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mzbaby

培训小故事 很不错 大家共享--增加中!

[复制链接]

198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4560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23: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经典故事中学管理  


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销售管理往往并非现场管理,遥控管理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轻松一下,看看以下的十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从中受到启发。

  一、 分工

[故事]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 标准

[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分析]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三、 体制

[故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四、 表率

[故事]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分析]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五、竞争

[故事]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分析]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竞争对手就是追赶梅花鹿的狼,时刻让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头鹿”奖励,让“末鹿”被市场淘汰。

  六、 沟通

[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分析]

你真的听懂了手下的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权威打断手下的语言?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手下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们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挥。反过头来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领导,你还会这么做吗?打断手下的语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决策,另一方面使员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时间久了,手下将再也没有兴趣向上级反馈真实的信息。反馈信息系统被切断,领导就成了“孤家寡人”,在决策上就成了“睁眼瞎”。与手下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将会使你的管理如鱼得水,以便及时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七、 指导

[故事]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他要上场之前故意解开自己的鞋带,试图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态。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见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记者问勘弥:“你为什么不当时指教学生呢,他们并没有松散自己的鞋带呀。”勘弥回答说:“要教导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保持热情。”

[分析]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准的有效方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团队执行力,便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员工的错误,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导必须注重技巧,就象勘弥大师那样要保护员工的热情。管理者必须避免教训式指导,应当语重心长的激励员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除了现场指导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培训、交流会、内部刊物、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八、 锻炼

[故事]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手下也不例外。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们失败,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指点,放开你手中的“雄鹰”,让他们翱翔于更宽阔的天空。是个猴子就给他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他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他们的成长,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他们的成长,将促使你更进一步。

  九、 发挥

[故事]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 、“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分析]

事必躬亲,是对员工智慧的扼杀,往往事与愿违。长此以往,员工容易形成惰性,责任心大大降低,把责任全推给管理者。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员工产生腻烦心理,即便工作出现错误也不情愿向管理者提出。何况人无完人,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而且片面的。为员工画好蓝图,给员工留下空间,发挥他们的智慧,他们会画的更好。多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事务,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他们会取得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绩。

  十、 鞭策

[故事]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

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433

回帖

59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93
发表于 2005-9-17 17: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309

回帖

43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9
发表于 2005-9-27 11: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寓言:蜗牛和夜蛾

在一个美丽的夏夜,一只蜗牛背着自己的沉重的壳笨重的向前爬着,迎面飞来了一只夜蛾。

  "老兄,这么晚了,这是要上哪儿啊?"夜蛾问。

  "天太热了,睡不着,出来走走。"蜗牛回答道。

  "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啊,你看我的速度要比你快多了。"夜蛾用讥讽的口吻说。

  "这正是我的特点,我一向稳重行事,从不乱跑乱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并且,我每走一步,都要在路上留下我的脚印,这样做可以使我明白我走的路线,不会迷路。"蜗牛骄傲地回答。

  夜蛾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和你不一样,只要看到有光亮的地方,我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去。追求光明是我最大的优点,这个脾气我一辈子都无法改变了。"

  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前面有一团火苗在熊熊地燃烧,夜蛾抬头看到了这团火苗,高声叫喊:"我看到光明了。"说完不顾一切地向火苗扑去,不一会,夜蛾便被烧得无影无踪了。

  蜗牛看到这一切,哈哈大笑:"和我吹了半天,原来是一个喜欢自焚的家伙儿,真是太可笑了。"

  不知什么时候,一只大公鸡顺着蜗牛留下的脚印跟踪上来了,看到蜗牛后上去一口把它给吃掉了。

  寓言点评:

  蜗牛和夜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自吹自擂,孰不知,它们所吹嘘的正是自己的致命伤,也正是由于它们各自所谓的"优点"而双双丧命。

  管理启示:

  "抬高自己"是一个人的本能,是向他人证明自己实力的一种表现,但是,一定要抬高自己的长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扬长避短",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地做自身定位,拿自己的缺点作炫耀的资本,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的企业领导经常说:"我的员工被我管得服服帖帖,都是敢怒而不敢言。"这样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现代管理讲求的是人性化管理,作为领导,用暴力手段获取的员工听话是不会长久的,其实这是一种管理上的缺陷,更不能就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领导必须要做好自身的定位,简言之,要明确领导的任务是什么。领导的任务是指挥下属去完成一个目标,管人不是领导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粗暴的管理方式就更不可取了。领导要做好自身的定位,首先要明确自己手中权力的用法,不要被权力的"魔仗"冲晕了头脑,让它变成统治员工的工具,而应该是利用权力来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统筹安排下属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量。其次是个人威信的树立。良好的个人威信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是带领员工前进的一面"旗帜".领导要想打造个人的威信,绝不能自吹自擂,夸夸其谈,这是破坏你个人魅力的"杀手".要有临阵不慌的果断,遇到危机,领导能够做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最让下属信服的行为。最后,要敢于公开自己的缺点。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作为企业领导就更难了。其实,公开个人的缺点丝毫不会影响你的信誉,相反,你会让别人感觉到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无端地粉饰自己缺点的领导,才会让下属不齿,最终都会离你而去。

  所以,拿自己的缺点吹嘘的领导,最终会因你的缺点丧失员工对你的信任。没有做好自身定位的领导,就没有指挥的方向,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管理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309

回帖

43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9
发表于 2005-9-27 1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故事:富豪借钱


一位犹太大富豪走进一家银行。“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贷款部营业员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我想借点钱。”“完全可以,你想借多少呢?”“1美元。”“只借1美元?”贷款部的营业员惊愕得张大了嘴巴。

  贷款部营业员的心头立刻高速运转起来,这人穿戴如此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吧?便装出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只要有担保,无论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好吧。”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等放在柜台上:“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营业员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归还贷款,我们就把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券还给你……”

  犹太富豪走后,一直在一边旁观的银行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他追了上去:“先生,对不起,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我是这家银行的经理,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好吧!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来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不方便,便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经理如梦方醒,但他也十分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太高明了。

  启示:

  犹太商人只采用了“横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方法,就取得了常人意料不到的效果。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不应仅仅是顺时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309

回帖

43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9
发表于 2005-9-27 1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故事:两个懒汉



从前,某地有一个懒惰极点的人。因为这个人实在懒得什么事也不肯干,所以,最后拿到3只饭团儿,被赶出了家门。

  “上哪儿去呢?”

  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没办法,就把装有饭团儿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无目标地漫不经心地走着。可是走着走着,肚子饿起来了。

  “啊!肚子饿了,真想吃饭团儿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可太麻烦了!”

  真是一个少见的懒汉,他为此忍着饥饿。

  “怎么没人来呀,要是有人来的话,就请他帮忙解开包裹。”

  他边走边想着,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个头戴斗笠,张大着嘴巴的男人。

  “嘿嘿,莫非他饿慌了,才把嘴张得这么大?”

  他这么想着,等他走过来。

  “喂,能不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啊?里面还有3个团子呢,让一只给你怎么样?”

  于是,那男人回答说:“你说什么呀,我的老弟,我正愁斗笠的绳子松子,而系起来又是那样的麻烦,所以才张开大嘴,好让下巴去绷紧那绳带啊!”

  点睛:

  故事中的两人是太懒惰了,懒惰到吃穿不顾。

  现代管理提倡“活计划”,强调走动式管理,就是拒绝懒惰。意思是先制定好一个计划,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改良先前的计划,避免僵化,一条道走到黑。因为没有计划就会乱了章法,工作程序混乱;不善于收集各种信息、及时改良计划,就有可能继续盲目行事;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实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只听“好”的。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自然就会昌盛。反之,领导者如果不去走动调控和制衡,员工就无积极性,甚至会产生一大堆不满的情绪。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土光敏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业家,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已不再享有“电器业摇篮”的美称,生产每况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士气大振。不久,东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并有很大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者除了要实施“向内”走动式管理之外,还应进行“向外”走动式管理。所谓“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户那里去,到供应商那里去,到投资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并且要有意愿和勇气,到国外去走走。如果不到客户和市场那里走动,就不了解经销商的经营情况和市场需求,很可能会造成企业盲目生产和战略缺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309

回帖

43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9
发表于 2005-9-27 1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寓言:财主盖房



古时候,有个财主,非常有钱,但是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和别人比。

  有一次,他去另外一个财主家做客,看到人家住的是自己盖的二层小楼,中间有楼梯衔接,土地的面积占用小,房子的空间却很大,而且比其它只有一层的房子气派。他心里开始琢磨了:"这个房子可真漂亮啊,我比他有钱,为什么我不能盖一座小楼呢?"

  回到家后,他立刻召集手下人,找来全乡最好的工匠,命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盖成一座三层的小楼,并且答应盖好后给工匠一笔可观的银子。

  工匠们这下可乐坏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地基挖好了。虽然是在盛夏,太阳直接照射在身上,但是工匠们心里明白,只要把这座三层小楼盖好了,可以得到财主很多钱,以后生活就会宽裕了,苦点累点也值。

  可是,就在这时,财主来视察,立即叫停:"快停下,我不是让你们这么盖,我只要第三层,不要下面的两层。"这下可把工匠们难坏了,这种房子怎么盖啊?没办法,他们只好一哄而散,只留下财主傻呵呵地站在原地。

  寓言点评:

  我们不难看出,财主让工匠盖的房子是一座"空中楼阁",是根本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个财主会有这样奇特的想法呢?归根到底,他只看到事物的成就的一面,而忽略了事物达到成就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扎实的根基,没有根基的事物,是漂浮不定的东西,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

  管理启示:

  1、管理战略的启示: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盲目、空泛和不着边际的目标,容易使企业找不到方向,也容易使执行者无从下手。"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企业管理的通病。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喜欢四处"取经",将其它企业的辉煌点,作为自己企业的发展目标,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条件,为此所付出的学费是很昂贵的。

  2、员工激励的启示:

  员工对待薪筹的态度,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所接受的任务是虚幻的,无法完成的,或者说,是超出员工自身能力所能承担的范围,这样的工作当然是无法完成。员工也自然没有积极性可言了。所以,重赏之下未必有勇夫!员工的激励,一定要有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用高薪做诱导,让其做高不可及的工作,只能让员工丧失对工作的信心,从而对企业失望。

  3、企业经营的启示: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资金到运作,从管理到市场,从销售到利润,从内部员工培养到与外界公关,这些无不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与对手竞争,不要不切实际的模仿,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不断的出奇出新,这样才能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309

回帖

43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9
发表于 2005-9-27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感悟:餐车何以越稳越翻



一个读书人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他们看到一辆餐车,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着。读书人用手指着那辆餐车对弟子们说:"你们看,那辆餐车要不了多会儿肯定会翻掉。"

弟子们看着那辆车不解地说:"怎么会呢?我看那车停得很稳。"

读书人说:"你们拭目以待就是了。"

他们继续行路,走了十几步远,听到一片吵闹声从山路那边传来,回头看时,那辆餐车果然已经被人们推翻在路边。几个弟子觉得老师果然料事如神,问道:"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车会被推翻的呢?"

读书人说:"我是从这件事的一种趋势中判断出来的。"

几个弟子急切地说:"请先生讲给我们听,长长我们的见识。"

读书人说:"你们看,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难行,惟独那高高的山路没有烂泥浆,比较好通行,众人驾着车都奔向那里。可是那条山路却又高又窄,而那辆餐车上了山路就顽固地占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碍大家前进的道路,不顾别人着急,怎么会不被推翻呢?它停得越稳,被推翻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很多组织里,比餐车翻倒更大的危险正在逼近主管,而那些主管却仍然兀自停在高处,浑然不知。他们的危险和倒掉的餐车至少在原因上是类似的,那就是阻碍了同一条道路上多数人的前进。

无论是从组织发展还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主管都无权高高在上而不关心员工的发展,甚至阻碍他们的发展。相反,主管必须为员工开路,帮助他们不断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主管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形象,而要进退有度,提携和帮助员工,才不至于进退维谷。

一方面,主管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需要参加会议及各项活动,如参加董事会议和庆功宴会,这些活动使他们更多的时间是高高在上。这时,他们可以把一些工作推给员工来做,但要想促进组织的正常运作,管理者必须主动理解员工的困难,为他们排难解忧,这样做既可以让团队工作做得更好,又能从排难解纷中累积自己的发展经验,同时也可以建立影响力。

另一方面,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帮助员工成长不能仅仅停留在排难解忧的层次上,更要给他们提供成长所必需的培训资源和发展空间。

美国零售业巨头杰西潘尼公司的创始人詹姆士·凯西·潘尼曾经说:"使出你的最高水平,并且帮助你的员工达到最高水平,这才叫团队。"

任何一个员工进入公司,如果在三年以后他仍然只是在做开始时的工作,处于开始时的水平,没有任何进步,他自己不会满意,对组织的发展也不利。这个时候,主管就必须考虑向他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他向专家的方向成长。经过一段时间,在他已经成为专家后,再给他进一步的培训,让他有能力来取代上司,再给他合适的职位,这样他又可以作为榜样教导新人。

培养一个人成长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让他来帮助别人成长。因为他要想帮助别人,自己就得先学会、学深、学透。因此,主管与员工建立分享的文化,不仅仅是帮助员工,也是一种主管自我教育和成长,"保持梯子洁净"的途径。

因此,只有提倡共同提高和成长,才能在组织内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而不至于发生类似餐车被推翻的悲剧。

师文学琴

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师襄,在他弹琴的时候,鸟儿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郑国的师文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可是他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

师襄说:"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放下琴,叹了口气,说:"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然而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调弦,我所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音调节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声来渲泄我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暂时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果然,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师文又去拜见他的老师师襄。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表8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2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11月的黄钟乐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征弦,使之发出代表5月的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征、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喷涌。

师襄兴奋异常,称赞说:"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相媲美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5 19:11 , Processed in 0.0894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