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刀口

一份06年的地震研究报告(推算出08年的大地震)

[复制链接]

197

主题

3957

回帖

5485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5485
发表于 2008-5-15 1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梦小生 于 2008-5-15 10:00 发表
我从来都认为地震预报是自然科学,不是数学游戏,能通过自然归纳法推导出来,这个东西最多只能拿来辅佐印证,不可能作为决策依据的,世界上任何一个zf都不会拿这么一份报告做决策

难道你不信统计学?否则科学决策都是搞违心的东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一网浏览人间事,一心读遍天下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主题

1503

回帖

2555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55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就是在讨论中产生的,看看方舟子的评论,我就不说什么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9fo9.html


浅析据说成功预测了川滇大地震的《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作者:zeroyear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触目惊心。在支援救灾的同时,认为政府部门和官方地震专家事前漠视预报的流言也满天飞。迷信地震可以准确预报的人们很快就提到了一篇据说预测了2008年川滇地区有大地震的论文。对这般准确的预测水准,某大学里也颇有学生佩服并乐于传播之。我这个非专业人士忍不住好奇,于是斗胆拿来欣赏了一番。

  论文标题: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期刊:灾害学 Vol.21 No.3 Sep. 2006

  作者:龙小霞等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我不敢说该论文毫无价值(我此文若有不当也尽请批评指正),但我读后第一感觉就是这论文的技术含量也太低了点!图和表已经占了不少篇幅,而加上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的全文也不到4页,竟然还要大凑字数,把表中已经有的数据在文字中又全部再写一遍!比如,论文中表 1已经列得清清楚楚,却又用了一段把该表中37次地震记录的25个年份重写一遍(按同一年只记一次的方式),甚至在后面的“三元可公度法预测”、“四元可公度法预测”和“五元可公度法预测”这三节,又不厌其烦地写了三番一模一样的X1=1913;X2=1917;...,一直写到X25=1996。瞧这篇幅占得!

  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发表于2006年的论文就是把川滇地区20世纪以来大于等于6.7级的地震找出来用等差数列和所谓可公度法进行分析。姑且相信作者的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方法是全面可靠和严谨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怎么玩等差数列:

  在25个年份中,作者发现其中的15个年份的间隔符合4列公差为19的近似(因为其中有3个数据需要用正负1 修正,即将1913加1修正为1914,1923减1修正为1922,1950加1修正为1951)等差数列排列规则,每列4个,最后一列的最后一项即为预测值2008年。如下:

  数列1 1913 1933 1952 1971
  数列2 1917 1936 1955 1974
  数列3 1923 1941 1960 1979
  数列4 1950 1970 1989 2008

  让我来把这37个年份和每年对应的地震次数也列出如下,其中带[]的表示该年份符合上面的近似等差数列:

  1913 1 []
  1917 1 []
  1923 1 []
  1925 2
  1933 1 []
  1936 2 []
  1941 2 []
  1942 1
  1948 1
  1950 2 []
  1952 1 []
  1955 2 []
  1960 1 []
  1967 1
  1970 1 []
  1971 1 []
  1973 1
  1974 1 []
  1976 6
  1979 1 []
  1981 1
  1988 2
  1989 2 []
  1995 1
  1996 1

  可见同年地震的次数多少是不在作者考虑之列的,比如,有6次地震的1976年不符合这个修正过的数列。

  作者玩完等差数列后,接着“升华”到所谓“可公度法”。让我们来看看论文中的所谓“可公度法”究竟又是在拿这25个年份搞什么名堂:

  所谓三元可公度法:

  取其中4个年份为1组,统计出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的情况,作者发现至少有75组符合(其中与这25个年份的每一个相关的至少分别有3组)

  所谓四元可公度法:

  取其中4个年份为1组,统计出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再加上12的情况,作者发现一共有4组符合

  所谓五元可公度法:

  取其中5个年份为1组,统计出某3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再加上2008的情况,作者发现一共有6组符合

  于是,论文的预测是这样的:

  三元的预测:

  如果预测2007年有地震,把2007纳入,则与2007相关的符合上述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的有2组

  如果预测2008年有地震,把2008纳入,则与2008相关的符合上述某2个年份相加等于另外2个年份相加的有3组

  四元的预测:

  1996加上12等于2008,于是就2008

  五元的预测:

  因为上述已经用了2008来分析,于是直接2008

  然后作者说道,总结上述等差数列、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法计算预测,“2007年和2008年的灾害信号比较强,尤其是2008年更符合已有地震资料的统计规律”。

  原来2008是这么预测出来的!相信大家都看明白这算什么名堂了吧。如果我是审稿人,我至少会问下面这些问题要求作者加以说明和补充:

  1,6.7是个魔数吗?为什么刚好取这个数来统计?当然,也许这是专业上常用的关键级数吧,恕我这个外行不懂,但我还是可以问问,如果取诸如6.6或者6.8,分析出来的结果又会如何变动?尤其要问的是,这个数的变动对公差为19的那个近似等差数列有何影响?

  2,四元计算中的12是个魔数?为什么要取这个数?不能是别的数了吗?如果取诸如10或者15,分析出来情况又是如何?

  3,同样地,五元计算中的2008是个魔数?对2007的预测依据只限于三元计算吗?

  4,如果地震数据的单位精确到月而不是年,分析结果会怎样?如果把数据再往前推到包括19世纪(如果有可靠数据可查的话),或者往前推五十年,整个分析结果如何变化?

  5,按这个“模型”,要怎样才能认为2008年会没有地震?

  其实作者还算“厚道”,在最后的“结论与建议”中,没有吹嘘其预测能力,提到的基本全都是预防和监测的重要性。这或许是作者不自信,或许是为了凑更多篇幅,或许作者正是要强调这些“废话”。这些“废话”写在论文里是垃圾,但对政府机构,则是永远不可麻木对待的警钟,如今这可能将以十万计的生命代价不就在眼前吗?同时,对那些迷信地震已经可以准确预报的人们,不恰恰也就是反驳吗?引述如下:

  从以上所进行的推算与预测结果看,在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7级强烈地震。为了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活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预防措施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加强针对性专题研究,确定重点防震区域,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2)加强抗震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加强领导和管理,切实加强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和一般民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做好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提高城市和农村的防震抗震能力。
  (3)健全紧急救援系统建设,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依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系统指挥建设,明确紧急救援队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避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
  (4)广泛宣传动员,普及防震抗震知识川滇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以往主要集中于农村,而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经济滞后等原因又导致农村民居普遍抗震性能差,因此,应该加强防震抗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把防震抗震知识宣传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抗震能力。
  (5)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川滇地区断裂多,地域广,地震灾害频发。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内,确定地震规律及确切的发生地点仍然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应采用切实措施不断完善和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1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恩,楼上的楼上我同意
否则每年的计划是没有指标限制了
不要欺负我,否则我会拿笔记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1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果布丁猪YL 于 2008-5-15 10:05 发表
我能弱智的问下吗?为什么不用直升机直接降,为什么空投乱扔,为什么今天才这样,地震后那天为什么不这样?

开始想挖通路,结果不行。如果知道三天都不行,当时就直接全国调直升飞机了。
而且直升飞机对周围条件要求比较高,天气和地势都比较差,直升飞机来回搞一次效率也很低。
总希望路通了大型设备开进去,磨刀不误砍柴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13: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处山谷,风大,飞机定不住。。否则可以机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572

回帖

356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566
发表于 2008-5-15 14: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是简单的根据数组序列推算出来的规律,仅从数学角度来看待,但切实可行的还得根据地壳运动来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4

主题

30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68062
发表于 2008-5-15 17: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PG决定了脑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神仙姐夫

积分
26448
发表于 2008-5-16 00: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四川部分地区遭受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袭击,目前造成上万人死亡,另有大量人员下落不明。中国在治理洪灾,火灾以及地震方面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然而,这一次四川大地震却使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为什么有关部门没有事前发出警告讯息?从科学角度讲究竟有没有可能作地震预告?所谓地震前动物会有异常反应的说法是否可靠?德国之声记者谢菲带着这些问题,电话联线了德国波兹坦地理研究中心金特教授。

问:金特教授,我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答:我们生存的地球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结实的固体结构。其实地球内部深处主要由液体构成,而且不同地带温度差异很大。地球表面相对坚固,但是要承受内部液体的冲撞,在这种冲击下,引起地球表层快速震动,这就是最常见的构造地震。地球板块相互碰撞,断裂,比如印度板块会向北冲撞,朝西藏,喜马拉雅方向。形象一点说就好像是一支牙膏,用力挤,牙膏就朝各个方向分散开来。这一次四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就是,这一地带的板块运动极其强烈,突然引发了地震。不知道我这么解释,对您来说是否可以理解?

问:如果我作为外行来总结一下就是,地震产生的原因在于地球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在碰撞强烈的时候就引发了地震。

答:就是这样。

问:现在人们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来预测地震么?


答: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卫星观测地球板块的运动。

问:那么这一次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前,中国的观测部门为什么没有事先得到信号或是发出警告?

答:观察地球板块的运动不等于可以预测地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科学家能够成功预测地震。中国的科学家有过多次试验,其中也成功过几次,但是地震预测目前还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地球内部深层结构了解得还太少。如果将地震预测与天气预报相比,当然,很多人也认为天气预报经常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云的变化,风向等等作出预测。而对地球内部的观察是要困难得多的。

问:金特教授,请允许我问一个也许太不专业的问题。人们常说,地震到来之前,动物会有察觉,从而反应异常。是这样么?


答:是有很多类似说法,特别是在中国。但是这些关于动物可以提前察觉地震到来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我们想研究地震的起因,甚至预告地震,就不能依靠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说法。

问:也就是说,地震之前人们完全无法作任何准备?


答:完全不可能。中国大概在70年代初的时候,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地震,当时中国科学家认为自己摸索到了预报地震的方法。但实际上,预报成功的原因在于,之前有一些微弱地震,人们以此为迹象推测成功。但是没过多久,76年唐山大地震就造成了极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是任何人没能预报的。

问:人们虽然不能预报地震,那么是否可以希望,大型地震发生的频率不会太高呢?


答:是的,大型地震一般间隔几十年到上百年都有可能。但是中国的情况很复杂。我们知道一般岛国,或是地壳边缘的国家比如日本或者加利福尼亚容易发生地震。但是中国国土广阔,几乎覆盖了整个东亚。由于受印度板块的冲击,使得中国整个国内都有发生地震的危险。

问:金特教授,我发现您对中国的情况非常了解。


答:是的,我们同中国有很多合作项目,比如在西藏地区。

问:看来我今天请您作我的采访对象是正确的选择了。非常感谢您,金特教授!


答:也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神仙姐夫

积分
26448
发表于 2008-5-16 0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小将的逻辑,判断一个人说话先看他的国际和政治主张,哪怕他说的东西是纯技术的与政治无关的
德国是反hua的,德国人都是故意和ZG作对的

看看他们是不是向着zg说话吧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3332479,0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6446

回帖

4989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4989
发表于 2008-5-16 15: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没法采信,他拿年头做规律判断!
就是我是地震局的领导,我也不会采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5 01:38 , Processed in 0.0993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