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中港台金融 0609 only for highot!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52

回帖

268

积分

海星

积分
268
发表于 2004-6-9 13: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德隆问题上,监管部门有没有责任?

外资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步伐已明显加快        1
国内银行的外汇贷款“国民待遇”基本实现        1
油价刺激通胀,亚洲将出现加息潮        1
台湾当局开始对内地台商“釜底抽薪”        2
M2要增长17%,通胀就要在3%以下        2
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势意味着全球经济景气到头了?        2
在内地,根本不需要有承销工作        3
香港创业板萎缩为内地提供了“反面教材”        3
SAB、华创失掉哈啤的原因在于双方各怀心事        3
摩根认为,年底前美国会四次加息        4
科技部官员称中小企业板政策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4
香港投行普遍预测国内可能下月加息        4
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问题严重        4
内控成本增高,美国企业掀起退市浪潮        5
通用电气“逼迫”瑙鲁央行破产        5
分析:中小企业板可能引发强烈的示范效应        5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在德隆问题上,监管部门有没有责任?】
    德隆问题近期集中暴露,一个跨越实业与金融的庞然大物,开始摇摇欲坠。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由于德隆系涉及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昆明、长沙、南昌等地的商业银行,因此德隆问题可能引发一定的金融动荡,并引发连锁效应。有媒体称,德隆的银行贷款,加上委托理财、证券公司三方委托贷款等,德隆占压的银行资金高达400至500亿元。从媒体披露看,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此早有察觉。自2002年末以来,有关部门就开始调查德隆的问题。2003年以来,央行与银监会都曾对德隆在金融方面的迅速扩张进行调研。2003年下半年,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应重新要求股东自动申报关联企业及潜在关联企业入股银行的情况,申报从银行获得的各种形式贷款,不符合规定的自行清理。德隆在2003年间以湘火炬名义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申请未被批准;德隆对南京某信托公司的控股计划也没有获批。2004年3月,银监会向各地银监局传达风险提示,称当前有德隆等10家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过度膨胀,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但问题是,作为监管部门,监管、控制、提前预警,都应该是其份内之事。既然监管部门早就关注到德隆的非正常扩张,为什么会容忍德隆问题一直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呢?如果德隆崩溃引发局部金融动荡,监管部门是否也要对此承担责任?(AHJ)
【形势要点:外资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步伐已明显加快】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中国将在2007年前向外资银行开放所有银行业务。不过,目前外资行参股中资银行的步伐已明显加快。上周,渣打银行刚刚宣布退出与中国交通银行的入股磋商,近日市场上便再传出渣打入股另一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的消息。据路透社透露,渣打集团主席桑德森日前表示,渣打正在内地寻求联盟,并正与内地一至两家银行洽谈合作事宜。而消息人士指出,渣打银行正深入磋商入股光大银行15%股权,目前双方已就股权交易价格初步达成一致,有关项目及作价相信也将即将协定。总结近期,除渣打之外,恒生银行已于上月入股福建兴业银行,新桥投资上周入股深发展,汇丰控股入股交行也即将接近尾声。而现在市场上也盛传,建设银行正与德意志银行及花旗银行洽谈入股事宜,中国银行则与一家美国银行及欧资银行磋商入股事宜,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步伐已明显加快。不仅速度加快,而且外资入股的比例也在加大。结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此前“外资银行的春天已经到来”的表态,业内人士承认,如今这些扑朔迷离的引资谈判都可视为外资银行为中资银行“换血”所做的努力和准备。(RWZW)
【形势要点:国内银行的外汇贷款“国民待遇”基本实现】
前一段时间,国家取消了将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视为外债管理的规定,当时业界已经表示,这对外资银行明显是一个利好,而对国内的银行来说,也需要一些补偿,因为在外汇贷款上,外资银行明显占有政策上的优势。比如,在外资行贷款就可以办理结汇,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导致一些企业纷纷到外资行去贷款,而中资行就不享受这个待遇。为了填补这个差距,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国家外汇局日前联合颁布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其中就特别规定,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发放外汇贷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方式管理,除出口押汇外,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不得结汇,这个政策的出台,已经使国内外银行在外汇贷款标准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RCW)
【形势要点:油价刺激通胀,亚洲将出现加息潮】
美国财经周刊《Barron’s》日前指出,亚洲国家除日本外,受能源价格高企的影响,通胀压力愈来愈大,如果美国在本月底开始加息,相信其他亚洲国家也会陆续跟随。野村国际的统计显示,亚洲国家的食品及能源价格占消费物价指数的比重远高于美国,其中日本的比重分别是32%及33%,香港是28%及33%,台湾是31%及26%,泰国是38%及26%,新加坡是30%及19%,而美国仅占14.3%及7%。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声言尽力增产,但来自中国及美国的强大石油需求,油价经过近日调整后,预计还会上涨。摩根大通经济研究部主管Bruce Kasman表示,美联储如果在本月底调高联邦基金利率0.25厘,将使得亚洲国家作出一系列利率调升行动,因为中国内地、香港、泰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利率,均处在偏低水平。他预期台湾将在未来两个季度调高贴现率1厘,至2.375厘,香港也可能追随美联储加息,而正试图冷却经济过热的中国,可能会把目前5.3厘的官方贷款利率,调升至5.75厘,至于通胀已急升的泰国,则预期会在下季加息0.25厘。(BZHJ)
【形势要点:台湾当局开始对内地台商“釜底抽薪”】
内地警告“绿色”台商的风波还未平息,台湾当局也开始台商投资内地进行限制。据安邦分析师掌握的情况,台湾当局开始收紧对内地台商的信贷,台湾财金部门近日要求各银行的OBU(国际金融业务银行)对内地台商的放款必须属于“交易性融资”,也就是必须具备进出口或有关单据才能放款。台湾有关官员还表示,不仅OBU要采取上述措施限制,台湾的银行整体对内地的投资、放款都要小心审慎,加强风险管理策略。据台湾方面的数据,到今年3月底,台湾的银行对外放款达168亿美元,其中的70%约118亿美元是到中国内地作中长期投资,这被视为“滞留”内地的台湾融资。目前,由于内地实行宏观调控,已经造成内地台商的银根紧张,如果台湾金融机构再进一步限制OBU的融资条件,将会使台商更难融资。如果台湾对台商融资中的建厂或长期投资部分进行限制,台商恐怕要转向其他海外分行进行融资。不过,如果不考虑宏观调控因素,台湾收紧内地台商的融资,对内地银行来说,倒是一个拓展市场的好机会。(BHJ)
【形势要点:M2要增长17%,通胀就要在3%以下】
一般来说,货币增长率M2应等于经济增长率(某个倍数)加通胀率。香港有学者认为,事实上,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上升,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根据过去18年的数据做一个平均计算,其中M2增长率减去GDP增长率=14.1%,高于实际的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率7.1%,即存在7%的超额货币需求(14.1%-7.1%),而比较正规的算法应该是1%的经济增长,将会对应大约1.75=[1+(7%÷9.2%)]倍的货币需求(其中7%为超额货币需求,而9.2%是平均经济增长率)。1.75可将之解释为货币的需求弹性。也就是说社会大众因经济增长1%而需要保有1.75倍的货币。如果假设经济增长率是8%,在通胀率应为0的情况下,那么就需要保有8%×1.75=14%的货币增长率。而2004年的央行的目标是M2的增长为17%,那么17%的货币增长率就可以维持3%通胀率。这样就会理解为什么中央政府对超过3%的物价增长如此敏感了。(RCW)
【形势要点: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势意味着全球经济景气到头了?】
近期,各国都在酝酿加息,显示经济正处于逐渐升温的阶段,但是,兴业银行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国际市场上,近期各种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势却似乎预示着一些不同的信息,对判断本轮经济周期走势和未来经济形势,提供了一些参考。从铜、银、大豆和棉花的国际市场期货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作为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原材料,它们都在今年年初达到几年来的价格高点,随后则均展开了幅度不等的下跌乃至暴跌行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是随着本轮全球经济景气启动而开始扬升的,最近在达到价格高点后纷纷下挫,是否预示着本轮经济景气也基本达到了经济周期的顶峰?如果事实确实如此,则未来美联储的加息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幅度和频率都可能处于一种温和状态。加息目的更多是为了恢复一个中性状态,而不是为了减缓经济过热的速度。(BCW)
【市场:在内地,根本不需要有承销工作】
里昂证券与内地湘财证券合组的华欧国际证券,于去年6月才成立,目前已完成保荐一宗集资额达3.2亿元人民币的新股,正准备于第三季度为一家A股公司进行股份配售,估计集资额达15亿元。里昂证券的傅德礼指,华欧投入营运后的7个月便已获得收支平衡,预期第二年便可获得盈利。投资回报如此快的原因,是因为华欧的雇员只有65人,其中银行家为15人,在现有的保荐工作量下,非常容易取得收支平衡。傅德礼说,由于现在内地每年新上市公司达100家,但从事保荐工作的券商却有30多家,每家券商每年只能做3至4宗新股,因此现在没有扩充人手的需要。傅德礼还说,“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内地根本不需有承销工作。”中国证监会限定每只新股只能以低于20倍市盈率招股,但现在A股的市值却高达30至40倍,傅德礼笑称,只要懂得填表及银行有余款的人也会抽新股,这使得内地的新股动辄有上千倍的超额认购,因此保荐人根本不用坐盘做包销工作,风险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BHJ)
【形势要点:香港创业板萎缩为内地提供了“反面教材”】
在内地于深圳推出中小企业板块的同时,香港创业板正在急剧萎缩。创业板公司“出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香港创业板十大市值的上市公司中,TOM集团、凤凰卫视、香港网及长江生命科技先后表示,已申请或可能申请转往主板挂牌,如果最终成事,单是这4种股份,将使香港创业板市值大幅减少35%,整体成交下跌超过20%。从目前情况看,香港创业板面对最少四个问题:第一、流通量严重不足,公司上市后很难通过二手市场再集资;第二、形象欠佳,多家创业板公司不约而同希望转板,“有助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取得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认同,以及有助增加股份的交投量”。就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不讳言,“(香港)创业板不理想,问题在于缺乏高质量的公司和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第三、港交所放宽主板公司的盈利要求,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局面。第四、竞争加剧,近年新加坡交易所积极争取内地及香港两地的中小企业到当地上市,例如特别设计“小S/A股模式”,方便中小企先到新加坡上市,然后再回内地发行A股。深圳的中小企业板块,今后是冲着创业板去的,香港创业板出现低迷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内地记取。(BHJ)
【市场:SAB、华创失掉哈啤的原因在于双方各怀心事】
持续了1个多月的哈尔滨啤酒收购战,最终以美国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的胜出而告终。据透露,SAB在这场并购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与他的合作伙伴华创各怀心事有关。早在今年年初,当华创及SAB获悉哈尔滨市政府有意出售手上29.07%的哈啤股权时,两者均有意购买,但对以哪一家公司的名义提出收购,意见分歧。事实上,华创与SAB都各有盘算。虽然SAB在与华创合营的华润啤酒中持股49%,但想取得绝对控股权的SAB,眼见这次通过增持哈啤就可达成目标,所以要求华创以SAB的名义与市政府磋商,结果遭到“军师”宁高宁的反对。而华创从去年支持SAB入股哈啤29.4%开始,便一直想把旗下的华润啤酒与哈啤合并,这样便可奠定国内啤酒业老大的地位。结果华创就以华润啤酒的名义向哈尔滨市政府,开出每股3.1元的收购价。但自从华润啤酒和SAB表达收购意向后,市场上就有传言称华创和SAB会合并换人,传言导致华润啤酒与哈尔滨市政府的谈判胶着。宁高宁眼见谈判不成,立即改变策略,由SAB出面,并再次提价。不过,此时与哈啤行政总裁路嘉星等管理层相熟的David Sun组成的Global Conduit成立,也火速与市政府磋商,并于3月提出比华润啤酒略高的每股3.25元收购价。同时,全球最大啤酒商美国安海斯布希极为渴望扩大在中国的份额,于是一场全球两大啤酒商对哈啤的争夺战由此而生。(BZHJ)
【形势要点:摩根认为,年底前美国会四次加息】
由于美联储可能在本月下旬加息,市场上都在猜测具体的加息幅度和频率。在对用户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摩根士丹利公司固定收益证券部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格林洛指出,美联储在年底前的5次决策会议中会加息4次,每次分别提高利率0.25%。之前,摩根士丹利预测美联储今年可能加息3次,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厘75。但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就业人数大幅增加,促使格林洛修正预测报告。目前,除了日本之外,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通胀的压力。JP摩根经济专家卡斯曼指出,如果美联储在月底宣布加息,很可能会引发全球各地一连串的调息动作,亚洲地区也不例外。(RCW)
【形势要点:科技部官员称中小企业板政策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千呼万唤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在上月底正式面世。不过,曾被内地创投机构寄望成为最大投资价值的新板块,由于未能实行法人股全流通,这使得业界十分遗憾。有意思的是,科技部对此态度鲜明。继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对全流通问题表示遗憾后,科技部其他官员也有类似表态。科技部财务司调研协调处处长李爱民日前表示,中小企业板块现有的制度设计,将使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大受压缩。目前,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内地已累计投资约3000个项目,仅去年的投资额就达40多亿元人民币。李爱民直言,现阶段的中小企业板,在内容上完全没有新意,推出新板是为加快落实国务院有关发展资本市场的九条意见,政策导向与政治意义,都远大于实际意义。此外,李爱民还表示,创投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局,最主要的障碍来自政府政策。“现在地方政府旗下的创投公司,与民营资本已经没有太大分别,同样是以赚钱为首要目标。”但政府资金达到盈利目标之余,也有责任为企业提供能赚钱的环境,负责帮树苗“浇水”。如果大家只想培育现有的树林和大树,将来就不会有新的大树了。(BHJ)
【形势要点:香港投行普遍预测国内可能下月加息】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除非利率保持同步,否则国内的消费物价指数升至某一个水平时,企业会增加库存量,可能会引发原材料短缺。这些话已经被香港的投行界普遍理解为,此言论已经反映国内有加息的迫切性。汇控的分析师屈宏斌指出,内地通胀估计会继续升温,预测5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会由4月份的上升3.8%,扩大至上升4.5%;相信6月份会到5.8%,超过央行可接受的上限。因此,他相信,央行很可能于下月初加息,全年加息幅度为0.5%。此前,国际著名投行高盛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也预期,内地最快会在下月加息。(RCW)
【形势要点: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问题严重】
最近,美国一些公司均提交了上市申请,但没有透露计划在哪个证交所上市。尽管这种做法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或是自行进行IPO的公司来说非常普通,但最近一些市场最为期待的IPO也采取了这种做法,其中包括网上搜索引擎Google Inc.总额为27.2亿美元的IPO以及投资研究公司Morningstar Inc.的IPO。公司的上市决定因两大证交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而在最近变得复杂化--电子交易平台侵蚀了那斯达克市场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而纽约证交所仍未从有关其前董事长格拉索薪酬方案的法律纠纷中脱身。Fish & Richardson驻纽约的证券律师Joseph Bartlett说,“当前,两大证交所都遇到了棘手问题。公司最好谨慎一些,等到结果出来的最后一刻再做决定。”在未来,两大股市还面临着外部市场对新IPO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另一个交易平台Archipelago Holdings Inc.计划在太平洋证交所上市,并在完成IPO后在ArcaEx进行交易。ArcaEx是Archipelago和太平洋证交所于2000年联合创建的全电子股票交易市场。(RZHJ)
【市场:内控成本增高,美国企业掀起退市浪潮】
4年前,由于接连爆出安然、世通和其它公司的丑闻,美国政府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对各上市公司进行全面治理。4年过去了,对于美国上市公司是否已经被“洗”干净,人们仍有不同看法,但这一法案的副作用倒是十分明显:不少美国企业因公司治理的成本过高而退市。通用电气于近日宣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致使它在执行内部控制规定上花费了3000万美元。美国约有1.4万家上市公司,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负担那么多相关花费。由于审计、法律费用、董事薪酬与保险成本增加,且董事与高管人员的时间被更多占用,各公司对上市的理由开始进行重新评估。Foley&Lardner律师事务所5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超过100家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有20%的公司因法规负担加重而考虑退市。该调查还指出:“自《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至2003年全年,因实施公司治理改革,一家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下的公司,其作为上市公司的平均成本增加了130%。”(RZHJ)
【形势要点:通用电气“逼迫”瑙鲁央行破产】
1998年,全球面积最小的共和国瑙鲁以澳大利亚的不动产做抵押,向通用电气公司(GE)贷得1.6亿美元。今年元月瑙鲁政府违约拖欠债务,到了4月,GE公司的不动产事业即要求破产管理人出售瑙鲁在澳洲的购物中心、办公大楼和饭店。这些总值估计2亿美元的不动产,是岛国瑙鲁1.2万居民最值钱的财产。这笔资产遭强制拍卖后,瑙鲁从巨富到赤贫的故事也就此划上句号。瑙鲁曾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国企集团的失败投资,使瑙鲁的人均GDP从1970年代的5万美元降至每人5000美元。亚洲开发银行(ADB)指出,瑙鲁央行已经破产。瑙鲁对GE也有艾怨,其驻墨尔本发言人柏格丹说:“像GE这么大的美国企业,竟让瑙鲁这样的小国陷入如此为难的处境,委实令人失望。”GE去年销售额达1336亿美元,是瑙鲁GDP(6000万美元)的2217倍;GE的员工数目则是瑙鲁人口的25倍。有人担心,瑙鲁破产后会重操旧业,再度开始出售银行执照和护照。这个总面积21平方公里的岛国,在1990年代中期曾核发400张海外银行执照,随后即被OECD列为洗钱交易的黑名单中。(BHJ)

〖信息分析〗
【分析:中小企业板可能引发强烈的示范效应】
从6月2日起,8家中小企业板块股将鱼贯而出。这8家公司无一例外,全是由自然人执掌的民营企业。一旦上市,这些自然人手中的股权也将增值数倍。据了解,8家公司汇聚了自然人持股的多种形式,其中家族企业有5家,如新和成、德豪润达两家公司就是由两兄弟共同执掌,华邦制药、精工科技、华兰生物的股东则扩大到了实际控制人的母亲、配偶等。另外,伟星股份是由公司创始人共同经营,而江苏琼花、大族激光则分别由公司董事长控股。公司一旦顺利上市,上述自然人就将晋升为亿万富翁。如江苏琼花,发行价每股7.32元,发行后每股净资产从原先的1.91元上升到3.50元,公司董事长于在青间接持有公司49.57%股权,以净资产计算,这些股权的价格已经为1.6亿元,如果以发行价估算,其持股市值已达3.33亿元,再如华兰生物,公司董事长安康一家的身价就达到10.5亿元。安邦分析师估计,中小企业板未来可能引发强烈的示范效应。虽然上市带来的大多是“纸上富贵”,但毕竟是亿万富翁。这种一夜暴富的神话终于变成现实,对家族企业居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不仅具有引导更多中小企业上市的示范效应,还会具有诱导炒高股价的动机。(ACW)

〖调整与修正〗无
〖每日数据〗
本数据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日    期        收盘指数        涨跌点数
上证180指数        6月8日        2715.13        -38.76↓
上证指数        6月8日        1493.81        -23.33↓
深圳成份指数        6月8日        3440.72        -38.68↓
上证B股指数        6月8日        98.82        -0.30↓
深成份B股指数        6月8日        1894.89        -24.18↓
香港恒生指数        6月8日        12344.16        +17.31↑
恒生国企股指数        6月8日        4312.60        +8.95↑
恒生中资企业        6月8日        1351.21        +6.51↑
台湾指数        6月8日        5986.76        +50.94↑
美国道琼斯指数        6月7日        10391.08        +148.26↑
纳斯达克指数        6月7日        2020.62        +42.00↑
标准普尔500        6月7日        1140.42        +17.92↑
伦敦国际银行间拆放利率(LIBOR)06月07日
        一个月        二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美元        1.1700        1.2863        1.4000        1.7100        2.2600
英镑        4.4900        4.6050        4.7200        4.9463        5.2963
日元        0.0375        0.0431        0.0488        0.0585        0.0888
瑞士法郎        0.2417        0.2767        0.3133        0.4933        0.8767
欧元        2.0800        2.0908        2.1014        2.1681        2.3614
LIBOR数据为伦敦时间07日下午2:00之后提供(国内媒体转载)
香港银行同业港元拆息(%) 06月08日 17:30
隔夜钱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0.01/0.02        0.05/0.17        0.39/0.52        0.68/0.81
[石油] 北海布兰特石油价格每桶35.73美元(现货价),[黄金] 1盎司黄金=395.90美元
1人民币=4.0435新台币  100人民币=9.7993欧元 100人民币=12.0747美元
[外币100] 美元828.1750 英镑1525.00 日元7.5584 港币106.2553 澳元585.77 欧元1020.48
(中国银行2004.06.07)
[1美元兑各国货币] 英镑0.5431 欧元0.8116 澳元1.4138 瑞郎1.2370 日元109.57 加元1.3469


声   明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分析师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有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电话咨询”(TELEPHONE CONSULTING)及“在线咨询”(ONLINE CONSULTING)服务,直接向分析师咨询。电话咨询:010-67685651,在线咨询:[email protected]。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67685651,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分析师)。

©2004 Anboun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5:03 , Processed in 0.0809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