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宏观经济 1
【中央取消北戴河夏季办公制度】 1
【温总理暗示对调控胸有成竹】 2
【区域经济协作似乎是西部地区的新机会】 2
【调控加剧了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 2
【从库存急升的情况看,调控政策的跟进措施不足】 2
【企业税的调整方向是低税率、少优惠】 3
中国行业经济 3
【微软对中国文化入门,用了10年时间】 3
【缺电打乱了电监会的全盘改革大计】 3
【电荒的情况下,夜上海的灯光显得奢侈】 4
【黄华华暗指,香港航运业敌不过广东的竞争】 4
【造船业 34%亏损】 4
【严打超载增加了通胀的隐忧】 4
【外资药厂争取单独定价权,挑战内资】 4
【焦炭纠纷显示,中国应有更灵活的出口管理策略】 5
【政治因素主导木制家具之战】 5
【泛珠三角可能有边缘化台湾的考虑】 5
【从政治上考虑,泛珠协作的隐忧不少】 5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前景不乐观】 6
【购物中心增长放缓是调控见效的一个标志】 6
【广东技工不足的压力有增无减】 6
分析与评论 6
【调控效应:房地产崩盘可能先在杭州爆发】 6
【北京楼市仍有其投资价值】 7
国际经济 7
【李显龙完全凭自己的能力从政】 7
中国宏观经济
【中央取消北戴河夏季办公制度】
新领导人去年上任后,未按惯例到北戴河避暑及办公;今年更将之制度化,突显领导人廉政、亲民的风格。消息称,中央今年仍会安排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干部到北戴河休假,但只休假不办公,并从制度上取消原来五套班子(中央、国务院、军委、人大、政协)夏季到北戴河办公的做法。北戴河最近一次重要政治经历是97年暑期,15大的准备工作在北戴河进行,中央写作班子完成了15大报告的修改稿。Back
【温总理暗示对调控胸有成竹】
温总理昨天在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青岛)开幕式致辞,谈到调控的成效。他说,去年8月份以来,中央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现已取得成效,政府完全有信心实现经济的预期目标。
他在题为《共同推进新世纪的亚洲合作》的讲话中说,中国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永远不称霸。Back
【区域经济协作似乎是西部地区的新机会】
现在,西部大开发计划已平静下来,但西部落后地区又迎来了区域经济协作的新机会。就当前的情况看,与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推动区域经济协作的热情与步伐毫不逊色。在它们看来,有了东盟及中北美的经验,区域协作已成为振兴经济的新希望。
据悉,西南6省区市7方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7月将在拉萨举行,议题是研讨建造西南特色经济区的事宜。按规划,未来的西南特色经济区包括长江上游经济区、南责昆经济区、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区、藏川滇镶保畜牧业经济区、西南三江一矿产资源开发区。7方都把发展西南特色经济区域纳入11-5规划,并已上报中央;《创建特色经济区域联合推动西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也完成了初稿。
从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及环渤海地区的经验来看,西南特色经济区中的成渝经济带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加上成渝经济带和长江上游经济带都将被纳入11-5规划,它们将成为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动机,并为全国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过去,西南各地的合作零星分散,未有规模化、实质性进展。中央确立区域协作的大方向之后,各地已加快动作,希望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短时间内形成区域合作体系。
另外,新一期的《半月谈》发表了国研中心(DRC)李善同等人的文章,预测区域发展的10个趋势:1、20年内,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只是速度将会放缓;2、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增大;3、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大城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4、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大企业将在跨区域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5、网络型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就西部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将适度超前);6、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7、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成为趋势;8、地方保护主义问题难以解决;9、区域发展成中央政策的重要内容;10、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出现,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Back
【调控加剧了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
统计局昨天公布了1-5月的工业利润增长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利润4258亿元,同比增长43.7%,暗示调控政策的效应仍未完全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控的背景下,1-5月,企业的应收帐款增幅持续上升---5月末,工业应收账款净额19895亿元,增长18.4%,增幅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收账款净额7322亿元,增长4.5%,增幅比4月末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增加了。Back
【从库存急升的情况看,调控政策的跟进措施不足】
02、03年,原材料价格经历大幅涨价后,3月开始回落,又一次证明有形之手打败无形之手---温总理说调控已见成效,理由正是原材料价格回落。钢铁协会6月6日为此召开稳定钢材市场座谈会,商讨对策;其实,中央调控的目的不是要降价,而是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淘汰小型钢铁企业。
对业者来说,调控的影响除了利润将暴跌之外,还有库存急升! 调控推出才三个月,境内钢材库存已上升20%,玻璃、电解铜等库存更上升30%。39个工业行业中,有10多个行业的库存增幅超过10%,最严重的是电解铜,钢铁还算好一点,库存比年初上升23%。其原因自然是业者做事一窝蜂的习性---一旦价高便纷纷向外国订购,现在需求略减,库存量当然会急升。但温总理只说该压的压了,没有应对之策,如此下去,经济的问题不知怎么收场。Back
【企业税的调整方向是低税率、少优惠】
近来,国企改革的法律准备工作明显加快,除了《破产法》已进入立法程序之外,内外企业所得税的合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消息人士称,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原则是宽税基、低税率、少优惠、合理扣除,合并税率以27%最为适宜。据统计,税收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20%的增长,占GDP的比重不算高,问题是,外企仅实际平均负担11%,内企则为22%(国有大中型企业更高达30%),明显过重。
未来,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以平等竞争、与国际惯例接轨为原则,初定27%因为它是内资企业所得税现行三档税率中的一个,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而且,西方国家的平均税率也是27%,可减少国际间因要素流动、国与国之间税率差异引起的逃避税;从33%降到27%的幅度不算大,加上拓宽税基、加强征管,不会超出财政的承受能力。
税收优惠方面,未来的方向是以强化政策为导向,建立产业政策为主、区域政策为辅的优惠体系,逐步减少区域优惠,按产业政策的优先级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另外,工资、福利费等费用、公益性捐赠仍可全额扣除。现行的外资企业所得税允许三项费用税前全额扣除,并轨后仍延续政策,除了吸引FDI之外,也鼓励内外企多作公益捐赠。
对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则实行限额扣除,适当与会计规定分离。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可在税前列支,合并的所得税税法将按企业营业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之和为基数,15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不可超过0.5%,15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不可超过0.3%;现行的外企所得税制不分工商业、服务业,也不分广告宣传费、业务宣传费,统一按收入的4%控制。Back
中国行业经济
【微软对中国文化入门,用了10年时间】
近年来,盖茨频频到访中国,与各大企业及中央领导层拉关系;去年还从摩托罗拉挖来陈永正,任大中华区总裁,全面重整对华策略,暗示微软已察觉到以往的市场策略确实存在失误,认为只要做生意,中国的本土文化无关紧要。事实却是,微软10年来的高傲作风,换来盗版猖獗和未来《反垄断法》的严重打击;Linux对微软来说虽微不足道,却深受中方偏爱。
《News week》的评论说,经过多年的艰苦经营,尽管金钱上好像徒劳无功,微软却明白了铁杵磨成针的中国道理。陈永正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从文化入手,放下身段,竭力重修与中方的关系,并投入大量资源为国内培训软件人才、拉拢企业组成软件企业联盟。微软还学懂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精义,以公开软件编码换取中方信任。有人认为,全球化破坏了各地文化的多元性,如美国文化正渗入不同的国家。但盖茨却说,微软不再尝试改变中国,中国却正在改变微软,看来他开始对中国文化入门了。Back
【缺电打乱了电监会的全盘改革大计】
在电荒加剧的背景下,发改委已接连调涨电价,但在官员看来,价格并没有调整到位。在日前的电价上调背景下的电力板块投资价值研讨会(东莞)上,发改委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树杰坦言,在目前缺电的情况下,电监会也难有作为,近两年上网电价和终端售价还会有小幅上涨。他表示,当初的电价市场化方案与电力过剩的背景有关,现在却是缺电,是原来所没料到的,而且改革过程中发现各方面的分歧非常大,电监会也难有作为;市场化的时间将比预期长很多,目前还是过渡阶段。
谈到电力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他表示,真正的竞争还早,分析不必太多考虑市场因素,仅电价双轨制的过渡就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未来将会改变发电、电网公司的2:1收入配比关系。他预测,近两年内,上网电价的平均水平将小幅上涨,但地区间、企业间的变动幅度并不一致。Back
【电荒的情况下,夜上海的灯光显得奢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上海外滩的灯光分外迷人。只是现在上海每天缺电40万千瓦,2000多家企业限电,80多家企业调休,300多家企业错峰、避峰后仍面临电荒,但景观照明却夜夜都有美丽的流光,是否太奢侈了?
上海市政府去年下令,7月29日起关闭全市所有景观照明、娱乐场所也有一系列措施,今年不知为何迟迟未有动作。事实上,全球没有一个大城市像夜上海浪费这么多的电力(20万千瓦)。东京的摩天大楼晚上有许多灯光,因为员工在加班;纽约摩天大厦也有许多灯光因为24小时运作,上海每晚浪费电力(10个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景观灯光中心),则是为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经济繁荣及旅游业;不过,20万千瓦是上海城市总发电量的2%或三峡电厂对上海的供电量。Back
【黄华华暗指,香港航运业敌不过广东的竞争】
中央此前明白表态,支持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但广东省长黄华华昨天却说,香港码头吞吐量不能赶快增加,成本又不降低,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将会不保。他说,国内任何城市都不会取代香港海运中心的地位,但香港必须考虑成本及市场问题,你的成本这么高,谁能保你?
香港03年处理了2030万个货柜,只增长6%,广东的码头共处理2100万个,成长30%。预计6年后,广东省的货量将增加1倍,达到4050万个货柜。广东省发改委主任陈善如表示,香港处理现在的数目已很吃力,4050万的数量每天要用240列火车才能输送,不可能都经过香港出去,香港的胃口没有这么大,成本又高,因此广东有必要自己建造。Back
【造船业 34%亏损】
今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火热,对船舶的需求大增,带动造船业生产增长强劲。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消息称,因为造船用钢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加上前几年承接了不少低价船订单,仍有34%的造船企业亏损。国际机构统计,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3大指针方面,中国去年分别占国际市场的11%、17%、16%。Back
【严打超载增加了通胀的隐忧】
受治理货车超载的影响,全国公路货运价格近日大幅上涨30-40%,许多运量大的企业大呼吃不消。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办公室(治超办)的消息称,20家重点运输企业的资料显示,6月20,全国平均货运价格为每吨每公里为0.67元,比5月上涨了26.8%,其中煤炭上升34.8%,粮、油、蔬菜与鲜活畜禽等产品分别上涨18%、20%和26.6%。
昆山、苏州一带的业者表示,同样一吨重的货物,最近报价上升了30-40%;更严重的是,每辆车的载重减少,货运公司一时无法补充车辆,出现了叫不到货运车的情况。
其实,严格取缔货车超载5月中旬就开始了,因为地磅遍布、交警狠开罚单,货运公司不敢铤而走险,只好纷纷调高运费;货运业人士认为,公路运费未来还会再涨。治超办的官员称,严打超载行动之后,将调整过路费、过桥费太高的现象,因为牵涉地方利益,未来的治理时间将很长。Back
【外资药厂争取单独定价权,挑战内资】
发改委日前调整了部分抗感染类药品的价格,引起了外资的反弹。据悉,惠氏、默沙东、德国先灵等40家外资药厂联合向中央上书,要求取得在中国市场单独定价的权利。他们认为,药品从厂家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太长,导致价格虚高,降价政策未考虑药品的研发等成本,幅度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范围。外资若取得这一权利,将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攫取更多的利润,挤压国内制药企业的生存空间。Back
【焦炭纠纷显示,中国应有更灵活的出口管理策略】
一直以来,外国都担心中国出口太多,焦炭的例子则相反---中国是全球的焦炭出口国,欧盟则因环保问题而关闭焦炭厂商,1/3要从中国进口。
今年,国内钢铁业急速膨胀,使焦炭供不应求,当局便出台了出口配额限制措施,出口价格大涨,欧盟威胁要向WTO告状,中方只好让步。其实,焦炭出口占产量的比例不高(去年不足10%),仍有对欧盟出口的余地;而且调控已见成效,国内需求放缓,问题将不复存在;事件的教训是应避免无谓地违反WTO规则。
更重要的,则是处理好与主要客户的关系,重建可靠的供应国形象,巩固买家的信心,否则对出口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去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及保障措施立案59宗,涉及产品价值2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的形势更严峻,首季立案已有11宗,同比增加84%,涉及金额达3.3亿美元,同比上升15.6倍。未来,中国应以更灵活的出口管理策略,加强应诉及反制措施,保证出口畅顺。Back
【政治因素主导木制家具之战】
美商务部继向国内的彩电出口商开刀之后,上周五再向木制家具征收反倾销税---在美大选临近的背景下,贸易战也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美商贸部指出,中国的木制家具在美国低价倾销,导致当地25%的家具工人失业。家具制造及分销商中意控股财务总监陈永杰反驳说,政治因素大于一切---中国挟着低成本优势,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长远而言,发达国家无可避免要将生产工序迁到中国。陈永杰表示,中意98.5%的中高档家具以内销为主,卖到北美洲的产品不足0.1%,因此反倾销事件的影响不大。
市场担心,一些家具商的产品会转到国内销售,加剧市场竞争。陈永杰对此指出,美国对家具产品的要求与国内不同,原定输往美国的产品一时不会威胁内销市场。Back
【泛珠三角可能有边缘化台湾的考虑】
台湾领导人推行台独政策,中央最可行的对策是对台独进行经济制约(连对台资最热情的苏州也开始查台资的政治色彩)。实际上,从经济上制约台独比军事制约更有效---推动独立以经济作为基础,购买军火没有钱不行,台湾人的生活每况愈下,台独也进行不下去。当局近年来的政策实际上都是在使台湾经济边缘化,一方面大量吸收台商到中国投资,使台湾产业空心化;另一方面,很多的经济实惠并不给台湾,如CEPA;泛珠三角地区经济整合,也不把台湾包括进来。台湾的情况和香港一样,制造业未来基本上转到中国,但香港还有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贸易、中央的全力支持,相比之下,台湾的经济前途就不那么明朗了;当局建立泛珠经济区,似乎也有把台湾边缘化的考虑。Back
【从政治上考虑,泛珠协作的隐忧不少】
广东省委书记、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大力推动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协作,海外媒体都有详尽的报道,国内媒体的报告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暗示事件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一般说来,多省合作的事务由中央协调,张德江作为政治局委员,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与国务院副总理同级),这种背景下,其它省的负责人一定会大力支持。
但奇怪的是,全国最大规模的经济区域会议,中央高层未有一人出席,副总理级的人也没有参加。早前,深圳市召开第一次科技交易会,朱总亲自出席;第二届是副总理吴邦国出席,而泛珠会议比深圳的科技会议规格高得多,却没有高层人士出席,暗示泛珠会议未来的风险不少。当然,在珠三角、长三角竞争的背景下,领导人不露面也是为了不给人留下厚此薄彼的印象。Back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前景不乐观】
国内将施行《行政许可法》,以规范行政机关的审批行为,使政府转型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浙江省政府的官员称,为确保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他们正清理可能与该法冲突的规定,把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一部分权利还给社会和人民;她说,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很多事情社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政府没必要管。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汪永清则说,政府的问题之一是管得太多,越位、缺位、错位现象突出,政府应履行的职责却没履行好,顾此失彼。
法律专家认为,国内以前进行过多次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这次的不同之处是立法机关以制定法律的方式保证改革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降低了改革反复的可能性---但他似乎忽视了国内有法不依的现状,而且新法规使官员的利益受损,能否执行得下去,还是未知之数。不过,其意义在于提出了有限政府的概念---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林来梵就说,行政许可法界定了政府的行政权限,其制定过程也是政府自我削权的过程。Back
【购物中心增长放缓是调控见效的一个标志】
除了钢铁等行业的增长放缓之外,另一个调控指针是购物中心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3月,当局叫停大型购物中心---据估计,当时有3000多亿元投入购物中心,每个项目投资5亿元,全国总数达600个,每个购物中心有400多家零售店。更让人担心的是,购物中心5%的资金来自资本,95%靠银行贷款;以外国的经验,购物中心达到收支平衡要用5年,收回贷款需时10多年、甚至几十年,以至连银监会正副主席都忧虑购物中心太多了。
以北京为例,4个大型购物中心(每个20-30万方米)正在兴建---可以预计,火山爆发后未来可能变成冰山,美国人均收入35200美元,最大的购物中心面积不过39万方米;中国人均收入1000美元,但在建设4个大型购物中心。今年起,零售业将全面开放,业者都加快了拓展步伐:沃尔玛明年或以前将开50个购物中心,B&Q(英国)08年前开80个购物中心,此外还有华润万佳、天虹、新一佳、北京华航、上海联华的扩张计划---据预计,08年,中国的购物中心将超过美国,但购买力却只有美国的1/30。Back
【广东技工不足的压力有增无减】
今年以来,广东一直闹技工荒;有迹象显示,人才资源不足似乎已成为中长期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徐善衍估计,到明年,广东的蓝领技术和高级技术工人将达150万人,前者缺口是130万人,后者为25万人。
他指出,广东经济环境优越,但人才的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合理,人才结构也不合理,个别机构企业不乏本科、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蓝领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却严重缺乏。他分析,造成人才分布不合理的原因,是应试教育使学生集中考名牌中学、大学的道路,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发展途径。Back
分析与评论
【调控效应:房地产崩盘可能先在杭州爆发】
有迹象显示,调控风暴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击正超出业者的忍受极限,近年来表现最为疯狂的杭州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了崩盘的恐慌,二手房市场掀起拋售潮;上海房地产市场也向下调整,港商已暂停推出新案,结束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5月15日,第11届杭州房交会开幕,10万套二手房一齐拋出,接盘者寥寥无几,成交比去年急跌50%。业者感叹,今年是杭州历次房交会最冷清的一次。
但这仅是冰山一角---有迹象显示,京沪杭等沿海城市的房贷全线收缩,市场出现了炒楼崩盘的恐慌。4月底以来,杭州几家大中型中介的二手房成交量萎缩了20-40%,个别达到50%。房交会期间,一家杭州商业银行表示,停止对90年前的二手房、别墅、商铺或30万元房价以下房屋的贷款。此前,杭州市政府决定,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各银行则将房贷首付从20%提高到30%。5月9日,温州市工行的新规定说,第三套房的贷款利率上浮20-70%,超过三套则不办理房贷。
现在,上海的房价仍在上涨,但业界指出,楼市的泡沫已非常明显,迟早会破裂。其实,楼市调整早在3月的房展会上就已初露端倪---当时,观众人数锐减,成交量不到去年的1/3;开发商也证实,今年以来,楼宇销售的速度明显下降。
曾饱受房产泡沫破裂及负资产之苦的香港地产商率先嗅到市场转向的气息,已在撤出上海。香港地产巨头也开始撤离上海,饱受房产泡沫破裂和负资产之苦的香港地产公司率先撤出上海。5月16日,曾打造了浦西第一高楼---恒隆广场和港汇广场的恒隆地产负责人表示,暂时不会对上海投资新的项目。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住房市场的热销只是以往库存需求的释放,而不是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台湾住商不动产上海总部林倩副总经理则说,现在,上海楼市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结束,卖方市场逐渐解体;为此,他们正加强对买方客户的服务,迎接买方市场的时代。Back
【北京楼市仍有其投资价值】
一轮调控之下,房地产业也成为打击的目标;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的房地产是否还值得投资?本来,房产一直是投资或投机的工具,是否舒适、是否环保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有没有比你更傻的人接盘。
房产是否值得投资,先要看收租的息率如何。几年前,新楼盘供应不足时,100万元的楼盘可放租1000元,租金回报12%;近来降至8%,很多投资者不满意;不过其原因是供应增多、新盘愈来愈好,设计及实用都大幅提高。
以棕榈泉为例,位置在三环边,长安街以南,去年开盘价800元一尺,现在已升至1600-1800元。只从供求的角度看,朝阳区仍有可为,因为很多国际级的会计师、法律合伙人、银行业专才都在等行业开放。以全世界的首都地产计,北京是最便宜的,且硬件不断改进,投放的金钱还有升值的潜力。
北京的楼房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1-3室较多,4室较少,除价格的原因外,家庭大多是一孩政策(但也有一些中产阶级不把政策放在眼里,两个小孩是基本的,原来生育政策也越来越市场化);北京保母人力便宜,两个孩子一个佣人则要4室的空间,因此公园大道的四室单位也早已卖完,买家以外商、海归居多。北京人不大喜欢住高层,8层以下的较受欢迎。港人却钟爱高层,原因是喜欢海景,但北京的园景也不错(如朝阳公园的大厦),未来,东三、四环将是住宅及文娱中心。另外,香港、新加坡的人士都在默默部署,让孩子到北京求学,显出对未来的远见,同时也预示北四环1-2室的需求或许相当大,当地的房价比东四环便宜10-15%,人均消费力却绝不差。专家估计,北京楼市每年有15-25%涨幅,但心理上,还是每年升10-15%更安全些。Back
国际经济
【李显龙完全凭自己的能力从政】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日前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表示,他并非从小刻意栽培长子李显龙从政,李显龙任总理,是因为他比其它政界领袖更投入、对国家的未来更热情。
据预计,李显龙(身兼新加坡副总理、财政部长与金融管理局主席(央行行长)三职)8月将接替吴作栋,成为新加坡65年独立以来第三位总理。
李光耀明显是为了澄清政治观察家的猜测,他说,我给他(指李显龙)及其它子女的,是基础宽阔的教育,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做想做的事;而李显龙小时候就有非凡天赋。
李显龙若出任总理,面对的问题与他父亲当年碰到的将会大相径庭。李光耀当年领导的是饥饿、贫穷、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民,主要的任务是让人民温饱,让下一代受教育,提升国人的生活水平。新加坡现在的一代人吸收的是西方思想,掌握实时的信息,李显龙必须倾听他们的意见。Back
股票指数
上证180 2615.510 0.996% 上证指数 1450.683 1.201%
深证成指 3326.516 1.080% 恒生指数 11,845.59 -9.96
Dow(道琼) 10,371.47 -44.94 Nasdaq 1,974.38 -12.35
央行人民币基准汇价(汇买价/汇卖价)
美元 826.42/828.90 港元 105.96/106.28 日元 7.5808/7.6188
欧元 1001.16/1004.17 英镑 1513.83/1518.38 澳元 569.95/572.8000
加元 605.59/607.4100 瑞郎 662.54/665.8600
世界主要货币收盘报价(美元汇价)
欧元 1.2083 英镑 1.8266 澳元 0.6856 瑞郎 1.2510
加元 1.3655 日元 108.72 港币 7.7985 坡元 1.7175 Back
北京传真: (010)68524879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海传真: (021)642841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深圳传真: (0755)822803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尊敬的客户,如果您对我们的资料有什么意见,请写在下面,发回我公司。我们将珍视您的意见,谢谢。质量监督电话:139110988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