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16

深入解析,【投名状】里的22条被篡改之处

[复制链接]

330

主题

3879

回帖

5651

积分

网站编辑

I Need One Chance

积分
5651
发表于 2009-3-27 23: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114

主题

4713

回帖

5722

积分

网站编辑

网瘾战争,我们是中国的魔兽玩家

积分
5722
发表于 2009-3-28 0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抢钱抢粮抢娘们儿
 我们累了一天,打开那扇月租2000块的房门

  却面对的是一个如此畸形的版本时

  我们心里只有无奈

  你天天叫嚣着魔兽世界让我们沉迷

  没错,我们沉迷了

  可我们沉迷的不是游戏

  而是游戏给我们的那种归属感

  我们沉迷的是这四年来的朋友和感情

  是这4年来的眷恋和寄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神仙姐夫

积分
26448
发表于 2009-3-28 05: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刺马案



   刺马就是指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故事,后被人传诵,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晚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五花八门的事层出不尽。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预示着清朝统治行将覆灭。
  在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的于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又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 更奇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朝廷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灵。
  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 “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张汶祥为何“刺马”?清廷给出的答案是“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民间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早在“刺马”尚未结案时,上海就演出了“刺马戏”。对此,当时官场老谋之士及近现代学者却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刺马”更像是一个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马新贻居然做上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圣恩何以如此眷顾?“刺马案”刚发生便有传言揭马新贻曾遭贼俘、品行不端,难道早有预谋?据查张汶祥本是湘军,而马新贻上任后曾严厉惩治湘军游勇,案发后清廷又派”湘军老祖“曾国藩主审,这其中有何奥妙呢?
  按照民间传言和演义版本,张汶祥刺马的根本缘由,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汶祥是为友复仇。至于故事详情,最早的版本为马新贻曾与窦一虎、张汶祥结为把兄弟,始诱降,继出尔反尔,卖友求荣,杀了窦一虎并霸占其老婆。张汶祥发誓复仇,终遂其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类钞》中,老二窦一虎则名曹二虎。
  有趣的是,在后世诸多版本当中,虽然故事大同小异,但“妻遭马占”的这个绿帽倒霉蛋不断更名,比如京剧有一个版本叫陈金威,另一个版本则是张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侠名作《江湖奇侠传》中唤郑时,张彻的电影版名为黄纵,电视版则叫关云宝。之所以列出上述举证,并非无聊,而是想借“绿帽倒霉蛋”姓名的变迁说明“刺马”历经多年多人演义改编,文学意义早已远胜历史价值。
  《刺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各个版本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但事实上,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正义或兄弟侠义上的问题,也不是叔嫂通奸之类吸引人们眼球的花边内容,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 本帖最后由 猴哥 于 2009-3-28 08:5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137

回帖

152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23
发表于 2009-3-28 06: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投名状获金马奖真是大出意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6624

回帖

9291

积分

网站编辑

CGer

积分
9291
发表于 2009-3-28 13: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猴哥 于 2009-3-28 05:03 发表
刺马案



   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


估计最后这钱跑袁世凯那去了。
我命牛我,不牛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32

回帖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9
发表于 2009-3-28 14: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中国大陆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380

回帖

148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87
发表于 2009-3-28 15: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地方都被改动了啊?收藏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53

回帖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7
发表于 2009-3-30 20: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还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神仙姐夫

积分
26448
发表于 2009-3-31 12: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ngk7376 于 2009-3-28 13:15 发表


估计最后这钱跑袁世凯那去了。

跟袁世凯啥关系?
这案子发生的时候,袁世凯才10出头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收罗了大量的财宝和美女(字画除外,洪秀全认为那是扯淡,要么不要,要么一边看一边烧),而后九帅曾国荃围城两年,终破之
坊间都说财宝被九帅拿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90

回帖

67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1
发表于 2009-3-31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是需要,不改也是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6 08:00 , Processed in 0.0926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