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5-18 12: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预测,原来如此
作者:肖力
今天听一位学长说,2006年就有人发表论文,预言了汶川地震。惊疑之中我连忙找来原文拜读,读罢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把戏如此简单,真有点让人意外。
论文名为《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2006年发表于《灾害学》,作者是龙小霞,延军平,孙虎,王祖正。其中第一作者是23岁的旅游专业在读硕士生,2007年毕业。不过根据另一篇论文的作者资料显示,龙小霞小姐任职于西安二中。估计她是在职读学位的中学教师。这篇论文不过4页,其中有大量图表,实际字数大概只有两千字,竟然是四名作者的共同成果。
初看起来,作者在两年以前就做出惊人预言,堪称神人。不过,想明白几个细节就可以拆穿把戏。
要点一,这预测一点儿也不神。龙小霞预言川滇地区将发生地震,这个范围实在太大了。根据她在论文中给出的数据,整个20世纪中,在1913年至1996年之间川滇地区发生大地震37次,平均每年发生0.45次。也就是说,如果她预言在任何一年川滇地区将发生地震,则正确的概率是45%。
要点二,她所应用的方法不过是“凑数”。几千年以前埃及人就用这种方法预测日食。稍有数学知识的人都明白:只要设置足够多的参数,任何一组数据都可以“找”出规律来,而且可以做出任何一种预言。
要点三,她的预测中有明显的自相矛盾。根据她的方法,至少有三个年份——1990、1993和1998——应当发生大地震。她为什么不提这三个年份呢?
要点四,所谓的“可公度方法”无非是四则算术运算(严格地说只用到加法和减法)。她一本正经的把一些数据分成三元组或四元组加加减减,其实根据只有一条:在这些年份中可以凑出四个等差数列(前提是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
要点五,这种方法在西方称为“数字命理学”,鼻祖是毕达哥拉斯,现在仍然广泛应用于占星术。说她是“伪科学”恐怕不大恰当——应当叫前科学。
有趣的是,这篇论文竟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公布的资料,课题名称为“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主持人延军平(本论文的第二作者),资金30万。这个研究项目与地震有什么关系?可见教育部遭了小人的道儿,30万打水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