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6|回复: 3

[转帖] 国外巨头透露量产计划 国内OLED产业滞后

[复制链接]

22

主题

6

回帖

3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6
发表于 2008-7-4 22: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赛迪网讯】

作为最有希望统领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代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一直颇受关注。前不久,三星电子高调宣布了其未来三年OLED的发展战略,并表示2009年OLED电视机将量产;率先上市11英寸OLED电视的索尼也在尝试着降低成本。近日,松下又透露了2012年左右将量产37英寸OLED电视。而国内方面,只有长虹明确表示了涉足OLED市场,产业氛围尚未建立起来。


国外厂商纷纷聚焦OLED


近日,有消息透露,松下预计其37英寸的OLED电视将在未来3年时间内走入零售卖场。据了解,松下控股的IPSAlpha公司将承担OLED面板的生产任务,他们将兴建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不过具体的规格参数并不详细。


随后,日立与佳能表示拟共同发展应用于数码相机等产品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事业。2家企业将从2008年7月起设立新单位,结合旗下技术团队,并导入新的生产设备进行试产。


据悉,日立与佳能先前就曾触及该项合作计划,2008年3月底佳能以约432亿日元(约4.1亿美元)取得日立Displays24.9%的持股,佳能希望借助对日立Displays的出资,加速双方进一步的合作。而目前握有日立Displays24.9%持股的松下电器产业(MatsushitaElectric)则未参与此次的OLED事业合作。


日立与佳能在7月1日共同设立OLED专责机构“OLED开发本部”,并整合先前分散于日立Displays公司内各单位的OLED相关技术人员。而佳能亦将派遣技术人员加入该本部,初期双方参与此计划的技术人员将为100人左右。


而在此之前,三星SDI显示器事业部门副总Woo-JongLee表示,三星有望在2009年左右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上使用OLED面板。而索尼继推出“XEL-1”后,则一直在潜心研究降低成本。索尼也表示将在2009年或2010年实现中等尺寸OLED电视的商用化生产,东芝也计划发布30英寸的OLED电视。


种种迹象表明,OLED已被日韩厂商视为着重发展的下一代显示核心。


国内市场启动相对滞后


国内方面,在长虹之前,对OLED开展研究的可以分为几派:一是学院派,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二是从事液晶和光电研究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三是收购派,比如京东方在收购引进韩国技术的时候包括了OLED。另外,一些原来不搞电子的企业,看到OLED有发展前景,也参与进来。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博泉先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OLED产业的部分环节,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掌握专利171项。其中,维信诺在OLED方面已完成120多项专利申请,授权的有32项,包括器件结构、工艺以及材料等三个领域的核心专利。


就在2008年4月28日,长虹OLED项目在成都正式开工。长虹规划发展部部长郎丰伟表示,合资公司全资收购韩国ORIONOLED公司的工艺、设备及生产线,项目一期移入ORION公司1200万片/年(折合1英寸屏)的被动式OLED生产线,后期新建主动式OLED全工序生产线,产品以1英寸-3.5英寸主动式OLED显示屏和模组为主,目标产能2400万片/年(折合1英寸屏)。同时将建设头戴式电视(产能50万台/年)和移动式电视(产能150万台/年)等移动便携显示终端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涉足OLED产业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而且并没有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优势,从这点上说,我国OLED发展是慢于日韩企业的。

59

主题

325

回帖

50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02
发表于 2008-7-5 16: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 慢的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4044

回帖

435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356
发表于 2008-7-5 2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西和液晶比有什么不同?
淡定从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8

主题

4719

回帖

5446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5446
发表于 2008-7-6 10: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省电,亮度高。体积小。
下面这句话是真的
上面那句话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6 09:39 , Processed in 0.0972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