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mzbaby

培训小故事 很不错 大家共享--增加中!

[复制链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0: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识人与项羽失人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起,逐鹿中原,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雄,即项羽和刘邦。本来,项羽从哪个方面较之刘邦,都处于绝对优势,结果竟是刘邦战胜了项羽,胜利还乡,高唱《大风歌》,而项羽则兵败乌江,被围垓下,至死不知自己为什么死?还大吹什么,“力拔山兮气盖世。”更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那末,本来是项强刘弱,最后是刘胜项败,古往今来,史学家、小说家对此评价颇多,却大都是隔靴搔痒,没有说到点子上。究竟项强刘弱转化为刘胜项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刘邦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而项羽则既无自知之明,更无知人之明。

  先说刘邦的高明,有一天刘邦正在军营中洗脚,军士传报:营门外有儒生求见,刘要军士告诉他,“现在是战争时期,不见知识分子。”不料,这位知识分子不经同意,直闯营门,冲着刘邦的面说:“你为什么这样轻视读书人?”刘邦说:“天下可以从马上得之,要读书人干什么?”这位读书人当即反问他:“天下可以从马上得之,天下也能从马上治之吗?”刘邦听后,深受触动,立即和颜悦色,向这位读书人施礼道歉,并请他上座。还有,刘邦胜利之后,有一天问左右臣子:“你们直说,我为什么能打败项羽?”这些臣子只是说些拍马奉承的话,刘邦听后摇头说:“我所以能打败项羽,主要靠三位人才。”接着他又说:“出谋划策,研究正确作战方针,保证打胜仗,我不如张良;制订典章法令,管理政务,筹集军费粮草,我不如萧何;身临第一线带兵打仗,做到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为人中豪杰,均能为我所用,这是我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也不能用,所以他注定要灭亡。”

  现在再说范增其人,范增也算得上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能人,他七十岁投奔项羽,为项羽出了不少好点子,开始项羽对他还尊重,但在关键问题上他总是不采纳范增意见。一次是鸿门宴上,范增劝项羽除掉刘邦,项羽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结果让刘邦逃脱。又如,项羽打进咸阳以后,大烧大抢,当时范增和其他一些谋士力劝项羽在咸阳建立政治中心,进而统一天下,项羽拒不采纳,并滑稽可笑地说什么,“做官发财之后,不回家乡,好比穿着绸缎衣服黑夜走路,谁看得到?”因而一意孤行回他的老家彭城即现在的徐州,建立西楚王朝,自称西楚霸王,最后落得个洒泪别姬的下场。项羽不仅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还把讲他缺点的人置于死地,如:有个谋士,由于不满项羽的无能,曾说:楚人“沐猴而冠耳”,意思是楚人如猕猴带帽虚有其表。项羽听到后,竟将此人放在火炉上活活烤死。而范增由于向项羽建议太多,使他感到很烦,从而对范增由信任到冷淡,最后竟怀疑范增里通刘邦,气得范增辞职,中途生病致死。至此项羽离乌江的路程已经不远了。

  以上对刘项成败的原因说了一些,最后用最简单的语言归纳一下刘项成败的原因,其实,刘成项败只是一字之差,一个是识人,一个是失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0: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角度切苹果

切苹果一般总是从缔处落刀,一分为二。如果把它横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开,就会发现苹果里有一个清晰的五角形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吃了多年的苹果,我们却从来没发现过苹果里面竟然会有五角形图案,而仅仅换了一种切法,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秘密。

  日本有一家企业,生产圆珠笔,但是销路不好。原因在于圆珠笔芯中的油墨没有使用完,笔芯上的圆珠就坏了。这是一个致命的质量问题,厂家找了许多专家对笔芯中的圆珠质量进行攻关,设法进行改进,但是做了很多努力,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最后这家企业的一个工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办法很简单,他把笔竿截去了一段。这样,没等“圆珠”报废,油已用完了。这个办法简单得不可思议,但却十分可行。

  还有一则故事,发生在上海。有一家手帕厂生产的锦缎白手帕销售受阻,库存积压20万条。按照习惯思维,手帕总是用来擦手,揩汗的。但销售人员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手帕除了实用的功能外,应该还有美化功能,而市场上没有一家手帕厂是以美化功能进行定位的。这个发现让他们欣喜不已,他们对库存的20万条手帕重新进行加工,在上面印上图案,配上说明书,重新投放市场,结果大受欢迎,这批滞销的手帕成为了畅销商品一售而空。

  一个人如果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得出来的判断是大同小异的。这种思维不是不对,但如果长期局限这样思考问题,往往会抑制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就像切苹果一样,如果不换种切法,你就永远不可能看到苹果里面美丽的图案。商场如战场,运筹帷幄,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一个企业需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而创新的源泉,实质上就是突破自我,突破常规和思维定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钓竿与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手握人生的钓竿,鱼儿会自动上钓。殊不知各行各业的专业,都需要长期用心精耕,才能累积到像老人的「钓技」。

  「位子」是虚的,「能力」是实的

  有位年轻人到Career来寻求职涯谘商,他在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担任副理职位约3年,最近打算离职,原因是公司最近公布的升迁名单没有他,他认为部门经理的位子应该是他的,为何副总没提拔他,因此他很沮丧。

  我问了他几个问题,包括:

1.是否提前完成年度工作进度或业绩进度?

2.每年为公司培训多少人?

3.对部门未来的规划与远景为何?

  面对我提出的这3个问题,他脸部的表情变得没有自信,回答的内容也平淡无奇。也许他真的有企图心想坐上经理的位子,为公司打拼一番,但是有心打拚的人,不该只想到经理的「位子」,而应该想的是如何能顺理成章,带着大家的祝福坐上宝座,这才是有尊严的升官技巧。

  于是我告诉他:勉强争来的位子坐不久,争到面子,失去里子,只会搞坏与主管的关系,不如先扎实地规划并执行我问的那3个问题,那才是迈向主管之路的重要基石。经过我的提示,这位年青人恍然大悟,自认主管功力尚不足,有待磨练,最后决定不离职了。由这个案例,让我想到网络上的一个小故事:

  钓竿与钓技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这小孩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你手中的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一般人没有仔细思考,一定会说这小孩好聪明。其实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可能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这个故事给大家的启示是: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手握了人生的钓竿,鱼儿自动会上钓,凡事皆顺遂。像职员看主管或老板,以为只要坐上主管或老板的位子,就有享用不尽的权利滋味与源源不绝的财富,结果是事与愿违。

  无形的「钓技」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台湾我们一直沾沾自喜看到中小企业有旺盛的生命力,但从日本人眼中,看到的是台湾想当老板或主管的人太多,有专业的人却太少,所以台湾不管高科技的关键技术或服务业的贴心精神,都还差日本一大截,因为我们许多人跟故事中的小孩一样,只看到表面有形的「钓竿」(主管位子),而忽略了无形的专业「钓技」(管理能力)。尤其网络当红时,许多30岁不到的CEO、COO或CTO,皆因「磨练不足」或「缺乏管理经验」,造成网络公司大量关闭,自己的主管宝座也消失了。网络族有时重视自己的名片title,远甚于自己的专业或管理能力,最后连自己的title也泡沫化了。

  在日本不管从事任何工作,各行各业的专家最常教育新人的一句话是:「桃子、柿子要种三年才会开花,专业最少要学八年」。像钓竿这样的工具很容易到手,甚至有钱就可以买到,但技术不容易学,甚至无法买。各行各业的专业,都需要长期用心精耕才能累积到像上述老人的「钓技」。一技在手,身价非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寓言:不能让猴子偷懒
     


山里面住着一群猴子,由猴王管理着整个猴群。猴群中有明确的分工,有些猴子负责哺育小猴,有些负责保护猴群的领地,有些则外出寻找食物。最近一段时间,猴王发现外出寻找食物的猴子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仔细一调查,原来是一些猴子在偷懒。这些猴子每次不把找到的食物全部带回来,而是只带回一部分,因为反正有食物拿回来就能交差,带多带少一个样。而不偷懒的猴子发现后,就觉得干多干少差不多,也跟着偷懒了。于是猴王决定改变这种状况,要在猴群中举行一次评选先进与后进的活动,奖励先进,惩罚后进。但是猴王却为如何评选先进、后进犯了难。

  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评选先进呢?猴王想出了几种评价手段:按照是否勤劳、带回食物的多少或者是两个猴子一组对比来评价。但仔细一想,又都有问题。
  
  如果按照是否勤劳进行评价,会发现这种方式很难操作。猴王不可能天天看着每只猴子,这就导致善于在猴王面前表现自己的猴子被选中,而这将严重打击真正辛勤劳动的猴子们的积极性。如果让猴群内互相评价,也存在很多问题,互相评价的结果可能导致猴子们互相照顾,谁也不公正地评价谁;或者互相提意见,影响团结,起不到评价的目的。
  
  如果按照带回食物的数量来评价,可能会出更多的问题:因为猴子有分工,不是所有猴子都要去寻找食物;那么,不负责寻找食物的猴子就没有机会被选中,但是这些猴子在猴群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另外,如果按照这种评价方式,猴子一定都会争着在猴群附近寻找食物,没有人愿意去远处的村庄——距离远,又有危险,而实际上村庄地里的苞谷对于猴子的生活很重要。
  
  如果两个猴子一组互相比较来进行评价一样会出问题,因为除了猴王对很多猴子不了解之外,这样评价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不同工种的猴子之间如何比较呢?
  
  不评价可以吗?干得好的猴子和干得差的待遇都一样,这不是鼓励后进吗?不能让干得好的猴子吃亏。
  
  猴王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猴王将猴群的长者叫过来,让长者给出个主意。
  
  长者问猴王:“大王,您想要我出个什么样的主意呢?”
  
  “其实也很简单,我要一种能够公平、公正,而且要简单可以操作的评价方法。”猴王说。
  
  长者捋了一把胡子,也犯难了。怎样才能又简单、又公正,而且又要能够操作呢?说起来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可就复杂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0 15: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故事:纠正君过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私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而作为领导者呢?虽然你有个好下属但是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犯错误啊,要不然对外的形象虽然保住了,但是对内却留下了疤痕。一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的,在做决定特别是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一个考虑不周就可能出事儿。所以一定要集思广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明智决策。
 
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0 15: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故事:各就各位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是那类很优秀很出众的人才,只是由于他们对某些事务或某类工作不熟悉,工作起来不仅显得吃力,也显得被动。有的人适合搞科研,有的人适合做管理,有的人喜欢习文,有的人酷爱练武。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清楚地了解其下属的所长,让他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能。

  如同那位作家,报纸没办好,即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为报纸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最理智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回到他该去的地方,做他应该做得好的事情。即使把这个得意之才留下来,也只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得。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十分明白全体的工作目标,了解团体的需要,并明白个人的工作情形,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明确果断的决定,不可受任何人情因素的蒙蔽,如此方能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0 15: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故事:巨鹿决战
   


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军阀为了不同的利益相互混战,其中,项羽的破釜沉舟巨鹿大战至今人们引以传诵。

  当时,赵王歇被秦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请求楚怀王救援。而秦军强大,几乎没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楚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先派都将英有、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湾水,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部凿沉,连营帐都烧了,并对将士们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秦军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打越勇。一个人抵得上十个秦兵,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秦军首领王离,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成功时刻,鲜花美酒,这样的领导者当然好作,可是一个人,一个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总是与顺利相伴。世界上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大多经历过非常多的痛苦与磨难,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与失败为伍,只是到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才取得事业上的伟大成就。

  没错,在成功的时候,下属都看到前面繁花似锦,你可以一呼百应,可是当团队遭遇失败挫折的时候,你要怎样才能保持现在这种一呼百应的良好领导局面呢?决定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激励大家同仇敌忾,激发员工誓死一拼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凡事怕危险而畏道畏尾,则永无出人头地之日。唯有将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勇于面对现实,方能使事业飞黄腾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1、《神父与药贩》

有个神父到山区的小村落准备传教,村民对他表现冷淡,没人愿意听他布道传福音。

神父孤伶伶一个人走来走去,看到一群人围者一个卖药的小贩,小贩讲得眉飞色舞,村民聚精会神的倾听。

    卖药的小贩结束生意后,神父驱前问道:

   “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村民对你那么信服吗?”

   “因为我热情有劲,唱做俱佳呀!”

   “你帮我忙,把村民找来,让我传福音给他们,我就告诉你如何找到通往天堂的路。”

   “省省吧!你连让村民来听你传福音都没办法, 如何能帮我找到通往天堂的路。”卖药的小贩颇不以为然。


启示:神父空有传福音的专业,却无能号召村民。如果我们也是这样,专业知识齐备,却不能使别人愿意听我们讲,那么即使有机会讲,人家也听不进去。关键在于欠缺热情有劲及唱做俱佳的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2、〈智者与高僧〉

一次,一位智者去拜访高僧。这位智者听说高僧非常聪慧,有意给他一点难堪,考验考验他,就问高僧:“师傅,你看我象什么?”

    “施主象一块美玉。”高僧答道。

    “可是我看你象一堆牛粪。”智者挑衅道。

    可是高僧一点都没有生气,叫徒儿拿来一面镜子,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事物,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写照。”



    启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事物,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学习型组织理论提醒我们:“要改善心智模式,必须学会将镜子转向自己。”要改变现状,就得首先改善自己;要改善自己,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3、〈乞丐打狗〉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的时候遭到一条狗的攻击,这令他惊惧不已,再次去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个石块放在身上。

    然而不幸的是,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他虽然有一个石块护身,还是被狗咬了。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揣了两个石块放在身上,可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揣了四个石块在身上,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因而依然是被狗咬了。最后,为了有效地对付狗的攻击,它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块去讨饭。

    后来,这个个乞丐大着胆子放下石块,拿起棍子还击,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三下两下就能将狗打散,所以现在乞丐出去要饭的时候都要拿根木棍。




启示:个棍子胜过无数的石块,思维一变天地宽。沿着一条思维发展下去,不仅不能解脱,也许会被束缚得更紧。当我们被传统的东西压得喘不过起来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大着胆子去试一试——扔掉“石块”,拿起“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5 22:29 , Processed in 0.0970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