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金 融 参 考 0615 only for highot!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52

回帖

268

积分

海星

积分
268
发表于 2004-6-15 1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证券业        1
【加息利空引发股市暴跌】        1
【证监会着手化解基金行业的风险】        2
【股市四大利空不足为惧】        2
中国银行保险        2
【两种方案报到中央,加息万事具备】        2
【央行加息面临两难的局面】        3
【建行的人事布局将由中央任命】        3
【国有银行赌人民币升值】        3
【平保的薪酬与国际接轨】        3
【三个中资保险股中,平保的盈利能力一枝独秀】        3
【负利率隐现,加息在所难免】        4
【券商对央行加息机会的看法】        4
【台湾银行业的合并步伐加快】        5
【调控见效之后,货币政策仍不顺畅】        5
【中小企业最受信贷调控的打击】        5
分析与评论        6
【QDII不会对A股有实质冲击】        6
国际金融        6
【FED加息的决心可能超过市场预期】        6
【华尔街三大汇商看好日元】        6
【南韩衍生商品交易急增75%】        7
【并购龙头之争趋于白热化】        7
中国证券业
【加息利空引发股市暴跌】
官方的数据称,5月的CPI达4.4%,预示央行加息可能性增加,引发国内A、B股及港股投资人的惊恐,股市全面下跌,尤以上海B股跌幅最大(8.39%),上演黑色星期一。
统计局公布,CPI同比上涨4.4%(城市3.9%、农村5.2%),加上央行已向国务院提交加息方案报告及QDII管理办法即使出台,使市场信心趋于崩溃。东方信邦分析师认为,股价指数连续下跌之后,股价的结构调整已基本到位,市场的PE、净值等指针都跌至历史的底部区域。
上周以来,股市受到可能加息、QDII、新股发行过快、银行可能撤出车贷等负面因素的困扰,沪深股市节节滑落。雪上加霜的是,《中国青年报》指7月1日前上海大型国企将撤出股市,机构客户已不断将资金撤出证券公司,更引发谣言满天飞。Back
【证监会着手化解基金行业的风险】
证监会早前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7月1日起生效,办法禁止基金管理预测证券投资业绩、向投资者保证收益或承诺不出现损失等,显示当局已注意到了行业迅速扩张的风险。事实上,无回报承诺也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办法》未特别说明是否禁止口头承诺,事实上,销售人员往往向潜在客户做出口头承诺。媒体的数字称,至去年底,全国共有32家基金投资公司,112只共同基金,资产总规模2500亿元。Back
【股市四大利空不足为惧】
对一名基金经理来说,最重要的是冷静面对市况的波动,不受外界情绪影响、做出错误决定。印度5月17日大选,印度股市异常紧张;投资者也绷紧了弦,但当日还是跌至停板。近来,油价、宏观调控、加息持续困扰投资者的情绪,亚洲区股市也全线向下。面对如此波动的市况,可按下面的思路探究跌势究竟仍会持续,还是已见底。
先问的一个问题是,使股市下跌的因素究竟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否使市场的基本因素出现重大变化?以当前的市场情况,可归纳出4大因素:
1、中国经济增长因宏观调控而放缓;2、油价高企增加企业的成本;3、美元走强为亚洲地区带来不利因素;4、市场憧憬FED即将加息,投资者将率先沽货。
归纳出跌市的4大元凶后,逐一分析各因素的持续性,评估其对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得出的结论是,亚洲股市短期内可能整固,中长期仍有吸引力。
1、宏观调控导致经济放缓已不是近月才有的消息,市场已基本消化,加上适当的调控措施使经济更健康发展,预计经济仍可增长7-8%。长远来说,反而是有利因素。
2、美元偏强也只是短暂的局面,因为美国仍要以弱美元刺激出口;显而易见,大选之年维持经济增长,是政府必然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3、加息方面,市场一直对加息幅度和格老的言论有很多揣测,市况也做出相应调整,多少反映市场消化了有关消息。虽然加息不会是渐进的,但幅度应能为市场接受。
4、油价面对的不明朗因素仍然较多:市场的共识是,低油价的年代已经过去;油价持续高企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油价能否回落到每桶28-30美元,仍有待观察。
逐一分析后,发现利好因素还是比利空多,股市短期内虽将会整固,现在反而是小心选股、趁低吸纳的好时机。Back

中国银行保险
【两种方案报到中央,加息万事具备】
昨天,央行官员否认向中央提交了加息方案,但未做更多解释,暗示消息并非单纯的传言。官方的《文汇报》证实,人民银行已拟妥两种加息方案,暗示加息已是选择时机的问题,与《经济观察报》的消息相去不远。多位金融专家则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国房景气指数月度报告、企业商品价格月报等数据,将是何时加息的主要依据。
人行副行长李若谷说,5月的CPI同比飙升4.4%,使人行面临全面上调利率的压力。他还明确指出,如果有加息的需要,不会等FED先加息。人行行长周小川6月8日在济南、南京等地调查研究时说,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会形成负利率,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变化。5月的CPI已接近一年期贷款利率(5.31%),远远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1.98%),确实表明加息已近在眼前。
问题是,现在是否已接近央行的预警红线?对此,社科院经济所、国研中心宏观经济部等机构的财经专家认为,统计局的CPI数据只是一个方面,还要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国房景气指数月度报告综合评判。届时,人行也将公布企业商品价格月报,作为判断人行何时加息的依据。人行官员表示,当局将采取小幅、稳步的加息,以免市场反应过度。据称,人行已向中央提交敢4月底酝酿的方案:1、提高贷款利率0.5%,存款利率提高0.25%;2、存款不动,贷款提高0.25%。Back
【央行加息面临两难的局面】
央行研究局局长穆怀朋昨天表示,央行是否加息,要观察6、7、8月连续的物价变动水平才可能决定。他还说,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将逐步加大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的调节作用,数量工具的作用则逐步减少,利率将逐步市场化。
东方信邦分析师认为,在CPI较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变负使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两难,不调升利率可能扭曲企业的经营行为,增加原材料囤积;上调利率又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影响消费,并刺激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
另外,央行新闻处官员澄清时表示,报道的方案不准确,原因是利率决策属国家机密,新闻处都不知道存在此事,媒体不会比新闻处更早知道加息方案。本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就能决定是否加息,但各部门对方案的争论较多,如银行、国企等都不愿加息,因此须上报国务院定夺。Back
【建行的人事布局将由中央任命】
按建行股份的上市计划,未来将由汇金、建行、建行股份控股---建行股份上市后,几个策略投资者与建行一起成为发起人。建行将转让部分建行股份,所获资金用于消化历史损失。据称,建行股份将集资50-1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建行的分拆公告没有提到人事变动的情况。按惯例,建行最高领导层(包括行长、副行长、总稽查、行长助理等)均由中央直接任命,而张恩照则可能担任建行董事长和建行股份董事长的职务,显示在当前的IPO关键时期,人事方面还是稳定为主,即使换上市场化的形式,实际上还是由中央决定。Back
【国有银行赌人民币升值】
外管局去年就放话说,国际游资赌人民币升值不会得逞,暗示当局将全力打击;但其实,与国际游资相比,国内各银行才是最大的赌家。国际清算银行(BIS)昨天的报告显示,去年以来,各大银行都把部分外汇存款转换成其它货币,显示银行均看淡美元、看升人民币。国投资人一般看好人民币将升值,纷纷买进人民币,卖出美元。
报告显示,美元兑各主要货币急贬时,国内银行至少抛出了60亿美元,显示业者都在为人民币升值做准备。BIS指出,去年3-4季,银行的海外存款余额变化不大,但币种的结构变化却异常明显,如第4季美元兑日元及其它各主要货急挫时,美元存款的7%转成其它货币(特别是亚洲货币)。Back
【平保的薪酬与国际接轨】
平安保险是今年最大金额的IPO招股,因此成为市场的焦点。平保的招股书显示,上市费用为7.45亿元,当中佣金、费用和开支6.77亿元由平保支付,其它0.68亿元由售股股东按其在全球发行中的售股比例支付。招股书披露,最高薪的董事去年收入950-1000万元,虽比上年的1350-1400万元虽下调近30%,但对国企股老总来说,董事酬金堪称打工皇帝。平保的招股书又指,独立非执行董事有14人之多,汇丰保险委派叶迪奇(Dicky)、AnthonyPhilipHope出任(后者为汇丰保险控股董事长,与Dicky同为02年11月任此职);独立非执董方面则有3人,包括中远太平洋执行董事郑志强等。Back
【三个中资保险股中,平保的盈利能力一枝独秀】
IPO市场沉寂了一段时间,随着蒙牛上周四上市又活跃起来。平安保险今天招股,24日挂牌;投资者正在蠢蠢欲动,盘算究竟是否认购平保,原因是蒙牛虽以高价招股,但公开招股部分竟有206倍的超额认购,挂牌首日还急升24%,诱惑实在不小。但蒙牛逻辑显然不能用在平保身上,原因是投资者的热情可能随时冷却,特别是加息、调控的不确定性极大。很多分析认为平保的估值偏高---以市盈率计算,平保三只中资保险股中最贵的,04年预测巿盈率为24倍,相比之下,宏利金融只有14倍,中国财险16.4倍。比较市值/资本比率,平保为2.5倍,只低于宏利的2.72倍,财险为1.96倍。
但投资价值不应只看估值,还要加上盈利增长及股本回报(ROE)。与中国财险相比,平保的市盈率、市值/资本比率虽高,但今明两年的平均每年盈利增长、股本回报分别是20%、19%,都比财险高8个百分点;中国人寿03年亏损,无法计算盈利增长及股本回报,以大摩的正常化盈利计算(除去特别支出后的盈利),中寿今明两年的盈利增长只有0.7%,03年的股本回报率只有9.7%,可见平保的估值与中寿、财险相比并不算高。Back
【负利率隐现,加息在所难免】
一名外资分析员最近到国内会见公司管理层时,居然有地产商问他要不要买地皮,可见收紧贷款的情况下,发展商正设法贱价出售土地储备。不仅开发商如此,进口商也退回进口原材料,更有业者向信托以12-16厘的高息借款应急。例子显示中央使出行政手段之后,过度投资已大幅下降---问题是,还有加息的必要吗?
统计局的5月CPI按年上升4.4%,是7年新高,明显高于4月份的3.8%,距央行的通胀警戒线(5%)只有0.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通胀虽然飚升,但毕竟是滞后指标。既然调控初见成效,钢价、铜价回落,热火朝天的燃油价格也已喘定,加上谷物产量将出现4年来首次回升、缓解粮价上涨的压力,按理说,通胀没有成为洪水猛兽的危险。
但预期加息的声浪却越来越大,多数证券行都估计,7月加息的机会很高。其中的道理,周小川月初的说法可谓一针见血---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会形成负利率,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变化。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是5.3厘,与5月CPI的4.4%只差0.9个百分点,即实质利率只有0.9厘;若6月的CPI如预期般冲破5%,实质利率随时会降至0或负利率。负利率意味着投资几乎没有成本。香港回归前经历的一段长时间楼市泡沫,就是负利率导致的虚火。当前,中央正忙着为经济煞车,如果放任通胀、孕育出负利率来,不啻事倍功半。瑞士一波经济师陶冬表示,在负利率的情况下为经济降温,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即使让格林斯潘来做,他也会加息。

【券商对央行加息机会的看法】
瑞士一波        7月加0.25厘
高盛        7月中的机会最大,可留意国内同业拆息、拍卖国债反应及回购协议利率等信号
嘉诚证券        7月的加息机会达80%
德意志        未来两个月,贷款利率加0.5厘、存款利率加0.25厘
ING        3个月内贷款利率加0.5厘
BNP百富勤        没在迫切需要,再多看1-2个月的数据
中银国际        早应在2月前加息,但现在行政手段已见效,故没有必要。

此外,现有的物价数字可能低估了通胀的严重性,原因是不少物价是受管制的项目,并非反映市场的供需情况。供不应求、价格却不能调升,当然会出现短缺。以电力、运输、原材料为例,严重的供应瓶颈若化成价格,实际通胀率其实已高达80-10%!
即使撇开通胀的因素,经济过热的情况下保持低息,也与银行承受的信贷风险毫不配合,而加息将有助于减少银行承受的坏帐风险,遏止楼市炒风及原材料囤积。
当然,加息也不乏反对者,认为一刀切的措施只会伤及无辜,连累没有过热的行业或环节;并会引发资金涌入,抵消收缩货币供应的初衷。问题是,投资过热多集中在重工业及房地产,他们霸占了相当部分的新增贷款,因此加息对其它环节的影响反而较小。
诚然,加息可能导致的资金流入,但初期应不会明显,热钱犯不着为半厘利息,支付高昂的手续费由地下钱庄进出。温总理说过,调控与非典一样严峻,现在看来此话果然不假,不但经济过热的状况及牵连面比原来严重,打击的层次及力度也是几个月前预计不到的。目前,过热行业已被隔离或重点打击,余下的便是提升整体经济免疫力的措施,加息会是其中的一剂药方吗?Back
【台湾银行业的合并步伐加快】
富邦金控旗下的台北银行、富邦银行日前商定,第3季之前完成实质合并,除财报仍然分开之外,完全整合产品、销售、通路、人员等要素。据称,合并后的总经理人选及企业金融、个人金融、金融服务的业务主管都已确定,将在适当的时间宣布。
按富邦金控的规划,两家银行合并后,将分为个人金融、企业金融、金融服务、信用卡、财务、营运作业、行政管理7大部分,两家银行正根据这一架构全力协商合并。银行内部员工表示,双方的合并案已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富邦金控表示,双方的商品、行销、训练等都已开始合并运作,整合后将节省不少成本。Back
【调控见效之后,货币政策仍不顺畅】
人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盛松成昨天表示,调控略见成效之际,人行的货币政策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实际利率变负更使货币政策在调控中面临两难的窘境。
在复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与资本管理高级研修项目开幕式上,他表示,人行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已发挥作用,但仍面临三大问题。
1、贷款总量调控见效的同时,贷款期限结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贷款少增的主要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仍然高速增长,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也不利于对投资增速的控制。2、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首先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量,出现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要关注民企的投资冲动问题。3、CPI较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变负使人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两难,不上调利率可能扭曲企业的经营行为,增加原材料屯积;上调利率又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利于扩大消费,还可能刺激银行增加贷款投放。Back
【中小企业最受信贷调控的打击】
央行、银监会一声令下,银行紧缩贷款额度,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管理人士称,大部分贷款利率比6个月前提高10%,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元的中小型民企根本就得不到贷款。以5年期的长期贷款计算,利率为5.76%,浮动上限可达9.792%,事实上已是变相加息。在上海,人行正重新制定银行管理层评估系统,若利润达标(而非超过目标)将会加分,结果,管理层实现目标后就不愿再放贷。
过热行业(低质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民企的处境就更艰难。4月末,地方政府和一些银行的责任人因向铁本钢铁违规放贷而受到严惩,此后许多新的贷款项目被冻结。上海一名负责城市规划的官员说,城市公园和广场设计的所有项目都被束之高阁。
里昂证券首席中国策略师安迪-罗思曼表示,现在的重点不是大幅放慢贷款步伐,而是控制贷款和投资质量。未来,过热行业投资将分配给规模更大、经营更好、资金更充裕的公司,民企就没有分到贷款的资格了。
事实上,调控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而是削弱地方银行的一头热。西门子近日宣布,2-3年内向中国投资10亿欧元;国企也在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中石油的兴建油管项目正在征求8.5亿美元的联合融资计划。Back

分析与评论
【QDII不会对A股有实质冲击】
监管层不断表示,近期将批准实施QDII制度,部分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将可在海外资本市场投资交易,消息引起国内股民的忧虑,担心制度将使大量资金流向海外市场。
但投资专家却表示,QDII局限于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监管层在资金量上也会有诸多控制,资金不太会分流。而且当前的QDII为数极少,熟悉境外资本市场、拥有大量境外客户的有实力券商仅有申银万国、中银国际、中金、国泰君安等少数几家,初期的海外投资难以形成规模。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也说,QDII不会给A股市场带来过度冲击,它带走的只是一部分外汇存款而已,而不是人民币,对A股资本市场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反而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资产流动性。
统计显示,03年资本流动空前活跃,年末的外储余额高达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增长40.7%,净增加额相当于2000年前几十年累积的规模。今年以来,这一态势仍在延续,尽管一季度贸易逆差达84亿3000万美元,但3月底的外储余额又攀至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9.2%。
据此前的市场预测,QDII先期批准额度为50亿美元,仅是外汇储备的一个零头,即使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与国内股市资金的规模相比,分流资金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近年来,外储飞速增长无疑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可行的思路是疏堵结合,疏意味着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模式,使资金双向流动的条件和环境趋于一致---QDII制度便可作为外汇资金双向平衡流动的重要举措,对股市而言应是一项长期利好。
投资者担忧,QDII会造成不同市场股票的比价效应,沪深股市将与香港股市的股票价格接轨。不过,5月中旬沪深综指平均市盈率低于30倍,以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数据加上此后股市的下跌,动态市盈率更低。对比香港主板16倍的平均市盈率,创业板28倍的平均市盈率,即使形成比价效应,股价靠拢也应是双向的。
值得注意的是,若考虑非流通股的因素,按真实转让的市场价格计算,沪深股市的实际市盈率是与国际接轨的。
实际上,纽约、香港、伦敦等国际市场相同的股票都存在一定差价。相对来说,市场各有不同的结构及投资群体,不可能完全一致。A股显然还是一个新兴市场,其市场投资群体、市场模式与国际市场没有趋于一致时,股票价格完全接轨并不现实。因此,QDII的比价效应将是微弱的,更主要的是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
而且,市盈率不是惟一看问题的角度,调控没有改变整体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预期,从资金成本的角度,结合市盈率横向国际比较和历史纵向分析,当前的市场估值水平应处于合理区域,此外,诸多政策面、资金面的因素也支持股市的长远发展。Back

国际金融
【FED加息的决心可能超过市场预期】
上周,格林斯潘等3位FED要员先后发表声明,修订加息的立场,提醒投资者如通胀恶化,加息不会是渐进的,推倒了原来渐进加息的立场,暗示FED的决定仍可能让市场吃惊,如第一次就加息半厘。
事实上,任何预测都有曲折,仅油价走势就让人跌碎眼镜,加上新增职位连续3个月劲升,工资上调的压力增加,都增加了加息幅度的预测难度。美元去年9月急泻,国际热钱流入亚洲,带来一、两季的繁荣;现在美元走强,意味着国际热钱将出现流出亚洲的新一轮热潮,未来若通胀加深,加息压力比预期大,热钱将会平仓流走。Back
【华尔街三大汇商看好日元】
华尔街三大汇商---花旗、德意志、巴克莱资本都预期,日元将会持续升值,原因是日本国库债券利率上升,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减少资金流走。
因为机械订单数据上升,日本10年期国库债券利率已升至三年高位,达1.785厘。至5月13日,美日10年期国库债券利差已由336点子收窄至305点子,使日本国库债券比美国国库债券更为吸引。花旗外汇策略主管RobertSinche说,债券利率趋升,投资者会减少对外投资,从而支持日元。他估计,日元兑美元3个月内将升至108、6个月内升至104、1年内升至102。德银高级外汇策略员KennethLandon则预期,日本将维持零息政策一段时间,1.8厘的债券回报率对当地投资者相当吸引;巴克莱外汇策略员RizDin指出,日债利息趋升将吸引外资垂青,日元兑美元三个月内将升至108。Back
【南韩衍生商品交易急增75%】
南韩金融主管机关昨天公布,第一季,金融机构交易衍生商品金额达6532兆韩元,同比急增75.4%,原因是股票指数选择权交易金额劲升。衍生商品交易中,78.8%为股票相关衍生商品、8.4%为利率衍生商品、12.8%为外汇衍生商品;不过,柜台买卖金额比去年第4季减少13.7%。Back
【并购龙头之争趋于白热化】
全球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M&A)排名中,高盛往往居全球第一,但近来,摩根士丹利降低并购顾问费用后业绩大增,业务差距从去年的10.3%降至1.3%。到2月份,高盛的业绩量为527亿美元,摩根士丹利为466亿美元。Back

股票指数
上证180  2621.779   -1.991%     上证指数  1438.736   -2.265%  
深证成指  3302.525   -2.341%     恒生指数 12,316.38   -80.01
Dow(道琼) 10,410.10    0.00        Nasdaq   1,999.87     0.00
央行人民币基准汇价(汇买价/汇卖价)
美元 826.43/828.91    港元 106.01/106.32    日元 7.4854/7.5229
欧元 989.11/992.08    英镑 1501.95/1506.46  澳元 568.55/571.40
加元 605.07/606.88    瑞郎 653.81/657.09
世界主要货币收盘报价(美元汇价)
欧元   1.1967   英镑   1.8095   澳元   0.6880   瑞郎   1.2623
加元   1.3670   日元   110.85   港币   7.7960   坡元   1.7212 Back
                                                                                      
北京传真:   (010)68524879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海传真:   (021)642841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深圳传真:   (0755)82280383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尊敬的客户,如果您对我们的资料有什么意见,请写在下面,发回我公司。我们将珍视您的意见,谢谢。质量监督电话:139110988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7 00:08 , Processed in 0.0823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