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9|回复: 15

这些员工该“杀”还是该“留”?--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109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3749
发表于 2004-11-26 21: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员工该“杀”还是该“留”?
摘自:阿里巴巴论坛  发贴人:子非鱼乎  

大约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刚从外面回来年休,就接到了惠阳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是他下面的一个厂新引进了一条生产线,问我有没有兴趣看一看。考虑到自己确实需要放一放松,也因了不想扫朋友的兴,于是,连夜开车到了惠阳。当晚给招待了半宿,不在话下。

第二天下午,两人正在海阔天空时,下面一位大板厂的厂长进来了,低声跟朋友说了几句,朋友整个人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油光满面的红脸涨成了猪肝色。经询问,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朋友成了大款之后,终于良心发现,在集团里搞了一个专门用于救急的“扶贫基金”,仅限于塌了房、死了老子娘,或者失学治病等才能申请;具体程序是由本人提出,班组长证明,上报厂里加意见,然后交给集团董事会特批。自实施以来,不少员工均已沾过了“雨露”。这实在是件天大的好事(其意义因为没人给稿费,在此就不探讨了),没想到却被大板厂的财务部经理无意中发现---拿到救命钱的人必须把一半以上“回扣”给班组长,无一例外。大板的厂长知道这事之后,连恐带赫地诈出:这种做法已经由来已久,并且每一个提供过证明的班组长都分过钱,算下来这可是十几二十号人啊。厂长觉得事态严重,联想到集团里还有四个厂子外加三个公司,一刻也不敢耽误立马就报给了我朋友。

事情说到这里,已经基本把脉络交待清楚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因为我朋友一直觉得自己过后处理得不够理想,所以很希望能听听阿里上各位大侠的高见。有什么不清楚的,我会及时补充的。

大侠们,MM、GG们,这里期待着你到来试刀!!!

109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374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1: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楼主补充说明

事情捅出来之后,由于性质的恶劣,引起了朋友的高度重视。讨论处理手段时,专门把原任县司法局副座的“法顾”也请来了。集团里有两个公司两个厂不在当地,没有纳入“扶贫”的操作范畴(大款还是能省就省的),所以没有来人参与当晚的讨论;其余的第一、二把手全都到了场。我一直列席,朋友介绍说:是“中央级”的上级部门的代表(拉大旗作虎皮,想起来就想笑)。
就这个阵势,各位大侠看看能出个什么招?

员工之所以会“回扣”给班组长而且不敢声张,说明平时这些班组长之类的“基层管理干部”是作威作福惯了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头头会议上拿出正式处理结论之前,被欺压的员工是不可能起来反抗的。 (这是我当时在会上说的话。我相信在场的人肯定有人跟我一样想的,不同的是:我是一个局外人,而他们是当事者的管理人员,考虑到一旦这个看法得到确认,企业可能就要动较大的手术,因此就缺乏了直说出来的勇气。所以,才会在我之前没人说出来)

光是大板厂曝光的分钱的班组长,就有十几二十个啊;再说,到晚上开会时,由于我朋友的大发雷霆,已经把事态搞得半公开了。

最后处理的结果就像你所说的一样---坚决果断!请大侠耐心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837

回帖

119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92
发表于 2004-11-27 13: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把这些小干部斩了,恐怕生产上有影响。咋样罚好一些呢?结果已经出来了吗?效果咋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3264

回帖

3641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04-11-27 2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呵呵,期待下文!

呵呵,我的分析如下:
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政府,没有贪污是不可能的,关键就是不要太过分。就这件事情上,首先每个厂,都要杀一只猴子,并大肆报道。同时,考察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如果对资方的矛盾很深了,那么有必要提供特殊的上-下沟通渠道,以舒缓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主题

3478

回帖

5028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5028
发表于 2004-11-28 0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厂管理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失败。

每个拿了钱的必须要吐出来。而且最终要走人。

就班组长这种角色,随时就要预备几个替换人选。做到杀一大片不至于影响生产。这年头,人员变动频繁,必须保证企业运转不依靠任何特定人员才行。

管理方面的太差了。应该借机整顿管理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7

主题

2099

回帖

214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49
发表于 2004-11-28 22: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xug 发布
[B]工厂管理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失败。

每个拿了钱的必须要吐出来。而且最终要走人。

就班组长这种角色,随时就要预备几个替换人选。做到杀一大片不至于影响生产。这年头,人员变动频繁,必须保证企业运转不依靠任何特定人员才行。

管理方面的太差了。应该借机整顿管理层。 [/B]



如果这样做,那你就是王安石,最后闲居江宁府,郁然病逝! 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374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0: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出来了。正在看,等会儿转到这里来。

最初由 20度的风 发布
[B]要是把这些小干部斩了,恐怕生产上有影响。咋样罚好一些呢?结果已经出来了吗?效果咋样?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374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0: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真实的处理结果!
作者:子非鱼乎

在集团紧急召开的会议上,由大板的厂长通报了事情的原委,现场斥骂之声立时震耳欲聋。待人人都表示了自己的尽职、公正和慷慨激昂之后,朋友问该怎么处理,于是我就听到了与阿里的各位大致没有什么差别的发言。这其中,由于“法顾”不抽烟,曾几度出去透气,因为会议室早已接近伸手不见五指,但集团里的女的就没有这种特权。我问:为什么不挪到外面的会议厅去,两个人答复我说:以前都是在这里的。这使我形成了一个不怎么清晰的感觉―――这里有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就因为这,我心里很有点不服气。

之后,几乎没有经过怎么辩论,在“炒”或“不炒”的意见上头头们很快就趋于统一,绝大多数都是说留的。这时我低声问“法顾”怎么看,没想到我一说话全部人都看了过来。“法顾”说:你先说吧。朋友这时马上表示想听一听我的意见(开会前我一再强调仅仅旁听,朋友也答应了的),大家可以想想,当时其他人会怎么样?

对!正如大家的猜测,转眼之间,我就被逼迫到没有任何退路了。

广东人有一句俗话叫做“被人摆上桌”,说的是在没有防备下突然被出卖了,这正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我很恼火。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什么都不说,无疑会被认为是“银枪蜡样头”。于是我说了起来,从“扶贫基金”的性质,说到了勒索这种钱的卑鄙,从而引出了道德评价并说到了道德属性的不可改变;我还举出了我以前在渡假村任职时的例子,证明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怎样在一些看起来的小事中被改造成笑话的。我还说,从这件事里我这外人都看出了集团的管理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渠道如果不是没有建立,就是被形式化所闭塞了。

我逐渐在不知不觉中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已经从被动变成了自觉自愿地试图去说服所有同意“留”的人。说到后来,会议室没有人动一下,就连一声咳嗽都没有。过分的静使我猛然意识到我已经走的太远了。我毫无过渡地一下子就住了口。

整个会议室变得落针可闻。

如果“法顾”当时不在场,我真不知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我至今仍对“法顾”的挺身而出无限感激。在所有人都没来得及作出反应时他表了态。他说,他认为从法律上说,这些人已经犯了法;从人格上说,这些人的行为也是不可原谅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是“救命钱”;联系到如今的劳动力是买方市场,就更没有理由留下他们。另外,从《劳动法》的角度看,炒掉这批人不会有什么对付不来的麻烦。最后他还说,为什么大家想的不是如何来补漏洞而是怎样去把事情压住?为什么没有人想到“把坏事办成好事”?

按照通用的文章“创作法”,写到这里,下一步就应该是:“片刻静默之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但是,真正的现实与小说的现实毕竟不同,它随时会彰显出它的不确定性。

片刻静默之后,我朋友向我和“法顾”问道:我看我们把会议挪到陈江大酒店再继续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这么合理的最高指示谁不愿意执行?我随口就说。全场气氛随着这句话变得春风宜人。从众人看我和“法顾”的眼光里,我意识到我可以放松了,我和“法顾”已经胜券在握。

我、我朋友、“法顾”、还有注型的厂长四个人一辆车。车上,怎么处理员工的事没人再提。朋友开始玩起了心计———旁敲侧击地谈到了我现职的福利和薪水。然后还语重心长地说:事业有成,才真正意识到了家庭的可贵,有时候离家长了些就很有些不自然...如此等等。旁边的两位早就知道了我是“飞人”,在领会了朋友的意思之后也帮着插了些话。然而谁都没有明说什么(这段有点像题外话,但各位可以从中了解到我朋友是否认同我和“法顾”的态度)。

有了以上的铺垫,如果我再说酒店中有什么奇峰突起,就难逃“写小说”之嫌了。事实是:“转场”的会议极其成功。朋友大概是在车上下定的决心,一座到酒桌边上,开口的第一句就是:我没有识错人!各位刚才的意见和他们两位的看法我都衡量了一遍。我支持他们两人的意见!

历史的经验早就告诉了我们:在目标还没有明确的时候,人群的数量越多,力量就分得越散。目标一旦明确之后,在初期,就能聚集起百分之一百的力量(行为心理学论证了仅仅是在“初期”才有这种可能)。幸亏我们正是在“初期”!

接下来的事就是顺理成章的了。随着酒水菜肴的不断上桌,处理意见也在一条一条地丰满起来(具体的先按下不表,你将在下面的叙述中看到实施的过程)。

第二天,“清退”工作开始了。从拿过“救命钱”的员工名单顺藤摸瓜,凡签发过证明的班组长们轮流集中在会议厅听集团办公室主任的训(此人之所以被推出前台,关键是样子长的实在是不敢恭维,加上平时没有多少与基层员工接触的机会,有神秘感);“法顾”有意座在后排盯着这些人的后背,他的身份被反复强调了多次。听训者被要求当场列出所吞数目,并被明确告知只有一次机会。离场者一律必须在当天上交被侵吞对象收到钱的收条。但对最后处理,主任有意识不作交待。

至下午三、四点,此行动完美结束。班组长们均被告知:当天不必进入厂区工作了,先做反省。

与上述行动进行的同时,我朋友和大板的、注型的厂长针对“员工手册”、“扶贫款申请程序”等进行了全面修订。我被邀列席。其中,申请程序的最重要的修改是:证明权由班组长改为各厂的财务(财务见钱多了,还会在乎你那三几百?);还有就是数额达到两千以上的,原则上由集团派人家访。到了最后,集团里所有乱七八糟的已形成文字的条条框框,几乎都过滤了一遍(其中因为一个组长的哭哭啼啼,还有一些琐事被打断几次,但程序很快恢复正常)。这个过程持续到宵夜时间。我朋友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相对优越的条件让我进入集团的,但被我拒绝了。正因为我的拒绝,使得我总感觉欠了朋友的一份人情。于是我主动提出参与这次危机的应对。

当天晚上,我对办公室主任起草的布告作了修改订正,并打印出来。车队(基本由当地人和亲戚同学子侄组成)临时拼入保安,以加强集团总部的值守。“法顾”这时在接了个电话以后就回去了,过后我想,他是不是看到了“双岗”才走的,因为先前一直说绝对要和我再喝一天的,存疑。

第三天,布告公布了,通知贪过“救命钱”的员工到注型厂结清手续(注型离集团不远,又是单独的楼房),并被告知,按正常手续执行的员工每人将拿到一份推荐书(这是我建议并起草的)。

大板的厂长、我朋友、保安经理还有我,在集团楼上喝茶。大概十点多,注型厂长和财务经理上来说:行动完美结束,唯一的损失是财务经理的杯子被摔了(过后才知道:朋友停在外面的车子前灯被砸了,大概不是路人干的)。下午,我昨晚和主任、大板厂长一起熬夜写出的:“这样做对得起良心吗”、“员工的哭诉”等大作被几个文员抄成大字或打印成小字贴了出来,同时贴出的还有新修订的管理上的条条框框、对举报虚假申请的奖励办法(奖励举报人同等数额)、法律对敲诈勒索的解析等等。

集团里各个厂原来就有举报信箱,但风吹日晒的,早已破败不堪。在我的建议下,一律新做,并且外表统一改成透明厚玻璃的。这一招不会有人问为什么吧?我当时只跟朋友一个人交待过:隔一段时间放一张纸条写点字在里面,当然不能用集团办公室的信封(在我离开之前,这一招就开始实行了)。

故事大致写完了。我很遗憾的是:我所接触过的私营企业家们,真的没有几个会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东西的。如果不是面对危机,他们是不可能想到要把员工的塑造一直当作事来抓的。其中也包括跟我有同等学历的老板们。套用一句形容这次东航坠机很热的话说———“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可惜啊。我和大板的厂长都对此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但“关注眼前”已经深入了我朋友的骨髓。也难怪,我朋友就是这样发家的。感觉特失败。

再交待一下,后来朋友告诉我:“救命钱”的发放已近乎停止,一是财务人员不怎么愿意核对证明;其次是家访的事实际只进行过五、六次,很有点吃力不讨好。反正名声造出去了,该怎么的就怎么的吧……我听了无语。

再加一个注:除了大板和注型两个厂长,其他头头基本都是朋友的关系人,说实话,处理危机的能力可能还有待提高,所以没有用他们做配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374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0: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问过午夜飞行,那些员工行为是否不合法,得到回复为不应该算违法,所以我就做了以下回复。

虽然很认真地看了这个帖,但话到嘴边,却不知道怎么整理才好。
先说说这个“扶贫基金”,本应该是个人行为的事情,将把它提升到集团公司的企业行为——作为对员工的特殊福利来对待,可能是出自你朋友的某种私心吧。

我对法律不熟悉。不知道你们向法律顾问咨询的结果,那些拿福利回扣的员工行为有无触犯法律?不过个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只能算是道德范畴内的问题,而不是触犯法律。这样的话,这次事件也只能站在处理企业内部的问题来看待。

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情况?滋生这种不道德行为的环境是什么?

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现在很多供应商采用那种可回收的周转箱来出货,这样既减少客户的垃圾数量,也降低直接或间接成本。结果公司仓管人员,几个人合伙,把供应商和公司的周转用箱及托盘,拿出去卖后分赃。事情是因为供应商前一天时间太晚而没来得及收回周转箱(当时就看到有几托周转箱),第二天去回收的时,却一个都没找到。一路查下来,才明白怎么回事儿。最后闹到公司高层,但也没看到任何处理。为什么?

我是这么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公司周围环境相对复杂,管理人员都怕处理相关人员后,会有报复。(现在只因小小矛盾而发生的恶性事故太多。)
第二:可能找不到替代的人。招工的压力很大,不是说想招就能招的到,而且业务熟悉到那程度,辞退后再去培养一个人,不仅仅是加大管理成本,而且也没有人能保证,后来的就会比前任好。

回到你朋友的公司问题上,我是这么看待的。
第一方案:
你的朋友是不是性格非常暴躁而且是敢做敢为的人?也就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
公司里有没有职务代理人?可否迅速弥补开除相关人员而产生的空缺?
一般正规公司都会去培养一批管理候补人员,以防急需。既有黑白道朋友支持,也有管理候补人员,
就不留情面地去开除那帮人。缺乏道德的人,同样也做不好本职工作。
另外,开除相关人员之前还是要先评估劳动合同,看看有没有可套上去的条款。不要因为一时痛快,给自己惹一身劳工纠纷。

第二方案:
其实这里就有一个疑问:财务经理是怎么查到有黑色交易的?
公司里都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公司里暂无职务代理人;公司管理干部意见不同一;不赞同处理相关人员,提倡息事宁人。出于上述原因,公司不能马上开除相关人员。
第一:修改“扶贫基金”的审批流程,就如上面的朋友所讲,把审核放到社会。毕竟这不是工作,班组长有什么能力证明,员工情况是否属实?
第二:公司领导分组对相应班组长进行单独会面(毕竟人多了,不好讲这些事情,而且也有留情面的意思。),说明情况,让他们自己写拿了多少人的多少回扣,并说清楚什么时间为止全部吐出来。若不想吐出来就提议自动离职。只要情况基本属实,就不再追究责任。但评工作先进、年终奖之类时,作为参考来评定。
第三:定期公布每次发放“扶贫基金”情况,并发函给该员工家属,以让全公司及其家属监督。
第四:就针对这件事情,让各公司每个管理人员都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如何管理员工及基层管理人员。(谁让他们教出那些败类出来,出了问题当然要大家一起难受难受。)
第五:开设领导信箱。让员工直接向公司集团高层领导汇报。(不要不相信,中国人就怕这个。)
第六:公司培养管理候补人员。

第三方案:
不处理人,就出不了这口气。而且朋友大发雷霆的时候,已经捅了蜂窝?
先让那些下属工厂管理人员来说明他们是否知道这事情,不管知道与否都要负责任,让他们自己说怎么负责。相应责任和处罚一层层下达。同时处理一两个,大家一致推举的替死鬼。
这虽然可以说成是,我是按照你们的建议来处理的。但,这样下来整个公司都惶惶然,以后就没有人敢提出“扶贫基金”申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374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知道做斑竹不容易,尤其是这种经管方面版块。
但在发一些案例或转载的时候,能不能加一些斑竹们的观点,或这些问题的看点。毕竟经管,并不仅仅是找资料的板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6 16:12 , Processed in 0.0951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