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15

《海角七号》心中那个被遗忘的角落

[复制链接]

80

主题

2564

回帖

3501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501
发表于 2008-12-21 15: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晨冬日里那灰色的阳光和周末的假期给了我一个很好赖床的理由,海角七号并没有给我起床的动力,他让我更加沉寂...
  这部挖掘爱情的电影,魏导让我感觉到真实感情的存在。幼时还能以好人与坏人来界定电影的角色;现在却越发的难以辨别真实与虚伪和好与坏之间界线。幼时界定好坏的标准犹如分辨黑白般简单;道德与现实的只能让我游弋在黑与白之间,中间的灰度却越变越宽广;纯正的黑与白成了理论色,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地方,只存在文字之间。而偶只能选择是偏黑还是偏白...,而这部电影让我在虚幻中看到理论的真实。
  
  一群失志的音乐人,被一个贫困的导演编织成一部描写真实爱情的电影,范逸臣(饰演阿嘉)、民雄(饰演劳马)、小应(饰演水蛙)、林晓蓓(饰演饭店保洁)等都是不错的音乐人,都是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被魏导拉入此片的。范逸臣自从翻唱I Believe成功后表现平平、民雄则是叫好不叫座的原著民歌手、小应的电动夹子大乐团也解散了、林晓蓓酒驾撞人后也消沉了...就这么一群人,却书写了台湾的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让我在朴质中寻找真实的感觉...承载50年爱情的那七封信奇迹般的达到收信人的手里时,也让长期被压抑的台湾同胞长嘘一口气,就像片尾的组合的乐队一样,狂放了起来,携手走入影院共同书写了台湾的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也为台湾低迷的“国片”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其实豆导的“情非得已”牢骚,林书宇的“九降风”冲动...已经呐喊过了,而打破铁牢的却是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恒春的以前的一个地址;到现在已被遗忘了;就像我存放爱情的地方一样,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也是七封贯穿影片始末的信件的目的地。但这七封承载着沉重思念的爱情的信,却在50年后激活了另一个鲜活的爱情,这段跨国爱情就像人类繁衍一样被传递了下去。这部影片却表达了传统道德观的爱情,也描绘了冲突于传统的爱--水蛙的爱情观就如其名一般,认为一个女人不可能只承受一份爱情;同时也有劳马那种纯精神付出的爱情,还有马拉桑那偶遇般的爱情..以前,我同一位好友聊到我爱情观时,曾用“如果爱 用一种理科方式定义的话 爱是非唯一性的单向传播的个人感受”来定义爱;不知是否狭义。
  
  几个不同爱情观的人,想组成一个好的乐团必定需要融合;从初期的各持已见,到最后无言的默契是因为爱情;劳马带上对出走妻子的爱,马拉桑带上对酒店前台的爱,阿嘉带上对友子的爱,大带上对其小男友的爱,水蛙带上对已婚的老板娘的爱...,这样的乐团才能在两道既定曲目后,毫无准备的合凑“野玫瑰”...连中孝介也妒忍不住上台来合唱...
  
  而舒伯特的“野玫瑰”这首歌,把我拖进了那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感情回忆里;我想追寻友子那泼辣且温柔的爱情;却发现没有怀念,也没有痛苦,甚至连思念都没有。这段仿佛已和那些实现不了的承诺一起被我塞到铁盒里寄到了“海角七号”,并且没有写上回邮地址。也许是我没有认真的对待或是不够认真的对待这段感情,以前初吻、欢笑、温存、泪水都平淡了下来。如果把那段感情封进罐头里,保质期是2000-2007年,并注明请在2004年12月前食用。这些文字并非纪念已为人妻人母的她,而是与海号七号的感情共鸣。
  
  写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既然是写爱情,那就希望大家未寻到真爱的早日寻获,已得到真爱好好守护,并将烦恼和不快寄至海角七号--那个被遗忘的角落....

661

主题

2891

回帖

4727

积分

论坛元老

资深老浩子

积分
4727
发表于 2008-12-21 17: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影评怎么不跟贴支持一下呢?
只有一个地方楼上说的与我想的不一样——寄到海角七号的那个盒子可是盛满了恋人的满腔思念和美好回忆啊,烦恼和不快在日本,伴随了那个男子终生。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中孝介,也认识了岛歌,尤其是那首《各自远飏》,如泣如诉,岛歌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孝介今后再想突破这首歌曲的“高度”。。。。。。难了。
还有就是,那个苦苦等候的恒春小姑娘只是在影片最后出现,一身洁白,不知道这个影星叫什么?
看完电影还有一个念头,今生去恒春一次,在天地无涯之处,看着太平洋的波浪,慢慢听一遍《各自远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2564

回帖

3501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5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17: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hjsx 于 2008-12-21 17:15 发表
这么好的影评怎么不跟贴支持一下呢?
只有一个地方楼上说的与我想的不一样——寄到海角七号的那个盒子可是盛满了恋人的满腔思念和美好回忆啊,烦恼和不快在日本,伴随了那个男子终生。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中孝 ...

海角七号 是个被遗忘的地方
而那个盛满了恋人的满腔思念和美好回忆盒子 是被寄到那个地方的
从电影里来看 如果不是爱情的传递 那个盒子是永远没办法到达老友子的手中的...
所以海角七号和盒子是两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4

回帖

31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19
发表于 2008-12-21 18: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HD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主题

2759

回帖

404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40
发表于 2008-12-21 18:25:37
满细节之美的《海角七号》          满江红 (北京)

  最早知道《海角七号》这部电影的消息,还是因为日本歌手中孝介。2006年末到2007年初,正是中孝介走红台湾并波及内地的时候,因为喜欢中孝介,才在他的个人官方博客上,发现他参演这部电影的消息,那时应该是去年的四月。然后直到今年暑期,突然爆出《海角七号》大热台湾影市,票房热度持续高涨,甚至超过《色戒》什么的云云。不免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能够让几乎不看国产片的台湾人如此痴迷呢?到了10月,《海角七号》终于现身网络。
  
  作为内地人看到这部电影,老实说肯定还是没法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看似普通的青春励志片能压倒《色戒》、《赤壁》这样的大制作电影的超高票房?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隽永气质。

  影片中的七封情书是导演魏德圣亲自操刀撰写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轻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书信的魅力,这是网络时代的他们所缺失的,因此显得尤为浪漫。但这段爱情其实只被导演用作一个淡淡的背景,甚至作为日籍教师的脸部特写都没有,永远是远景或虚景。而更关键的场景,60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辈们努力送来的情书,竟然连一个脸部都没有给,显然显示了魏德圣决意避免煽情。实际上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韵。
  
  内地人自然很难了解为什么,这部影片在台湾那么广受欢迎。台湾网友这样告诉我:这部影片出来的时机很对,现在是台湾人民民族意识最高涨的时候,对于反映本土民俗的电影尤其欢迎,这才是《海角七号》狂破票房的真正原因。至于有敏感的大陆影评人认为影片反映出是不良的殖民文化,就完全是不了解台湾历史的放言。为什么日本人败走台湾时是影片表现的那样和平,原因是虽然日本统治台湾51年,但事实上也把日本先进的基础建设、城市规划都带到台湾,当时台北是第一个在亚洲有街灯的城市,台湾的第一条铁路都是日本人建造的,比起清廷、葡萄牙、荷兰等其他统治者来说,台湾人民对日本的好感远远超过前者,所以台湾人对日本是有感激之情在其中的。(这些内容都是台湾网友告诉我的,在网上查了一下,似乎都是事实。只是内地从来没有说这些而已。当然这些都是影片的外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索了解。)
  
  其次,电影对台南小镇。市井民情的细致入微的写实是电影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日语、台语、闽南话夹杂反映出一个鲜活的小镇文化,演员的表演也全部以写实为主,所以大部分观众都是被这种真实所打动。好几个台湾网友告诉我,哇,电影中的那个谁谁就是他们镇上谁谁的样子呢。因为离的近,台湾人对此自然更加感同身受。而内地人看起来就与《练习曲》这样的没多大区别了。
  
  影片没有邀请一个大腕明星:中孝介在日本本土都不算著名歌手,在国内虽说影响力大概比在日本本土都大,但无论如何也只是在一部分白领与小资中流传,所以范逸臣、林晓培这样就已经算是最大的大牌。

  范逸臣扮演的影片主角阿嘉,是一个因为在都市中怀才不遇冲撞得头破血流,而不得不避缩到家乡小镇的年轻人,这是现代都市造就的典型闷骚男孩,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现代都市年轻人,开头砸吉他以及恶狠狠骂出的“操你妈的台北”,实在让观众看得爽快。

  女主角友子扮演者田中千绘比范逸臣要抢眼,也许是因为自身与角色的高度吻合,千绘本身就是在台湾进修的留学生,所以更容易代入到影片中角色的设定中,她将友子作为日本人孤身在台湾的不适感,以及角色本身所要求的小小倔强与坚持表现得非常出色,当然更因为身材的激凸、自身的略微性感,赋予这个角色很多源于日本女性的魅力。
  
  但事实上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林晓培扮演的心事重重清洁女工;热血敬业的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执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国宝月琴师茂伯;克制不住暗恋明恋老板娘的机车修理伙计;辍学去教堂参加唱诗班的高小女学生键盘手大大,这些配角的表现全部比主角更加抢眼,一个个都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当然最最抢眼的就要数那个民意代表主席了,“我叫洪国荣今年6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75公斤。兴趣是打架、杀人、放火。”,“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重建恒春。”“要自己回来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作为主角的继父又是恒春的代表主席,这个演员霸气十足,无论是表情、台词还是形体动作都非常有个性,只要他一出现,镜头中其他人都可以完全无视,有手腕有魄力又不乏头脑与善良,应该是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人物。后来台湾网友告诉我这个老戏骨是在台湾非常大腕级别的马如龙,年轻时就是台湾的武侠明星,也是台剧支柱,老了演技更加炉火纯青,演起这样的角色自然是笃轻驾熟,轻松自如。有个小八卦是电影中扮演范逸臣母亲的那个演员,也是马如龙现实生活中的夫人。
  
  而已经趋于化境的国宝月琴师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在台湾也是确确实实的国宝大师,只不过不是月琴师,而是北管大师,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据导演透露他的音乐造诣很高,稍微学了一下月琴就使用自如了,而生活中的他还是几个餐厅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现实中的他最大愿望居然是红到好莱坞,真是和茂伯有一拼!
  
  所以为什么这部电影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块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话说她在电梯中唱的那首歌《爱你爱到不怕死》已经在网络上飞传);而每个做过业务的销售员一定对马拉桑非常认同,那种敬业与热血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片中茂伯执拗到可爱的程度也让人重新认识到老人们的魅力;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众观影人群的共鸣;而且,导演功力更深的是将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只是点到为止,绝不啰嗦,这样每个人物都有留白,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更巨大,所以要是看第二遍,反而感觉会比第一遍更好,正因为只有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注意到很多这样导演用心的细节,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才能将小人物们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向上态度完整的表达出来。
  
  在这个好莱坞大片通杀全球的时代,有这样一部文艺片能够奇峰突起,获得史无前例的票房记录,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什么时候,内地也能有这样一部文艺片占领票房冠军的时候呢?

1663

主题

6万

回帖

8万

积分

荣誉版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积分
83555
发表于 2008-12-23 0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
思之思之,其愿我往。忧心之劳,于凤求凰。涵降于斯,凤栖于时。不寐于夜,窃悦于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16

回帖

61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8
发表于 2008-12-23 0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片子看来要看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2

回帖

69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93
发表于 2008-12-23 10: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此片,有时间在温习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1401

回帖

19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925
发表于 2008-12-23 14: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个,刚看了,喜欢海角七号的ost
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主题

7255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10110
发表于 2008-12-28 01: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02  赞一下这影评,应该给菁华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3:02 , Processed in 0.1018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