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1

【转贴】杂考《我的团长我的团》原型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1662

回帖

234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342
发表于 2009-5-9 20: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迷龙们的第一次飞机经历——从禅达到缅甸。

  这一镜头的原型可能来自向印度空运学生军。

  滇缅会战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史迪威将军拟订“人猿泰山”计划。计划的核心之一是在印度的蓝姆珈基地训练整编两个军的中国军队,而后反攻缅甸。可以认为是一种交易——美国人为这两个军提供了全部的美械装备,而国民政府则负责提供兵员。这批入伍者的素质相比之前的所有中国军队要高出很多,以高中生甚至大学生为主。而在空运学生兵至印度的时候,则发生了类似电视剧里的故事:中国的部队长官们,未给他们的下属准备除了一条呕吐袋之外的任何装备(他们认为美国人在那边有的是装备,不如把有限的军服和枪支省下来留给国内战场或者自己的钱包),这直接导致相当部分的同学在高中飞行时被直接冻死。电视剧里没有太强调寒冷的可怕,不过细心的观众一定发现了:当迷龙们几乎全裸的时候,美国飞行员穿的是翻毛皮夹克!

  二、拯救英国小分队/英国人宁愿投降,也不把装备给中国军队

  这或许可以认为是滇缅会战第一阶段的缩影。1942年,中国派军进入缅甸,当时英国人被日本鬼子正打得满地找牙。出国第一战,38师(前身为税警总团)在孙立人将军的率领下,于仁安羌初战即捷,一举救下7000多名英军和记者。但英国人的自私淹没了起码的感恩之心,在后来的时间里,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拿中国人当炮灰,延缓日军攻势以确保印度的安全,而从未对中国军队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支援。在丘吉尔和委座的同床异梦中,中英名义上的联军节节败退,精心策划的曼德勒会战也最后虎头蛇尾。

  回想一下那个傲慢的英国军官吧,看看他是怎么对待把他从地狱里拉回来的龙文章们。你当那孙子叫做亚历山大——当时英国驻缅最高军事长官——也毫不过分。

  三、南天门在哪里?

  网上有同学说南天门是高黎贡山,我觉得还不够确切,因为高黎贡山太大了,南天门更合理的原型应该是松山。

  松山位于云南龙陵的腊勐。严格说,是在怒江大峡谷之西的一个凸起处,其东、南、北三面,都直接下临怒江,地理位置正在要冲,而地势却极为险恶。1944年5月起,国军发起气壮山河的大反攻,强渡怒江,松山即成为首当其冲的战略目标。

  我认为南天门是以松山为原型有五个基本依据:

  A、“南天门被挖空了”

  日军深知松山战略价值之重大,故从943年开始修筑永备性防御工事,工程由第十五军工兵联队直接负责,为保密起见,甚至不用中国民工。其内部纵横交通,如同蛛网,甚至可以让坦克行动,这与电视剧里描述的一样。龙文章念叨:“竹内这孙子把南天门整个挖空了”,用的确是史笔。

  而且,这些工事坚固异常,日军资料表明,据其实验,“数枚五百磅重型炸弹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

  B、日军防御松山之军事力量

  电视剧里,守备南天门的为竹内联队。按日军军制,一个步兵联队,人数在1200——2400人之间不等,而1944年防御松山者,为日军第五十二师团下属腊孟守备队,由金光惠次郎少佐(后在战争中间升为中佐)率领,共1260人,基本为一个联队规模。

  C、松山工事结构——树堡

  在攻占松山时,由于敌军工事坚固,国军损失惨重,先由第七十一师进攻,无果;后改由第八军进攻(实际指挥者为副军长李弥),其间,曾派敢死队突袭松山主峰,基本全军覆没,据仅有的两名生还者讲:松山主峰子高地中央乃一大地堡,四周簇拥无数小地堡,火力网四面交叉,密不透风。

  电视剧里,基本还原了这个结构,其中央大地堡,当然就是那个著名的“树堡”。

  这一点,其实可以并入第一点,单独挑出来说,是因为“树堡”还有单独的原型。

  D、坑道作业

  攻克南天门,龙文章的敢死队自然是首功,而龙团长带着弟兄们钻汽油桶在历史上却有出处——中国军队最后打下松山的确用的是坑道作业,只不过不是用坑道运送活人,而是进行大规模坑道爆破。

  第八军攻势一度不利,后委座限期1944年9月1日前拿下松山,李弥遂采用美国顾问建议,自松山下面挖地道通到主峰,然后用7000公斤炸药将其引爆。此举最终成功,第八军就此占领松山,全歼金光守备队。这一节,编剧可以算活学活用。

  E、火焰喷射器。

  二愣子何书光不招人喜欢,不过他背的火焰喷射器确实是一件证据,这是美军在二战期间才研制出的最新武器,据我记忆,为中国军队使用,以松山之战为首例。(如果记错,欢迎方家指正)

  不过后来何书光牺牲前那段乱喷有点假,火焰喷射器对风向要求很高,在开阔地喷射尤其危险,和书光那样乱喷,误伤战友的可能性太大了。

  四、“树堡”守卫战

  龙文章的突击队在树堡孤军固守三十八天,最终竟然生还,只能说是导演和编剧创造的奇迹。不过这个情节依然能看出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我认为,其原型应该是新一军进攻缅甸在新背洋地区打的第一战。详情比较烦琐,不在赘述,只说两点与电视剧类似的。

  A、我军当时是一个搜索连击退了日军两个大队的进攻,歼敌一百余人。这本来没啥希奇,但这场小型战役能在战史上留下一笔,就因为“以少胜多”四个字——这是整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统计一下龙团座在树堡干掉了多少日军,我直觉是至少在200以上。总之,也是以少胜多。

  B、太巧了。当时这个搜索连的阵地就是一棵大榕树。一棵树能成为一个连的阵地,这事我第一次听说时也不信,但历史明明白白就是这么写的,我至今都在经常在想,这树得有多大呢。不过,在树上确实有很明显的好处,一是隐蔽性强,易守难攻;二是不会绝水,据记载,当时也出现了断水的情况,而搜索连的办法是划开树干经脉,榕树的水分很足,这样便会有水滴出来,大约一夜时间可以“接得一个军用饭盒的清水”。

9

主题

379

回帖

50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08
发表于 2009-5-10 12: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片子很火,但是口碑不是很好,剧情太托。。。

当然听人家说的,当然能追索出这么多原型,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5 03:51 , Processed in 0.084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