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忠实影迷,加斯·范桑特继承了偶像的独立制片的精神,成为当今美国独立制片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早期作为美国B级片之父罗杰·柯曼(Roger Corman)的助手,加斯积累了大量的拍片经验。随后,他为红辣椒(Red Hot Chilli Pepper’s)乐队导演了“在桥下”(Under the Bridge)的MTV以及汉森兄弟(Hanson)的“奇怪”(Weird)的MTV。
在导演了一系列短片以后,1989年的一部描写毒品的公路影片《药店牛仔》(Drugstore Cowboy)让加斯大放光彩,夺得纽约影评人奖,洛杉矶影评人奖以及独立精神奖。接下来便是让国内小资青年爱不释手的《我自己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剧本的描写一对同性恋爱情故事的电影让瑞弗·菲尼克斯的演技发挥到淋漓尽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让一位未来的偶像派巨星基努·里维斯开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其后由妮可·基德曼与马特·狄龙主演的《To Die For》让加斯得到驱使大明星的机会,而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则是夺得奥斯卡最佳编剧与最佳男配角的《心灵捕手》,这部由本·阿弗莱克与马特·达蒙共同编剧的影片一举捧红了这对哈佛辍学生,也让加斯有机会实施自己真正心仪已久的计划。1998年,一部让众人瞠目结舌的影片《精神病患者》又一次让他成为话题人物(该片摄影师为王家卫御用摄影师杜可风)。这部《精神病患者》完全复制于希区柯克1960年经典老版的《精神病患者》,甚至连每一个分镜头都一模一样,除了此版为彩色,而原版是黑白以外。舆论界对此举动一片哗然,认为加斯是在糟蹋经典,对此,加斯自己的解释是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通过此片来了解到经典的老版。在这以后,他又在2000年推出了他的“好莱坞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寻找佛罗斯特》(Finding Forrester),这部由肖恩·康纳利领衔主演讨论种族问题的影片让他又重新夺回影评人的好感。而这次的《杰瑞》,使得他的口碑被两极分化,一方认为此片对长镜头以及极简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另一边则认为此片空洞无物,故弄玄虚,是加斯江郎才尽的表现。
除了导演工作以外,他还涉足于很多领域。作为一名乐手,他在1997年出版了两张专辑“Gus Van Sant”和“18 Songs About Golf”,此外,他还与著名垮掉派诗人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一起合作了诗朗诵专辑“The Elvis of Letters”。作为一名摄影师,他的照片集“108 Portraits”现在已经成为热门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