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3

哪位有<唐之韵>?贡献一下

[复制链接]

642

主题

7168

回帖

8521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8521
发表于 2006-10-19 10: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片名字:唐之韵
影片格式:rmvb
影片大小:1.86G
播放时间:400mins
影片内容:
    国内第一部以纪录片的视角关注古典文学作品的系列片《唐之韵》.
这部二十集每集20分钟的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著创造了新的空间 .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位获得了出人意料地热烈反响,在中央电视台三套《 岁月如歌》 每周三晚播出时,收视率曾超过1 % ,这个收视率是中央电视台二套《 经济半小时》 栏目的两倍,比黄金强档栏目《 对话》 收视率还要略高。
    该片由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与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联合摄制,总投资350 万元,汇聚了众多国内纪录片制作的顶尖高手,创作时间历时三年,拍摄行程遍及全国.
    《唐之韵》不仅是在文学的层面上对“唐诗”进行鉴赏,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层面上,把“唐诗”看作一个时代的声音.
与以往单纯解析唐诗文字的片子明显不同的是,它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拍摄,力图通过人物的背景、事迹来介绍其有代表性的诗篇,这种方式填补了传统唐诗教育的空白,为喜欢唐诗的观众提供了另一个从未有过的欣赏空间,是萃萃学子和语文教师难得的高水准课外电子读物.
    该片总编导康健宁说:“唐诗,就是唐朝一批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眼中、心中乃至理想中的唐朝。流传千古的唐诗,出自伟大的唐代诗人,而孕育这些诗人的,正是那个伟大的时代."
    康健宁是中国纪录片界最具声望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沙与海》 曾获亚广联大奖,《阴阳》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村题材的纪录片中最深刻的一部.在《唐之韵》这部被称为“诗的纪录片”中,康健宁依然保持着他作品中一贯对人的重视:“我们更关注那些作诗的人一一他们自身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他们对国家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态度”.
    《唐之韵》的撰稿樊修章,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和翻译家,他浸润唐诗古韵的文字,处处流淌着诗意的光芒和思想的深遂,为本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一名翻译家,由他翻译的歌德名著《浮士德》已在译林出版社再版六次。
    《唐之韵》的音乐,大多选用古曲,这些如《 阳关三叠》式的古老乐曲,在被誉为“中国电子音乐之父”的张大为手中,演绎出颇具现代感的效果。
对于现在大多数电视作品来说,《唐之韵》算是个冷门,它没有明星,没有搞笑,是一部结结实实的文化作品.在喧闹的电视屏幕上,它将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

642

主题

7168

回帖

8521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85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集 千古唐诗
一说起唐代,我们就会立即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第二集 独振新风
初唐四杰,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立志扫荡南朝诗坛积秽,剿除因陈相袭的宫廷文学,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模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第三集 吴中四士
唐诗经过近百年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大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称雄一时的诗人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花园。 第四集 边塞诗人(上)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是古代诗坛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峰。

第四、五集 边塞诗人(下)
边塞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岑参的诗和高适的诗有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细致,更多地看到战士的艰苦,诗的色彩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笔调来凸显异域风光和将士的报国豪情。


第六集 山水诗人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这是山水诗人营造出的一种化境。情和景是水乳交融中写出来的,从一个例子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是一代诗仙的故里,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于是他毫无顾虑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倦了? 第九集 千秋诗圣(上) 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第九、十集 千秋诗圣
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再怎么穷困潦倒也为百姓的疾苦呼吁,"穷年忧黎之,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写诗对杜甫来说,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转移和储存方式,是使自己从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的手段。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

主题

7168

回帖

8521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85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集 大历诗人
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爆"安史之乱”,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失落感,无可奈何地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第十二集 韩孟诗派韩愈既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他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所谓"以文为诗”。

第十一集 韩孟诗派

第十三集 新乐府派(上、中)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第十四集 新乐府派(中)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衡。

第十五集 新乐府派(下)
新乐府运动是九世纪初元稹和白居易发起的。不过,在这一运动正式兴起之前,年长几岁的张籍和王建,就已经在写这种类型的诗了。

第十六集 别调独弹
中唐后期,除以韩愈为首的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外,还有两个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的诗人,这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到九世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政治腐败,对唐王朝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进行政治改革,已是一些士大夫的共识,但诗的风格却大不一样。 第十七集 一代诗豪刘禹锡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简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深厚,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特别经得起咀嚼。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选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

第十七集 一代诗豪

第十八集 风流才子
杜牧最擅长七言绝句。他的绝句不仅在晚唐,就在整个唐代,也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家。杜牧自负有出将入相的才能,还朝这方面做过努力,这就使他进行创作构思时,能视点高,视野大,从而使它的绝句境界特别宽广,并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第十九集 朦胧诗人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的七律则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而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叫人难于把捉。他这种律诗意象华美,属对精工,缠绵婉转,意味深长,叫人感到不容易读懂而又总觉得像是读出来了一点什么新意。

第十九集、朦胧诗人

第二十集 唐末余音
从这经过补修的大雁塔,从这已经改头换面的沉香亭,已经唤不回往昔的繁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只有诗能经得起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从这里辐射出来的唐诗,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67

回帖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64
发表于 2006-10-23 12: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ms不错..我超喜欢这种历史及文化纪录片
大部分在eMule上下载的.


QUOTE:
月儿如钩,遥挂长空。
清辉留泻,下照无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6 21:47 , Processed in 0.0864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