android是个陌生的东西 ,即使背后的Google的名号很响。

“当手机进入零售渠道的时候,还有谁会记得Android和Google沾亲带故呢?”和黄电信全球经理Frank Meehan说。

“运营商不知道如何去销售这种手机。它并没有十分独特,我们也不好说那是Google手机。”Meehan的公司每年要采购上百万部3G手机。

尽管如此,手机业巨头们纷纷称欢迎Google加入手机阵营,认为这能够提升消费者对手机服务的渴望。

从开发者角度看,Android优于iPhone和symbian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源。这意味着Google与其他开发者分享软件代码,使第三方更加容易开发兼容程序。

苹果的第二代iPhone执行着类似的战略,在App Store上提供超过3000种软件,但是苹果公司仍然保持某些控制力。

“Android承诺其为最开放的手机平台。这并不遥远,我们看到Android基于我们熟悉的工具和技术。”Jason Devitt的公司提供一种新型的服务,让用户能够在网上管理他们的手机。

另一些人希望Google的进入能够给手机广告注入活力。手机广告仍处在萌芽时期。

Google希望通过现有的搜索广告产生利润,并将这些服务与手机联系起来。

“Google唯一想要控制的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发掘数据的能力和畅通无阻的广告投放”Jason Devitt认为。

30

主题

357

回帖

51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7
发表于 2008-9-21 11: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Android 缺少的是iPhone这样的硬件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6 01:00 , Processed in 0.0788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