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8|回复: 30

转贴:中国软件业弱在哪里?技术,管理还是服务

[复制链接]

25

主题

119

回帖

195

积分

海星

积分
195
发表于 2002-4-22 09: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天素质不错的中国软件业为什么会落后?技术先进的产品为什么推不开?我们的动作为什么总比别人慢半拍?作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冲的一番谈话,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计算机刚刚在国际上形成产业,软件也正逐渐独立出来,处在形成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有自己配套的产品,包括应用软件,也包括操作系统软件。从技术上讲,我们的软件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可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人家不爱用,市场打不开,渐渐地就跟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
   
  现在回过头来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质量控制和技术服务没有跟上。 
   
  我们当时开发软件的重点,放在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上,对怎样减少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花的心思不多,而国外软件企业却有一个非常好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一点他们已经比我们强了。而且他们还有一套庞大的服务体系,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了毛病,会马上采取补救措施,甚至是完全更换软件。这样我们又比人家差了一步。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它成了我们软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们现在强调项目管理、强调软件开发成熟度模型、强调加强售后服务,就是要补齐这方面致命的差距。
   
  在软件产业上我们走的另一段弯路,是技术上过于封闭,不善于博采众长。我们搞过很多产品,技术性能不比人家落后,但在进度上老比别人慢半拍。我们总强调培育“纯种马”,什么东西都自己做,不比人家慢才怪呢。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这些信息像蒲公英的种子,在全世界自由飞扬,遇到合适的土壤,就萌发出创新的幼芽。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合作的意识。一个人包打天下是不行的,必须在保持自己特色的情况下,及时把人家的好东西拿来,融入到自己的体系中,尽快推出成熟的产品。现在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1年到1年半就推出一代新产品,你却总抱着个有水平但不成熟的成果,磨磨蹭蹭,3年5年也拿不出产品,这就像把钱压在枕头底下,时间长了被虫子吃掉一样,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为什么我们的人在自己的软件企业发挥不出水平,而到IBM、微软一用就灵?人家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灵丹妙药?说到底,是因为人家善于将我们的人、将他们有特色的技术纳入一个高效运行的系统中去,消化吸收的速度比我们快,兼容并蓄的能力比我们强。
   
  我们有很多技术人员和软件企业在科研上自我感觉好得很,但一到产业化就出毛病。他们仍然习惯于将软件看成一个静态的科研成果,这是不行的。软件产业发展到今天,早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的许多专利,都是所谓“组合专利”。组合不但不丢人,反而是一种本事,组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老盯着自己一点点有特色的东西孤芳自赏,生怕人家瞧不见,这不是现代软件业的价值观。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不只是在基础技术上创新,而且要在产品上创新,在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创新,看准机会就全力以赴,不怕冒风险,这是当今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潮流。
   
  软件产业的发展,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管理问题。一个产品最终占领市场、形成产业,包括上面讲的诸多环节,就像一个木桶,是由许多块板子组成的。我们的木桶盛水少,不是说每一块木板都短,短的只是那么一两块,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快把短的部分补起来。
   
  1986年前后我们跟印度同时开拓美国市场,我们1年的出口额是5000万美元,一点不比它少。印度软件后来为什么上去了?主要还是看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且把这些优势和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定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和政策,而且这些战略和政策由他们的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亲自去操作,得到了非常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这些年来也制定了不少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总的说来,还缺少一个完整的战略设计,缺少基于这一政策的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措施,也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部门来进行运作和管理。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第一次从战略的高度确立了软件产业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敢于突破,便于实施”的政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从它开始,我们的软件产业不再采用科研的方式来管理,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的国情。
   
  当前,中国软件产业处在一个迅速变化的大环境中,我们要理解各方面政策还不完全配套的现状,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力争成为投融资等新政策的试验田,以此带动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认清自身的实力,在取长补短的同时扬长避短,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技术和产品,早日实现软件产业质的飞跃。

  中国软件发展要先解决心理问题

  20年前中国软件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尽管产业方面差距不小,但在技术上,我们的很多程序员是没把美国人放在眼里的,更不用说印度、爱尔兰、以色列。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头脑天生就适合编程序,国内软件市场又那么大,三五年打拼下来,中国软件产业何愁后来居上?

  可雄心归雄心,事实是另一回事。苦战多年,我们同美国软件业的差距并没有缩短多少,而印度等国在软件出口、服务外包等方面甚至大大超过了我们。在不少人看来,这简直没有道理:“我们要人才有人才,要技术有技术,要成果有成果,要市场有市场,凭什么老得跟在人家后面?”

  道理上讲不过去,就难免有人起急,恨不得一夜之间改天换地。于是乎,这些人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今天仰天长啸,发誓在系统软件上咸鱼翻身;明天一路狂奔,立志在应用软件上全面超越。在一旁观战支招的也群情激越、七嘴八舌,一会儿建议打造“大船”,集体“出海”,争夺国际市场;一会儿倡导净化国内市场,清除盗版,保障软件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一会儿呼吁迅速推出创业板,为软件业融资开道;一会儿又寄希望于引进软件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这些想法当然都有道理,但一股脑地推出来,就很难说有多少条理和章法。软件企业的弱身子服了这些个虎狼药,非但得不到调理,反而被折腾得够戗。

  急者,躁之始也。中国软件业当前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心理上。因为没有在某一点上取得过决定性的突破,信心难免不足,加上好胜心老在后头推着,自然就愈发乱了方寸。事实上,好好静下心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选准一个方向持之以恒地努力,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我们就会发现,事情既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像今天感觉的如此艰难。

转自:csdn

33

主题

391

回帖

5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4
发表于 2002-4-25 21: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软件技术先进之说有很多存疑之处。前一阵,我从一个国外网站下载了一个小程序的C++源码(个人作品),就那么几百行的小程序,可人家从头到尾都是严格按OO思想和方法实现的,其严瑾程度以及对OO思想的理解和实现方法,今人不得不从心底配服。对比之下,国内的程序员似乎更加喜欢卖弄编码技巧。看看清华和北大BBS编程论坛上那一段段让人绞尽脑汗才能摸着一点头绪的天才代码,我觉得中国软件业的明天毫无希望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2158

回帖

3143

积分

论坛元老

侏罗纪

积分
3143
发表于 2002-4-28 14: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软件业,不说也罢,说来太伤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1023

回帖

154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42
发表于 2003-1-5 02: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领导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729

回帖

245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454
发表于 2003-1-7 2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管理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发表于 2003-4-24 15: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在管理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770

回帖

1092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03-4-26 04: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管理开始到技术开发还有销售,没有不落后的地方
不要再比较啦
还是自己编着自己乐好了
要比也去和落后的地方比嘛,别老往高处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0

回帖

3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3
发表于 2003-4-26 14: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问题,意识问题。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群虫。现在是讲究合作的年代,如果个人英雄主义不改,中国没有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04

回帖

6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5
发表于 2003-4-27 21: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3

回帖

72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25
发表于 2003-4-27 22: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22 05:40 , Processed in 0.0843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